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小说《毒瘾难戒》是当代著名小说家海伦加纳的代表作.该小说以女主人翁诺拉的情感纠葛为主线,反映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现代女性中边缘化人物的生活与思想状态.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对小说进行解读:现代女性身份的主人翁虽然获得了追求爱情的权利,却陷入面对情人与丈夫情感纠结的两难抉择中,同时还不得不承担独自抚养孩子的重担.小说的社会意义在于揭露了现代女性中边缘化人物单身母亲生活的艰辛,表达了女性追求纯真爱情的强烈愿望,探究了现代女性在情感逆境中的困惑.  相似文献   

2.
《又来了,爱情》是英国极负盛名的当代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写于1995年的晚年代表作。小说展示了当代女性深层次的内心世界和对女性空间的强烈诉求。一方面,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努力争取生存空间来肯定和实现自我;另一方面,她们渴望爱情、亲情,追求情感空间。菜辛的小说中并没有倡导女性通过与男性强烈对抗达到获取独立空间的目的;相反,从作...  相似文献   

3.
小说<井>是澳大利亚当代著名小说家伊丽莎白·乔利的一部重要著作,反映了边缘化人物的生活和思想状态.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从三个方面对小说进行解读:女性与父权的对立和屈从,女性与男性的对立和反叛,女性与自我的认同与分裂.小说的社会意义在于揭露了男权中心文化体系对女性的压制和迫害,表达了女性追求平等和自我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4.
在杨绛先生的小说里,活跃着一个个性格鲜明、敢爱敢恨却无意间插足于他人婚姻或情侣之间的女子。在情感与道德、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她们对爱情的追求闪耀着女性觉醒的火花,却也透露出情感纠葛给她们命运带来的悲剧色彩。在这些女性第三者身上,寄寓了杨绛先生对女性情感命运的思考。通过对杨绛小说文本的解读,分析其中的女性第三者形象,结合作者本身的生活经历,可以看到杨绛先生对于“女性”与个性、情感与道德以及女性命运和出路的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5.
"五四"时期,爱情婚姻小说盛极一时.它们的命意所在乃是对现代人格和个性解放的追求.本文通过对三类爱情婚姻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分析,试图指出他们在建构现代人格时是如何受制于隐形传统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巨变推动着国人的情绪样貌也发生了深刻的转变,“情与爱”突破传统礼教的束缚上升为中国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重要参数,尤其对女性解放产生了空前的影响,借助文学女性笔下的“花之喻”便可豹窥中国近现代女性的情感嬗变。以秋瑾、徐自华、吕碧城、张默君等为代表的第一代知识女性偏爱梅花,她们的咏梅诗既继承了传统文人借花比德的精神传统,也展露出近代知识女性各具风采的情感特征。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承载着现代爱情意蕴的玫瑰取代传统梅花成为新文学女性热烈情感和自由追求的载体。但是,源自西方的爱情玫瑰舶来本土之后却发生了有趣的形变,由“夜莺玫瑰”转变成“杜鹃玫瑰”并在玫瑰的颜色上有了红白之分,由此透露出新文学女性情感嬗变中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状态。  相似文献   

7.
与作家们喜欢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有关,香港女性作家特别地关怀她们所熟悉的女性生活。由于香港在中国的独特性,香港女性作家笔下的那些女性人生对我们或许是有启发性的。香港女性作家首先向我们展示的是,香港女性在追求自己的生活和爱情的时候,无可奈何地陷于中国情感和传统与西方现代文明挑战的文化漩涡之中的人生图景。面对着女性人生的坎坷和困惑,香港女性作家以艺术的方式仿佛作出这样的回答:使女性成为女强人或把爱情作为商品。但这些没有使他们从生活和情感困境中真正地摆脱出来,归根到底,这是一个两种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的问题,是一个是否能够建立一种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商业文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石楠是当代著名的传记文学作家,她的部分传记文学和小说体现了作者明显的女性意识。她的女性意识复杂与多面交织,现代与传统并存。在面对知识和事业时,她绝对追求独立平等、自立自强;在战胜苦难时,她表现出了超出常人的毅力和勇气;面对小说人物的家庭和情感时,体现了她受传统道德束缚的一面。  相似文献   

9.
根据弗洛伊德理论和后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中的“分裂”、“置换”这两个概念分析,《呼啸山庄》中女主人翁凯瑟琳的死亡悲剧是源于她内心深处既追求理想化爱情又追求现实爱情的“兼得”心理。“理想”与“现实”这两股力量在她身上相互对抗,势均力敌,最后将她的精神撕裂。传统文学批评拔高了该小说中男女主人翁爱情的理想主义的一面,反映了在艺术的“安全”领域里,作者与受众喜好将理想凌驾于现实之上的心理。  相似文献   

10.
从晚清到五四,伴随中国小说的现代转型以及现代作家对环境描写的提倡,自然描写作为现代小说重要的理论要素被提到写作与批评的日程上来,这种追求显著地改变了现代小说的审美特征.总括起来,自然描写与现代小说的人物塑造、情感氛围、叙事特征形成了重要的美学关联.  相似文献   

11.
英国小说家托尔斯·哈代不但对妇女的生活方式和心理有着深刻的理解,对男权传统限定下的女性怀有深切的同情;而且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上超越了男权传统的女性角色对比,刻画了一系列个性鲜明,情感丰富,独立自主的女性,充分体现出妇女所独有的女性意识。在小说《远离尘嚣》中,女主人公巴丝谢芭在与男性的爱情、婚姻关系中努力追求实现自我存在和自我需求,对抗着男权传统对女性自我存在、自我需求、自我表达的干涉和压制。  相似文献   

12.
明代后期出现的英雄传奇小说《杨家府演义》和《北宋志传》,比较系统地描写了一组巾帼英雄群像,这在中国小说史上是十分罕见的,具有首创意义。与之前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和之后的《儿女英雄传》、《黄绣球》中的女性形象做比较,“杨家将”小说塑造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英勇善战、智谋出众,大胆追求婚姻自主爱情幸福,对男女平等的追求等性格,为中国古代小说女性人物画廊增添了一组光彩夺目的巾帼英雄群像。  相似文献   

13.
庐隐小说创作的主要内容是男女恋情.她笔下的知识女性有青春的欢乐,有对爱情(包括同性恋)的憧憬和向往,而爱情的缺憾又使她们忧郁、悲哀、痛苦.她们对婚姻生活普遍感到失望甚至恐惧.庐隐从对社会人生、女性命运的认识以及自身经历的深刻体验出发,把女性人物的情感设定在愉悦--悲哀的维度上,使小说具有凄美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从时间和人物身份的角度分析了《劳儿的劫持》的显著特点,从现在和过去爱情的结合点入手,把小说中主要人物扮演的多重身份一一分解,解读了小说中错位的爱情。这种爱情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爱情,男主人公雅克是劳儿女友的情人,劳儿与他之间的感情是与过去的爱情交织在一起的,形成了时空的错位。另一方面,小说中人物的角色互相混杂,劳儿、雅克、女友,每个人都扮演多重身份。小说的情节性也很模糊,需要读者重组才能还原出大概的故事,书名《劳儿的劫持》也翻译成《劳儿的迷狂》,而这种情节的混杂十分切合"迷狂"一词,带有杜拉斯独特的风格,也很符合现代小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从欲望出发,确立女性的性别身份,成为法国当代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小说的主题。其“欲望”,主要指女性追求自身价值与本质的实现。它的对象既有自然生理性的目标,更主要是精神性的目标。“欲望”常常以“情”的形式———爱情和激情———呈现出来。在杜拉斯的文本世界里,作为内心情感欲望的抽象符号的人物,大多数为女性,多具有“边缘人”的身份。这种身份显然是由男性权力强加的,具有一种象征性。她们的“病”是拒绝压抑,她们的“疯狂"是反抗束缚。通过写作,女性的主体性发挥获得了广阔的社会空间,实现了对文化、政治和生活的介入。  相似文献   

16.
流浪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也是现代人的一种生命体验.五四运动时期,文化的裂变带来了精神的无根感,流浪遂成为令人瞩目的文学主题.集体的无意识情感和个体的漂泊经历造就了柔石的流浪情结,物质困窘和意义困惑的人物共同组成了现代小说的流浪者形象.柔石小说中的人物构成了"精神荒野旅行者"系列.这些在苦闷中徘徊却依然顽强寻路的精神浪子,共有着一种"逃离与眷恋"的心理模式,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1)背井离乡又重归故土;(2)追求爱情又拒绝婚姻.  相似文献   

17.
小说节奏是小说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对现代意识流小说尤其如此。英国现代小说家弗吉尼亚·吴尔夫在其小说《达罗卫夫人》中 ,通过主导意象海浪揭示人物内心的情感波澜 ,从而创造了诗一般的小说节奏 ,使得整个小说像一首人物情感的抒情诗  相似文献   

18.
六六的小说《蜗居》以近似赤裸的写实手法真实再现了身处都市的白领女性的生存困境。以海萍、海藻姐妹二人的生活、情感历程为构架,展现了现代都市女性在经济、工作、婚姻、情感等方面所经受的身心压力。生存的艰难让现代女性感到迷茫困惑,幸福就在前方,而追求的路程依然延伸在女性自强、自立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9.
《聊斋志异》中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聊斋志异》是中国文学史上文言小说的经典著作,它以大量篇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女性的生活和生存状况,涉及了许多有关女性意识的问题,部分作品体现了女子追求美满爱情和幸福婚姻的主动性和反抗封建落后思想观念的自主精神,同时通过对这些女性在生活、爱情和婚姻及家庭中种种际遇的描写,肯定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表明了作家具有了初步的女性主义观念,从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当时女性婚恋意识、反传统意识和经济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20.
并置对照法是现代小说创作中普遍使用的技巧之一,主要是指通过将看似互不协调的各种成分摆放在一起,让读者从中体会并形成自己的认识。凯瑟在小说《我的安东妮亚》中大量地使用人物并置对照法,其中包括主要人物之间、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之间以及主要人物自身的并置对照。凯瑟通过人物并置对照法来刻画和挖掘以安东妮亚为代表的新一代拓荒女性的性格特点,并深入地探索了拓荒精神的精髓,表达了凯瑟对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日益消逝的精神美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