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称,泛指两个以上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诸方面在数量上相等或相当,在内涵上相近或相对。对称美是形式美的法则之一,按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观点:“美是和谐与比例”,对称美应是“和谐与比例”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达·芬奇也认为:“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在美的分类上,它当属于艺术美——一种人为的美,是艺术家按照一定的审美理想,审美观点,遵循美的规律,对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美和社会美进行集中、概括,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把它表现出来,也就是说,它具有社会美的内容,又具有自然美的形式。  相似文献   

2.
论形式美的构成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是一种有价值的愉快对象。美所以是一种愉快对象,源于是一种适性对象。“美的规律”实际上乃是有价值的令人愉快的规律和法则。“美的规律”分为形式美规律与内涵美规律。其中,形式美的创造规律和法则是“单一纯粹”、“整齐一律”、“对称比例”、“错综对比”、“和谐节奏”。对于生理没有缺陷、身体没有毛病、排除一切主观情感的审美主体而言,任何事物只要符合上述规律,就被视为具有形式美的事物。探讨“美的规律”,对于指导人们“按照美的规律造型”,从事健康的审美活动和积极的审美创造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英汉句式结构存在很大差异:英语句子的基本结构是“主语 谓语”,呈“树式”结构;而汉语句子则是“主题 述题”,呈“竹式”结构。汉式结构使大学生的英语习作出现一句多个动词、主谓不一致、缺少主语等错误表达,故提高大学生对英汉句式结构差异的认识、强化英语句子意识是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文艺学方法论纲》中的“形式美”、“物素”和“形素”三个概念及其关系 ,提出不同见解。认为 ,物素是关于对象的 ,形素是关于载体的 ;形素是艺术作品的表层形式 ,美的形式是艺术作品的深层形式 ;形式美以物素为对象基础 ,借形素得以表达 ,是“有意味的形式” ,它深刻地体现着艺术创作主体的审美旨趣、组合手段和结构原则  相似文献   

5.
千百年来,人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探索美的存在及其本质,关于美的学说理论,如同现实生活中美的存在一样,千姿百态,各有风采。本文吸收他人允当之说,在此基础上按照个人的美学观点来评述美学思想史上源远流长的“美是和谐”说,看看它对我们今天的美学研究有何借鉴意义。一今天的美学家们谈到形式美的时候,有的认为“美是和谐”说以“美在形式”为立论前提,着眼于客观事物的形式特征去探求美之所在,因而认为这是一种形式主义理论。“美是  相似文献   

6.
美是一种合乎人的本质力量的具体可感的形态。这种形态是以一定的形式来体现的,所以从内容与形式的对立统一的范畴来考察美的存在,可以看到内容美与形式美的不同构成。所谓形式美是指对象性的事物的自然属性在合乎规律的联系中所显示的审美特征。形式美离不开美的形式。形式分为内形式与外形式。内形式是指对象性的事物的内部的组织联系。外形式是指事物外部形象的具象形态。在外形之外还有一种表层缀饰形式,它是外形式的一部分。形式美就是内形式与外形式所显示的审美特征的总和。  相似文献   

7.
试论甲骨文的对称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虽然具有符号的性质,但是它没有停留在符号阶段,而是被用以表达民族审美情感的艺术载体,具有审美作用和美学价值.甲骨文就开始了这一历程.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象,甲骨文有一种对称的平衡美.李玲璞先生通过一千个常见的甲骨文字的形体进行十六字格编码统计,科学地说明了这个问题:“这些形体(甲骨文)所显示的图象都是按照平衡原则结构起来的,形成一种对称的平衡美.”甲骨文形体结构所具有的这种美,是民族审美心理的一部分,是对积淀在民族审美心理中的对称的美的反映,这种对称的审美心理一直体现在汉民族的文化艺术及风俗习惯中.本文将讨论甲骨文对称的特点,甲骨文对称性的两个来源,以及甲骨文对称性在民族审美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南朝骈文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骈文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人的主题逐渐强化过程中的一座里程碑 ,是文学形式散化过程中的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体裁 ,是“按照美的规律建造”的美文 ,是汉民族语言文字固有之美的充分外现。应给予骈文以实事求是的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9.
蒋翃遐  师彦灵 《兰州学刊》2002,(3):69-70,55
一、英汉在造句方面的差异1.词类选择上的差异汉语和英语在词类选择上的最大差异表现在汉语多用动词表示动作 ,而英语表示动作的方式则多而灵活。汉语动词丰富 ,因此中国人很擅长使用动词 ,句子往往以动词为主 ,如“坐山观虎斗”、“借刀杀人”等等 ,一个短语或句子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动词的情况在汉语中随处可见。英语表示动作的方式很多 ,如用名词、介词等。受汉语思维习惯的影响 ,在英语写作中 ,学生不由自主地大量使用动词 ,造出了许多虽然符合英语语法结构要求 ,但却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子。Familieslivingupsta…  相似文献   

10.
美的形式和形式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形式美虽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但不应将其和美的形式混为一谈。美的形式具有较大的依存性、具体性和变易性 ,形式美则具有较大的独立性、抽象性、稳定性和继承性。形式美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一是其构成要素 ,二是其组合规律。前者包括色彩、形体、声音等 ,后者包括齐一、对称、平衡、比例、节奏、对比、调和、主从、多样统一等。本位对它们逐一地进行了论述 ,尤其重视对其内涵的界定和审美特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广告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商品的营销,而广告口号的形式美对广告的宣传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汉语倾向使用整句的语言,这一点体现在英汉广告口号的设计与翻译上。以均衡美及严整美为原则,英语平衡句与汉语整句广告口号在句法、语篇结构、语义关系及修辞格式上具有共性及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中国语言的“气”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句子的结构是一种动态建构,这种结构靠声气的止息和意向的完成来控制。汉语句子的意向主要有三类,即“动”向类、“名”向类、“关系”向类。汉语句子“气”的组织之流动性体现了汉民族有机整体的思维方式,而在句法之“气”的流动中凸显的以神统形而非以形摄神的文化精神又体现了汉民族思维方式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3.
《文史哲》2014,(1)
马克思在1857年应约为《新美国百科全书》撰写"美学"条目,由于当时哲学、心理学和艺术史学资料缺乏,马克思提出了"形式美三问"之后,一直争论未果。这里,对该问题,尝试作如下回答:第一个问题形式美的哲学根据,笔者认为黄金律是可以见证的辩证法:依据黄金律数据画出的偏心涡状线和S线,反映了辩证法的全部规律,是美的两个典型图示,都属于一个立体的螺旋体(美的原型)。这一模型构成了形式美学体系的中心环节。关于第二个问题美的形式分析:自然美的本质是对立统一的抽象形式美;著名的建筑、雕刻、文字、书法、音乐、诗歌和绘画艺术的全部形式要素,构成了美所呈现的黄金律辩证法。第三个问题关于形式美的心理分析,实际上审美过程中视觉对有效信息的"特征抽取"和大脑进行加工整合时都有主观参与,审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数列是近代形式美的核心,它与几何比例有一种互换关系,并在互换中把几何美的更深内容呈现出来,数列体现在人体美上、宇宙和谐上、艺术门类里。数列不但在数的展开上体现了近代的无限追求,还以对数螺旋显示了形式美的新形式。数列让黄金比例呈现为多种多样的形式,而透出了万物之美的秘密。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英汉语言、英汉思维、英汉文化差异等方面分析了进行文学翻译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文学翻译不是一种简单的语言转换,它是一种语言的再创造。在这个再创造过程中,英汉民族思维的不同以及文化的差异会给翻译的同效性造成很大影响,当引起学习翻译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美是一种有价值的愉快对象。美所以是一种愉快对象,源于是一种适性对象。"美的规律"实际上乃是有价值的令人愉快的规律和法则。"美的规律"分为形式美规律与内涵美规律。其中,内涵美的规律体现为"理念的感性显现"(立象尽意)和"给自然灌注生气"。对于生理没有缺陷、身体没有毛病、排除一切主观情感的审美主体而言,任何事物只要符合上述规律,就被视为具有内涵美的事物。探讨"美的规律",对于指导人们"按照美的规律造型",从事积极的审美创造和健康的审美活动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英汉礼貌语言与文化价值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礼貌是人们在交际中遵循的行为规范,讲究礼貌是一种交际策略。由于文化价值的差异,不同民族的礼貌准则及礼貌的表达方式存在着差异。本文从英汉民族语言文化的礼貌准则及英汉民族礼貌用语与文化价值差异等方面,分析了英汉礼貌语言与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正> 艺术美包括内容与形式这样两个因素。艺术美是由文学艺术作品的内容美与形式美有机地结合而构成的。在艺术美中,内容美与形式美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所以黑格尔说:“只有内容与形式都须得彻底统一的,才是真正的艺术品。”(黑格尔《小逻辑》第287页,三联书店版)“艺术的内容就是理念,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艺术要把这两方面调和成一种自由的统一的整体。”(黑格尔《美学》第一卷第87页)  相似文献   

19.
美的研究对象是“属总体人类的美”,这一美只能是个体的美的总和或思维性存在,必然在“主客观的统一”领域。根据辩证法的宇宙论,美的研究首先是语言学上对“美”的语词之用法的界定。以人对不同事物的判断所持的根据不同,美可谓是“人的气质性、品格性精神”显现在能够引起人的生理感觉快适的物质形式上。审美是人的由生理快适感觉与心理愉快感觉相融合而生成的“精神感觉”活动。美的事物之发生原因,一方面在主体的审美本身,另一方面在客体的不可论美丑的事物。  相似文献   

20.
康德美学从反思判断到目的论判断虽然是从认识论上推导的,但其现象还原过程却蕴涵着审美发生的理路。这就是:生命的有机统一——自然的合目的性(美的形式)→主体的合目的性——超自然之上的使命崇高。自然的有机联系使生命从自然的律动和形式选择活动中继承了动力和向力,又在这两种因素融合成的形式感中加入了理性和想象力,美感便潜化为正向引力。如果把美感的生命发生过程分为四个感性阶段,则生命的感受超越直感刺激和形式的程式化束缚;生命被对象唤醒而获得的理想目标、形态、价值内化为境界;使人的生命意识空间趋向无限,是第四感性。这样不管是自然美的反观、艺术美的创造,还是社会美的诉求,都共同被生命活力导引的美的理想铸成为生命的目标。自然依据其形式美塑造的人类渴望升华并能构建符合自然形式美的和谐的社会生活是自然的目的,也是从审美发生上需要确证的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