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础设施在一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供给状况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经济增长的速度和经济结构的优化程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与政府供给能力之间的缺口使得基础设施的市场化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基础设施的市场化意味着以政府高度介入为特征的这种制度安排向较少政府介入的另一种制度安排的转变.它是行之有效的.在推动基础设施市场化进程中,政府应扮演好总体规划者、有效管制者、合作支持者的角色.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些角色和职责,政府应通过合适治理工具的选择、内部管理体制的改进形成新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
随着泡沫经济的崩溃,一直被世界各国视为公司治理典范的日本公司治理模式陷入了治理的真空.进入21世纪,日本掀起了一场全面、深刻的公司治理改革运动.本文从日本国际制度环境变迁视角探究日本公司治理改革根源,认为国际制度环境发生了由稳定、封闭到变化、开放的变迁过程,日本公司治理改革运动是顺应国际制度环境变迁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3.
制度均衡是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供给与需求平衡。民营企业劳动关系市场化过程实质是制度变迁过程。按照制度经济学的理解,在此变迁中,劳动关系制度均衡是指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供给与需求平衡,劳动关系行为均衡是指劳资双方博弈力量均衡,均衡才能真正保证劳资利益和谐。但在现实中,民营企业劳动关系是劳资关系失衡,因此政府应该依据弱势劳动者的现实需要,增加与倾斜对弱势劳动者的制度供给,转变民营企业劳动关系制度变迁方式,构建政府嵌入型集体劳动关系处理机制,以达到民营企业劳动关系的制度均衡。 相似文献
4.
行政权力清单制度是行政体制改革中直指行政权力架构的重要改革措施,其将会对行政体制的制度变迁产生深远影响.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建立,将会明晰行政权力边界,使行政权力范围及其责任变得可计算,使高度集中行政体制弊端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得到有效遏制;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将使地方政府成为制度创新的重要参与者,并且实现微观行为中潜在制度利益最大化与行政法治挂钩,使法治理念和法治原则彻底摆脱“制度工具论”的困扰,对制度约束下的行政创新行为产生实质性影响. 相似文献
5.
演化经济学家对制度的定义部分地承袭了凡勃伦—门格尔、加尔布雷斯传统。在制度演化分析的本体论基础上,演化经济学把达尔文主义作为其类比和隐喻的基础,正是达尔文主义把时间的不可逆、群体思考和不确定性等引入到现代科学,才丰富了演化的统一范式。在制度演化的分析范式上,以“新奇”为核心,包含满意假说、群体思考和历史重要三要素在内,开创了动态演化的全新研究范式。演化经济学对制度演化的分析是在由遗传、变异和选择三种机制组成的框架中展开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中国的腐败现象也呈增长趋势。本文通过对1993—2013年3 843个腐败案件的分析发现,那些具有配置资源权力的官员出现腐败问题的可能性更大,程度也更严重。这一效应在官员的任职领域正处于市场化改革阶段时被放大,但随着改革的完成而大幅度减小。市场化过程中腐败问题的制度性根源在于市场化改革没有完成或不彻底的市场化,而不是市场化本身。因此,只有坚持市场化改革,才能清除权力寻租的土壤,进而遏制腐败问题。 相似文献
7.
回溯日本股东代表诉讼制度60多年来的演进历程,可以观察到其所经历的休眠、活跃与理性回归三个阶段的演变,与公司法规定的股东代表诉讼相关条款的修改所引起的股东代表诉讼行为的变化具有密切的关系。而对股东代表诉讼从抑制到激励再到从限制中取得平衡的立法演变,正是由日本政府把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作为企业法规范目标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产业组织理论一般以制造业为研究对象,难以分析不同体制下流通产业的运行机理。主流产业组织理论中关于竞争和垄断的分析范式,只部分适合对中国流通产业现状的解释。基于流通产业竞争和垄断的一般图景与制造业存在差别,我们需要对这种差别进行讨论。中国流通产业运行是以转轨市场经济体制为背景的,这种特定体制在伴随着特定制度环境的同时,也规定着特定的公司治理模式。以流通产业特定的产业组织、制度环境与公司治理为分析对象,对我们建构流通产业组织理论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比较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下荀子的人性恶观点与美国联邦共和制下全面的人性观,分析人性与制度之间的内在关联及其动态关系。前者是专制制度下单一的人性观,并由此推演出礼治政治设想,后者作为当代西方典型的民主制,在全面的人性观基础之上进行了共和制度设计。通过比较,一则能明示不同的历史条件下的制度必然有与之相对应的人性假设,思想家或制度制定者在设计或制定制度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以某种人性假设作为自己理论的基石;二则能理解制度对于人性起着巨大的反作用,某种制度如果付诸实施势必造成一种既定的事实存在,并对生活其中的社会主体产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人与制度悖论:基于反腐的分析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作为人类行为规范,它的强制性作用不仅仅在于其本身所具有的强制力,还在于这种强制力是否为社会的行为主体所普遍接受,而深入到人们的情感、意识和思维之中。反腐败要依靠制度,但制度是人制定,靠人来执行的。基于中国共产党反腐的分析视角,本文力图在人与制度的悖论中,得出一些有价值的判断,使腐败治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1.
食品安全问题是风险社会面临的最基本且最重要的难题,是关系人类最基本需求的供给和保障的重要领域。近年来,食品安全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各国都采取相应的措施试图有效控制食品安全问题,但效果有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社会治理,要求政府在进行社会治理活动的过程中,要从理念和实践两方面进行转变。处理好食品安全问题,健全食品安全警示制度也需要从社会治理的理念出发,实现制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长期分治的城乡社会的断裂,对基层治理与社会管理均提出了历史性要求,国家与社会的合作是基层治理与社会管理对接融合的关键,也是必然.国家与社会的共同发展,将极大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多元主体在基层公共与私人空间的合作,旨在共同建设自由的微观幸福与宏观和谐,这需要市县基层行政体制的改革作为制度保障.基层治理重构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制度拟合,将是促使城乡统筹发展的“阿基米德支点”. 相似文献
13.
Cheng Jinhua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10,(3):5-26
利用一个于2005年在中国28个省份进行的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05),对中国行政纠纷的分布以及中国公民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纠纷解决的制度选择进行定量经验研究。研究发现,针对行政纠纷,现阶段中国公民的法律意识并不淡漠。但现实的制约使得一些公民采取司法程序及准司法程序之外的渠道解决此类纠纷。公民对中国行政纠纷解决存在事实上的"双轨"制度需求,即,公民对通过(准)司法渠道和党政渠道解决纠纷有同等程度的需求。此外,不同社会群体对行政纠纷解决渠道的选择偏好也呈现多元性。基于经验研究,对当前的相关研究进行理论和方法论的反思,并呼吁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做到真正了解并尊重公民的意愿。 相似文献
14.
中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由于侵权行为法的危机而陷入当事人"对面性"丧失和赔偿方式与赔偿效果背离的困境。中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应然的道德基础是共同体正义,应该在此基础上关注精神损害动态赔偿过程,构建多样化的救济体系。 相似文献
15.
基于制度稳定性的日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和经济增长持续低迷的背景下,日本医疗保险制度在以往改革的基础上,从2005年开始又进行了进一步改革。本次改革主要是围绕从重视预防保健开始重构值得信赖的医疗保障体系、综合推进医疗费标准化进程以及构建高龄者医疗保险制度等问题进行的。本文对日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进行了详细研究,分析了其改革的背景、思路和基本框架,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对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有借鉴意义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6.
会计准则制定理念对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制定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对于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两种准则制定理念的选择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热点问题。本文以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的选择为研究对象,在对两者特性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探讨了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的历史演进规律,并得出会计准则制定理念的选择应结合准则制定环境的结论,最后对未来中国会计准则制定理念的选择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7.
"风险为本"已经成为国际反洗钱监管的趋势和方向.洗钱风险的识别是实施"风险为本"反洗钱监管的基础.洗钱风险与各部门容忍洗钱动机密切相关,越倾向于容忍洗钱的部门,其潜在的洗钱风险就越大.因此,部门容忍洗钱动机和部门洗钱风险之间有着正向的变动关系.然而,各部门容忍洗钱动机存在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导致打破问责链条的部门不断出现,使洗钱行为一直存在.只有减少这种差异性,反洗钱才能有效开展.本文用容忍洗钱动机刻画洗钱风险,构建了一个非法产品供需的局部均衡模型,研究部门容忍洗钱动机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部门容忍洗钱动机的差异性和部门类型、部门规模、犯罪监管强度、部门对非法产品的需求偏好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19.
20.
地方政府为了突破公私合作困境,先后采用了制度供给策略、合同约束策略、会议协商策略和报复策略,这些策略在实践应用中并没有取得应有的制度成效。笔者通过制度分析发现,这一问题缘于制度建构的认同危机、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与制度运行的有组织的无序。要突破这一困境,有赖于我们将研究焦点从静态的合作规范的制度建构转向动态的合作运行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