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帆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63-65
传统德育的感召力弱化,并且引发了人们对德育本身的合理性反思。实施“以人为本”的高校德育的新模式,就是加深对学生本质的认识,改变德育的现状,确定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教育方略,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关于青少年德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正确的评析,是提高我们工作针对性的基础,过高或过低的、脱离客观实际地看待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不利于我们对青少年进行有效的教育、引导,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实事求是,并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3.
大学德育质量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成效,关键在于质量管理。只有确立大学德育质士管理的标准以及大学德育质量管理的内容与要求,才能真正提高大学德育质量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关于增强德育实效性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镇峰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5):803-804
面向新世纪,德育工作要增强科学性和实效性,就必须摆正德育内容的序列,切实解决知行合一问题,积极面对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5.
2 0余年来 ,大学德育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力求做到理论与现实相结合 ,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保持国家的安定团结。但在一定时期内 ,存在德育目标不明确 ,教学内容滞后的问题 ,教育效果不理想。目前 ,德育内容与方法关系问题、思想性与政治性关系问题 ,德育准备及科研、测评体系问题仍有待认识、解决 相似文献
6.
7.
把德育放在首位,是社会主义高等学校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是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和斗争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所决定的。落实德育首位,既要从社会性、阶级性和我们党的办学方针等思想上落实,又要从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等内容上落实。同时,还要从党委主管、党政配合、齐抓共管等措施上落实。只有这样,德育首位才不致于流于形式,而是将其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8.
张富良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15(1):101-103
入世后我国互联网的进一步开放 ,既为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 ,也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发展的良机。因此 ,高校要把握网络文化特点 ,积极利用网络的积极因素 ,勇于探索网络时代的德育教育新途径和新模式 ,开创德育教育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10.
社会的持续发展不但取决于器物文化的积累和更新、制度文化的构建和完善,还依托于行为文化的调整以及观念文化的深化和丰富。道德及其在个体身上具体体现的品德,作为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无以替代的支撑作用,是确保社会有序和健康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道德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在物质文明和精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三维德育环境理论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德育环境是由人文德育环境、亲情德育环境、制度德育环境所组成的三维结构。三维德育环境涵盖了高校环境中的教学、学习、管理、校风、科研、硬件设施等所有有意的与无意的环境因素,是德育主体在对各种有意、无意的校园环境进行综合归纳、分析概括的基础上,按照德育环境学的一般理论而创造的德育环境。三维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构成高校德育环境工程的有机体,共同对人主要是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2.
德育作为一种特殊社会实践活动,是动态、开放、持续发展的一个过程。价值选择多元化,以规范为主要形式的传统德育必然要被以包容和疏导为手段的发展型德育所代替。建议立足社会教育发展与大学生个性发展要求,依靠制度建设鼓励德育方法与手段创新,在实践中构建新型德育。 相似文献
13.
姬会然 《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4):52-54
"促进自我教育的德育"反映的是德育中的主体际性关系问题,并将探讨的侧重点聚焦于主体性德育的贯彻实施,它强调德育活动要把重点放在启发学生的自我教育上,教师在学生自我教育的德育中仍然是大有可为的。"促进自我教育的德育"在现实社会中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它是信息化时代青少年学生生存与发展的"助推器".是向德行"慎独"境界推进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要求德育要适应和服从于素质教育,德育与素质教育要达到和谐统一.笔者从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谈起,主要分析我国高校的德育存在的问题及造成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今后德育改革的几点意见,希望能对当前我国高校德育建设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主体性德育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弘扬与尊重人的主体性,促进人的主体性的充分发展和发挥,是德育自身运动规律的必然要求。主体性德育遵循德育教育的客观规律,成为现代德育的主题。对主体性德育的内涵进行哲学思考,探讨主体性德育的哲学特征,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宏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29(1):117-119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加之重视不够,我国德育与智育一手软一手硬的现象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该现象在高职院校体现的更为明显。这直接影响了我国高职院校德育方法的改进,导致高职院校出现德育方法过于单一、使用盲目、程式化等问题,大大降低了高职教育的德育实效,降低了高职教育的质量。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从德育方法层面阐述了提高高职德育效果的几点做法,即综合运用多种德育方法;多种德育方法要突出重点,避免随意性;德育方法应富于变化,灵活机动。 相似文献
17.
推动中小学体育德育有机融合,是教育工作站在新时代、把握新要求的重要内容与生动实践,尤其是在体育受到高度重视的今天,开展体育与德育深度融合可谓是恰逢其时、十分必要,通过理清体育在我国的发展脉络,分析体育与德育的关系及融合路径,尤其要抓住党史学习教育契机,挖掘地方教育优势,客观审视体育德育相互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促进学生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马莉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24(12):82-83
图书馆是师生学习知识、接受教育、获取信息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高校德育的重要阵地。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多为师生推荐优秀的书籍、营造良好读书环境、积极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不断提升图书馆管理人员政治素养及道德水平、深入挖掘图书及文献潜在的德育功能,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其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立华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22(12):85-88
增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首先应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正确观念,改进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积极拓展多种德育途径,必须完善德育管理、反馈、保障考评机制,开创高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刘莉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16(7):94-95
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发展 ,传统的师生关系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建构”高校良好的师生关系 ,就意味着师生关系不是给定的 ,而是“生成的” ,是建立在师生双方对彼此的认识基础上的。因此 ,师生双方对于彼此的认识状况在良好师生关系建立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