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疆建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建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钟兴麒(一)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朝乾隆皇帝重新统一新疆后,设总统伊犁等处将军于惠远,在各城分设参赞、办事大臣管理军政大事,并任命各级伯克协理地方事务,推行屯田制度以实边睡,新疆社会经济有所发展。但由于吏治腐败,大臣和伯...  相似文献   

2.
伊犁九城的兴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统一新疆后,筑建了著名的伊犁九城,设伊犁将军,驻惠远城。本文拟就伊犁九城的兴衰,作一探察.不当之处,希读者指正。一清朝政府于乾隆二十年平定准噶尔后,继又肃清了大小和卓木叛乱势力。为了加强统治,恢复发展社会生产,保卫边疆的安宁,于乾隆二十七年十月十六日,设置了“总管伊犁等处将军”,后改为“总统伊犁等处将军”,以伊犁为控制  相似文献   

3.
关于清代新疆军府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希隆 《西域研究》2002,3(1):26-39
清代新疆建省之前,当地的最高军政建制是伊犁将军府.伊犁将军在清代边疆驻防将军中辖地最为辽阔,受其节制的高级军政官员最多,故其名号前冠有"总统"二字.但是,由于新疆划分为四大军政区,各区有专辖一区之军政长官,伊犁将军直辖伊犁军政区,对其它军政区的都统、参赞大臣等长官只是名义上的节制,其"总统"之权有限.正是因为伊犁将军直辖伊犁军政区,该区虽设有号为"疆帅"的参赞大臣,但与塔尔巴哈台、喀什噶尔两大军政区的参赞大臣有所不同,补放无定制,长期缺悬.清朝在新疆实际上设立了两个军府,即伊犁将军府和乌鲁木齐都统府,乌鲁木齐都统虽然在名义上受伊犁将军节制,但都统与将军同为武官从一品,都统统辖的驻防军兵力、军政事务等与伊犁军政区基本相同.故和瑛认为,乌鲁木齐都统一职即汉西域都护.  相似文献   

4.
定居新疆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等地的一部分达斡尔人,是何时、何原因由东北迁到新疆的?略考于下。 从历史上考察,清高宗乾隆二十年(公元一七五五年),清政府为平定新疆准噶尔部贵族叛乱,曾征召达斡尔族中十五岁以上的少年、青年男子几千名,参加了这场大规模的远征。并开始从事三年为“瓜代之期”的驻防,但这些达斡尔族官员、士兵并未带家眷在这里生活。  相似文献   

5.
清同治五年(1866)五月,在新疆政治严重动荡时刻,伊犁将军荣全临危受命,走马上任.荣全任伊犁将军10年多,深入俄境,孤军效命,驻守塔城;收集滞留俄国的索伦兵民和伊犁溃散官兵,进行屯田练兵,生产自救,加强武备;遵旨同俄国进行边界勘分,绝沙俄侵吞占我更多领土的野心;深谋远虑,驻军严控乌苏一带,切断乌鲁木齐至伊犁的交通线路,以防俄军东侵,为支撑清政府在新疆的统治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林则徐与伊犁农田水利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兴修水利,筹办屯垦,是林则徐遣戍伊犁期间的最重要的活动,是他对伊犁地方开发事业的直接贡献,也是林则徐新疆三年谪戍生活中的重要一页。关于这段史实,史籍记载简略,且有岐误之处,后人不察,常致错引,近人已指出了这一点。本文拟据有关史料略加考订,结合我们在伊犁调查考察的结果,现对林则徐在伊犁兴修农田水利的实际业绩进行研讨。自1755年(乾隆二十年)清政府平定准噶尔部,统一新疆以后,于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设置“总统伊犁等处将军”一职,在新疆建立军府制度,同时还着重推行以屯垦为中心的经济建设。这是新疆  相似文献   

7.
清入关定都北京建立起全国性政权后,经过百余年时间的不懈努力,最终统一了新疆天山南北,为了巩固统一和加强统治,乾隆二十七年(1762)设立伊犁将军,通过军府制治理新疆。伊犁将军作为新疆的军政首领,其职责十分重要,清廷也很重视伊犁将军的选拔任用,一般都从京城部院及八旗选派满洲或蒙古大员任职。他们在办理公务过程中按规定多以满文书写奏折,向皇帝请示和汇报问题,所以形成了一定数量的满文奏折。这些历任伊犁将军的满文奏折,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是第一手原始史料,具有其他文献资料无法替代的学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郭润涛 《西域研究》2013,(1):23-32,140
新疆建省之前,基层改置郡县的建设已经展开,尤其是新疆北路的郡县制建设,从乾隆年间平定准部之后就已经开始.在东部,以巴里坤为行政中心,将安西道从哈密移驻于此,而后建立镇西府.西部以伊犁为中心,最初仅驻扎伊犁将军,后建立伊犁直隶厅,并从理事同知改为抚民同知.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中部地区发展最快,呈现出行政力量上的扩展.乾隆三十八年,乌鲁木齐设立都统,在军政体制上获得与伊犁将军相对独立的地位,同时,安西道改为镇迪道,并设立迪化直隶州及所属县分,让乌鲁木齐在郡县制建设上也更为成熟.  相似文献   

9.
评“台运”     
清政府统一台湾后,随着台湾稻作农业经济的发展,台米逐渐运销福建及东南沿海各地。此时,“闽省福、兴、漳地窄人稠,民食官储,内地则帧上游延、津、邵三府所余,外地则藉台米接济”,对台米依赖性越来越强。当时福建内地水陆官兵共五十三营,加上驻防旗兵,不下十万人,其中福州、福宁、泉州、漳州四府兵多米少。顺治、康熙、雍正年间,福建沿海兵米不敷状况相当严重。康熙六年,闽省所需兵米年约五十万石,其中  相似文献   

10.
清太祖努尔哈赤以遗甲十三副起兵,他创建的军政合一,兵民一体的八旗兵制为满族夺得全国政权奠定了基础。1644年(顺治元年),世祖福临定鼎于北京,设“禁旅八旗”警备京师,保卫宫廷;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清廷又先后派遣八旗劲旅分驻各地要冲,在边陲形胜之地,设将军、都统督率镇守,这种八旗官兵被称为“驻防八旗”。新疆地处西北边陲,清初为准噶尔部割据,平定之后,清廷设驻防八旗(1)与绿营等共同屯戍天山南北。驻防八旗作为清廷在新疆统治的重要支柱之一,与清廷在新疆长达一个半世纪  相似文献   

11.
乾隆朝统一回部时,将军属下配置多位参赞大臣。统一后,参赞大臣舒赫德总理回部事务,其身份实为办事大臣。随着伊犁将军的设立,乾隆二十八年添设喀什噶尔、叶尔羌参赞大臣,两者尚无总理回部之权力。三十年因乌什事变,增设"总理各回城事务参赞大臣"总理回部。三十二年撤销喀什噶尔、叶尔羌参赞大臣。五十二年"总理各回城事务参赞大臣"由乌什移驻喀什噶尔。乾隆朝统一新疆前后,回部官制时有调整,官员任免调动频繁,只有使用多种文献,方能将某一职官设置的演变考察清楚。  相似文献   

12.
八旗进驻荆州始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荆州西有巴蜀之险,北有桐柏之固,南控湘黔,东制吴越,据江汉咽喉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清廷在平定“三藩”、收回台湾后,为加强对南方的统治,增设了荆州、福州、广州等八旗驻防。驻防荆州的旗兵共约4500多名,连同官兵眷属约达20000  相似文献   

13.
清代,东北的盛京、吉林、黑龙江三处驻防将军的职掌各有异同.在军事职掌上,三处驻防将军各有不同的侧重.在民政上,盛京将军基本不理民事,专管旗人,兼有部分钱粮、刑名之职责.吉林将军旗民兼管,负责辖区内各项事务.黑龙江地区在很长时间里并无民官,以副都统等旗官管理旗民而统辖于黑龙江将军.吉林、黑龙江将军还负责各自的打牲、游牧等部族事务.  相似文献   

14.
清代中叶,清政府与蒙古土尔扈特部在伊犁、塔尔巴哈台、精河、库尔喀喇乌苏等新疆北部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官方贸易活动。尽管这项贸易活动持续的时间不长,贸易活动的规模也不太大,双方的贸易仅限于土尔扈特各部落以驼只、金币、银两与银币(即俄国货币)、铜钱等,换取清政府官牧厂的马匹、牛羊和厄鲁特、察哈尔等部落  相似文献   

15.
乾隆二十五年(1760)清政府置伊犁将军管理天山南北,驻伊犁八旗军形成了独特的"旗屯"体制,而各"旗屯"中又以锡伯营为典型。嘉庆前期,锡伯营自建了一套完备的农田水利体系,形成了适应于旗屯体制和当地环境的水利社会秩序。这套秩序完善了锡伯族群的社会功能,由此大大提高了锡伯营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稳定边防能力。光绪十年(1884)新疆建省后,在国家重建西北边防体系的迫切需要下,锡伯模式一度扩展到锡伯营以外地区。辛亥革命后,锡伯社会内的恶性土地私有化动摇了传统水利秩序,营旗体制又阻碍了近代水利因素的进入,使得旗屯水利社会陷入瓦解的境地。  相似文献   

16.
鸦片战争后期,坚持禁烟抗英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林则徐被遣戍伊犁。他身在冰天雪地,精神却在凌空翱翔!带病研讨新疆史地,潜心讲求筹边之策。此时正值战后英国对中国进行空前的掠夺,巨额赔款加上战争的破坏和消耗,使清廷财政拮据,对新疆的经费开支,不能不感到短绌。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秋冬,林则徐协助伊犁将军布彦泰,在三棵树、红柳湾迤东垦地三万三千三百五十亩,举办“民屯”;在阿勒卜斯垦地十六万一千余  相似文献   

17.
盛京将军在清代八旗驻防将军中地位最高,但因处陪都盛京,其权力却受到严重的制约。盛京将军与奉天府、盛京五部等陪都机构互不统属,而职权却多有交叉重叠,在权力上存在尖锐的矛盾,造成盛京地区事权不一,行政效率低下。随着时代的变迁,盛京将军与陪都机构的权力关系不断发生变化。从清初盛京将军、奉天府尹、盛京五部三方分权并立,到乾隆中期将军与五部并立,再到光绪初年五部权力被削弱、府尹事务由将军兼管,最后到光绪末年五部、府尹被裁撤,事权完全归于将军,这种权力关系的演变,使事权由分散走向集中,为盛京地区逐渐向行省体制转变创造了必要条件,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随着密云驻防的设立,密云"满城"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建成,并在清末至民国时期逐渐走向了消亡.该满城的建立不仅是由于驻防发展的需要,也与所在区域的战略形胜以及城池本身的军事作用有关.满城形制规整、分区明细、设施齐全,体现了古代城市规划的五行相克思想以及中心、对称布局等原则,是一座典型的驻防城池.就经济结构而言,俸饷是满城驻防官兵的主要经济来源;在文化方面,满蒙文化和汉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也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9.
清代新疆商屯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乾隆二十六年至道光八年(1761~1828年),这一时期由于各种社会因素,商屯主要集中在天山北部的巴里坤、乌鲁木齐及所属州县及伊犁一带。第二个阶段从道光八年至同治二年(1828~1863年)。这一时期由于南疆政局的需要,商屯在南疆也逐步开展,但规模不大。到了清末,战乱多发,社会动荡,新疆的社会经济遭到前所未有的打击,商屯这一屯田形式也逐渐衰落。  相似文献   

20.
清代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政治制度(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清代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清代疆域政区概貌。全国共分内地十八省,分省府州县厅等行政区域,已另文叙述。在祖国统一领土之内的广大地区,尚有盛京、吉林、黑龙江、伊犁、乌里雅苏台五个将军辖区,西藏、西宁两个办事大臣辖区,内蒙古等盟旗。包括在西南一些地区内的土官与土司等。清代统治者均能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因地制宜,采取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