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年前,在我刚开始讲授社会老年学时,只有一种得到公认的入门教科书(阿奇利著)。而今天,这方面的优秀教科书已经多达十几种,并拥有大批读者。每年都要出版几本新的或经过修订的社会老年学教科书。大批教科书的问世证明,在过去10年间,老年学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发展。15年前,开设老年学课的大学寥寥无几,而现在,几乎所有体面的学院  相似文献   

2.
《社会学概论》是学习社会学的入门,是社会学教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目前上海已有三所高等院校开设这门课程。怎样把这门课开好,使它在社会学学科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这是许多同志关心的问题。三月二十四日,上海市社会学教学研究会开展活动,热烈地讨论了这个问题。会议由上海复旦大  相似文献   

3.
萧弘 《社会》1991,(11)
家庭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已经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在美国学术界影响颇大的美国社会学协会,将家庭社会学列为最重要的学科之一。现在,全美每年平均出版600多种有关家庭社会学的著作与杂志。在640多所大学社会学系最常开设的课程中,家庭社会学是其中重要的课程之一。J·罗斯·埃什尔曼于1974年出版的《家庭导论》,是美国比较有影响的家庭社会学著作。该书在美国社会学界受到高度重视,被许多大学和研究生院的社会学系列为教科书。自初版以来的11年时间里,已经三度再版,在美国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中并不多见。该书的理论观点和统  相似文献   

4.
《社会学概论》一课追求科学取向和人文取向的统一,也就是注重将理论专业知识与价值化知识通过有效载体和路径有机链接起来.我院针对思想政治专业的学生开设《社会学概论》作为专业必修课,有助于民航高校的思想政治专业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公民责任、价值取向、人文素养等.该文从课程思政的改革建设视角出发,以教学实践为依据,分析在专业课的课程思政中存在的问题,探析民航高校的《社会学概论》课程在课程思政的改革创新中切入点以及实践方略.  相似文献   

5.
针对聚合物改性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利用小规模私有在线课程(SPOC)的优势,将线上学习、线下实验与线上拓展有机结合,建立以线上互动学习为重点的课前学习环境、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课堂实践和以拓展知识体系为核心的课后延伸,从而形成一种课前、课中、课后的闭环教学体系.通过SPOC实验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在实验课程中的独立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社会学概论是社会学专业入门课程,对学生专业兴趣的引导和培养有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成绩考核方面的一些尝试和体会。  相似文献   

7.
前言今天上午,当我来到里贾纳大学我的办公室时,发现桌上放着三个邮包。它们是三本新出版的社会学教科书。出版商寄给我,是希望我阅读它们并考虑作为课堂上的教材。其中两本是美国出版商寄来的,作者是美国人;另一本则是由加拿大社会学家撰写的。按照惯例,我将两本美国教科书放在办公室书橱的最上一格,那儿还有许多其它美国教科书;而把加拿大教科书放在稍低一格,那儿都是加拿大出版物。我打算近期将加拿大教科书读一遍,并认真考虑用它作为上课的教材。而美国教科书,即便我抽出时间阅读它们,它们在我每天活动的安  相似文献   

8.
1824年,法国作家奥古斯特·孔德在近代史上首次使用"社会学"这个术语,他的《实证哲学教程》于1838年出版."社会学"一词取代了在此之前广为使用的"社会物理学"这个旧概念.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埃米尔·迪尔凯姆在波尔多大学讲授社会学课程.后来他在巴黎大学神学院任职时,联合一批有才华的社会学家在1898年创办了《社会学年鉴》.德国社会学的最初兴起是由社会政治协会倡导的.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该协会的会  相似文献   

9.
旧中国的社会学团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2年,由社会学家余天休发起组织的“中国社会学会”在华北成立。这是自十九世纪末西方社会学传入中国以后,在我国出现的第一个社会学团体。学会出版了《社会学杂志》(双月刊)。由于当时国内社会学者甚少,参加者寥寥无几,成立不久就无形消散。这是中国社会学家致力于组织专业性学会的第一次努力,由于当时各方面条件尚未具备,因而半途夭折了。事隔数年以后,随着一批留学欧美国家的中国社会学者陆续学成归来,社会学著作在国内的出版逐年增加,社会学也逐渐由少数大学的科目,推广到一般大学课程,由大学选教科目进而为专设学系,在大学里取得了一定的地位。这样,组织社会学团体的想法在南方一批社会学教授中间开始酝酿起来。直到1928年,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这个想法才得以实现。是年9月6日,社会学家吴景超博士访美回国来到上海,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孙本文为吴洗尘,遍邀上海各大学及在沪的社会学教授聚会,借此机会共同商议有无组织社会学学术团体的可能。席间,有孙本文、吴景超、吴泽霖、应成一和钱振亚等人提议组织一个地区性的社会学协会,结果获得全体赞成,决定成立“东南社会学会”,并创办《社  相似文献   

10.
李磊 《社会工作》2009,(24):25-27
社会问题课程是指以认识和分析当代社会问题为主要教学内容的一门课程,既是高校社会学、社会工作等专业广泛开设的专业课,也是颇受各专业大学生关注的公选课。问题观是指在认识社会问题过程中所形成的较为稳定的价值观,它与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密切联系。社会问题的课程特点要求教师在知识传授之外,尤其要注重引导学生确立理性的问题观。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在课程中的应用有助于"金课"的打造.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学习能力,打造中药药剂学实践课程的"金课".该文以颗粒剂的制备为例,探讨不同类型的微课在中药药剂学实验课的课前、课中、课后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分析学生对微课教学的学习反应和反馈意见,阐述微课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为个性化微课教学在中药药剂学实验类课程中应用和教学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社会学一直存在的两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科学和意识形态的关系;大学教师的作用.这两个问题在1914年柏林召开的社会政策协会会议上就有争议,M.维贝尔在会议上提出了意识形态必须同科学分开的重要性.1957年,达伦多夫又旧话重提.由此产生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论点:社会学是而且可能成为一门不受价值观念制约的客观科学;客观科学本身不可能象社会学理论一样只反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是高等教育实现"三全育人"的必然选择.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校受众最广泛的通识课之一,是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阵地.该文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应用型大学英语》课程为例,运用案例分析法,论述如何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将学生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从课程思政内容搭建、方法改革、评价体系和教师发展《四个方面开展应用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可行性思路和方案.  相似文献   

14.
社会学在美国是一门比较受人注意的社会科学课程,除了培养本科生以外还招收一定数量的研究生。美国大学录取社会学研究生一般有四个标准:一、报名者一般必须修过四门以上的社会学本科生课;二、平均成绩必须在四分以上;三、研究生综合入学考试的成绩;四、教授的推荐信。在美国最主要的二百多所大学和四年制学院的社会学系中,有117个系同时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另外98个系只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一般为两年至两年半,博士学位一般需要四至五年(指从学士开始读起的研究生),对入校时已获有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学制可缩短到三年左右。  相似文献   

15.
天下看点     
正美国:耶鲁大学开设"幸福课"美国耶鲁大学的课程注册开放后3天,幸福心理学注册人数就达到1200人,相当于该大学1/4的本科生注册了这门课。这门课一周两次,上课老师劳里·桑托斯是心理学教授,希望教导学生"如何将自己的人生过得更满意且幸福"。耶鲁大学属于美国常青藤大学,学生出类拔萃,竞争激烈,学习压力巨大,许多学生都有轻度抑郁或心力交瘁的感觉,他们虽成功进入名校却开心不起来。有调查发现,一半以上学生渴望获得精神上的帮  相似文献   

16.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一直以来存在着大班教学、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学习兴趣不大、师生普遍重视输入轻视输出等问题.基于此,该研究开展教学改革,旨在解决以上问题,以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该文主要阐述了基于POA(产出导向)理论的大学英语读写课改革实践,通过教学案例分析其可行性以及对提高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效率的作用.通过教学案例分析,说明基于POA的大学英语读写课教学可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低下、重入轻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抗战以前(1928—1937)沪宁一带的社会学发展,在旧中国的社会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由于自己已是上年纪的人,回忆时隔四十多年前的往事,必然有些困难,所记的事未必完整确切。然而尽管是残缺不全,可是对将来综合整理社会学史总会有些用处,至少可以提供一些线索便于其他同志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一) 早在1903年,严复翻译的斯宾塞的社会学名著《群学肄言》就已出版问世。因译文深奥,广大知识界对此并没引起重视。那时还有几本从日文译出的社会学,发行量不大,也没有引起很多人足够的注意。象我自己和几位同学、同行如潘光旦、吴景超等人,都不是由于读了社会学的译著受到了影响而去攻读这门学科的。吴景超原拟读经济学,潘光旦想读生物学,而我自己想学农科。1917年清华来了一位美国教员迪特默,开设了一门社会学和社会起源课。我们先后读过这些课,觉得很新鲜,产生了兴趣。我到美国后,发现社会学在大学里也很“时髦”,于是就决定进了社会学系。不过在当时中国留学生中,专读社会学  相似文献   

18.
<正>毛泽东喜爱读书,阅书无数,有些书他十分看重,反复阅读批注,并推荐给别人读,其中,《社会学大纲》就是毛泽东最喜爱的图书之一,他称此书为"中国人写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社会学大纲》是李达1930年任教北平大学商学院时,讲授社会学(实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讲义,全书40余万字。1937年5月出版后,李达即给在延安的毛泽东寄送一本。据郭化若回忆,在一次小型座谈会上,毛泽东说到,李达同志给我寄了一本《社会学大纲》,已看了多遍。我已写信请他再寄10本来,让你们也可以看看。据毛泽东的《读书日记》记载,他在1938年1月  相似文献   

19.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大多数高等院校都开设“马列主义社会学概论”这门课程。例如,经济院校和经济系的学生在学习《国民经济规划》课程时,除马列主义社会学的基本方法论原理外,还须了解工业社会学的现实问题。获得的知识有助于把经济过程同其他社会过程统一起来进行分析,有助于运用社会  相似文献   

20.
《情景交际英语》混合式课程改变了高校通识课程《大学英语听说》的传统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实践翻转课堂理念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课前通过"线上"观看视频,完成简易的自主学习任务,而重难点任务通过"线下"课堂完成,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基础知识差异较大、课程学时相对较少的问题.师生在"线下"课堂协作与互动,共同讨论,同时借助"线上"信息化教学技术,了解学生实时学习情况,解决传统课堂互动不足的问题.最后,通过"线上"作业巩固课堂所学,学生随时随地完成作业,教师利用碎片化时间反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