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城市化质量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见证。从社会、经济和空间3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均方差赋值法可以对我国东北地区34个地级市进行城市化质量综合测度。从总体上看,辽宁省城市化质量高于吉林省和黑龙江两省。社会、经济和空间三类城市化质量在空间上分异比较明显。哈—大城市走廊的沿线城市的城市化质量较高,而外围地域城市的城市化质量明显较低。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与我国就业状况的改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加速阶段,有人却提出城市化会加剧城市就业的矛盾。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城市化不仅不会加剧城市就业的矛盾,而且相反,城市化是改善我国就业状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城市发展质量评价:视角与指标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发展质量评价对于在城市化进程中贯彻科学发展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城市发展质量是一个包容性概念,对其进行评价存在多种视角和指标体系。本文对城市发展质量评价的各种视角和指标体系进行了归纳和评述,以期形成这一领域研究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4.
在构建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化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对重庆城市化发展对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主要有以下的实证发现:第一,现阶段重庆的城市化建设对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第二,长期来看,当实现城乡一体化后,城市化对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促进作用将不再显著。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指标体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区域城市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通过定性分析,综合考虑城市人口、经济、社会、生活方式、地域环境等五个方面的内容,采用实用、简捷等原则建立了衡量区域城市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同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中的聚类分析,以湖北省为例,对其36个城市的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了较为详细地分析和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对城市化的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更好地推动城市化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6.
外出务工农民难以城市化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最易于城市化的行为主体农民工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考察农民工在城市的实际生活状况,以农民工在城市的经济、社会生活及文化心理状况方面探究农民工城市化的能力。其基本结论是:农民工难以城市化的最直接的原因,是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质量与普通市民的较大差距,是他们从经济上和心理上难以城市化的巨大屏障。提高农民工的城市生活质量是目前推进城市化的政策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7.
结合高等教育多样化的办学现状,提出了从办学状况、办学条件、办学机构、办学质量、办学效益等五个方面创新高等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教育质量认证体系,设置高等教育中介机构实施评估和监控职能,同时,提出了确保有效评估的保障措施,以切实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8.
当前西部地区城市化处于早期阶段,非常容易导致强调经济目标而忽略社会、文化、环境的协调发展。文章在体现资源、环境、生态的承载能力,体现建立节约型社会的需求,体现生存质量的改善和体现城市化后城市资源消费生活环境发生主要变化的基础上,构建了兼顾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等多视角评价投资效率的指标体系,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重庆1995-2004年的相应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对华南理工大学近五年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审状况的统计分析基础上,对现行博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影响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一定的分析研究,总结出现行博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的不足之处,进而对博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的修订完善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重庆城市化水平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地区的综合实力的反映.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的中心城市,研究其城市化水平状况及其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对该地区的发展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选取了客观的指标进行城市化水平量化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将城市化水平因子进行筛选并对重庆的各区县的城市化进行分类.在归类的基础上,从历史原因、城镇体系、城市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和制度滞后五个方面对重庆市城市化水平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调整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金融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把握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命脉,发挥“输血”和“造血”的功能。基于2005—2014年除西藏外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构建金融生态系统和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系统耦合度模型和全局因子分析的方法分别测度各地区金融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及新型城镇化质量水平,并通过分位数回归实证分析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金融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和新型城镇化质量均存在着十分明显的空间差异;金融生态系统耦合与新型城镇化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随着新型城镇化质量的提升,金融生态系统耦合对新型城镇化的促进作用表现得也更加明显。因此,各地区应注重金融生态系统耦合协调以及新型城镇化质量的双重提升,以实现二者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分析传统的城镇化水平评价方法的弊端,据此提出城镇化质量的测度,并从经济发展质量、社会发展质量、生态环境质量、城市建设水平、居民生活质量和城乡统筹质量五个方面构建山东半岛城市群城镇化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对山东半岛城市群城镇化质量的地区差异进行测度与分析,探讨城市群中各城市城镇化质量的优势和劣势,并就各城市的发展方向与策略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对本区域城镇化质量的提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当前最主要的发展战略。通过总结新型城镇化的本质特征,可以研究并提出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进而可对我国近20年来城镇化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协调性等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注重质量、统筹城乡、绿色发展的城镇化;1990年以来,我国城镇化总体趋势是好的,但个别年份略有波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关键环节是缩小城乡差距和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14.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体系,是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需要。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构建新型城镇化与交通运输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定陕西省2000~2016年的新型城镇化与交通运输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并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检验和方差分解。研究认为,新型城镇化和交通运输都发展较快且呈现同步发展的趋势;新型城镇化与交通运输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交通运输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在短期内交通运输可有效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脉冲响应检验与方差分解表明,交通运输对新型城镇化具有明显的短期正向促进作用,新型城镇化对交通运输具有长期持续的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城镇化率虽然已超过50%,但城镇化的质量并不高。城镇化与工业化水平不协调,土地财政主导下的“造城运动”和二元户籍制度下的“半城镇化”尤其明显。在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应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在城镇化转型期的经验,对城镇化模式进行适时调整和转型。据我国城镇化所处的阶段与特征,结合国内实际,从“服务导向”、“创新导向”、“就业导向”和“环境导向”几个方面提升“城市化质量”,以促进我国未来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我国城市化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中,迫切需要针对目前的城市发展水平进行科学有效地评价,以明确所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评价要做到有章可循,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与全面性尤为关键,因此,只有以科学的方法确定各层指标的权重值,并细致解析权重排序结果,才能最终找到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核心测评点。  相似文献   

17.
新疆兵团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主要基于城镇化水平测量的综合分析方法,结合兵团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出兵团各师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以及1954-2008年间兵团城镇化发展水平。纵横比较分析兵团城镇化状况,该文认为兵团城镇化发展水平虽然从1954年至2008年增幅明显,但各师之间城镇化水平普遍偏低,且各师城镇化发展极不平衡,提出兵团在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中要协调好突出重点和均衡发展的关系,特别在推进兵团城镇化整体发展的过程中,要协调好各师的城镇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8.
新型城镇化道路.对新时期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传统的城镇化建设在中国存在不可持续性,必须走有质量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当前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城市化,即实现衣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因此,新型城镇化过程必须解决好房地产、户籍制度、土地制度、金融体系等相关的诸多问题,为此制定科学的产业促进政策,实现产城互动发辰;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调整房地产市场策略,满足新市民的生活需求;提高素利用效率,转变域市发展方式,实现有质量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19.
基于TOPSIS模型的湖南省新型城镇化 发展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湖南省各市州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从经济城镇化、生活城镇化、社会发展城镇化、生态环境城镇化和城乡统筹等5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并运用基于熵权法的TOPSIS模型,对湖南省14个市州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综合水平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只有省会长沙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较高,其余市州新型城镇化水平普遍偏低,且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显著。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湖南省14个市州分为三类,第一类为长沙市,第二类为株洲和湘潭,第三类为岳阳、常德、邵阳等11个市州。根据影响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提出促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兼顾公平,促进各市州的协调发展;融入长江中游经济带发展大局,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加大环境污染防治,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