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30年代初形成的英联邦,是英国和自治领在英帝国内以政治平等、帝国特惠为原则建立的新结构.它既不同于英帝国内英国与自治领之间的旧格局,也有异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联邦的新形式.探讨英联邦形成的原因,必须以英国和自治领之间的关系为主轴,根据其不同阶段向英联邦演变的轨迹,从英国和自治领、英帝国、世界格局等不同层次进行宏观微观相结合的全面考察,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不同角度进行全方位的综合研究.一、1867、1901、1907、1909年,在英帝国内先后出现了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联邦四个自治领.自治领和英国在政治上既独立又依附的关系,经济上以农业牧业和工  相似文献   

2.
美国独立是英帝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事件,以此为界,英帝国历史可分为第一英帝国和第二英帝国。本文详细论述了第一英帝国及其瓦解的原因,并探求了在崩溃之后的第一帝国基础上,第二英帝国建立的内在原因、采用的统治政策及其发展壮大。而英国政府对殖民地统治理论的调整是这一切发生转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18世纪 ,以英国为首的国家联盟击败了法国 ,建立起了大西洋贸易体系。英帝国的广大海外从属领地开始大量吸收本土过剩的人口 (失业者和穷人 ) ,也为流放的犯人提供遥远的监狱 ,以确保帝国战略利益的安全。 18世纪英国的海外移民 ,一方面为英国人找到了新的生存空间 ,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帝国内殖民地的经济发展 ,建立起了帝国范围内的经济和贸易体系。  相似文献   

4.
西藏自13世纪起就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840年英帝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由一个主权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英俄帝国趁清朝中央政府的虚弱,开始阴谋侵略和瓜分包括西藏在内的中国领土,英帝国炮制所谓中国对西藏拥有"宗主权"的谬论,将侵略魔掌伸向西藏.俄帝国承认了英国炮制的所谓"西藏宗主权"谬论,从此,为后来的藏独活动和"西藏问题"国际化制造了所谓的法理依据.  相似文献   

5.
英帝国解体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帝国曾经是各西方列强所建殖民帝国中范围最大的,在近现代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然而在二战后不长时间内却迅速解体。对此国内学术界还未有系统周详的解释。究其解体的原因有诸多方面:战后英国国内人民对殖民地事务兴趣骤减,而注意国内福利国家的建设,另外在政党政治中工党也倾向于放弃殖民地。再者脆弱的英国经济也无法继续维系帝国的生存。在国际上美国出于其自身利益需要尽力在制约英国在殖民事务上的努力。此外殖民地民族主义运动也加快了非殖民化的进程。正是这多种因素的合力导致了英帝国的迅速解体。而这些因素的产生都源自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6.
提到历史上的日不落帝国,人们自然想到的是英帝国。然而事实上,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是西班牙帝国,西班牙开始衰落以后,主导世界海洋贸易的是号称“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与此同时,法国也步入了振兴之路。英帝国的崛起,面临着老牌帝国西班牙的巨大障碍以及新兴海洋强国荷兰和大陆强国法国的强力阻挡。重商主义在英国的良性发展,是英帝国崛起的深层次原因,促成英国能够克服来自西班牙、荷兰及法国的冲击与影响,战胜竞争对手,逐渐取而代之,崛起为近代以来最为辉煌的大帝国,并对世界历史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20世纪30年代初形成的英联邦,是英国和自治领在英帝国内以政治平等、帝国特惠为原则建立的新结构。它既不同于英帝国内英国与自治领之间的旧格局,也有异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联邦的新形式。探讨英联邦形成的原因,必须以英国和自治领之间的关系为主轴,根据其不同阶段向英联邦演变的轨迹,从英国和自治领、英帝国、世界格局等不同层次进行宏观微观相结合的全面考察,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不同角度进行全方位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8.
重商主义与英第一帝国经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商主义是15~17世纪在欧洲产生的一种经济理论。从17世纪开始,英国确立了对外殖民扩张和建立帝国的基本政策和原则,这一政策和原则的指导思想就是重商主义,先前体现为民间性的殖民拓殖逐渐转化为政府的有意识的政策行为,建立商业帝国成为英国国家追求的主要目标,到17世纪后期英国基本上形成了以重商主义为基本特征的殖民体系和殖民制度,形成了第一帝国。第一帝国形成后,在重商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英帝国以追求商业利益为目的,进一步加强了对外贸易和帝国扩张。重商主义是英第一帝国的重要国策,是立国之本。  相似文献   

9.
英帝国肇始阶段,涉海文学提出“人口过剩”及如何建立“海上帝国”等主张,从理论上探索英国向外扩张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帝国上升时期,涉海文学通过鲁滨孙等殖民者的海外垦殖实践,为英国民众勾画帝国构建的基本路径。英国攫取世界霸权以后,涉海文学则为帝国价值观念和统治秩序进行合法化辩护。英国涉海文学由此实现从文化叙事向政治功能的转变,从文本和意识形态层面参与了帝国构建。  相似文献   

10.
重商主义是15—17世纪在欧洲产生的一种经济理论。从17世纪开始,英国确立了对外殖民扩张和建立帝国的基本政策和原则,这一政策和原则的指导思想就是重商主义,先前体现为民问性的殖民拓殖逐渐转化为政府的有意识的政策行为,建立商业帝国成为英国国家追求的主要目标,到17世纪后期英国基本上形成了以重商主义为基本特征的殖民体系和殖民制度,形成了第一帝国。第一帝国形成后,在重商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英帝国以追求商业利益为目的,进一步加强了对外贸易和帝国扩张。重商主义是英第一帝国的重要国策,是立国之本。  相似文献   

11.
作为英帝国的发展的文化向心力,帝国意识贯穿于康拉德的多部小说。以海洋小说中的《青春》和《阴暗线》为研究文本,围绕海洋文学之中特有的"海洋"、"船只"、"水手"三个要素,来分析这两部小说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三方面所体现的帝国意识,从中读出康拉德对大英帝国的深切关注,并探索隐匿于文本之后的帝国崛起意识形态动因。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时期一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革命。英帝国由于在华利益的驱使,希望尽快绞杀辛亥革命。作为英国《泰晤士报》的首席驻华记者莫理循,通过袁世凯等密友的关系深深地介入到了中国的政局内部。所以。莫理循自然成为了英帝国在政治上干涉辛亥革命的一个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13.
萨默赛特·毛姆以描写异彩纷呈的异域小说而著名,而帝国主题是其中绕不开的话题。本文从毛姆的三部作品《探险者》、《麦金托什》和《哨所》中的帝国意象入手,见证英帝国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揭示导致英帝国由征服走向和解与妥协的演变过程的历史和社会根源,以此窥见作者隐匿在文化缅怀背后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反殖民主义的情结。  相似文献   

14.
维多利亚时期探险小说中的狩猎书写与英帝国的国内猎狐和海外动物猎杀互为表里,相互印证。探险小说中的海外动物猎杀叙述凸显了兴奋和快乐之情,并采用"重复"、"清单式描写"和"平实风格"来增强情绪感染效果,以此建构"伟大的白人猎人"形象。考察19世纪英国探险小说中大量的狩猎情节可以一窥探险小说在建构和加强帝国意识形态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5.
I 在对于英帝国的認識上存在的問題在帝国主义势力之中,英帝国久已被認为领土最广大,年代最持久。現代的英帝国在我們的認識上还存在着嚴重的分歧和矛盾M步的作家,早已提示出它的衰落和瓦解,但是同时往往仍然把「不列顛联邦」当作統一的英帝国。这样我們就无从在地理上具体說明它瓦解的影响和衰落的程度。例如世界知识手册,一直还把不列颠联邦的所有地区都指明是「英帝国」的范围。就是在苏联的著作里面,如同维持威尔的「外国經济地理」①也还認为「不列顛帝国的面積計有三千三百平方公里,人口五億六千余万,……  相似文献   

16.
"心不在焉说"在一百多年来的英帝国史著述中流传甚广,但它其实是一个似是而非的观点。19世纪的英国政府的确不愿在海外承担更多的责任,但倘若动用武力的结果是带来新的广阔市场,倘苦已占领的属地对于贸易的扩展与安全至关重要,政治家们从来就不会犹豫。因为。获得商业贸易特权与确保贸易通道安全,已成为自由贸易时代帝国扩张的根本原则与动力。  相似文献   

17.
我认为,和平、发展,是当前世纪之交已显现出来下个世纪全世界都会争取实现的时代特征。19世纪,资本主义列强,逐渐发展为帝国主义,到19与20世纪之交,已把世界瓜分,形成了世界殖民体系。英帝国凭藉其最早实行工业革命所发展的实力,形成自诩为“日不落帝国”的...  相似文献   

18.
英国的自由主义在19世纪50年代达到了顶峰,亚当·斯密关于经济自由的思想 从理想变为了现实,边沁的功利主义学说为自由主义树起了新的丰碑,这种自由的大氛围对 英帝国政策的转变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英国经济霸权的确立,特别是世界范围的自 由贸易也为英国从极其依赖帝国走向“放松帝国联系”之路。1868-1872年间的帝国政策以 及随后的演变为沃伦斯坦的“中心”、“边缘”理论提供了最恰当的例证。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后期的联邦运动是澳大利亚民族国家形成并由公民殖民地向自治领转变的重大事件,也是澳大利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联邦运动,是澳大利亚民族经济发展和民族意识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然而,在影响联邦运动的众多因素中,由于英帝国政策的调整而造成的澳大利亚防务问题,可以说是联邦运动的发端。  相似文献   

20.
公羊家解<春秋>,以"大一统"为核心."通三统"和"张三世"是公羊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大一统"的两种不同阐述:前者是公羊家在汉帝国方兴未艾之际,在其政教体系建立过程中,对其历史性焦虑的回应和形而上困惑的解答;后者是公羊家在经历了帝国的重构之后,对帝国现实处境的反思和未来图景的描绘,体现了公羊家试图用文化理想来提升帝国政治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