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代文化思想研究中,贺麟一般被当作新儒家处理。本文认为,在对待传统儒家思想、西方文化及中西关系方面,贺麟与熊十力学派的现代新儒家有深刻分歧,其中最重要的是他提出的"以体充实体"即以西方基督教充实儒家思想的观点。贺麟虽然对儒家思想充满同情的了解并期儒家思想的新开展,但因为他是一位哲学家,其立论逻辑不在中西之别而在"体用合一",因此能够超越中西而提出"文化自身"和"普遍哲学"的概念。当然,这种观念又源自西方现代的文化普遍主义。  相似文献   

2.
贺麟的文化观,是一种以儒家学说为基础的"返本开新"的文化哲学,是中西文化融合前提下儒家思想的新开展。其乐观的文化进化论思想,与他融通中西从而逻辑地得出"文化乃人类的公产"这一理念有极大关系。他肯认"道德的进化",是"理想、现实的合一",并以事实阐述了道德现象演化之例。贺麟深信儒家思想的新展开,必然为民族文化的复兴提供契机。贺麟是始终不忘学术文化救国的一个开明知识分子,其返本开新的文化哲学,总体上呈现出他那一代新儒家学者的整体学术特征。  相似文献   

3.
刘金鹏 《船山学刊》2013,(4):114-120
抗战期间,贺麟对儒学的现代发展提出了富于时代性、前瞻性的构想;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他对儒家伦理所做的反思和重构。贺麟不仅提出了思想道德现代化的命题,还对杨墨思想和功利主义做出了新评价,以建立适应时代、合乎人情的儒家新伦理。但受制于他保守的文化心态和唯心论的哲学立场,他不能彻底否定三纲伦理并认同接受以自由平等为内核的新伦理,因而他对儒家伦理思想的反思和突破是相当有限的。  相似文献   

4.
贺麟在中西哲学思想融会之下诠释儒学,认为儒家思想的新开展应循哲学化、艺术化和宗教化的途径迈进。其中途径之一——儒学的宗教化,是贺麟研究儒学与宗教的会通点。作为中国文化之体的儒家伦理应得到西方文化之体,即基督教思想的补充,因此贺麟提出“宗教为道德之体,道德为宗教之用”的命题。并对中国传统的伦理概念作了宗教化的改造。  相似文献   

5.
回顾一下二十世纪儒家人文学的发展,就会发现一条由思想到学术,亦即从新儒学体系的建构到儒家文化的学术研究的演进线索。这表现在,不仅本世纪几个著名的新儒学体系均产生于前期.而后期则极少类此建构性努力,而且,新儒家本人亦多有由思想到学术的学思历程。对此,人们可能会满足于从社会──政治、历史的变迁层面获得的解释,但一个耐人寻味的事实是,贺麟先生早在四十年代就自觉开始了这一转变。贺本人以一种非建构的态度对待儒家思想的现代开展,作于抗战时期的《文化与人生》就是其具体表现。只是他对于儒学“现代化”所具有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抗战是中国文化重构的时刻,其时中国学者在文化重构之致思上借鉴德国思想文化者,以贺麟与战国策派为典型。坚守儒家立场的贺麟,试图以黑格尔哲学拓展儒家思想之本体论空间,进而铸造一个儒家体系的现代中国。战国策派则试图通过斯宾格勒的文化形态史学对中国文化“文”“武”分离的弊病观照,并以尼采的“超人”哲学、歌德的“浮士德”精神升华中国之游侠文化传统,最终建造一个文武兼备的现代中国。双方对于德国思想经验之师法,旨趣皆在于对本土文化传统作一现代国家维度的转换。但对儒家与游侠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传统之召唤,却让贺麟与战国策派由最初的共谋而分道扬镳。这一隐微的思想史图景,折射出了近代中国文化在现代转型与主体确立问题上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新儒家人生哲学史上,就思想形式而言,贺麟没有象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以及后来的唐君毅、牟宗三等其他新儒家学者的一样,将其思想以“系统的形式排列起来”,也未撰写一本专门的人生哲学著作,他多是以论文的形式,就某一方面、某一问题表述自己关于人生的见解和体验。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散见于各篇文章中的思想没有内在的联系,实际上,诚如贺麟本人所说,这些文章“确是代表一个一  相似文献   

8.
体用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范畴之一,主要归属于本体论。贺麟是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建构新文化的设想使他对体用范畴极其重视。可以说,体用观是贺麟整个文化哲学和新儒学的理论根基。贺磷立足于传统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了体用的文化学意蕴和内涵,开辟了体用观的新里程。不仅如此,依据自已的体用观,贺麟对现代中国哲学的转型与重建提出了一整套设想和主张。其中的许多看法今天看来仍不失为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9.
唐国军 《广西社会科学》2008,153(3):191-194
儒家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就是儒家政治理想走向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董仲舒是使儒家政治从理想走向现实的奠基人,也是使儒家思想政治教育从理论走上实践之路的开拓者。他构建了汉代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推进了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运动。  相似文献   

10.
贺麟是新儒学的重要代表,他创立了"新心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道德观极为重要.就贺麟对道德的哲学审思和他就当时所提出的未来新道德作一考察,以窥贺麟思想之一斑.  相似文献   

11.
贺麟作为现代新儒学八大家之一,其哲学思想历来为学界所重视,而对其法哲学思想则鲜有论及。事实上,贺麟的法哲学思想也是颇为精湛的。他的法治观是他的法哲学思想的重要部分。贺麟对法治何以存在、什么是真正的法治、法治的类型、诸种法治类型演进的规律等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并对儒家重德治反对法治的观念进行了批判,还对其所处时代的法治建设提出了自己的期望。这些思想对今天的法治建设具有诸多借鉴启示之价值。  相似文献   

12.
史广全 《船山学刊》2007,(3):182-184
贺麟作为现代新儒学八大家之一,其哲学思想历来为学界所重视,而对其法哲学思想则鲜有论及.事实上,贺麟的法哲学思想也是颇为精湛的.他的法治观是他的法哲学思想的重要部分.贺麟对法治何以存在、什么是真正的法治、法治的类型,诸种法治类型演进的规律等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并对儒家重德治反对法治的观念进行了批判;还对其所处时代的法治建设提出了自己的期望.这些思想对今天的法治建设具有诸多借鉴启示之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文史哲》2017,(1)
当代大陆新儒家具有强烈的自我归属意识,他们将自己定位为儒家思想因应时代的阐发者,而非钻故纸堆式的研究者,有将理论运用于现实并指导现实的强烈诉求。蒋庆、康晓光、余东海、陈明、秋风是这个群体的代表性人物,他们的思想差异极大,却共同认为,大陆新儒家之所以区别于港台新儒家,是因为他们主张的是政治儒学,而港台新儒家主张的是心性儒学。大陆新儒家具有相似或相互可沟通的政治主张,并自办学刊,是一个相对紧密、日益壮大的民间学术群体,左右两派都有思想人物向其靠拢。那么,在当前的中国大陆思想市场中,以上大陆新儒家的主张意味着什么?他们对未来中国政治重建和道德重建能起到怎样的作用?大陆新儒家思想是否符合中国未来政治走向?他们的主张是否符合儒家的根本精神?儒家思想如何才能除旧布新,实现转换性创造?这些问题,只有在对大陆新儒家进行系统性述评、批判之后,才能作出进一步回答。  相似文献   

14.
顾炎武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来批判专制皇朝对儒家思想的摧残,但他的历史观没有摆脱儒家道德伦理决定论的人性历史观和英雄史观.他认为史学的价值和主要作用在于阐明儒家精神指导下的治乱兴衰的道理,其史学思想没有脱离儒家思想体系的范畴.  相似文献   

15.
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对音乐艺术的深远影响可见一斑,当代音乐教育多元化的理论依据也都蕴藏于儒家音乐思想,特别是在孔子和孟子论乐的只言片语中,对现代音乐教育内容、形式、目的、方法等的多元化都有着精辟的见解。本文通过对孔子和孟子两位儒家大师音乐思想的甄别,梳理了儒家音乐思想对中国现代音乐教育多元化的发展所具有的理论支持,并探讨了儒家音乐思想对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启迪功能。  相似文献   

16.
儒家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璐 《理论界》2007,(11):28-29
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论述了儒家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探讨儒家思想文化,将饱经历史考验的儒家文化与中国的实际成功相结合,对于促进当今社会祥和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和现实意义。儒家的和谐思想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也是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我们不但要继承和发扬它,而且要赋予它新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7.
胡军 《人文杂志》2003,(4):24-30
贺麟是完全站在陆王心学的立场研究"儒家思想新开展"课题,认为自康有为以来五十年的中国哲学史就是陆王心学开展的历史,他的认识论思想也完全是继承着陆王心学的.他是在中西哲学思想交流会合的大背景下来诠释陆王心学的,认为儒家思想将循哲学化、艺术化和宗教化的途径迈进.这一途径可约归为伦理道德趋向,这就是说,传统儒家思想有狭义的人伦道德特性,因此儒家思想应该得到西方的宗教思想、哲学思想的补充.为此他提出了"道德为用,宗教为用"的命题.如果说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之体,那么西方文化的体是基督教.西方所以能够产生辉煌伟大的近代文化完全是有了基督教这一文化之体.所以西方文化之体的基督教就应该用来补充儒家思想这一中国文化之体.  相似文献   

18.
盛邦和 《中州学刊》2003,(6):133-137
《论语》、《孟子》是中国儒学资源的最古“地层”与原型 ,时至今日 ,儒学已经历多次重大层累过程 :缘起于孔孟 ,成功于朱、王 ,发展于民国。思想的“层累”主要指因新时代递变 ,社会新阶层迭出 ,各时期思想家对原型思想的新认识、新诠释与新发展。当代新儒家是陆王心学的现代殿军。陆王心学是孔孟心性学与佛学的“化合”产物 ,民国心学是融会佛学、结合西学的结晶。再次融会佛学以熊十力等人为代表。结合西学 ,开创“新心学”则以贺麟为代表。更新儒学 ,必须依靠西学 ,否则徒劳无功 ,为此贺不赞成“中国本位文化的思想” ,甚至认为中国儒学更新当重视对基督精神的汲取。“西洋文化之输入 ,给儒家思想一个试验 ,一个生死存亡的大试验 ,大关头” ,则说明他实质上已在警戒文化建设中的中国式“原教旨”倾向。  相似文献   

19.
内在与超越——论第三代新儒家的哲学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第三代新儒家登上历史舞台的时间还不算太长,其思想也还处在发展变化之中,但时至今日,他们已经以其坚执的思想信念、开阔的理论视野与开放的学术心量,在儒家思想的新开展中做出了超迈前贤的新成绩,代表了现代新儒学发展的最新动向.本文拟对第三代新儒家的哲学取向作一梳理,并对其成就与制限略作评析,不当之处,敬请批评.  相似文献   

20.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对音乐有着独特的热爱和理解,他的音乐美学思想为儒家学派音乐评价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孔子音乐美学思想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和评述,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儒家音乐美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