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一部语言流畅、观点新颖、富有特点的开拓性学术著作—一《道家哲学智慧》由吉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我作为该书的责任编辑和第一位读者,深为它的问世而欣喜而高兴。 众所周知,儒学和道学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两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一隐一显,共同浇灌着中国社会的文化土壤,对中国社会几千年的发展和中华民族之精神品格的形成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花大力气加强对儒、道文化的研究,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令人遗憾的是,90年  相似文献   

2.
道家哲学智慧的异彩陈庆坤著名诗人和学者张松如(公木)教授与学术新秀邵汉明研究员所著《道家哲学智慧》(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是近年来道家哲学研究的新成果。张松如教授又有《老子校读》、《老子说解》、《老庄论集》(合著)问世;邵汉明研究员也有《儒道...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编》表明了本书既是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著作,又有所创新。“创新”,这是我国十多年来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都在津津乐道,刻意追求的一个特色,理论界、哲学界自然不能例外。哲学研究当然要创新,研究就是要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不创新就用不着研究。哲学宣传,也要创新,毫无新意,人们就不愿意听。特别是编写系统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著作更要创新,因为这类书据说已有两三百种之多,毫无新意地在两三百本中增加一本,又有多少意义呢?总之,在理论工作、哲学工作中,创新不仅是有意义的,而且是必要的,是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4.
<正> 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在先秦时已称为显学.从汉唐到宋明,儒家思想的传播虽经历过一些曲折,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基本上是居于统治地位.儒家思想的特点,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称“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即通过纲常伦理关系以维护社会的等级秩序,正是儒家思想在封建时代所体现出的社会功能,其目的有如司马谈所指出,是“务为治者也”,即为治理好国家而工作.  相似文献   

5.
中国道家思想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早期,就依据自然主义的理念,预见到了文明进程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并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现代人类正面临着多方面的严重问题,而道家思想中以自然主义为基本精神的古老智慧,正可以作为现代人解决生存危机、寻找文化对策的智慧的源泉。深入研究道家哲学的生态智慧,对构筑现代可持续发展理念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方东美认为,华严宗以其“理事圆融”的本体论和“内具圣德”的人性论,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大乘佛家的哲学智慧。这种智慧,是来自印度的佛学思想与中国哲学相结合的产物。他肯定了道家哲学和儒家哲学对中国大乘佛学的形成和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但他更多地作出论述的,是中国大乘佛学在其形成阶段所受道家哲学的影响。他认为当佛教传人中国之后,正值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导致的儒家思想衰退、道家思想复兴时期,因此外来的佛学主要是在道家思想影响之下而形成高度哲学智慧的。这种对于儒家与道家在魏晋思想界不同地位的看法,再次表明了方东美在学术文化上反对卫儒家之“道统”的基本态度。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国内兴起了文化讨论的热潮,这确实是必要的。因为现在中国正处在文化转变的时代,对于传统文化进行深刻的反思,对于文化发展的前景进行明智的考虑,确实是必要的。讨论传统文化,便不能不考虑传统哲学。在中国传统哲学之中,儒学居于主导地位。儒家学说之中,固然有陈旧的封建性的一面,也有深微的含蕴普遍意义的一面。儒学是值得加以慎重剖析的。  相似文献   

8.
生活在中国,成长于现代,从事脑力劳动,置身文化工作,以下的箴言,是理应熟知而拳拳服膺的:“知今丽不知古,谓之盲瞽;知古而不知今,谓之陆沉。知中而不知外,谓之鹿砦;知外而不知中,谓之转蓬。”这四句话,前两句见于王充《论衡》,后两句闻诸时谚座谈。综合观之,便是说,为学之道,视野必兼古今中外,核心当是今日中国。这是总纲,  相似文献   

9.
能为拉兹洛的这本著作作序使我极为高兴,这高兴一方面带有个人的性质,另一方面是因为看到一项重要的任务被出色地完成了。 在现代科学、社会和生活中,“系统”观念已经获得了处于中心地位的重要性。在人类探索的许多领域中,都十分强调“系统方式”或“系统思维”的必要性,被称为“系统工程”、“系统分析”。这类新职业已经出现,而且毫无疑问,“系统”,概念标志着科学和世界观上的一个真正的、必要的和合乎逻辑的发展。 本文作者或许因他在一般系统论方面的工作和作为“一般系统论研究会”的创始人而闻名。因而就我个人来说,我欣慰地看到作者在沿着我追求了那么多年的一条道路前进。那是  相似文献   

10.
人是哲学的奥秘──张曙光《哲学与人生》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世间的许多事情都很奇妙:人们最熟知的对象往往并不真知,经常在讲说的事物恰恰最难说得清楚,“人”就是这样的对象,“哲学”也属于这样的事物。历来,“人”被人们看作最难理解之谜,“哲学”自己总在不断追问什么是哲学,这显然不会没有某种道理蕴涵其中。在我看来,这两个问题其实是连理而生的一回事,一旦人的谜底被揭开了,哲学是什么也就容易说清楚;反之.如果哲学弄清了自己的本性和身世.也就表明人开始走向充分的自知和自觉,我把这叫做:人是哲学的奥秘,哲学不过是人的自我反思、自我意识理论。这句话不只包含人和哲学有着…  相似文献   

11.
道家与《中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中庸》的作者与成书司马迁说:“子思……作《中庸》。”(《史记·孔子世家》)《汉书·艺文志》礼类著录《中庸说》二篇,未题撰者。《礼记》中有《中庸》篇,是否即子思所作之《中庸》,木明确。唐人孔颖达《礼记正义》于《中庸》篇题之下引郑玄《目录》云:“孔子之孙子思极作之,以昭明圣祖之德。”可以看出,汉代学者郑玄,唐代学者孔颖达、陆德明均认为《礼记》中之《中庸》为子思所著。至宋代,理学家以构建儒学纯哲学和儒学本体论的需要,特别推崇《中庸》。朱熹说:“《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  相似文献   

12.
道家轻松管理是其无为管理的一种表现,它要求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主观认识状况和认识能力出发进行管理。为了能够在轻松无为中实现组织的管理目标,道家着重强调了管理者"知不知"的管理认识、虚己谦下的管理修养、群策群力的管理手段和各司其职的管理条件。  相似文献   

13.
<衣养万物--道家道教生态文化论>由巴蜀书社2009年11月份出版.此书为四川省哲学社会"十五"规划2005年度重点项目.作者在精深的理解与准确的阐释基础上,将道家道教的生态观念与现代的和谐生态观念进行了一次整合,并提出了立足于当代社会的比较完整的生态文化的体系.  相似文献   

14.
正进入21世纪以来,生态哲学、环境伦理正成为国内外学术界深切关注的前沿性研究。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王素芬、丁全忠两位教授所著《生态语境下的老子哲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16年10月版,33万字)一书即是近年来在生态哲学研究领域所结出的巨大硕果之一。作者在过往研究的基础上,带着一种深沉的现实责任感  相似文献   

15.
16.
现在学术界越来越倾向于认为,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传统哲学重分析的认知方式比较,更偏重于追求对世界的整体性把握。中国哲学的这种特质,在道家与道家系统(本文把《老子》、《庄子》、《淮南子》和何晏、王弼等著作和人物,均认作道家系统)的著作中即有明显的表现。(一)道家与道家系统的哲学几乎都是从万物中普遍存在的矛盾性提出问题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二章》)在道家思想家看来,任何事物  相似文献   

17.
道家哲学的价值观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道家哲学的价值观初论朱吉吉价值论(TheoryofValue)或价值学(Axiology)是在19世纪末的西方兴起的,而关于价值的思想和学说,却不论中西都是古已有之,在西方可以追溯到柏拉图或更早,在中国,至少必须从先秦诸子百家的学说谈起。80年代初,...  相似文献   

18.
哲学的智慧与智慧的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爱智慧"的角度理解哲学,其前提必须首先搞清楚"智慧"是什么。我们应从历史的、语义学的角度以及从知识、才能与智慧的关系中理解和把握智慧本身。不仅如此,还要看到,智慧并不就是哲学,哲学的智慧不同于常识的和科学的智慧,它是"大智慧"、生存智慧、"酸性"智慧和精神境界。与"知识型哲学"不同,"智慧的哲学"是对"哲学智慧"的热爱和追求。就其本质而言,它关注人的现实生活世界,是一种"问题的哲学"。基于"智慧贫乏"的时代所提出的"恢复智慧"和"重返哲学的智慧本根"的要求,人们本质上应该回归"哲学的智慧",走向"智慧的哲学"。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发掘内证 ,阐述郭店竹简本《老子》“德”的含义既有人伦 ,更有物理 ,是一个本体化、物化了的概念。从《德经》和《道经》的内容分量相当 ,可推知郭店《老子》是另一传本系统的全本。“道”和“自然”则处处体现客体和主体的融合。“道”是一种状态 ,含人之道、物之道、治世之道。文章运用语言文字学和哲学相结合的方法 ,考释和讲论郭店《老子》道、德、自然“主客体相融”的种种含意 ,分析了春秋《老子》物我一体、主客融合与具象思维的关系 ,以及其认识论原因和历史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