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普希金之所以被称为“俄国文学之父”,并不仅仅在于他是“民族”诗人、或“民主”诗人、亦或文艺复兴式的诗人,而在于他是一位具有现代意识的诗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的作品中含有审丑意识,而审丑意识与古代尚和谐、近代尚崇高等美学观念相比,则属于现代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2.
美国诗人在译诗和创作中都试图重新塑造中国女性形象.在译诗中,美国诗人或变"恋女"为"色女",或变"小妓"为"淑女",实现了对中国古典诗歌中女性形象的颠覆.在创作中,美国诗人则凭着自己的主观意志把中国当代女性塑造为或丑陋、或猎物、或古代女子等形象.他们对中国女性的这些重塑与其说是基于中西文化的差异,还不如说是基于种族歧视和美国诗人骨子中根深蒂固的东方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3.
托物以言志而使物皆著我之色彩,不啻为中国诗歌的一大传统。梅花,是诗人杨圻诗中萦绕不去的意象。诗人爱梅、种梅、画梅、咏梅。在他一系列的咏梅诗中,诗人托梅或表个人之志,或寄悼亡之情,或寓家国之痛。即句句系梅,处处写己。本文即以杨圻梅花诗为支点,以窥诗人之心志。  相似文献   

4.
中国山水诗的发展至唐代可谓已臻登峰造极之胜境。由于唐代诗人对山水自然美的价值所特有的深刻认识与深切体验,故而使得唐代山水诗别具"畅神之山水"、"感怀之山水"、"人化之山水"三种自然生态的审美价值。诗人们凭借山水,或体现个性,或感怀身世,或畅神适性,或抨击黑暗,或避世隐居,或陶冶情操;它们既是诗人创作的素材,又是诗人自由往来的精神家园。唐诗自然山水的丰富内涵,实即"天人合一"思想在唐代最为突出的体现,这对于增进当代人们的环保意识、调节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皆不无启迪与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容美田氏土司诗人群对唐诗的接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容美土家田氏土司诗人相当尊崇唐诗。他们或尊诗仙、学诗鬼、模义山;或模范边塞诗、拟作闺情体、寄情山水田园。这些土司诗人群对于唐诗的接受,与汉文化中心论、晚明时代文学思潮影响、土家文化与汉文化的共同性、土司诗人自身个性与遭遇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依韵唱和是用限韵赋诗或依韵和诗的方式,表达诗人与诗人之间酬、唱、赠、答的友好关系,以交流诗人感情或思想观点的文学艺术活动。我国《诗经》中即有反映男女邀歌对唱,以表达彼此爱慕之情的诗篇。20世纪以来,许多诗人打破古代限韵唱和诗的框架限制,重视和倡导限韵赋诗与依韵和诗的文化遗产,写出了许多新型时代旋律的唱和诗篇。举例介绍了唱和诗中步韵、依韵、次韵、用韵、和韵的含义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7.
“衰老”是路易丝·格吕克后期诗作的一大主题,在评论《忠贞之夜》时诗人称其承担了一次宏大的关乎“衰退”的冒险之旅。该文通过文本细读探究诗人如何展现“衰老”主题以及该主题如何折射诗人老年时期的内心世界。结合形式诗学和文化诗学分析,文章认为诗人通过聚焦“旅行”隐喻、重复使用相同意象并融入自身晚年经历,来展现“人”所面对的身体机能衰退、灵感枯竭等内在和外在困境。诗人对衰老或刻意或隐喻的书写,是对人生与艺术的不懈思考。  相似文献   

8.
丘特切夫在国外被称为哲学诗人或思想家诗人,他的诗歌被称为哲学抒情诗或哲理抒情诗,在我国,他也被学者们认为是一位深刻的哲学家诗人,如飞白先生指出,丘特切夫"用抒情诗回答着哲学的问题[1](P804).  相似文献   

9.
本土诗人不是一个流派的概念,而是指生于斯长于斯,或不是出生于香港但在香港成长的诗人."本土"的唯一标准也不一定是指出生地或成长地,有时更多是指作家具有鲜明的本土意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文章把戴天这样一位并非土生土长,但很快融入本土文坛,与"南来诗人"大相径庭的诗人放在这里论述.  相似文献   

10.
游侠诗于建安时期进入士人手中,从现存数量极为有限的作品来看,主要表现为诗人对游侠形象的写实和理想化改造的并存。建安诗人表面上描写游侠,歌唱游侠,其精神实质则是借这一特殊形象表达他们在儒家思想影响下的慷慨入世之情。建安诗人虽然很多时候表现出或力行霸道、或崇尚玄虚、或放浪形骸的行为,但是思想主流却依然是儒家的东西。所以,从儒家思想出发解读建安游侠诗是合乎情理的。  相似文献   

11.
佛道教文化体验在瞿秋白人生的多个阶段产生了深刻影响。佛教思想历时性地形塑着他的文艺思想,除了体现在瞿秋白对现实主义的理解、对马列主义思想的诠释、对文艺大众化的体会与定位之外,还包括对自我形象建构和对文艺趣味的措置。道家文化对瞿秋白文艺思想的影响,主要是文学趣味的留存;道家文化的朴素美,对其文艺大众化思想亦有所支撑。总之,佛道教文化体验,深刻影响了瞿秋白文艺思想的若干品格。  相似文献   

12.
清人李汝珍于儒、释、道无所不窥,在<镜花缘>中表现出他深受道教观念的影响,而立善修德是基思想核心所在.在<镜花缘>中道教的立善修德是由对凡俗人生的否弃开始的,以唐敖等人游历海外的奇闻逸事影射并否弃天朝现实,以唐闺臣为首的群芳命运的无常空幻来否弃现实的凡俗人生,这些都是昭示<镜花缘>深受道教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欧阳修一生对佛、道二教并非一视同仁,他早年即有远佛亲道的倾向,晚年亲道态度更加明显,这从他的诗文与言行中可以发现。欧阳修一直没有解决"神仙有无"这一令他困惑终生的道教问题,却因始终相信"有道",而且越来越认识到道教求仙的生活胜过名教求富贵功名的生活,以至于晚年出儒入道。  相似文献   

14.
由于对道家文化的接近与体贴,戴望舒在他一生的处世、为人、诗歌创作、择取西学的路径等方面有鲜明的独异性特征.戴望舒与道家文化的关联很深,老庄哲学、诗学、美学思想对他影响极大,并内化为潜在心理机制,影响着诗人的人生选择与诗艺追求.他在爱情生活中选择逃避、他的悲天悯人的忧郁气质、他钟情于死亡书写、独特的诗歌写作的运思方式、诗歌经典意象的营造等等,都具有鲜明的道家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对"湘西"自然生命的追求和对"都市"人性萎缩的批判从正反两方面契合了道家文化的内涵与本质,其具体表现也是深合道家艺术的审美神韵。同时,沈从文对道家文化的认同与亲和也给其带来了不可避免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包括丘词在内的全真道教词 ,长期以来没有引起人们应有的关注 ,在文学史、诗歌史、词史中也没有它们的一席之地 ,根据相关文献资料 ,对丘处机道教词所表现的苦修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 ,认为其词作主要表现了全真道内修心性、外修真功等宗教思想 ,其外修真功部分主要反映了丘氏的交游和斋醮活动。表现丘氏苦修的词作反映了全真道森严的教制教规  相似文献   

17.
丘处机在青年时期曾自行阉割,断绝情根,进行内外双修,同时也进行其他宗教活动,把其师王的宗教思想付诸实践。本文对其道教词所表现的内外双修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认为其词作主要表现了全真道内修心性、外修功行等宗教思想,其外修功行部分主要反映了丘氏的交游和斋醮活动和全真道森严的教制教规。  相似文献   

18.
林语堂受儒家思想的浸染至深至大,一生追求儒家的“仁爱”与人性的完美;同时,他又非常崇尚老子“复归于婴儿”的单纯简朴,羡慕庄子“邀游于无何有之乡”的潇洒与任性,所以他心灵的深处时时放飞着一份旷达、放任、自由的“士”的情怀。他把道家思想中崇尚自由、尊重个性的因子注入到儒家思想中,又以现代人的眼光和立场来观照儒家思想,以现代的人道主义和人性化思想补充儒学思想“仁”的内核,从而延伸了儒家思想的现代性意义。这使他的儒学思想不仅浸染上了浓郁的道家文化基因,而且具有了现代性意味。  相似文献   

19.
太谷学派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一个民间儒家学派。该学派创始人及各代传人因应文化发展大势,借鉴、吸收道教的生命思想,发露、彰显道教的摄生理念,提升、再塑道教内在的生命精神。这种学派间的融通,一方面使太谷学派自身的理论逐渐完善,显示其独特的魅力,推进了本学派道统的延续与衍扩,另一方面也提升了道教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阐述了倪瓒"隐遁"的内因和外因,认为倪瓒散尽家资隐遁"五湖三泖间"二十余年.既源于他孤高清绝的天性,更有元代纷乱动荡的社会外因.他的"隐遁"与他的道学思想有着深刻的关系,是他的"体道而居".倪瓒的隐遁,成就了他超脱的人格和高逸的画品,以至于后辈文人画家几乎无人可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