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陈毅同志不仅是一位戎马倥偬、能征惯战、挥戈杀敌、叱咤风云的将军,也是一位才华横溢、文韬武略、倚马赋诗、出口成章的天才诗人,还是一位有着深厚艺术功底、精湛诗歌修养、精通创作规律、追求创新发展的重要诗歌理论家,其既重视理论对诗歌创作的指导,又注意在诗歌创作实践中总结、提炼、发展诗歌理论,进而取得了诗歌创作实践和诗歌理论发展的双丰收,为中国现代、当代诗歌创作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杰出而重要的艺术贡献。  相似文献   

2.
陈毅同志是一位驰名中外、才华横溢的 革命家兼诗人。他那磊落的心地、开朗的襟 怀、平易的气度、爽快的笑容以及与人不二 诗风,至今仍铭存在人们心中。几十年 来,他不仅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社会 主义革命和建设立下了不朽功勋,同时, 也以他“元帅加诗人”的身份和魄力,团结 教育了大批文艺工作者,为中国文学的繁 荣,为许多优秀作品的保存,做出了不懈的  相似文献   

3.
金本浒 《老友》2013,(9):13-13
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陈毅总是无微不至地关心和爱护人民群众,与他们建立了血浓于水的深厚情谊。(一)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天,陈毅得知日寇大举发动"扫荡"的消息后,立即选派可靠人员,护送当时在新四军驻地的音乐家贺绿汀和画家许幸之先行转移。第二天清晨,陈毅听说贺、许等人已坐船走了,忽然想起了什么,便跑步追了出来。当他赶到河边时,船已行至河心。见此,陈毅马上跃入水中游向小船。靠近船后,他手扶  相似文献   

4.
陈毅的嗜好     
喝酒 抗战时期,陈毅曾率新四军进入茅山。当时部队给养十分困难,医药品尤其缺少,陈毅对此忧心忡忡。  相似文献   

5.
陈毅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元帅、诗人、外交家 ,也是新中国的第一任上海市市长 ,他在市政管理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 ,在加快城市化进程同时 ,学习和研究陈毅的市政管理艺术思想及其实践 ,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他的市政管理艺术思想及其实践。其一 ,调查研究 ,力求以人为本 ;其二 ,化敌为友 ,调动积极因素 ;其三 ,社会稳定 ,方能安居乐业 ;其四 ,市政管理 ,运用睿智才华。  相似文献   

6.
1967年的陈毅     
在"文革"中,面对涌向外交部的红卫兵,陈毅曾慷慨陈词,作了"我这个外交部长"的即席答辩。当年,这篇讲话被当做"大毒草",许多话被当做反动言论。本文系作者按照陈毅讲话录音记录。  相似文献   

7.
陈毅同志不仅是我国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而且是当代杰出的外交家。他文武兼资,学识渊博,经验丰富。新中国建立后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继周总理兼任外交部长。他在主持外事工作期间,创造性地贯彻执行我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开刨我国外交的新局面、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声望,作出了巨大贡献。陈毅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的远见卓识,十分重视我国外语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外语教育方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以非凡的胆略关怀和指导着外国语院校的兴办和发展,奠定了新中国外语教育的基础。他在外语教育工作方面发表的许多精辟见解,对促进我国外语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  相似文献   

8.
张放 《百姓生活》2011,(8):55-55
1972年1月6日,人们熟悉的陈老总——陈毅逝世了。在陈毅弥留于世的最后3天里,陈毅家属及毛泽东的摄影师杜修贤等工作人员,一直陪着他度过最后的72小时。  相似文献   

9.
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早年就酷爱文学。五四时代他接受新文学运动的洗礼,后来到法国勤工俭学,又受到法国文学的熏陶,从而开始新文学创作。 1923年10月,陈设来到新文学运动的发源地北京,进入中法大学读书,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影响下,他“企图用马列主义的观点来影响中国的文学”,决定把自己生命的航向拨往文学的港湾。在为期不长的时间内,他勤奋地耕耘,翻译、介绍法国的作家作品,创作了许多诗歌和小说。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陈毅早期留给我们的文学创作,依然沁香未消,包泽鲜艳。  相似文献   

10.
11.
抗战时期陈云大后方组织建设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陈云立足于10年内战时期我党在白区工作的惨烈教训,批评了许多同志不安心大后方工作的急躁情绪;提出了党在大后方"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基本任务;对大后方党的组织建设进行了详尽深入的论述,为我大后方党组织在险恶的白色环境中保存并壮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在80多年奋斗历程中经历了三次历史性伟大转变,即从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从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挫折和损失到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次历史性转变孕育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两次历史性飞跃所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是对三次历史性转变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相似文献   

13.
西部地区若想提高产业承接能力,吸引企业投资,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事实上需要在产业转移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上下功夫。因此,通过借鉴国内外关于产业转移区位选择的研究成果构建产业承接能力的指标体系,对西部地区86个地级市进行聚类分析,将这86个地级市划分为三个区域:高引力区、中引力区和低引力区,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三大区域政府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合作治理路径的差异。高引力地区应由产业合作向外溢性公共政策合作转变,中引力地区由单一行政区政府合作向区域性政府合作转变,低引力地区由被动承接型向互动型合作转变。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定居城市倾向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促进农民工定居城市成为市民和提高中国城市化水平的道路和途径,对比农民工的城乡生活成本和收入,从"经济人"假设出发对农民工选择移居城市的决定性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城乡生活成本的差距和城乡收入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农民工定居城市成为市民的倾向;农村家庭的收入水平决定着返乡农民是否能够坚持已经形成的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分析结果表明,有效地控制城市生活成本的增长、提高农民工务工收入、促进返乡农民从事高附加值农业生产将决定未来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15.
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党执政能力的综合反映。科学发展观在民族地区的落实,关键在于干部的执政能力,而干部执政能力的高低,又直接反映并深刻影响着民族地区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进程。考察科学发展观在民族地区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民族地区发展的特殊性、艰巨性,更加认真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以更加务实的态度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西南民族地区是我国地缘战略极为重要的地区,又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其中75%以上人口高度集中在农村社区。这种人口分布格局,决定了西南民族地区农村社区的稳定与发展,事关中国整体社会稳定、边疆安全、民族团结、生态资源合理利用及西南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等重大现实问题。发展经济、建立和完善乡镇社区治安综合治理机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妥善处理民族宗教问题、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是维护西南民族地区农村社区社会稳定的可行举措。  相似文献   

17.
贫困地区图书馆信息服务与旅游经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信息技术加快贫困地区旅游事业的发展,对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具有战略意义。为此, 作为贫困地区信息中心的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其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和信息人才的优势, 为该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信息检索、信息下载、信息加工、地方文献信息和旅游信息人才培养服务,为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中,大多数居住在中西部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加上历史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文化素质偏低和法律、环保意识相对淡薄,大多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可持续发展能力差。中央西部大发战略的提出,给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这些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文章从立法、司法与守法等方面探讨了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法律环境的有关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力图通过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的法律环境,从法律方面保障少数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城乡差距问题是当代中国政府面临的公共治理难题.而城乡公共物品供给“二元”结构是城乡差距继续扩大的主因之一,这里以安徽省情为个案,深入分析其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终为完善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提供有益的思路选择。  相似文献   

20.
论落后地区的工业化道路与后发优势的发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落后地区的经济增长实质是二元经济制约下的“落后的增长”,要打破“落后的增长”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培育以竞争优势为核心的“赶超”能力,发挥自主创新型后发优势;转变建立在传统工业化道路上的梯度推移发展思路,选择某些先进产业或优势产业进行突进,实现优势产业的技术区位的反梯度推移发展战略,从而带动落后地区经济持续发展和赶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