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青少年道德教育个体适应性在本质上是一个如何提高青少年道德教育工作有效性的问题,其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青少年道德教育必须遵循青少年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必须适应青少年生理心理及其道德品德发展的特点;必须通过教育引导,培养青少年的道德生活能力。同时,要完整深刻地理解其内涵,还必须注意两点:适应与引导是辩证统一的;个体适应性与社会适应性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2.
工业文明时代的思想观念对道德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工业文明时代的道德教育在目的方面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在教育内容维度,强调人类中心主义、个人主义、国家主义;在品德心理发展维度注重道德认知的发展,忽视情感、意志、行为习惯方面的培养;在道德教育过程方面注重促进学生道德品质不断从他律过渡到自律、从一个阶段向更高级的阶段发展;道德教育方法最突出的特点是反对灌输方法。  相似文献   

3.
高校道德教育与和谐校园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和谐校园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部分,也是营造良好育人环境的使命。但是,长期以来高校道德教育存在着内容片面化、方法简单化、过程形式化、目标过于理想化等缺陷,影响了学生个性素质的全面提高与和谐校园的构建。因此,必须不断创新高校道德教育模式,发挥道德教育功效:培养学生的诚信品德,激发构建和谐校园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挖掘构建和谐校园的潜在合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构建和谐校园的精神动力,从而推动和谐校园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颜之推非常重视家庭的道德教育,认为品德是人才的标准之一.他根据前人和自已的经验提出了道德教育要及早进行;家长要严慈结合,不能偏爱;要注意环境对儿童的影响;要以身作则等道德教育原则和方法.颜之推的家庭道德教育给我们的启示是:在现代社会中,家庭道德教育仍然很重要;家长在教育孩子中要注意运用前人总结的良好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5.
从道德教育的特点看道德教育方法的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的比较 ,提出了道德教育的特点。同时 ,对道德教育方法的概念进行了新的界定 ,认为道德教育方法概念除了说明教育的目标和道德教育过程中施教和受教双方的作用以外 ,应强调教育者的主导地位 ;并对当前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道德教育方法的改进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理想人格教育模式是新中国学校道德教育的主体模式.这一模式在学校道德教育和学生品德培育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很多不足.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改革要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理想人格教育主体模式的前提下,努力进行道德教育模式的多样化创新.  相似文献   

7.
夸美纽斯总结了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道德教育的思想和实践,把德育当做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认为教育就是唤起人类固有的品德.他用自然主义的思想去解释道德教育问题,提出培养道德判断力的重要性,认为道德教育应重视早期教育、实践活动和榜样的作用,鼓励运用积极、主动的教育方法,反对体罚,提倡创造良好的道德气氛和重视纪律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印度学校道德教育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道德教育的地位在印度独立后得以凸显,成为其民族统一、国家整合及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一环。通过对印度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途径和特点的简要分析,反思我国目前的学校道德教育,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高校生活德育模式的研究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香善 《延边大学学报》2009,42(5):154-156,F0003
高校道德教育要增强实效性,必须从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中摆脱出来,并把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其自主发展;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体验能力、感悟能力和选择能力的培养;注重长期的、潜移默化的陶冶和影响,通过德育目标、内容、过程指导的生活化,把教育的重点放在转变和深化学生的品德“情感”上。  相似文献   

10.
高校道德教育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师生之间的互动活动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教师施教和学生受教两个过程的分析,揭示出高校道德教育过程中师生互动的复杂性和一般形式。它们对高校道德教育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德育场力及其整合与优化机制探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育场力是指德育工作者为实现德育目标而采取的各种德育方式交互作用于德育对象所产生的向德育场“场源”运动的力量。德育场力是一个矢量,它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其整合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影响德育场力的主要因素有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教师素养、学生素质、师生关系、德育空间和德育时间等。应通过全方位德育、全过程德育、切入学生道德经验系统、显性德育方法和隐性德育方法有机结合、优化德育环境等途径来整合和优化德育场力。  相似文献   

12.
近现代西方德育方法受到经验主义、实证主义、功利主义、自然主义等哲学流派的影响,在哲学观上实现了对传统德育方法的继承、批判与转变,充分体现了对受教育者的尊重、提倡自然的教育、注重世俗化、务实性等特点。文艺复兴运动以来,尤其是现当代,西方国家从多个学科角度研究道德教育,形成了各种流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状态。实用主义德育理论、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品格教育运动"、社会学习模式、认知发展模式、行为主义模式、体谅模式等,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道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梳理西方近现代道德教育方法发展脉络,分析西方道德教育方法发展的特点及转向,有利于归纳与借鉴西方道德教育方法发展对我们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3.
德育主体的解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主体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和子项的体系。通过解构德育主体体系 ,发现该主体的层次性特点 :国家 (社会 )是学校德育的原发性即本体性主体 ;教师是学校德育的实践性主体 ,具有派生性特点 ;同时 ,在实施德育工作时 ,教师作为实践性主体又具有替代性主体与精神自我性主体的双重结构。本文特别指出 :学生只是自己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主体 ,在学校德育工作过程中 ,他只是客体而非主体。  相似文献   

14.
探索以人为本的德育实践要做到: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德育新观念,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德育课堂,在实际生活中延伸德育课堂,坚持德育的可持续发展,养成终身德育、修身为本的良好道德习惯。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落实,独生子女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在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懒惰、自私、任性、骄傲"等问题。如何教育好独生子女,已成为每个家长甚至全社会共同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从独生子女品德现状及其成因、独生子女品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从而提出:强调独生子女内在素质的教育;强调在独生子女品德教育中,家庭所起的决定性影响;强调爱国、责任感、文明、勤劳、独立性、勇敢等品德的培养与教育;强调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配合。  相似文献   

16.
试论我国学校德育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学校德育的现状不甚令人满意。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德育目标失衡,德育过程简单,德育地位倒置。为此,学校德育必须确定恰当的德育目标,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选择适当的德育内容,探索有效的德育方法,特别应注重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17.
杨昌济是中国近代教育家,他非常重视德育,其中德育目标的设计丰富了他的德育理想.他立足于对人的"善良之品性"的培养,又从社会化与个体性两个方面进行了"道德人格"的设计与探讨.他的德育理想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与很强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德育方法是在德育活动中联系教育者、受教育者和德育内容的纽带和桥梁,是实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的必备要素。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伦理道德文化,这种文化的核心是德性文化,其德性文化中蕴涵着丰厚的德育方法论思想,诸如潜移默化的方法论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的方法论思想、修心育德的方法论思想、生活实践的方法论思想、保持心态平衡的中庸方法论思想、因材施教的方法论思想、循序渐进的方法论思想和启发诱导、礼乐结合与寓教于乐的方法论思想等等。认真研究和深刻挖掘传统德育方法论思想,对于建构科学的德育方法论的理论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借鉴价值,对于克服德育低效,提升德育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客观、理性地分析我院当前研究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现状 ,指出我院广大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主流是积极向上 ,但也存在某些不成熟或消极的问题。并就如何加强我院研究生的德育工作提出了自已的看法 ,同时强调了研究生在德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0.
从政治型到文化型:中国当代德育型态的嬗变路向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为德育型态转变提供了现实的社会根据,德育从政治型向文化型的嬗变是对这种现实诉求的理论理解.从政治型德育到文化型德育,在价值偏向上要从以社会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文化型德育或德育文化视德育为一种文化存在,文化性是德育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