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规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不仅阐释了广义德育和狭义德育的基本含义,而且从国际主义、国家主义、集体主义角度分析论述了德育理论问题,从政治、思想、道德、心理等德育内容的角度分析论述了德育实践问题,并阐释了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的关系。本文对于实现德育理论系统化和德育实践规范化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哲学主客体关系入手,论述了新时期德育过程中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问题,并探讨了基于新型主客体关系的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3.
德育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教育,德育创新应注重认识和把握德育与文化的内在关系。德育过程在本质上是体现科学价值观传承与升华的过程,由此也表现为一种先进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过程。在德育实践中,应树立科学的"文化德育"理念,探索网络文化背景下有效的"文化德育"模式,推进德育创新。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三个方面对德育的历史性进行分析,从而认清德育的历史性特点,以利于处理好德育工作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促进德育工作水平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5.
崔昆 《河北学刊》2012,32(3):162-165
以人为本是当代德育研究的核心话语与崭新范式。目前关于人本德育的理论探索主要是一种限于德育系统内部的抽象理念阐释与具体方法策略构建的研究模式,它尚未真正触及人本德育的根本性问题(如人本德育缺失的社会根源、人本德育实现的根本条件等)。人本德育研究的视角需要有所突破。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看,政治与德育的关系问题是人本德育的根本性问题,而意识形态与人类基本价值的辩证统一是人本德育实现的根本性条件。只有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才能有效解答人本德育的根本性问题,才能为人本德育奠定彻底、完整的理论基础。人本德育研究唯物史观向度的确立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在高校的德育过程中,德育的效果是与教育情境、德育教师、德育内容、德育形式以及被教育者密切相关的。作为德育活动的主动者的德育教师所应具备的思想信念与在实践中建立起的威信,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决定因素之一;而教育内容于被教育者接受效果有直接影响,因此亟待解决好德育层次性和目标性的关系、外围教育与内化过程的关系及其现实性。德育形式必须面对变化的被教育者及社会环境,回答时代的挑战,并造成进行利于德育教育的优化环境——德育情境。  相似文献   

7.
传统德育,自周秦以至明清,积淀了丰富的德育思想。这些德育思想主要集中在道德起源、道德本体、道德价值、道德修养、客观必然性与主观意志自由等问题的解读上。船山德育思想孕育于斯而不囿于斯。船山人性观、明德观、理欲观、成人观、义命观等,辨证地解读了这一系列传统德育问题。  相似文献   

8.
李雪莲  孙舒平 《理论界》2008,5(3):215-216
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目前我国高校德育形式名目繁多但不得要领,致使德育效果不佳,因此,我们需要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下探寻德育形式的创新途径。本文探讨了高校德育中三种创新形式:互动式德育形式、关心型德育形式、体验型德育形式,认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探讨德育形式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梁彩花 《学术论坛》2012,35(10):223-225
文章阐述了生态德育的内涵,将新形势下德育外延扩大到自然界,跳出了以往以处理人际关系为中心的"人际德育",描述了生态德育的世界观特征、价值观特征和方法论特征,分析了生态德育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最后指出了推进高校生态德育的若干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孔子德育方法论不是孔子的方法论,而是我们来论孔子的德育方法。《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谈话的言语片段,也承载了孔子成功的德育艺术。以无知的态度向人虚心求教;坚持主体间性原则以便德育通过主体与主体关系这一介体得以实现,并回归于生存本身;运用共情无条件积极关注原理走进对象主体的心灵以获取共同语言,避免了德育只是两种观点、两种情感、两种判断在心理空间中的错位的尴尬;情境设置、有感而发是孔子积极发挥环体育人功能的有效手段。这一切将为我们提升德育效能提供方法论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