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花藏主人是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作家中的代表,《玉娇梨》、《平山冷燕》为其代表作。由于《玉娇梨》、《平山冷燕》与《红楼梦》创作的时间相距不远,因而天花藏主人与曹雪芹有相似的创作文化背景和时代氛围,他们都以自己的作品表现出了对时代文化思潮的推动与反拨。天花藏主人以纯净的才子佳人小说引领了一批纯情小说的出现,其对"才女"的表现,颠覆了传统写作中对女性形象并不完全真实的界定和表达,对才美女性以正面积极的姿态进入文学视野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曹雪芹以《红楼梦》彰显了自身爱情观念的变化以及更为丰厚的文化积淀与人性内涵。在创作目的与创作心理上,二者均表现了其所置身的现实生活与人生理想的错位,曹雪芹则以《红楼梦》的悲剧结尾凸显了社会历史文化之真实与人生际遇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主要情节内容,一是写了宝黛钗的婚姻恋爱问题,二是写了贾氏封建贵族家庭的盛衰兴替过程。两者都是悲剧结局,互相交织在一起,不可分开,且后一个悲剧决定了前一个悲剧。曹雪芹是以此来阐明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自《红楼梦》问世后二百余年来,有众多的评论家撰文著书,对此提出问题进行讨论,一直到现在仍方兴未艾,了无定论。本文试就宝黛钗三人的婚姻恋爱关系问题,论述《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及其社会意义。“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的性质曹雪芹写《红楼梦》,开宗明义,在前四回书中就把小说主人公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都作了概括交代。他们都不是一般凡  相似文献   

3.
梦作为一种意象或者表现形式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红楼梦》中也有较多的梦境描写,主要有生者之梦和 逝者之梦。《红楼梦》中托梦情节数量虽少,却有着深刻的文本内涵。用托梦来建构故事情节以及表现人物之间的关系,预示封 建家族的兴衰,宝黛钗等人人生爱情理想的破灭,从而向读者传达出其虚无空幻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王熙凤与《红楼梦》的艺术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自振 《南都学坛》2002,22(5):34-39
王熙凤在《红楼梦》复杂的情节发展线索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和意义。在《红楼梦》的三重悲剧:宝、黛、钗的爱情与婚姻悲剧,众女儿的悲剧,贾府衰亡的悲剧中,王熙凤都是一个起着关联作用的核心人物。研究王熙凤在《红楼梦》艺术结构中的作用,不仅能使我们看到《红楼梦》结构的复杂性和曹雪芹的艺术创新,而且能使我们更全面、更深入地把握这部伟大作品的深刻主题。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视《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线索的说法,是牵强的。这种说法,既不符合全书的内容实际,也违背了曹雪芹的艺术匠心。是的,《红楼梦》反映出极为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也表达出曹雪芹对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的感受,有揭露、批判,也有赞颂和追求。但所有这些,都是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轴心,历史地反映社会真实而得以体现的。在《红楼梦》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论《红楼梦》的多重悲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悲剧性是《红楼梦》的总体审美风貌,其体现在爱情悲剧、青春挽歌、生命祭歌、人生悲剧、文化悲剧、女性悲歌和封建社会悼歌七重悲剧中。它们呈“网”状交织,构成了《红楼梦》丰厚的审美魅力。  相似文献   

7.
《豪门春秋》和《红楼梦》在许多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但这也不妨碍把二者间的共性进行比较。从人物个人境遇和爱情悲剧表现等方面来解读这两部作品,是研究这两部作品的一个新的切入点。中美文学在塑造妇女形象方面的异同揭示了文学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相似或相异的规律。伊迪丝·华顿与曹雪芹对两部作品中男女感情纠葛描摹非常细腻。华顿与曹雪芹同样用悲剧的方式将莉莉·巴特与林黛玉"嫁入豪门之梦"击碎来向人们展示她们各自的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是和传统文化紧密相联的,由于作者能对传统文化真实地艺术地再现,所以曹雪芹笔下的人物的民俗品格都显示出了无比的多重性和丰富性。由于作者能站在时代的高度,去审视诸种传统文化现象,所以对婚俗的描写,既有强烈的写实性,又有震撼人心的审美艺术性。《红楼梦》中为我们描绘的那个特殊的时代、主观的界限是特别分明的,奴隶永远是奴隶、奴隶没有人生的自由,当然更没有婚恶的自由,作者在书中为我们展示了一曲令人心酸的女奴婚恋的悲歌。“指配婚”、“收屋婚”、“自主婚”,这些浸透了悲剧色彩的婚俗类型,给我们留下了深重的历史沉思。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虽是隐去了朝代背景的文学创作,但作者有意地在细微处透露真实的朝代背景。从其涉及官制的描写中,便可以看到许多清代官制的内容。以清代制度为本,挖掘《红楼梦》中所提官制的清代痕迹,可以深入到时代背景中更充分地理解其中人物的行止、选择、际遇以及时运命道。以《红楼梦》为例介绍解说清代官制,可以更形象呈现当时制度的具体形制、运作及实施效果。透过这种对《红楼梦》与清代官制的对照解析,既可以一定程度上令《红楼梦》回归其故事所处历史时空下的制度语境,又可以令已经流逝的清代制度获得一种具象的再现,更可以深切领会时代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体现了他重要的重情尚真的"情教"思想,他的创作重点在众女儿身上,寄托了他的情教理想。同时作者自己又封号"绛洞花主",认为自己是护花王子,呵护体贴着青春女儿们花朵般的生命。可到头来"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所有花朵都凋零了,进了葬花冢,给人感觉即使这部作品是悲剧,也是富含美的悲剧,是饱含情的悲剧,是令人惋惜的女儿们的悲剧。《红楼梦》不仅仅是一部爱情悲剧,而且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社会悲剧,更是一部提倡情教文化的杰作。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是一部堪称中国传统文化《圣经》的伟大的文学巨著。首先,《红楼梦》是对中国传统二十四史的彻底颠覆,并大破大立地为我们开辟出有别于善恶二分谱系的一种以男女情爱为核心的人类历史第三谱系;其次,随着对这一人类第三谱系肯定,《红楼梦》使长期作为"第二性"的女性在人类历史中重新登场,并前所未有地揭露了现实中女性无比深重的历史悲剧;最终,更重要的是,《红楼梦》不仅把现行话语的统治视为女性悲剧的最为深刻原因,而且同时对人类话语进行了一种生命发生学意义的还原,而使一种有别于知识性话语的更为始源的"情的话语"这一泰初之言得以彰显,把对"情的上帝"的皈依这一新的救赎之途提到人类文化的议事日程。这使《红楼梦》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文学领域,而最终与人类终极关怀的宗教精神相通,其不啻可视为是与《旧约全书》并肩的又一部伟大的《圣经》。  相似文献   

12.
萧红的短篇小说《小城三月》,通过一个少女翠姨的爱情悲剧,寓言式地反映了中国现代启蒙的社会现实。作品通过双向视角展示了悲剧产生的根源。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和翠姨性格的弱点,以及启蒙者"我"和"我哥哥"的软弱无力,最终造成被启蒙者翠姨的悲剧。这是一个关于启蒙的寓言,同时也融入了作者的爱情悲剧,翠姨身上烙有作者爱情悲剧的印记。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的意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楼梦》的意蕴有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红楼梦》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反映了清代前期的社会面貌和人情世态。第二个层面是《红楼梦》的悲剧性。本文认为《红楼梦》的悲剧性在于作家曹雪芹提出了一种审美理想,而这种审美理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必然要被毁灭的。曹雪芹的审美理想是肯定“情”的价值,追求“情”的解放,他的《红楼梦》就是一部“有情之天下”被吞噬的悲剧,是一部“冷月葬花魂”的悲剧。《红楼梦》的第三个层面是《红楼梦》处处渗透着作家曹雪芹对整个人生的一种哲理性的感悟和感叹:对人生(生命)的终极意义的追问,对命运的体验和感叹。这是《红楼梦》意蕴中的形而上的层面,是一个最高的层面,也是一个长期以来不被人注意的层面  相似文献   

14.
拉辛的悲剧是心理分析的典范之作,《费德尔》中的爱情就充分展示了一个被欲望折磨的女人爱恨交织、复杂微妙的心理脉络。从她的两次恋爱,我们可以看到费德尔的爱情皆由欲望受挫而起,也可以看到两种欲望——自我欲望和他者欲望的迥异之处。《费德尔》的人物纠缠在爱情和不满之中,是一出我们可以用心体会的现实中可能发生的悲剧。  相似文献   

15.
回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爱情梦,揭示中国爱情思想的发展历程,认为发端于《诗经》的中国古典文学中自然主义爱情梦纯粹而短暂。在漫长的中国古典爱情文学史上,以死证爱的爱情实践激发了对于爱情的形而上学问题的追问。其中,汤显祖的《牡丹亭》及其题记毫不掩饰地宣扬爱情形而上的精神本质,成为中国爱情精神发展史不可忽视的一页;而曹雪芹寄寓在红楼古典爱情悲剧中的深切悲情与深刻的文化反思与探索,使《红楼梦》成为中国旧文化世界生长的古典爱情的精神终结和中国新文化世界生长的现代爱情的宝贵萌芽。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乃曹雪芹的"哭泣"之作,他在小说中确为"千芳一哭,万艳同悲"之女儿们的人生悲剧而哭,而且属于感情深、哭泣痛者.但曹雪芹深以为悲痛者,又远不止女儿们的人生悲剧.曹雪芹所悲者,有身世、有家国、有人类社会,其在《红楼梦》中所再现的就是这样一个人人身陷其中而又不能自拔的悲剧.曹雪芹并没有把再现如此的悲剧为小说的宗旨,而是在探寻悲剧之因和从悲剧中走出的路子.曹雪芹以女娲所炼的补天之石为小说的引子和线索,显然是有寓意的,这一寓意中更多的是积极意义的探寻.所以,曹雪芹有孔子"挽狂澜于既倒"的使命感,《红楼梦》寓有《春秋》大义.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是中国和世界文学史、文化史上划时代的巨著。二十世纪第一国学大师、清华大学国学院导师王国维先生对《红楼梦》的评价最高,也最正确。他在其开创二十世纪新红学的一代宏论《红楼梦评论》中指出:《红楼梦》是优美与壮美相结合、以壮美为主的天才之作,是悲剧中之悲剧,是宇宙之大著述。  相似文献   

18.
《安娜·卡列尼娜》真实地反映了俄国过渡时期的社会风貌。小说女主人安娜·卡列尼娜的命运,代表着当时俄国贵族女性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却以悲剧结束。社会因素,自身因素和俄罗斯宗教文化引导着安娜生活的悲剧方向。  相似文献   

19.
曹雪芹自云《红楼梦》“大旨谈情”(见第一回).这种提法,显然有掩饰其中所描写的“伤世骂时之旨”的作用,但他确也在这部小说中花了大量篇幅在“谈情”——主要是描写了各色各样的恋爱和婚姻悲剧。“开辟鸿濛,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见第五回)从这一支曲中,我们可以体察到曹雪芹对爱情和婚姻问题的深沉思考,对封建社会中广泛存在的爱情和婚姻悲剧的深刻同情。而《红楼梦》对爱情和婚姻问题的描写,不论在广度方面,还是在深度方面,确也达到了我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是一部流芳百世的大悲剧。本文通过对《红楼梦》人物形象的分析,揭示了曹雪芹的悲剧观及其蕴含的美学特征,展示了《红楼梦》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