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家庭科技》2004,(12):36-37
1.向上司直述目标 "你如果想升职,就必须让管理层知道,把你的目标和专长直截了当告诉他们。" 在一家财务公司工作两年后,丽莎获悉自己将接任客户服务经理。然而,她没有得到该职位最有油水的工作--为新客户编写培训教材。这一工作由她的新上司负责。  相似文献   

2.
张颖 《家庭科技》2016,(4):34-35
正每个人身边都会有那么几个"有毒朋友"。这些人见不得你比他好、有意无意地挖苦你、嘲笑你。要想摆脱"有毒朋友"的困扰,最理性的解决办法是静下心来,定期盘点并清理自己的朋友圈。交友要谨慎,"有毒朋友"就在身边纽约的琼森曾深受"有毒朋友"的困扰。他说:"他们表面上与你很亲近,实际上却是要和你一较高下。在酒吧里,他们会笑  相似文献   

3.
《家庭科技》2013,(8):13-13
推手推手擅长鼓励,总会把你推向终点。他们会持续投资在你身上,好让你有所发展,同时真心希望你能成功,即使为你承担风险。推手会慷慨地贡献自己的时间,协助你找到自己的优点,同时有效利用这些优点;从不嫉妒你或成为你的竞争对手,总是站在终点鼓舞你、为你欢呼。支柱总和你站在同一阵线、支持你的信念。他们是会赞美你的朋友,让你的生活每天都变得不同。他们不只在你面前称赞你,也会为你撑腰,就算你不在场,也会挺身而出为你仗义执言。  相似文献   

4.
春天的雨夜,好友告辞,我坚持要送他到车站。最终,他拦住了我,“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你反正只能陪我一程,就此止步吧。”我尊重他的意见。 每一个人都只是穿插在他人生活中的一个片断,这注定永远只能陪人一程。你爱自己的父母,希望他们长命百岁,但你再孝顺,他们也会走在你前面,你只能陪父母一程;你喜欢自己的儿女,想用自己的身躯为他们遮风挡雨,然而,你再高大,总有一天也会走在他们前面,你只能陪儿女一程;你拥有一个心心相印的妻子,但是,她前面二十多年属于父母,后面几十年会被儿女、命运分割,你只能陪妻子一程;你看重两肋插刀的友谊,然而,不是朋友先离开你,就是你先离开朋友,你只能陪朋友一程……  相似文献   

5.
正你还在使用"硬批评"吗?那样只会让你和对方身心不悦,不妨试试"软抱怨",它可以轻松化解人际交往中不必要的"恩怨"。不作攻击,说明自己的需要"硬批评"往往一开口就让对方一肚子火。例如:"你是怎么回事?满脑子只有工作,从没想过我!""你从来不打电话给我,不管什么节日都没想到送我礼物,你心中只有你自己!"这么一说,谁听了会受得了?"软抱怨"的正确方式:指出自己的需要,但不责怪或者攻击对方。例如:"亲爱的,  相似文献   

6.
先改变自己     
海岸 《家庭科技》2008,(9):46-47
有太多的人想去改变这个世界,但愿意去改变自己的人却少之又少。如果你观察过,你将发现,人们对周遭的一切是那么的不满,他们想换公司、换老板、换发型,还想换房子、换配偶。总之,每个人都想改变自己的世界,却很少有人想改变自己。  相似文献   

7.
正都说世界上没有哪个妈妈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可上初一的小航就很烦恼。因为,他觉得妈妈不像其他人的妈妈那样疼爱自己的孩子。妈妈心情不好的时候,还总对他咆哮。小航困惑不已:自己怎么就成妈妈的"出气筒"了呢?妈妈一咆哮,我就哆嗦最近,小航有一个奇怪的感觉:自己可能不是妈妈亲生的。要不,为什么妈妈老是对他咆哮?一天晚饭时,妈妈就大呼小叫:"还不快点吃,你把妈妈当保姆啊?东西到处乱丢,害得我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家务,你和你爸爸一样,都是这副德行……"  相似文献   

8.
<正> 美是和谐人人都能感受美、欣赏美,人人都爱美、追求美,人人都按照自己理想的美修饰自己、陶冶自己,在特定的美的理想鼓舞下生活、劳动、创造。但你若问他们什么是美,他们却说不出。历史上有关于美的种种学说,当前美学界也作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但迄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美的定义。象美学中这样奇特的现象,在其他科学中是很少见的。  相似文献   

9.
蚊子狂想曲     
萝卜 《快乐青春》2006,(6):84-85
你知道自己有多久没开动右脑了吗?你想在想象的天空飞翔吗?那树叶JJ就请你来参加我们的"异想天开做我梦"吧!在参加了"异想天开做我梦"的创作之后,你会欣喜地发现自己竟然是个天才,会有一堆一堆古灵精怪的想法,连爱迪生都比不上你.那真是酷死了!  相似文献   

10.
正昨天在群里问了大家一个问题,说除了现在的工作,你还有没有第二个技能能养活自己。有人说做兼职,还有人说,别说技能了,连自己喜欢什么都不知道。蔡康永说过,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份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能说:"我不会。"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  相似文献   

11.
赵星 《家庭科技》2014,(2):17-17
正对于大多数夫妻而言,吵架是家庭生活中无法避免的事情。当对方抱怨"你根本不在意我的感受""你都不愿陪陪我"时,得到的回答往往让他们更加气愤不满。其实,理性的回答应该是"我要怎么做,你才会觉得我在意你的感受","你觉得一个星期陪你几天比较好"。千万不要觉得厘清这些问题很愚蠢,其实这是沟通的开始。就算是吵架,有些事情也要避忌。  相似文献   

12.
<正>"可怜人"发光,理想是四月的太阳那天黄昏,我听完家教讲座后马不停蹄地赶到学校接双胞胎儿子,然后带着他们往菜市场赶。他们磨磨蹭蹭地跟着,我一边朝他们吼着"快点",一边数落着回家后还要烧菜、辅导他们写作业……大宝突然问:"妈,你有理想吗?"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有,我的理想就是你们长成优秀的帅小伙。"二宝把手中最后一口面包扔进嘴里,说:"妈,那你是个可怜人。""对,老师说没有人生梦想和追求的人都是可怜人。"大宝附和着。兄弟俩得意地看着我。  相似文献   

13.
正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某天,你穿了一双自认为很酷的鞋出门,结果却接二连三地被别人嫌弃。当第一个人说不好看的时候,你可能觉得这只是他的个人看法而已,可是越来越多的人都这么说,你也就慢慢开始怀疑自己的审美眼光了。我们再来看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病人来到医院就诊,主诉自己身体不舒服、精神不好,可是看了很多医生也查不出病因。经过一系列检查,心理医生确诊他患的是"疑病症"。医生对他说:"你患的是某某  相似文献   

14.
真爱在掌间     
正很多人都在寻找真爱。可什么是真爱呢?不必迷惑。也许下一次牵手间,你便会懂得了真爱的温度。很多男女会总结感情不顺的原因:"我们之间缺乏交流。"他们对于"你认为什么是交流?"这一问题的回答大多是"聊天啊,谈心啊,彼此互换内心的想  相似文献   

15.
尊严的来处     
一对二十七八岁的情侣,围着珠宝店的柜台转了一圈后,女生小声地问:"请问有没有那种不带宝石的戒指?"一听便知,到了定情的紧要关头,男生让女朋友自己挑一枚心仪的戒指,而女生则尽量替男朋友省钱。他们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对方的尊严,因为对方值得他们这样做。在当下的语境中,尊严变成了一个很大的词儿。有些人对"尊严"的理解是:办事儿不用求人,人们都得求我,到哪儿都是VIP。其实很多时候,尊严不在于别人对你如何,而取决于你自己如何做。  相似文献   

16.
    
父母与子女婚姻的价值不是成年人生下小孩,而是孩子造就真正的成年人。如果你把孩子从小当神明般侍奉,长大后他们往往会成为魔鬼。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融入集体,但同时也  相似文献   

17.
汤佳 《家庭科技》2014,(11):39-39
你比别人优秀一点,别人会嫉妒你;比别人优秀很多,别人才会羡慕你。最容易诠释这句话的莫过于我们对待陌生人和周边人取得成就的不同态度。比如你是一个网络推广者,你会不屑周围比你更厉害的网络推广专家,你觉得同样是学互联网的并且同在一个平台,他们只是比你好一点点而已。但是马云、马化腾成为了整个行业的英雄,他们高高在上、遥不可及,你会羡慕、钦佩他们,而不会嫉妒他们,因为你知道自己不够格。  相似文献   

18.
呓语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是中华民族的十二亿分之一,但我并不渺小。  因为任何一个人都不应是渺小的。官本位导向专制主义;  民本位导向无政府主义;  人本位导向民主制度。当我们发现一个民族还没有建立起一个成熟的民主体制的时候,不要认为只是它没有能力建立这种制度,而是说明这个民族的社会思想还不是建立在人本位的基础之上的。  它可能是官本位与民本位思想的结合形式。当你感到自己的软弱,需要别人的保护时,你亲近“官”;  当你感到自己的伟大,需要别人的拥护时,你亲近“民”;  当你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去实现自己所希望实现的目标时,…  相似文献   

19.
实践是人使用语言所运思的活动,因此通过分析实践的语言去把握实践比其他途径更具有可操作性。实践哲学的一大任务就是探究实践语言的机制和原理。实践语言从句法结构上可分为实践主词和实践谓词。本原的、绝对的实践主词只有一个,即"我",它意味着正在使用它的人意识到自己是接下来的实践谓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起点。但实践主词不止"我"一个,还有"你"、"他"和"我们"、"你们"、"他们",以及所有可以替换这些人称代词的普通专名,这些都是派生的、相对的实践主词。这里的任务限于分析"你"、"我"、"他"这三个单数人称代词在充当实践主词时的作用及其关系,由它们分别指代的我、你、他这三种单数实践主体的性质及其关系,以及这两方面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实践语言的主词部分的最基本结构。  相似文献   

20.
正尽管我已在外漂泊了8个年头,但父母那颗惦念的心却始终未减,因为在他们心中,我始终是个长不大、时刻需要他们照顾的孩子。元旦前的一个周末,平日里极少主动来电话的父母一大早就打来电话。电话中,母亲支支吾吾地说道:"你爸想问你过年能回来吗,想要什么礼物?"听完母亲的话我沉默了。是啊,新年到了,我都没有想过要为父母购置礼物,他们却早早地为我打算。"妈,我什么都不缺,倒是我应该给你们准备新年礼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