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我国有关不动产征收程序的立法,散见于一些单行的法律和规章中。目前我国不动产征收程序的立法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法律本身、社会公众参与机制、立法救济征收程序的可操作性等。美国、法国、德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不动产征收的立法较为完善,值得我们借鉴。我国应对不动产征收程序立法进行完善:第一,制定《不动产征收征用法》,作为不动产征收的一般法;第二,完善公告制度,增加协议征购程序,给予被征收人参与和表意机会;第三,完善征收目的和征收补偿的救济机制;第四,完善不动产物权征收程序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物权法》与城市房屋征收拆迁补偿制度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物权法>颁布前,我国对于城镇国有土地上单位和个人房屋的征收与拆迁的权限和程序尚无法律规定,适用的是国务院2001年<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物权法>实施后,该条例在拆迁原则、拆迁体制等问题上因与<物权法>的规定明显不一致而面临停止执行的问题,从而可能导致城市房屋征收与拆迁补偿工作无法可依.为此,国务院应抓紧制定<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拆迁补偿条例>.面对"公共利益"界定上的争议,建议用列举法从宽列举公共利益,难以明确界定为公共利益的,可以通过公共利益程序界定机制进行界定.<物权法>实施后有权征收国有土地上房屋的主体只能是政府.国务院新制定<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拆迁补偿条例>时,必须对被拆迁入的知情权、参与权等权利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对非公共利益项目的拆迁补偿也要高度重视,并及时作出规范.  相似文献   

3.
王学峰  黎静 《兰州学刊》2006,(5):192-193
不动产征收作为物权变动的形式之一,具有物权社会化的特性,因此征收中往往涉及公权和私权的协调和平衡,从私权角度出发探讨不动产征收的制约机制是保证公权力运行的重要方法。本文试从不动产征收现状出发,分析对不动产征收的几大制约机制,探究这些机制对私权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限制私人权利、促进公共利益是不动产征收制度的逻辑起点。然而,我国不动产征收制度的内在缺陷常致私权利被侵犯,被征收者为维护自身利益而与公权力部门进行激烈抗争的现象时有发生,并引发了更多问题。因此,必须在充分审视我国不动产征收制度缺陷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我国不动产征收制度的合理重构,从而有效调和公权力与私权利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仍没有对财产征收问题进行规范的具体法律.本文从经济学视角分析征收中的几个问题,提出从公共品的角度界定作为征收财产理由的公共利益;征收财产的范围一般应限于具有垄断性的不动产等;应研究未明言的征收(管制性征收);征收补偿的原则应考虑市场价格等.  相似文献   

6.
养老保险费征收体制及其运行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养老保险制度的正常运行.中国的养老保险费征收体制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对现行养老保险费征收体制的实证研究表明,<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的出台提高了征收体制的运行效率;但是,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征收向税务机关代征的政策转变,并不必然带来征收效率的提高.基于此,文章提出,在短期内,以自我管理、自我运行为基本特征的养老保险制度应当明确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作为费用征收主体;从中长期看,应当建立社会化的、多方主体参与监督的养老保险费征收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仍没有对财产征收问题进行规范的具体法律。本文从经济学视角分析征收中的几个问题,提出从公共品的角度界定作为征收财产理由的公共利益:征收财产的范围一般应限于具有垄断性的不动产等;应研究未明言的征收(管制性征收);征收补偿的原则应考虑市场价格等。  相似文献   

8.
程先艳 《理论界》2008,(12):96-97
行政征收、征用权是超越私权的一种公权利,国家制定有关行政征收的法律法规的意义在于对行政征收、征用权进行约束,以防止行政征用征收对私人财产权的剥夺与限制。世界各国因此在以宪法中对征收征用加以确认的同时,多制定系统的征收征用法。新颁布的物权法对征收征用作了原则性的规定,但缺乏系统的操作性及适用的规范,应加紧制定与物权法相配套系统的征收征用法。  相似文献   

9.
公共利益与合理补偿是实现征收权与财产权平衡的两个支点。公益征收的界定包括两个方面:实体法上应以立法规定公益征收的类型为基础,辅之以概括性定义和兜底条款;程序法上应规定公共利益的认定主体和认定程序,通过对个案的司法审查认定。基于"公共利益"的不确定性,为保障效率与公平,应按照协议先行程序优先保护财产权自由,协商购买土地财产权,回避公益征收认定的困惑。同时,应对公益征收进行事后的监督与控制,以防范公益认定的疏漏。  相似文献   

10.
公共利益是国家征收的唯一前提,公共利益概念的显著特点是其边界的不确定.有必要从伦理的视角对公共利益的内涵进行了解分析.历史地看,公共利益从最初的公共团体的善恶取舍到近现代的规范国家制度和社群等组织的行为目的思想,折射出公益价值的正面价值需求和评判.我们对<物权法>中"公共利益"的判定应遵循基本的伦理标准,在法律无法亦不可能对公共利益明确界定的前提下,对国家征收制度本身的正当性价值权衡成为重中之重.权衡应在三个重要向度上进行:一为征收之必要性;二为补偿之公平性;三为程序之正义性.  相似文献   

11.
审美:尺度、属性、规律、价值、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世纪之交关于马克思《巴黎手稿》美学思想的讨论,集中表现在内在尺度、审美属性、美的规律、审美价值和审美关系五大问题上的分歧。只有坚持以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克服旧的直观机械的唯物主义,运用感性对象性的实践理论和对象化的方法,从关系中去探讨美,才能对上述五大问题作出科学的解答。  相似文献   

12.
美·爱·自由·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定意义上,美学是信仰之学。美的绝对性与永恒性构成了信仰的核心部分。信仰本质上是从此岸的、经验的世界向彼岸的、超验世界的超越。信仰的终极指向是真、善、美,真是存在的本体,善是存在的趋向,美是存在的表征。美作为表征既包含了真,也包含了善,既包含了存在的统一、完整、坚实,也包含了存在的秩序、节奏、和谐。人们可以从不同途径通向信仰,但必须从对美的体验开始并最终形成美的意境或境界。美从直觉之美到想象之美,到生命体验之美,内在地存在着一种秩序,这个秩序与人自身的爱的秩序是相互对应的。这种秩序是信仰之所以存在,所以可能,并成为人的基本情结的原因。信仰实际上是人类的自我调节、自我解放、自我完善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学界关于儒家亲情伦理的争论主要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对儒家伦理的评价问题,分歧主要表现在对传统的不同心态上;第二层次则是儒家伦理有无普遍性蕴涵与现实意义的问题,其分歧主要在于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不同的智慧形态与研究进路上.此外,对中西文化的不同取资、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不同选择,则既构成了这一争论的根本原因,同时也是这一争论的根本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骆长捷 《北方论丛》2011,(1):129-133
关于重大哲学问题所产生的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争论在哲学史上屡见不鲜。随着分析哲学、语言哲学的兴起,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争论也出现了"语言学转向"。近年来,一种"准实在论"观点悄然兴起。这种准实在论试图在综合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优点的同时,避免双方所面临的问题。这一新的理论引起英美学界的广泛关注:它一方面招致了一些批评和反驳,另一方面也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拥护和支持。  相似文献   

15.
王小章 《学术论坛》2005,1(7):106-110
形成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的经典社会理论是对于现代性问题的知识反应;从经典社会理论的现代性话语中浮现出了三个现代性的核心问题,即共同体问题、自由问题、正当性问题.这三个问题同时也是没有被所谓的后现代性以及全球化所终结的、在今天依然具有核心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喜欢张洁小说,是因为她有独特的女性视角,女性写女性让人感到真实鲜活,不像传统文学中有的男性作家揣摩女性心理而作有男权之嫌。而且,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她对女性的解放和独立的关注有着自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她的思考是严肃而深沉的。《方舟》中的三位女性都是在文革中成长起来的,既没有前一代人的自信,也没有后一代人那么悲观,足见其是属于坚强一类。她们是离了婚或形同离婚的独立女性,荆华是理论工作者,梁倩是电影导演,柳泉是外贸部门的翻译,她们是当时凤毛麟角的高级知识分子,然而,她们在走出家庭寻求在社会上的立席之地…  相似文献   

17.
从人力资源开发的国际大视野看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对策 ,一是开放 :实现国际化 ,加快市场化 ,突出个性化 ;二是多元 :办学主体多元化 ,资金筹措多元化 ,办学模式多元化 ;三是足量 :推进大众化 ,促进社会化 ,发展多样化 ;四是均衡 :与经济发展均衡 ,与国民需求均衡 ,布局层次均衡 ,学科结构均衡 ;五是优质 :优化管理体制 ,优化资源质量 ,优化运行水平。进而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立 ,促进小康目标和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领导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领导力作为一种神奇的力量,人们对其始终怀有浓厚的兴趣,学术界对领导力的研究从未间断。回顾了大量有关领导力的研究文献,将其分为两大类:一是有关领导力的定义和内涵的研究;二是有关领导力开发的研究。以此分类为线索对相关文献进行评述。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中国企业管理者的领导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同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企业相比,仍有显著的差距。聚焦于领导力的研究有助于我国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论文提出文学作品的文本分析,旨在以优秀的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探寻文学作品艺术价值形成的原因和机制。这一性质决定了文本分析作为一种文学研究活动和方式,区别于一般的文学欣赏,区别于文学史研究、文学思潮史研究、以作品为核心的作家论、与时代同步的文学评论等其他文学研究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文本分析主要以优秀文学作品即文学经典为分析的对象。文学文本多层次立体结构性地存在,是文本分析的可能空间。文本分析的路径为由果溯因的诗歌学模式即语言学模式。文本分析需要采用方法,方法在文本分析中的功用是: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更具个性的艺术特征;运用方法进入文本分析,能够产生比较机制。方法论一般原理是文本分析方法的基本原则,方法具体操作为走综合的路子,即各种方法对应于文本不同的层面,并且进入文本后互相结合和转换。文本分析的意义在于:深化对于叙事性文体诸如小说的见解;是文学史科学化的基础性工作;担当文化传承和文学理论传承的作用;是文学理论概括和提升的基础性工作;对于文学创作具有借鉴意义;对于读者文学阅读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思想是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现实基础,能够满足社会需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决条件,我党领导的革命运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基础,毛泽东的领袖素质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