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我们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所培养的是适应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具有共产主义觉悟、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全面发展的新人。正象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所说的:“就是既有政治觉悟又有文化的、既能从事脑力劳动又能从事体力劳动的人,而不是旧社会的只专不红脱离生产劳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很难想象,在一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脱离劳动的知识分子手里,能够建设起社会主义、共产主  相似文献   

2.
精神产品的商品二因素与脑力劳动二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理论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说明一种社会生产方式的历史合理性及正义性。揭示科学技术等精神产品的商品二因素和脑力劳动二重性,有利于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可以清楚地展示当代各种社会关系。社会主义社会各行各业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各种服务人员的劳动力价值通过服务劳动转移到生产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之中。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科学技术等精神产品有商品二因素,即使用价值和价值。与此相一致,脑力劳动有二重性,即具体脑力劳动和抽象脑力劳动。科技人员是脑力劳动力,科学技术不创造价值,人们购买它是为了创造更多的价值;教育可使科技价值转移给众多的人,从而使其价值翻许多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技术市场化才可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精神世界是人寻求自身解放的内在家园.精神生产的精神产品能满足人的内在家园的需要.精神生产之所以能满足人的内在需求,是因为精神生产具有以下特征:以脑力劳动为主、产品具有观念性、生产改变对象的思想形式、生产具有自由性.精神生产以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和教育等三种方式来满足人的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4.
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化高校综合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二者的有机融合呼应了新时代社会发展对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唯一途径"的指导思想,认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劳动教育的更高层次,是劳动教育中的创造性劳动,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以创造性劳动为抓手,坚持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通过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建设、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育人机制建设、全方位支撑的外部环境建设等,探索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路径,破解劳动教育薄弱之困,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不断提升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美育对人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人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升.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灵魂;智力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核心;身体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基础;审美修养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精华;劳动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综合体现.全面提升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修养素质和劳动素质,要依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其中,尤其是美育时人的教育最具全面性,它对于全面提升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修养素质和劳动素质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作为“知识”与”经济”的联姻 ,是人与自然矛盾关系过程中的必然产物 ,是市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在于 :资本的无形化、生产的智能化、不断创新化和经济个体化。知识经济条件下 ,劳动主要是脑力劳动 ,人与人之间社会交往范围全球化以及交往中介根本改变 ,为人的自由发展提供了充分的自由时间和最有利的生活条件。共产主义天然不是知识经济 ,但知识经济天然是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作为“知识”与“经济”的联姻 ,是人与自然矛盾关系过程中的必然产物 ,是市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在于 :资本的无形化、生产的智能化、不断创新化和经济个体化。在知识经济条件下 ,劳动主要是脑力劳动 ,人与人之间社会交往范围全球化以及交往中介根本改变 ,为人的自由发展提供了充分的自由时间和最有利的生活条件。共产主义天然不是知识经济 ,但知识经济天然是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的提高,人类劳动出现了许多新特点。脑力劳动在价值创造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逐步融合,精神生产的劳动广泛发展。因此,科学劳动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先导作用日益突出。管理劳动在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中心作用。不断深化对当代劳动的认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9.
知识社会带来知识地位的改变,同时也带来人与知识关系的改变。教育是知识社会中人与知识关系的重要促进力量,表现为择取最有价值的知识"与人相遇",促进知识与人的双向转化。但当代教育也引发人与知识关系的异化,如亲密变为疏离、协同变为附从、共生变为操控。在知识社会里,人与知识的互爱是人与知识关系向善的基础,爱的教育是促进人与知识互爱的基本力量。  相似文献   

10.
<正> 早在我国战国时期,孟子在同陈相的辩论中,就用物质生产中分工的必要性,来论证脑力劳动(劳心)和体力劳动(劳力)分工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从而说明了一定要摆脱物质生产劳动,才有时间和精力从事精神劳动的道理。在古代西方,也有类似的观点。当时欧洲的思想家认识到,只有摆脱物质生产劳动,才有条件从事精神生产(如亚里士多德就讲过:“哲学是闲暇的产物”);但是,他们都认为,只有把物质生产的重担推给广大劳动者并对他们进行剥削,才能做到这一点,从而表明了他们都是为剥削制度辩护的思想家。这些思想家也在他们的阶级立场上反映了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事实: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精神生产同物质生产的分离,同社会的分裂为不同的阶级。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同时发生的。  相似文献   

11.
在新形势下对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是贯彻“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不可缺少的一环。劳动教育具有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诸因素,特别是实现两个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劳动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有正确的劳动观点,良好的劳动习惯和从事劳动的能力(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我们认为树立劳动观点,应该对劳动有个正确的认识,具有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  相似文献   

12.
一纵观教育发展的历史,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分工、阶级的出现和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离与对立,教育与生产劳动也分离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被说成是天下之“通义”。随着生产的现代化和生产力的飞速发展要求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特别是消灭了剥削,消灭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对立的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劳动将成为教育过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社会要求儿童从小就通过自我服务  相似文献   

13.
论精神生产的历史形式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精神生产的历史形式及其特点田薇精神生产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理论内容。对于精神生产的研究可以分理论和历史的两个角度。本文试图从历史的角度对精神生产做一探讨。所谓精神生产是指随着劳动分工出现的以脑力劳动为主、以一定系统化形式的精神产品为结果,以满足人的...  相似文献   

14.
人类的自身生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三种生产活动。三者相互依存、互为作用,协同发展,共创人类历史和文明。人类自身生产是物质和精神生产劳动的原始动力;物质生产是人类自身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物质基础、决定因素;精神生产是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的内在精神文化力量。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社会,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承担者,生产劳动的主体。劳动也创造了教育,教育的全部作用又集中于人,不断地“再生产”人类,再生产劳动力和生产力。教育就是通过培养人而作用于社会、全面渗透到人类社会三种生产劳动之中。这种作用是巨大的、与日俱增的、永恒的,它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共存亡,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相似文献   

15.
财富是因稀缺而需要通过劳动生产出来的对人类有用的产品,满足物质需要的物质产品是财富,满足精神需要的精神文化产品也是财富;具有物质形式的劳动产品是财富,不具有物质形式而以思维、活动的方式存在的劳动产品也是财富.在物质产品匮乏年代,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产品被忽视或被排除出财富领域有其历史合理性,但当今时代,非物质产品的财富性质不能被否定.生产财富的生产活动既包括物质性的活动也包括非物质性的活动,既包括体力劳动也包括脑力劳动.  相似文献   

16.
高等学校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是知识生产部门,教师的劳动是脑力劳动,由此而形成的师资队伍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脑力劳动主要靠运用知识和思维,不是机械的规范和简单的命令可以调动的,而其成果实际上也是难于计量测定的.脑力劳动主要靠劳动者的积极  相似文献   

17.
人的全面发展:经典阐释与现实历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人的全面发展与劳动活动联系在一起:物质生产的永恒性决定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性环节是生产劳动;基于物质生产之上的精神生产意味着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是劳动活动.前者即物质性劳动,后者则意味着精神性活动.就共时性而言,二者通过交互作用实现着统一;就历时性而言,人的全面发展过程就是由生产性劳动向活动性劳动、由物质性劳动向精神性活动转变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遵循人类发展规律,在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开始了由生产劳动向劳动活动的现实转换.这体现为以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以处理人与社会关系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以处理人与自身关系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8.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从事这种光辉事业的光荣的人民教师,是教育劳动的主体和骨干,是进行教育劳动最基本、最主要的劳动力。他们是学校这个“人才加工厂”里的“高级工匠”和“雕塑艺术家。教师的劳动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复杂的脑力劳动。他们的劳动形式突出地表现出“个体性”、“独立性”的特点。教师的备课、讲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个别谈话、组织班会、进行家  相似文献   

19.
论马克思关于社会分工与人的发展相互关系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分工与人的发展的关系问题一直为思想家们所关注.马克思认为,社会分工既能促进人的能力发展,也是人的畸形、片面发展的根源.马克思通过分析人类发展过程中生产劳动的要素与要素之间的结合方式发生的变化,揭示了社会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的原因:首先,劳动者的地位发生了改变;其次,劳动者与生产资料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改变;最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实现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彻底分离.马克思还将社会分工与人的发展相联系,论述了人类社会历史的三个阶段问题.  相似文献   

20.
学报的编辑劳动,是编辑劳动的一个分枝。同时,它又是一种高级的和复杂的脑力劳动。因此,本文将要阐明的某些原理,对于一般的编辑劳动,以及对于一般的精神生产和精神劳动,也是适用的。但是,学报的编辑劳动又有一些不同于一般的编辑劳动和一般的精神生产的特点。为了当前的目的,本文将首先概要地叙述一下马克思主义关于精神生产和精神劳动的某些一般原理,然后分别就学报编辑劳动的精神生产性质,以及学报编辑人员的编辑劳动与他个人独立进行的科学研究之间的关系,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