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谢刚  吴桂英 《小康生活》2003,(12):29-29
越冬准备期的蜂群管理,其主要任务是:培育适龄越冬峰、备足越冬饲料、适时断子治螨、预防盗蜂及布置越冬蜂巢等,从而为蜂群安全越冬创造适宜的良好条件。1、培育大批适龄越冬蜂。幼蜂出房后,经过试飞排泄而又没有参加过采集花蜜与哺育工作的蜜峰,为适龄越冬蜂。这些幼蜂具有越冬性能好、寿命长、越冬后哺育力强等优点。为保证越冬蜂的数量和质量,在当地最后一个蜜源期,  相似文献   

2.
吴桂英 《小康生活》1997,(10):39-40
越冬准备期的蜂群管理,其主要任务是:培育适龄越冬蜂、备足越冬饲料、适时断子治螨、预防盗蜂及布置越冬蜂巢等有关工作,从而为蜂群安全越冬创造适宜的条件。(一)培育大批适龄越冬蜂。幼蜂出房后经过试飞排泄而又没有参加过  相似文献   

3.
(一)如何防治蜂卷翅病:笔者多年牧医工作中发现,每年7—8月间,是芝麻、黄麻和各种瓜类陆续开花盛期,粉源比较充足,气候炎热干燥,蜂王大量产卵,工蜂对子脾护脾不周,往往引发幼蜂卷翅发育不健全的生理缺陷,使病蜂不能飞翔,试飞时爬行巢前,死亡满地。防治措施:(1)选择靠近水库、湖面或比较湿润凉爽的环境放蜂。(2)选择或改造有利的小  相似文献   

4.
姜腐烂病是姜生产中的严重病害,发病率可达50%~100%。经柯赫氏证病律验证鉴定病原为类产碱假单孢菌(Psendomonaspseudoalcaligenes),病菌最适pH值为6~8,在土壤和病姜块中越冬,亦可在菜园等土壤中习居,通过土壤和种用姜块及病株残体、流水传播,5月下旬即可在田间出现症状,8月上中旬为发病高峰期。轮作、使从无病姜种是预防此病的根本措施;种植前用新鲜石灰粉、菌毒清等杀菌剂处理姜种,可以控制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尤以新鲜石灰粉防治效果为最佳,即使在重茬的病土中使用带菌姜种,也可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此法使用简便,取材容易,成本低廉,可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冬季孵蜂温箱由四川省青神县专利技术应用研究所研制成功。该产品构造简单、操作方便。只需少量开水即可孵蜂,可使越冬蜂在春繁期间多孵育出2—3批幼蜂,不存在新老交替阶段群势下降问题。除此之外,该产品稍做技术处理还具有孵禽、育种、  相似文献   

6.
(一)培育越冬适龄蜂。适龄蜂群是指10月上中旬最后一批出房的幼蜂,这批蜂既没有经过采集的劳累,又进行了爽身排泄飞行,身体健壮,所以称为适龄蜂群。为了保证适龄蜂群的数量和质量,在最后一个主要蜜源的中期,要用产卵力强的新王来代替产卵力弱的老王,并进行适当的保湿和奖励饲喂,以促进蜂王产卵。在培育越冬适龄蜂群的过程中,要保持巢内有足够的饲料。所以  相似文献   

7.
(一)清园消毒:清除病虫的越冬场所。柑桔炭痘病、红蜘蛛,桃树褐腐病.梨树轮纹病,葡萄褐斑病等均都在枯枝落叶、杂草、翘皮裂缝、受害的枝叶及僵果中越冬。因此,应于果树冬季休眠期和结合冬季修剪时进行清园:清除果园及附近的枯枝落叶、  相似文献   

8.
柠檬桉流胶病初期病斑红褐色。内皮层腐烂呈黄褐色,边缘开裂。病斑深达木质部后,胶液从裂缝或病斑脱落处流出。惟病植株叶黄枝枯,生长逐渐衰退至死。从20余株病树上取病斑60个,逐个分离,经接种、再分离证明病原是Cytospora eucalypti 和 Macrophoma eucalypti 两种,主要是 Cytospora eucalypti。两种病菌均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在病树的病皮中越冬,雨水传播、伤口侵入。在林中活立木上接种,气温25℃时,Cytospora eucalypti 潜育期为21~28天,Macrophoma eucalypti 的为14~21天。用内吸杀菌剂治疗病斑效果好,保护树皮免受损伤是预防该病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大健康观念本质内涵的理论标准与大健康治理原理引出的反健康状态对比中,引入大健康德治原理得出的预病、未病、小病、大病、末病、再病、善病、己病八病态。按照广义病位、病程、病度、病变情况,对反健康态或病态作出界定,并于不同层次生态系统平衡~非平衡~失衡~再平衡之中,以病原病根、病因病源、病发病机等判据揭示反健康态或病态原因。基于病态原因,以大健康观念不同层面本质内涵为指引,提出综合治理之策。最后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策略措施证明大健康观念、大健康八病治理的正确性和符合大健康观念、八病治理要求的中国行动的有效性。文中贯通应用大健康治理原理,既对中医天人合一、生心一体观作出论证,又推论出八神意情志、八伦、八信、八公等因子交错控制,以形成四生、生心、四心疾病相间相治、健康相间相促的作用路径和机制。  相似文献   

10.
(1)越冬前巢脾的调整,在越冬包装蜂群前12天,应选择晴暖无风天气,对蜂群进行1次全面检查,将群内的巢脾进行调整。凡是单王越冬群,将半蜜脾放在中间,整蜜脾放两边,蜂路要加宽到14mm 左右,并在框梁上横放上几根直径5—10mm 的条棍,便于蜜蜂移动。若是双王群,应将半蜜脾放  相似文献   

11.
经柯赫氏证病律验证,引起银木树皮腐烂病的病原是樟属茎点霉菌(Ph-oma cinnamomum)该病菌为害银木的主干,主枝和侧枝,尤以苗木、幼树受害重,常造成大量死亡。亦可为害樟树、黑壳楠等樟科的其他树种。病菌从伤口或皮孔侵入,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在病皮中越冬,风雨传播。采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800倍液等内吸性杀菌剂治疗,效果好。选择排水良好的圃地育苗、加强苗木的抚育管理,避免对枝干造成伤害,以及采用保护伤口、防止冻害等有效措施,利于预防此病害的发生,以确保苗木的质量和栽植成活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1、育新王繁冬蜂秋季盛花期是育王的好机会,定点饲养的蜂群和小转地的蜂群都要有计划地培育一批蜂王。秋花后期是繁殖越冬蜂的最后阶段,要在前段贮蜜脾、摇蜜、繁殖以及治螨的基础上,抓好蜂群的繁殖,要把蜂巢内的全封盖蜜脾和空脾及时提出去,或者贮放在继箱内,逐渐把子脾集中在巢箱  相似文献   

13.
葛德光 《小康生活》2005,(11):17-17
一、浸染危害 梨、苹果、桃、李,杏、葡萄等水果炭疽病、轮纹病、黑星病、灰霉病、白腐病。等病苗孢子。一般可在果树的技干上或土壤中存活2-3年。如果把这些带有多种病苗孢子的病烂水果浅埋于果树下面,待雨季到来时,病苗孢子随蒸腾的水蒸汽散发在果园内,遇到适宜的温湿度,就会再次浸染危害果实,致使大量病果烂果出现.给水果生产带来较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河蟹“抖抖病”又称“颤抖病”、“环腿病”。此病发生面广、传染快、病程短、发病时间长、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是近年来河蟹养殖中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且目前病因、病原尚未完全清楚,也无预防和治疗的特效药物。笔者通过实践总结,采取“四三法”可以控制河蟹”抖抖病”的暴发。  相似文献   

15.
罗非鱼在越冬期间,由于越冬池面积小,放养密度小,饲养管理不善,水质容易污染,以及各种病原体的侵袭,容易发生鱼病。因此在越冬期间要采取以预防为主,治疗结合的原则。罗非鱼在越冬期间常见的鱼病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研究认为 :《病相报告》除了报告 2 0世纪影响中国人命运的各种“社会文化病”相 ,诸如那些源于深刻复杂的“社会政治病”、作用于人生主体生活的“爱情生活病”、表现为一种凄美残酷的“人性异化病”的奇特“社会文化病”症外 ,更为重要的是还从“生命意识的内在隐秘”角度 ,对那种造成无数文化人个体悲剧命运的“时代文化病”进行了栩栩如生的形象解构。最后 ,该文指出 :《病相报告》在报告现实社会生活种种文化病相的过程中 ,非常奇特的是它甚至还引发了当代中国文坛种种“文学批评病相”的大暴露 ,它提醒人们 ,那些乏味无趣、“糟蹋文学”、“糟蹋文学批评”的庸俗化批评方式 ,需要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患病率不断上升的背景下,慢病管理与医联体建设协同作用,在医联体上下联动机制基础上全方位提高慢病管理能力,引导常见慢病分级诊疗,加快健康中国建设进度。文章基于医联体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框架,从主体结构、特点做法、现存不足三个方面对厦门、上海、廊坊、北京及佛山五个典型地区的慢病管理模式进行总结分析,发现国内慢病管理在配套政策、医联体内部机制、居民健康意识等方面存在不足。建议应以医联体制度为平台,从体制政策、人才队伍以及薪酬考核等方面完善慢病管理模式,促进慢病管理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病相报告》报告什么 ?本文从艺术文化学的视角出发 ,分析研究指出 :这部小说报告了 2 0世纪影响中国人命运的各种“社会文化病”相 ,并从“革命时期的悲剧爱情”、“权力支配的人性欲望”、“道德无奈的生命堕落”等三个方面 ,对那种源于一种深刻的“社会政治病”、作用于人生主体生活的“爱情生活病”、表现为一种凄美残酷的“人性异化病”的奇特“社会文化病”症 ,进行了深层次的文化分析考察 ,继而对那种造成主人公悲剧命运的“社会政治病” ,进行了深刻的理性文化批判  相似文献   

19.
苏滨  张时  文宁 《小康生活》2005,(8):25-25
腐皮病又称烂皮病,皮肤溃烂病,是危害甲鱼生长发育的重要病害,发病季节多在4—10月,5-9月为发病高峰期,发病率高达20-30%,常引起甲鱼大量死亡。可采取一下的综合措施防治。  相似文献   

20.
英国曾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产业结构向工业主导转型的国家,然而自19世纪后期起,英国经济开放和产业转型的领先地位很快被后来居上的美、德、日等国家赶上,并成为西方工业革命后,第一个比较突出地在经济开放中出现经济增长乏力现象的国家。西方经济学家唐宁将之新命名为“英国病”现象。“英国病”的特征是在经济开放中,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发展趋于萎缩,其病因同“西班牙病”有许多相似之处,最主要表现在“倒逆工业化”倾向突出,用高顿大膨胀部门模型理论分析便可发现导致“英国病”倒逆工业化转型的重要成因。80年代初,“倒逆工业化”转型及其危害得到了英国政府和产业界的关注,为消除此病所作的努力,已见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