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是什么?”是一个基础性问题,“哲学作为哲学”这一重言判断,要从关系中去理解。“哲学”与“科学”都运用概念;但“哲学的概念”是“辩证的概念”,它自身变化发展。“辩证的概念”为“自由的概念”,以“自由概念”建构起来的“哲学大厦”,是“可移动-可变化”的“自由大厦”。概念是“自由”的,亦即概念为“创造”的。“哲学”为创造性的学问。在“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中,某种意义上,“哲学”是一种“没有常规工作”的“科学”,“哲学”只是严格意义上“范式”的科学。在某种“哲学原则-范式”指导下进行的对具体问题的“解题”工作,主要是“科学性”的,而科学家在进行“范式转换-科学革命”工作时,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做“哲学性”工作。  相似文献   

2.
控制论作为系统论的重要内容,表明了控制主体在系统中的能动作用。从“控制”概念可以看到,“所谓‘控制’,直观地说,就是施控主体对受控客体的一种能动作用,这种作用能够使没受控客体根据施控主体的预定目标而动作,并最终达到这一目标。”(《控制论信息论系统科学与哲学》第47页)而负反馈过程是控制主体达到目标的过程。所谓负反馈  相似文献   

3.
信息究竟是什么?它与反映、意识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控制论的认识论问题.本文是苏联高等学校教学参考书《控制论的哲学原理》(1976年版)中的一小节,着重论述了这个问题,其观点有一定代表性.  相似文献   

4.
近几十年来,由于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意识的理论,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新的论证,也提出了不少新的问题。本文仅就信息是什么?信息与意识的关系是怎样的?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专家、读者。  相似文献   

5.
人工智能是控制论的一个分支,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接壤的一个部门,是现代的热门学科。各国都异常重视这一学科的发展。苏联科学院设有控制论学术委员会人工智能部,C.波斯别洛夫院士任主席。1974年全苏第七届控制论学术讨论会曾专门讨论了人工智能问题。1978年苏联《哲学问题》杂志编辑部召开圆桌会议讨论人工智能的社会哲学问题。目前苏联学术界占主要地位的观点认为,关于“机器能否思维”、“智能可否模拟”的争论已成为过  相似文献   

6.
关于拉丁美洲哲学,对那些不具体了解拉丁美洲人思想发展的人来说,首先提出的问题是它是否存在。他们会问:“拉丁美洲哲学存在吗?”或“哲学在拉丁美洲指的是什么意思呢?”这些问题的产生是因为哲学一般是不与任何特定的民族与文化限定相联系的。在论及拉丁美洲哲学这一题目之前,首先需要弄清的问题是:目前盛行的哲学概念包括哪些东西。也就是说,必须首先分析我们对哲学本质的理解。否则,我们关于拉丁美洲哲学是存在或是不存在的主张就可能被混淆或引入歧途。  相似文献   

7.
一、康德哲学中的自在之物问题人们可以对康德的自在之物提出两个不同的问题。第一,自在之物在批判哲学中起什么作用?提出这一概念的动机是什么?它要说明什么问题?它是怎样与康德的概念体系的其他部分结合在一起的?第二,自在之物的地位如何?它是真实存在的超验之物,还是如他在《遗著》中曾经指出的那样,仅仅是缺乏现实性的思维的存在(ens rationis)? 关于第一个问题,似乎很清楚,自在之物作为主体中感觉的先验原因,起的是原因作用。毫无疑问,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坚持影响的学说。这样,唯一的问题就涉及到这种影响的源泉。这个源泉是经验的对象还  相似文献   

8.
任何一种哲学理论都有一定本体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例外,可是大家都知道,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很少使用“本体”或“本体论”字眼,更没有明确规定自己的哲学本体论,他们实际上对本体论采取一种明显的回避态度,这究竟是为什么? 一 本体:“上帝” 本体是一个古老的哲学概念,在哲学发展进程中,其含义时有演变、损益,各家对它的理解和使用也不尽相同,以致很难用一句简单的话语把它的意思全部说清楚。但是,本体的一般意义又是不难把握的,人们对它的理解和使用也基本上是一致的:哲学上的本体,是指世界的最终本原,或世界的最高属性…  相似文献   

9.
哲学最初之所以被定位为“第一科学”,乃因为它的对象使所有其他科学的对象成为可能而具有优先性。如果说其他科学追问的对象是一个个“是什么”中的那个“什么”,那么,哲学所探究的对象则是使所有“什么”成为“什么”的那个最高者。但是,那个最高者却又不能再“是个什么”,否则它就不是最高者。这提示了哲学真正要面对的对象不是“什么”:不可规定而是作为纯粹否定的一个深渊,或者是一个不可限定的开放性整体,因而是一个不可被概念带出现场的不在场者。哲学要保持为第一科学,不仅要捍卫其科学性,而且要捍卫其超科学性。就哲学在捍卫其超科学性的同时也就是在捍卫人自由存在与自主关系而言,哲学作为第一科学同时就是一种伦理学。这样的哲学本身就具有无权力的权能。  相似文献   

10.
王晓东 《求是学刊》2001,28(1):18-20
人学理论由于成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理解和重建的一个重要切入视角 ,而引起了学界广泛的关注。那么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学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 ?或者说 ,人学能否成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种理论定位 ?这仍然是一个探讨、争议中的问题。我们的人学理论研究应该如何定位和走向深入 ?我们认为 ,对于上述这些问题 ,要给予准确的回答 ,必须从人学概念的解析开始。1.人学概念解析何谓人学 ?实际上 ,对这一问题的解答就是解说人学在何种情形下是哲学意义上的人学。因为人学从来不是、也不应只是对哲学的一种称谓。人学是关于人的学说或理论。但…  相似文献   

11.
意识的本质是什么?当代脑科学、信息论、控制论和心理学等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使我们从哲学上得出这样的结论;所谓意识,就是在一定的主体活动中,对象关系、社会关系通过神经模式在人脑中整合成的关系系统。1、心脑关系问题的各种哲学解答 意识本质问题,也就是意识、人脑和外部世界的实质与关系问题,它从古希腊开始,一直是哲学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二千多年来,学者们对此曾有过多种多样的解答。 (1)唯物一元论。这种哲学理论认为,意识本质上是物质的。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朴素的唯物一元论把物质、意识的基质设想为某些特殊…  相似文献   

12.
在“哲学的终结”一文中,海德格尔提出两个问题。第一,“现时代的哲学已经进入了自己的最后阶段,这意味着什么?”第二,“在哲学终结之际,存留给思想的任务是什么?”在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中,海德格尔指出,与单纯的衰落和终止相反,哲学的“终结”由形而上学的完成所构成。“我们在否定的意义上将某物的终结过分轻易地理解为一种单纯的终止,理解为连续性的缺乏,也许甚至理解为衰落和无能。与此不同,我们所说的哲学的终结意指形而上学的完成。”通过导致空间式隐喻的认识论注解,海德格尔力图以其独特的风格阐明自己的观点:“‘终结’(end)一词的古老含义与场所(place)一词的含义是相同  相似文献   

13.
任何工作,要想达到既定的目标,就必须有决策;任何决策要想保持“有效最佳”的状态,就必须有反馈。在信息密集、随机因素增多的现代社会里,反馈已变得越加明显和重要了,它是社会决策不可缺少的环节。我们知道,反馈这个词本身并不是一个社会科学的用语,它是控制论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描述的是控制与被控制对象  相似文献   

14.
过程范畴与过程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恩格斯曾指出:“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的思想,是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并认为特别是从黑格尔以来,“这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已经“深入一般人的意识”.①由此,我们往往习惯于把近代以来尤其是现代的主流哲学称之为“过程哲学”,而以“实体哲学”一词概括前此哲学的本质特征.以两个范畴标志两类哲学难免失之笼统.需要推敲给予明确的问题是:作为哲学范畴的过程应作何界说?以过程标志某一种哲学的根据是什么?与此相关相对的实体和实体哲学又当如何理解?实体哲学怎样过渡到过程哲学?弄清楚这些问题,也许会为当前的哲学论争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哲学能不能成为科学?这在今天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1].它涉及对哲学的理解.而大家知道,"什么是哲学"是哲学家们至今争论不休而且争论本身就集中反映了哲学研究水平或状况的复杂问题.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讲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一科学的哲学,并把创建这样的哲学视为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哲学思想的主要贡献.现在看来,这样的说法本身不够"科学",因为它把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大地简单化了.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 一九三八年,斯大林在《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以下简称“教程”)四章二节中,极其简练地概括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著名的辩证方法的四个特征。当斯大林在世时,这四个特征被抬高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典范”和“顶峰”。可是,在斯大林逝世后,又把它说得一无是处,把“倒退”、“形而上学”的帽子统统扣到斯大林的头上。到底应该怎样认识斯大林关于辩证方法的论述?它是前进还是倒退?是辩证法还是形而上学?这不仅是理论上需要弄清的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遗产的态度问题。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分析态度,才…  相似文献   

17.
由于信息与新闻有共同的质的规定性,他们互相联系、互相转化。使信息论与新闻学产生了交叉和整体化的倾向。信息论与新闻学的交叉研究存在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以新闻学为立足点。新闻学的传统研究对象是新闻现象、新闻活动、新闻事业的规律和特点。但是,由于自身系统的理论局限性,使一些问题缺乏理论概括。为了使传统新闻学得到完善和发展,就要借助信息论(包括系统论、控制论)的某些概念和方法,以便产生一些新的概念和方法,从而使传统新闻学得到更新与丰富。第二,信息论与新闻学交叉,产生新的学科。  相似文献   

18.
在某种语境中,马克思主义其实始终“活”在不断的“非正用”(或名之滥用,名之僭窃)与不断的“正名”之中.“正名”之作为一种必然的要求,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前提,这一要求引导我们洞悉“语言的政治”或“政治的语言”.我们试图将“正名”的政治性质和政治的“正名”要求熔于一炉,用哲学和政治的相互关系来阐释马克思主义,它要表明政治哲学能够被当成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基地.但如果我们不是从存在论而是从认识论的角度去理解马克思哲学和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那就错了,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可以看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19.
拙文《论马克思哲学的主体性》在《求是学刊》1990年第4期刊发后,唐克俭同志曾经撰文批评。鉴于马克思哲学的主体性这一题目的现实价值和内容的复杂,本文无意在有限版面内就批评提出的问题予以逐个具体答复,倒想继续探讨以前未及澄清的两个问题:马克思从抽象主体性向科学主体性转变的逻辑关键何在?与此相关,马克思的理性精神对其主体性昭示了什么?1 正如卢卡奇所谓,自康德以来的“现代哲学”“拒绝承认世界是某种已出现 (或例如由上帝所创造的)与已知的主体无关的东西,而情愿把它想象为它自己 的产物”①。从主体性角度理解外在世界是“现代…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的历史哲学文献中,关于比较哲学形成过程的问题还未得到充分的阐述。首先提出一个问题,从什么时候起可以说比较哲学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哲学研究流派?对这个问题有各种不同的意见。在这方面有权威的代表之一印度拉贾斯坦大学教授R·T.拉奇的意见最受欢迎和符合实际。1962年他在自己的著作《比较哲学导论》(伦敦,1962年)一书中写道:“比较哲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它不可能产生在各种不同哲学传统之间的密切接触确立之前。现在东西方彼此进入了空前规模的接触,它们彼此需要更深刻的理解。这种需要已经不是智力求知欲的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