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人们关注民生的热情日益高涨,今年全国“两会”上,关于民生的话题更是空前密集。最近,又一个新提法“非物质民生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在许多场合,人们所说的民生问题,都只是指物质生活层面,即当年孙中山概括的衣食住行四要素;而非物质民生问题,是精神生活层面的问题,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涵盖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领域的“大文化”概念。意识是物质的反映,“非物质民生问题”概念的提出,  相似文献   

2.
民生职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生俱来的职能,也是最基本的职能。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致力于民生实践,就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己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唯一宗旨。建国以来,我们党的第一、二、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都非常重视民生问题,其观点一脉相承,其理念与时俱进,其举措深得民心;特别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往开来,不仅实现了改善民生理念的新的升华,而且标志着改善民生实践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3.
高汝伟 《领导科学》2012,(23):62-64
民生问题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问题,是世界各国治国理政的根本问题.现阶段,我国民生问题的凸显不仅与社会转型、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等因素有关,也与政府在一定时期的政策设计缺失、管理职能滞后和提供的公共产品与服务不足有关,它的解决需要有效的社会管理.因此,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推进社会管理路径的创新,对加快民生改善进程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管理理念:由控制约束向服务为先转变 从民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人手,着力解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民生问题,让民众生活得更加幸福,应是社会管理的基本价值追求.因此,寓管理于服务当中,通过服务社会、服务民众的方式改善民生,是对社会管理的必然要求.但在以往的社会管理中,存在着过多地强调对民众管理而忽视对民众服务的倾向,在把民众当作社会发展所依靠的力量的同时,过多地强调民众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忽视了他们个人需要的满足,甚至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抑制民众的民生需求.  相似文献   

4.
在强调“以人为本”的今天,民生问题成为国家和人民越来越关注的焦点,解决民生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切入点,更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民生”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它与档案服务“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相吻合。各类与民生相关的档案,都可以称为民生档案。因此,民生档案是一个集合概念,它并不是单独的一种或一类档案,而是涉及民生问题方方面面档案的总称。虽然目前对“民生档案”的定义未有一个明确而清晰的统一说法,但不可否认的是,民生档案工作是民生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如何做好民生档案工作,服务社会和群众,也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吴明 《经营管理者》2011,(3X):231-231
"民生"是指最广大人民的福祉。"民生"就是用最公正的方式给最多的人以最大的关怀。民生问题已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民生问题的解决需要建立完善的民生政策体系,解决民生政策执行中的梗阻现象,为民生政策提供刚性保障,从而促使民生问题的彻底解决。本文对民生问题与民生政策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民生问题形成原因并提出了制定和落实民生政策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民生问题是入安社会的一个和陋发展主题,也是哲学探讨的一个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包含了丰富的民生思想的理论宝库;其最关注的就是人的生活与人的发展。其走向体现了民生精神和民生理念.本文试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对民生问题加以反思。  相似文献   

7.
2010年两会召开后,民生问题再次走进公众视野并引起广泛关注。民生是指人民群众的基本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和能力,是一国政治稳固的基础,自古以来就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世界各国的政要们也都十分关注和重视民生。当前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民生问题往往成为社会不和谐的根源所在,尤其是在日益发达的媒体的渲染下,局部性的、个别孤立的民生问题被曝光、渲染,成为引发社会群体性冲突的隐患,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因此,消除社会不和谐现象,妥善解决民生问题是构筑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8.
<正>大至一国,小至一县,发展的主体是人民,根基在人民,力量也在人民。"得民心者得天下"。解决好民生问题,让老百姓得实惠,并不意味着会自然而然地赢得民心。获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既要抓好民生工程,又要抓好民心工程。改革开放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民生政策越来越好,民生投入越来越大,民众受益越来越多。但也应看到,一些地方党群干群关系并未因物质的丰富、民生的改善而拉近,反  相似文献   

9.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因此,做实民生的文章,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夏津,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9年适逢建国60周年,在当前全县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时期,夏津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的思想和“让民得实惠、让党得民心”的执政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提高百姓的“幸福指数”,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民生问题关系到民心向背,关系到立国之本、执政之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也是各级政府改善民生的根本任务《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什么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相似文献   

11.
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并非"市场"所长,是政府应履行的主要职责。要弥补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协调稳定发展,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民生优先发展理念,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充分发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卢新宁 《决策导刊》2007,(11):21-21
把民生问题放在首位,是十六大以来中国社会最为显著的特点。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伴随着“民生”二字成为党的许多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的关键词,一系列重大民生政策不断出台,惠及亿万民众,诠释着“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3.
观点速读     
贾庆林:民生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3月3日向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作工作报告时表示,改善民生的理想状态是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学有所教、业有所就、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贾庆林表示,民生问题不仅是重要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2011年我国  相似文献   

14.
世界是政治化的世界,人类是政治化的人类。“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政治生活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哲学走向生活,首先就是走向政治生活。政治是人类的伟大发现,是解决人类的结合模式,组成状况,阶层划分,发展趋向,制度安排的一把钥匙,政治在竭力消除人类的冲突、仇杀和痛苦,不断寻求人间  相似文献   

15.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民生就是发展,民生就是政治。民生问题不仅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影响到整个国家改革发展的大局,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6.
作为新社会运动典型的代表,绿党认为人们政治认同的变迁与“阶级政党”的衰落,必然带来政党的阶级基础和行为模式的变化,并根据西方社会结构的改变和深受绿色意识形态理念浸染的人们价值观的变化,提出了“新政治”,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坚持非深度性和平面化,主张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多元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7.
江主席提出“三个代表”思想中的“代表社会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方向”也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好,其中都蕴含了一层意思:那就是要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谋什么利益?首先应该是经济与物质生活方面的利益。因为,经济的发展往往制约着人们观念的更新和发展。一个只徘徊在温饱线上的人是无法过多地去谈论精神方面的享受的。因此,当老百姓如果连基本物质生活上的要求都无法得到满足时,他们的情绪便开始出现波动,犹如古话所说,家贫万事哀。而经济原因也就往往成了一些地方党政部门改善党群众关系的最大阻力。  相似文献   

18.
正在强调"以人为本"的今天,民生问题成为国家和人民越来越关注的焦点,解决民生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切入点,更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民生"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它与档案服务"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相吻合。各类与民生相关的档案,都可以称为民生档案。因此,民生档案是一个集合概念,它并不是单独的一种或一类档案,而是涉及民生问题方方面面档案的总称。虽然目前对"民生档案"的定义未有一个明确而清晰的  相似文献   

19.
民生档案关系到民众切身利益,做好民生档案工作对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解决民生问题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针对当前民生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民生档案管理必须采取的举措,从而促进民生档案能更好的保护人民群众根本权益,服务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0.
民生档案是指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形成的与人民群众利益直接相关的档案。而“三个体系”档案发展观,是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同时它又将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