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该文认为,搞好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建设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文章在分析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效果不佳原因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建设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2.
面向21世纪高师公共教育学课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及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 ,高师教育只有提高其专业化水平 ,才能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作为高师教育核心课程的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的改革已势在必行。高师公共教育学课必须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手段 ,以当前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实际为基础 ,以培养师范生现代教育观念、教育教学技能为目的 ,使师范生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超前意识 ,为中小学素质教育服  相似文献   

3.
培养一支热爱教育事业的合格的教师队伍是迅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保证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根本大计,是高师办学的根本任务。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的学生,如果不愿意当教师,那就是教育的最大失败。这是需要全社会和学校系统的教育工程综合治理的重要问题,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而高师公共教育学课在发挥专业思想教育作用方面,应该并且能够作出自己的积极贡献。教育学是高师的一门公共必  相似文献   

4.
高师教育学科公共课程是指体现师范教育特色、为培养高师学生的教师职业素养而设置的一类学科课程,包括心理学、教育学、中教法、教育实习等。这类课程质量优劣直接影响高师毕业生素质,从而影响基础教育质量。因此,高师教育学科公共课程的改革,一直是高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但是,目前高师教育学科公共课程质量仍然令人十分忧虑。高师毕业生中存在的事业心与责任感不强。面对复杂的教育情境和教学问题束手无策,不适应期延长等现象,正是高师教育学科公共课程质量问题的一种反映。为什么高师教育学科公共课程长期没苦的改革,仍然不能…  相似文献   

5.
公共教育学是高师院校的一门必修课程,长期以来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究其原因,课程资源开发不足是其原因之一。应该从教师的教学实践出发,从教材资源的开发、师生教育经历的挖掘、影视资源的精选,以及多媒体资源的合理使用这几个方面来改善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提高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高师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在新课程背景下,长期陷入困境的高师公共教育学在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关系的处理及教学过程的实施等诸多方面都滋生了新的矛盾。为了应对这些新的挑战与要求,笔者认为在公共教育学教学过程中实施案例教学是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高师公共《教育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共《教育学》作为高等师范院校中体现师范性的教育类课程之一,本应在教师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长期以来,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却一直受到教学质量问题的困扰,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现象十分突出,其处境十分尴尬。所以,迫切需要对其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8.
师范生的素质将直接影响新课程的实施。教育学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的标志性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教师的教育素养。高师公共教育学教学仍未摆脱传统的"讲授—接受"教学模式,教师系统讲授灌输多,学生学习抽象理论多,而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少。高师院校应准确定位,加强师范精神的建设,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加强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进一步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公共教育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公共教育学是我国高师院校开设的一门必修课,但它的教学效果不佳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了有效地增强公共教育学的教学效果,必须使公共教育学的教学方法具有权变性,即具有随机应变的特性。公共教育学教学方法应因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而权变。  相似文献   

10.
改革高师公共教育学的教学方法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新世纪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严峻挑战,特别是应对全面实施创新教育的需要,教育学课程也必将面临着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创新和转变。加强和改进高师公共教育学的教学方法,采取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讨论式互动教学等方法,是进一步提高学生教育教学能力,发挥教育学在师范教育课程体系中应有作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的陈旧僵化 ,教法的单一 ,理论和实际的脱节 ,重视程度的严重不足是目前高师公共教育学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师范院校培养基础教育合格师资这一培养目标的实现。提高人们对教育学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构建新的教学内容体系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强化实践环节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的陈旧僵化,教法的单一,理论和实际的脱节,重视程度的严重不足是目前高师公共教育学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师范院校培养基础教育合格师资这一培养目标的实现.提高人们对教育学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构建新的教学内容体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强化实践环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公共必修教育学的教学,多年来一直是个薄弱环节。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教材陈旧、空泛。从事高师教育学教学工作的同志,都热切地盼望着有一本既能反映教育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又切合培养中学教师的实际需要,并且考虑到大学生学习特点的新教材。由苏州大学储培君教授主编、安徽师大夏瑞庆副主编的高师公共必修《教育学》一书(这本教材由江苏、上海、安徽的六所高校协作编写,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是一本颇具特色的新教材,是探索建立高师公共必修教育学教材新体系的一个重要成果。这本教材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体系严谨。这本新编教材努力避免以往教材体系不严密,内容大量重复等缺点,在体系上进行了新的探索。全书的整体结构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由“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目的”和“教师与学生”三章组成,主要论述教育的一般规律;第二部分由“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五章组成,具体地论述了教育各组成部分的规律;第三部分由“教学工作(上、下)”、“课外活动”和“班主任工作”四章组成,主要论述了一个中学教师怎样根据教育规律进行工作。二、集中精炼。这本教材克服了其它教材内容庞杂、叙述啰嗦的缺点,针对目前高师教育学教学时间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的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以致特色课几乎成了摆设课,因而需要从教材的编写、提高教师的素质、改变教育训练方式等方面着手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教育学作为高师院校教育理论课程的主干学科,是教师教育专业区别于其它专业的一门标志性课程,但长期以来,教育学课程内容落后,方法陈旧,理论性过强,实践环节薄弱,加之师范生自身缺乏教育实践经历,致使师范生对教育学课程的学习感到枯燥,乏味、困惑,基于此,有必要加强高师院校师范生对教育学课程学习时效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学科教育学是高师的专业课程曹洪顺高等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基础教育各个学科培养大批合格的师资。所以,从本质上说,高师教育既是专业教育,又是职业教育。高师的这种特点,理所当然地应从课程设置方面体现出来,学科教育学,正是体现高师特点的专业课程,在高师课...  相似文献   

17.
董阜平 《宿州学院学报》2012,27(10):79-80,97
对话式教学在高师公共教育学教学中的应用早已为学界和教学实践所证实。但对话式教学实践却明显背离了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本真追求。现实教学活动中,对教育学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对话式教学行为实施不力,对话形式单一,对话主体间欠真诚,教学的创造性欠佳。面对这些问题,需要探寻高师公共教育学对话式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新思路,不断加大课程重视力度,完善对话式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方法,真正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实行角色体验,充分实现师生真诚对话的教学期望,各方面相互协调、促进,从而终结教师话语霸权,实现师生间真正的平等对话。  相似文献   

18.
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陈旧 ,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在公共教育学课程中引入师生互动的教育理念 ,构建起导入、激发、引导、展示、拓宽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师生在相互讨论中探索揭示问题 ,在探索揭示中达到教学目的 ,在平等民主的气氛中师生之间发生思想的碰撞 ,共同分享思考的快乐。  相似文献   

19.
学业成绩评价对达成课程目标具有一定的导向和激励作用。高师院校现行的公共教育学学业成绩评价普遍存在着理念滞后、方法单一、内容偏狭、偏重结果性的弊端,严重阻碍着公共教育学课程目标的达成。要实现公共教育学的课程价值,达成其课程目标,必须改变现状,构建新的学业成绩评价机制。确立发展性的评价理念,制定符合课程目标要求的评价标准,实施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终结性考核方式,重视档案袋、表现性等过程性评价新方式的应用和探索,这些构成了公共教育学学业成绩评价机制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20.
当前素质教育已被放在教育改革的重要地位。实施素质教育正贯穿于高师院校的教育改革之中。而学校体育教育作为高师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内容的变革正处于尝试阶段。要搞好教改,我们有必要对高师公共体育教学重新认识。一、公共体育教学在高师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公共体育教学是高师院校完成突出师范性FF0C保证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课程。目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