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单要素生产率指标视角考察我国大陆28个省份1978—2011年农业增长路径和技术进步方向。结果表明:34年来中国各地区农业增长都进入了“S字型增长路径”的第三阶段,即中国农业增长在21世纪已由土地生产率导向的亚洲型增长路径转为劳动生产率导向的新大陆型增长路径,但各省之间农业要素生产率差距在不断增大。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大力发展节约劳动的机械技术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基于ROS的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4和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混合面板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系统考察劳动力返乡对农业产出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劳动力返乡提升了农业土地产出率,但对农业劳动产出率没有显著影响;劳动力返乡降低了农业内部种植业尤其是粮食作物的土地和劳动产出率,且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劳动力返乡通过土地流转和家庭劳动分工的两条要素重新配置的中介途径间接影响农业土地和劳动产生率,但借助农业资本配置影响农业产出率的路径不显著。当下鼓励外出劳动力返乡不利于传统农业的发展和现代化,劳动力返乡再就业亟需引导。  相似文献   

3.
依据2001—2015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数据,分析露地西红柿生产的要素禀赋变动与要素替代变化,从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两个方面说明生产方式的演变趋势,进一步探究生产方式变迁的内在原因。研究表明:2001—2010年资本、劳动与土地三要素的投入比例基本维持稳定,此后资本要素投入大幅增加并加快对劳动和土地要素的替代。2000—2009年西红柿生产呈现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双增长"趋势,2009年后转为劳动生产率提高、土地生产率下降的"一升一降"趋势,一定程度上说明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悄然实现,其关键在于资本要素作用的发挥。实证分析表明:资本土地比、劳动土地比促进土地生产率的提高,而化肥折纯用量并没有显著影响;土地劳动比、农业机械技术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作用机制为资本通过对农业机械技术的投入而替代劳动要素并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资本集约投入土地而替代土地要素并促进土地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1—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农业数字经济指数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赋能效应,并从要素错配角度探究其背后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且这主要体现在技术效率改善和技术进步上。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主要通过改善资本错配和土地错配赋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而通过缓解劳动力错配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机制尚不明显。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东部地区、农业生产率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省份,数字经济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效应更为突出。进一步的空间计量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赋能效果具有显著且正向的空间外溢性,并且这种溢出更易发生在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地区之间。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1—2021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探究要素市场扭曲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将要素市场扭曲分为资本、劳动力和土地三个市场,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分析要素市场扭曲、农业产业集聚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要素市场扭曲抑制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而农业产业集聚能显著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同时,门槛效应表明,在农业产业集聚程度较高的情况下,要素市场扭曲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会被扭转,且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基于此,建议引导资本、劳动和土地要素市场有序流动,加强技术创新力度和提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一体化发展,推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十一五"期间苏州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土地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面板计量分析显示,土地产出弹性系数远小于资本和劳动力产出弹性系数。通过比较资本、劳动力和土地对开发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和三者之间的可替代程度可知,苏州市经济增长对土地的依赖性远低于对资本和劳动力的依赖程度。研究表明,苏州开发区仍处于规模经济报酬递增阶段;土地要素不会引致开发区经济增长产生较大程度的"增长尾效"冲击;投入要素增长结构尚待完善提升。  相似文献   

7.
资源投入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各种资源投入的数量和比例会对经济增长产生重大的决定性影响。基于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建立了青岛市经济增长的资源因素影响模型,并运用1990‐2012年间的相关数据,分析劳动力资源、外资资源、内资资源、进口资源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对青岛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和贡献率。研究发现:资本资源中的内资是目前青岛市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其次是人力资本,而全要素生产率、外资和进口资源的贡献率较低,青岛市仍是资本拉动型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因此,必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人力资本对青岛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同时合理利用资本资源和国外资源。  相似文献   

8.
土地、劳动力、资本与技术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四大要素。如今,劳动力对农业经济的贡献体现在“量”与“质”两方面,人力资本对经济的影响日益凸显。在借鉴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生产要素——人力资本,采用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方法,对台湾1986-2007年农业发展进行定量测度,探寻台湾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影响因素及源泉。最后,从实现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提高的目标出发,提出推动台湾农业持续增长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劳动力和土地是农业两个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农民的收入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因势利导地提高劳动力和土地市场化程度,使其按照市场信号导向自由地流动,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9—2018年鲁豫两省农村固定观察点的调查数据,探究了微观农户视角下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结果显示:老年农户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比中青年农户较慢,并且中高龄老年农户的增长水平低于低龄老年农户。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可能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这在小麦生产中更为突出。具体而言,这一负面影响在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更依赖粮食或农业经营收入的农户以及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进程较快的农村地区更为明显。为应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带来的影响和挑战,应加强农业生产经营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壮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地经营权流转市场。  相似文献   

11.
农业资源再配置的生产率效应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ptimizing the allocation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growth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Based on 1384 county level panel data from 2002 to 2015,this paper estimates the resource reallocation and its productivity contribution by OP decomposition,taking labor productivity,land productivity 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s examples.The results show that:1)overall,the reallocation of land factors and labor factors are both lagging behind,while agribusiness resource reallocation has improved; 2)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ample distribution,the reallocation of labor factors,land factor and integrated resource is lagging behind in northeast; 3)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ductivity effect,the optimal reallocation of labor factors can increase labor productivity by 54.64%,the optimal reallocation of land factors can increase land productivity by 55.86%,and resource reallocation contributes 17.37%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Agricultural resource reallocation has a large potential productivity effect.Therefore,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given to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in policy formulation,especially for the reallocation of land and labor,so as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productivity effect of resource reallocation.  相似文献   

12.
农村人口老龄化与农业生产的效应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劳动力供给效应、资本要素替代效应、土地规模转换效应三个方面构建农村人口老龄化影响农业生产的分析框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效应机制。研究发现,农村人口老龄化通过劳动力供给效应、资本要素替代效应抑制了农业生产,但通过土地规模转换效应促进了农业生产。上述三种效应叠加后,农村人口老龄化导致农业产出水平下降0.77%,劳动生产率下降1.19%,土地生产率下降0.69%。上述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老龄化对农业生产领域的经验研究,也为应对老龄化对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提供了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13.
家庭农场是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模式。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家庭农场的发展优势逐渐显现出来,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缺点。21世纪初以来,浙江宁波、上海松江、安徽郎溪等地区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在提高土地生产率、农业劳动生产率以及资本生产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加快家庭农场的发展步伐,需要采取建立市场化的土地流转制度、培养合格的农场主、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基于1981—2015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以及各行业劳动与资本投入等数据,核算了劳动投入、资本投入、中间投入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国农业部门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基于各类要素投入质量改善贡献考察了中国农业部门各要素投入的增长潜力。结果显示,全要素生产率与要素投入对中国农业部门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三七”结构转向“七三”结构,全要素生产率成为中国农业部门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源泉;农业部门劳动力数量流失严重,致使劳动投入萎缩,导致2001—2015年劳动投入对中国农业部门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1982—2000年要素投入质量改善整体贡献大致呈倒“V”型态势,2001—2015年趋于稳定,2006—2015年要素投入质量改善贡献几乎完全源自中间投入。可见,实现中国农业经济持续高质量增长,应进一步提高劳动投入与资本投入质量以及全要素生产率,重视农业部门人力资本积累,推动农业生产经营集中化、产业化。

  相似文献   

15.
基于VES生产函数,结合变截距的固定效应模型,估计了中国28个省份1978—2010年的农业资本—劳动的替代弹性,对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在农业增长中的作用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农业生产中资本要素投入的产出弹性明显大于劳动要素投入的产出弹性,农业生产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1978—2010年间农业资本对劳动的平均替代弹性为1.529,农业资本对劳动的替代弹性促进了农业增长;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的农业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均呈上升趋势,且替代弹性较高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无论是农业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大小还是增长率均低于东部地区。以上表明我国农业生产可以促进资本对劳动的有效替代,实现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5—2020年中国省级农业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从要素市场扭曲和空间失衡的角度探究了农业要素市场关联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效率损失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业要素市场具有关联性,农业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育会影响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主要体现在劳动力市场扭曲和资本市场扭曲降低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效率;农业生产要素空间失衡会造成周边地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效率损失,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从空间效应分解来看,资本市场扭曲的间接效应甚至超过了直接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根据全要素生产效率分解,劳动力市场扭曲和资本市场扭曲的间接效应主要体现在技术效率损失,直接效应主要体现在技术进步效率损失。因此,降低农业劳动力和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对提高我国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效率至关重要,发展农业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降低农业外包服务成本,提高农业金融的可及性,是促进我国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有效市场发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