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当代,经典与非经典、作品与读者、印刷文学和类文学产品之间的审美价值关系应在价值论维度上得到重新审视。文学的特殊性在于,其交换价值本身具有一种"生产"的意味,审美价值是在以阅读为代表的各种价值交换活动中建构出来的。现实中文学交换价值的大小将吸引更多创作者提供更高水准的产品供应,读者的数量和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文学审美价值的呈现速度。纵观文学史,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读者会交换自己对于某部作品的看法,这种意见交换促成了文学经典的诞生,文学的审美价值因此将转变成为功利价值,并从审美活动上升到道德伦理、社会文化、民族国家、甚至人类文明的更高层面上,此时文学的审美价值就是宏观意义上的交换价值。  相似文献   

2.
大众传媒以不可思议的力量构建着当代的审关观念,导致了转型时期审美观念时尚化、审美要求泛化、审美意识世俗化、审美认知图像化,文学审美从传统的纯审美而进入了泛审美的时代。在大众传媒的文化霸权逼迫下,文学从思维方式、创作方式到接受方式都深深地带上了大众传媒的技术特性,作品大量增加审美消费比重,模仿成风,尤其是小说主动“触电”,剧本化倾向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3.
魏晋之后,随着文人的审美自觉,文学图像化主要体现为文学作品图像化,文学作品图像化成为文人实现审美诉求的重要方式。文人的审美创造使得先秦两汉图—文会通传统在这个时代,于创作主体、创作方式以及创作意图等方面呈现出历史性嬗变,文学图像化创作在这些嬗变中发生了从注重再现、重写到注重表现、创造的审美转向。  相似文献   

4.
1 “生命在于运动”,文学作品的生命力是在永无止息的流动和发展过程中,由共时性与历时性的交错相织而不断地显示其存在的,文学作品生命力的突出直接表现就是它的审美价值。而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是整个文学活动的本质属性的体现,即它是在创作、作品、接受这一系列的动态过程中得以生成、凝定和实现的,故,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其实是整个文学活动审美价值链的一环。 这里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往往是在文学作品与读者接受之间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来的,而作品与读者之间经常出现某种“错位”,即经常出现作品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5.
姜建 《江苏社会科学》2005,12(6):193-197
20世纪20年代,出于对文学自身本质和价值的理解,也出于对时代特征和时代任务的把握,开明派作家提出了“真诚”的文学观念。它修正了文学研究会“再现”说和创造社“表现”说各自的理论偏执,既体现了对社会的人文关怀,符合启蒙时代的社会吁求,也更能揭示文学的本体意义,从而实现了文学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统一。这种文学观念的独特内涵和价值在于,它从“立人”的角度,揭示了文学从作者到作品、从题材到风格、从创作到批评的内在关联和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6.
在西北少数民族治功纷送的民间文学创作中,史诗作品以民族历史上具有伟大意义的历史事件、传奇人物为主要描写对象,以奇特的文学造型手段塑造了各民族历史上有着赫赫战功的民族英雄群像,艺术地再现了民族历史的丰富内涵,形成了一种特别的文学样式.作为一种集体创作的艺术,史诗在长期的传唱、吟诵过程中,从内容到形式越来越精美,越来越成熟,其中不少作品已发展成民族早期艺术的典范,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本文试图从审美的角度,对西北少数民族史诗作一分析。一崇高、雄壮的英雄主义精神是西北少数民族史诗的基调。…  相似文献   

7.
消费文化时代文学理想的危机,其实是人的危机。文学理想赋予作品以生命而使作品有了"精神"。文学理想离不开正面价值的贞立,离不开对真善美的追求,离不开对人生"至善"的价值祈向。这种祈向应成为走在文化复兴途中的创作者的自觉!文学理想的重构要向经典美学寻求资源,以获得美的理想的烛照和审美表达的润泽。真正的文学是在对时代深刻感悟和对生活深厚积淀中从内心深处流出的文字,而不是凭借多少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的"技巧"弄出一些无病呻吟的技术性码字。  相似文献   

8.
文学体裁具有类型学意义,任何一部文学作品总是处于一定的关系和联系之中,有种可属,有类可归;具有时代意义,反映出一定时代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情况和人们的审美心理;具有审美意义,在语言状态、结构状态、形象状态诸方面显示出独特的审美价值;具有民族意义,在语言和结构上表现出不同的民族特色;具有文学意义,对作家创作起到规范的作用,对文本形成起到制约作用,对读者欣赏起到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网络文学创作一直呈现着繁荣而热闹的景象,这其中女性写作者的数量和作品更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但是缺失文学审美价值的承担使网络文学作品整体水平不高.网络女性写作者的作品从自由的情感表达到市场经济下的有意识迎合,这一变化过程体现的是功利化倾向.  相似文献   

10.
当文学的发展走向了电子媒介时代,文学文本也由单一的媒介性走向了多媒介性。这种转变让文学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在电子媒介载体下,多媒介性文本的出现让文学从创作到阅读再到审美都随之发生了剧烈的变革,因此对电子媒介文本多媒介性的探讨和研究有助于了解文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夏目漱石的文学作品和文学创作观念都表现出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痕迹。在文学创作中,他强调了文学的道德因素和社会功用,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艺思想观念;在实际创作中,他提出的一些创作手法也与中国古代文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周静 《浙江社会科学》2012,(7):146-150,160
目前的网络文学评论面临如何纳入现代文学理论框架的难局:职业读者没法启用惯常的文本批评方法;媒介要素对网络文学流通的作用远大于作品生产,媒介批评在市场供需原则之外无所建树;大众趣味相当程度上折射了当代市民社会的多元与混杂,专属的标准审美体系的引领作用日益式微。网络文学批评需要借助媒介批评带来新方法,通过市场原则下的文学制作人角色带来新任务,认同大众趣味的混杂不是降低文学的品格,而是将文学拉到更现实、更接近读写真相的新位置。在表达复杂的当代经验这个目标上,网络文学批评和传统职业文学批评及当代文学创作的努力是贯通的。  相似文献   

13.
石国庆 《河北学刊》2007,27(4):127-129
近二十年的中国文学发生于新的历史转型期,既回响着五四以来"人的文学"余音,又激荡着新世纪人们新的渴求,老、中、青和少年作家几代间相互冲突与对话,各种宣言、旗帜布满文坛,传统创作与新媒体写作同在,作家、批评家、媒体相互炒作与合谋,同时又彼此抱怨,美女文学、网络作品、少儿写作和影视文学更是令人眩晕,文化怀古与下半身写作并存,单一化的文坛格局被彻底打破。所有这些对文学史写作形成空前挑战。近年来出版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著作,均从特定的角度,以不同的篇幅对这一时期的某些文学现象作了卓有成效的表述。然而,仍有许多重要现象尚未引起编纂者的关注,如已进入文学史的某些作家作品在话语表述和文学史定位上尚可进一步斟酌,某些文学现象从命名到文学史意义的界定尚需更深入讨论。直面近二十年的中国文学,我们深切地感到在现代语境中建构起来的文学史模式苍白无力,急需走出传统言说模式,探讨新型的述史方式,即与这一时期文学创作实际情形相符合而又能体现出新世纪眼光的文学史结构。该时期文学有着较之以前完全不同的文学生态环境,各种新的现象、矛盾纠缠在一起,各类作品拥挤于不同的媒介,传统的传播空间、阅读秩序被打破,意义在质疑中碎片式生成,这就需要文学史著述者站在历史高度上甄别优劣,遴选出能真正体现这一时期文学成就的作家作品,以及具有开启、引领意义的作品。这其中应尽可能不受当事人观点的影响,不为其五花八门的旗号、宣言所左右,尽可能地拉开审视距离,作出独特的审美判断与意义定位。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本组文章从各自角度对近二十年一些中国重要文学现象的入史问题进行了反思,以期引起同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胡朝雯  方长安 《河北学刊》2007,27(4):121-124
近二十年的中国文学发生于新的历史转型期,既回响着五四以来"人的文学"余音,又激荡着新世纪人们新的渴求,老、中、青和少年作家几代间相互冲突与对话,各种宣言、旗帜布满文坛,传统创作与新媒体写作同在,作家、批评家、媒体相互炒作与合谋,同时又彼此抱怨,美女文学、网络作品、少儿写作和影视文学更是令人眩晕,文化怀古与下半身写作并存,单一化的文坛格局被彻底打破。所有这些对文学史写作形成空前挑战。近年来出版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著作,均从特定的角度,以不同的篇幅对这一时期的某些文学现象作了卓有成效的表述。然而,仍有许多重要现象尚未引起编纂者的关注,如已进入文学史的某些作家作品在话语表述和文学史定位上尚可进一步斟酌,某些文学现象从命名到文学史意义的界定尚需更深入讨论。直面近二十年的中国文学,我们深切地感到在现代语境中建构起来的文学史模式苍白无力,急需走出传统言说模式,探讨新型的述史方式,即与这一时期文学创作实际情形相符合而又能体现出新世纪眼光的文学史结构。该时期文学有着较之以前完全不同的文学生态环境,各种新的现象、矛盾纠缠在一起,各类作品拥挤于不同的媒介,传统的传播空间、阅读秩序被打破,意义在质疑中碎片式生成,这就需要文学史著述者站在历史高度上甄别优劣,遴选出能真正体现这一时期文学成就的作家作品,以及具有开启、引领意义的作品。这其中应尽可能不受当事人观点的影响,不为其五花八门的旗号、宣言所左右,尽可能地拉开审视距离,作出独特的审美判断与意义定位。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本组文章从各自角度对近二十年一些中国重要文学现象的入史问题进行了反思,以期引起同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以文学网站为载体的网络文学已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来巨大的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 但目前文学网站上作品分类情况较为混乱,缺乏统一的编辑分类标准和方法,给文学作品类型界定?读者检索阅读?编辑分类加工?网站建设等都带来不便?鉴于此,对主要文学网站作品编辑分类现象进行调查和分析,为网络文学作品有序分类和文学网站编辑建设工作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微博文学是指以微博形式展示文学作品的新文体,通常文字在140字以内独立精短的文学作品。微博文学经历了孕育和成长时期,其语言精炼、具有即时性的个人表达、互动式交流、是真实生活的缩影,一般可分为新闻类微博、散文诗类微博、小说体微博、评论性微博。微博文学的发展对传统文学体裁、内容和表达方式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张可礼 《文史哲》2002,(2):80-85
《诗史》出版以后,学术界一直把它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被视为20世纪经典学术史著作之一。《诗史》植根于传统的学术基础,又运用了现代学术观念和研究方法。它对我国古代诗歌变迁的趋势,对多种诗体的产生和变化,对不少诗歌的艺术技巧,都基于进化的观念和唯物史观,从流变的视角,做动态的描述。在史料方面,《诗史》以“传信自勉”,扩大了“‘诗’的领土”。它把诗歌作品作为诗史的本位和主体,特别重视分析具有创新意义的作品和流派,注意运用文艺社会学、文艺心理学、比较文学和语言学等方法,从多方面揭示作品丰富的内涵。由于时代的局限,《诗史》中也存在一些偏失。  相似文献   

18.
高玉 《江苏社会科学》2006,9(3):204-210
语言具有三个维度:工具性;思想本体性;诗性。相应地,文学语言学研究也有三种路向:在语言形式上研究文学;在思想本体上研究文学的思想内涵;在诗性的层面上研究文学的“文学性”。在当今文学研究中,对语言的诗性和从语言诗性的角度来研究文学,是最为薄弱的环节。  相似文献   

19.
李善以文学语言注释文学作品自然是对传统经学注释的突破与创新,但更与《文选》的编者萧统重情的情感指向及文本本身的情韵有关。情感因素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为李善的注释披上了一层情感外衣,尤其是《文选·情赋》注,这种因素表现得尤为突出。情感的注入是李善注释《文选》的创新,也是李善注释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世界文学背景中的中国文学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良桂 《云梦学刊》2001,22(2):62-67
世界文学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影响,大致分为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与历史形态.从世界文学背景看20世纪中国文学的选择,以及这种选择带来的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变化,可以获得一个比较宏观的规律性认识,只有确立中国文学精神在世界文学背景中的独立存在意义,中国文学才能产生世界文学意义上作家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