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满足社会对实践型人才的需求,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在分析了目前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现状基础上,从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三个方面提出了校企深度合作的倒序混合的全方位的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2.
公共卫生硕士(master of public health,MPH)是国际公认的公共卫生领域主流学位,是为公共卫生领域培养的一种高层次人才。我国MPH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适应国际化需求。本文从培养目标、课程专业设置、教学方法与管理、国际多元化培训等方面介绍了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MPH的培养特色,提出我国未来MPH的发展要求,建立合理明确的培养目标,设置专业化硕士课程,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有效提升学生及授课教师的国际合作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3.
了解在读教育硕士职业胜任能力的现状,探讨不同因素对教育硕士职业胜任能力的影响,对高校教育硕士培养方案的改革以及教育硕士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实证研究的方法,对高校在读教育硕士展开问卷调查,并将调查数据结果进行数理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可以发现在读教育硕士职业胜任能力良好;个人背景差异对教育硕士职业胜任能力有一定影响;高阶职业素养和职业价值观对教育硕士职业胜任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职业价值观对基本职业素养和高阶职业素养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基本职业素养对高阶职业素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基  相似文献   

4.
非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是我国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回顾我国非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发展历程,尤其是双证阶段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通过南京医科大学非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培养实践,总结该校在非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分析培养中存在的生源背景多样、实践教学不足、教学方法传统、专任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及质量监督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根据实际教学经验,同时借鉴国内外非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培养经验,探索在学习方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团队建设、质量管理和校友资源建设等方面开展一系列的改革实践,以期提出解决对策,并为今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公共卫生事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提升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素养的实践模式不仅对硕士研究生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对于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发展也有积极的意义。当前,存在着硕士研究生自身实践能力的不足、不稳定的实践教育基地与教育平台、实践效果评价与监管不到位的现象。通过课堂实践、校内实践、社会实践等模式,能达到提升他们的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实践能力与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以福建医科大学2017—2021年毕业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综合分析近5年毕业生的就业单位、岗位、薪酬和就业满意度等情况,发现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硕士研究生就业总体态势良好,但也存在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一般、专业与岗位不匹配、受工作单位重视不够等问题。就如何提高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研究生就业质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园林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教育中,存在着思维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协调能力及耐挫折能力较差,基本功不扎实,缺乏社会责任感以及科技创新能力薄弱等现实问题,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提出完善培养模式,分步分项地促进研究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严把入学和毕业质量关,提高导师队伍素质等改进建议,以期对今后我国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工作有所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国研究生培养类型、学习者的需求和研究生教育层次结构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发展变化.在此基础上,结合研究生教育的特点,从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三方面对硕士研究生课程目标的主要内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公共卫生需求的增加,如何培养符合新形势下具有全球卫生事业管理与执行能力的国际公共卫生硕士(MPH)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通过文献查阅结合国内MPH培养的经验,对国际MPH的需求和现况进行分析,提出加大宣传和拓宽招生渠道,建立合理的国际MPH培养目标和方案,提高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完善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包括内部保障和外部保障两个部分。美国在教育硕士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方面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我国教育硕士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应在政府引导下,引入社会中介机构评估,并通过职业取向的课程设置和双导师队伍建设等增强高校内部自主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是我国公共卫生护士培养起步和发展的重要阶段。文章通过报纸、期刊、书籍等资料的梳理,论述民国时期公共卫生护士的培养,即公共卫生护士培养具有重要性与迫切性,公共卫生护士核心能力应涵盖知识、技能、精神等层面,公共卫生护士的招生规模、课程设置、教育本土化等培养方式。这些认识为当前重启我国公共卫生护士培养、传承与开拓公共卫生护士核心能力以及公共卫生护士培养契合现实需要提供启示,具有积极的历史作用与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的需求,重庆理工大学作为重庆市唯一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试点单位,两年来围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制度建立、"导师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多层次实践教学、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招生和复试选拔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重点实现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能力结构与产业需求相融合、技术理论与专业实践相融合、校内培养与行业/企业实践相融合,全面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形成了具有示范意义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13.
课堂观察是英语教育硕士在教育实践中获取教育教学实践性知识和培养自主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基于课堂观察理论,该调查研究对英语教育硕士教育实践中课堂观察现状进行剖析,包括英语教育硕士对课堂观察重视程度、课堂观察前期准备现状、课堂观察中期实施现状、课堂观察后续跟进现状等,在此基础上从教师自主教学能力培养和专业自主发展的角度提出了进一步促进英语教育硕士课堂观察实效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前硕士研究生教育以更加密切的培养机制满足社会的需求,培养机构以此加强对硕士研究生教育结构的战略调整和历史转型,并逐渐从培养学术性人才为主向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本文从外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现实出发,将对全日制教育类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评价机制以及相关资源建设和自主发展等相关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当前的重点是实现内涵式发展。内涵式发展的核心是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落脚点是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其中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的改革则要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实现专业学位与其所对应职业资格的有效衔接。本文以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为例,在分析我国教师职业资格制度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教师职业资格衔接的意义,并从质量标准、课程体系、教学过程、师资队伍、教育实践和学位论文六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教师职业资格衔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确立与发展,中俄两国交往不断加深和扩大,社会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过硬、语言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硕士研究生外语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其自身能力的发展,硕士研究生外语能力的强弱直接取决于我们外语教学的思路及原则,传统的外语教学方法及教学体系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发展及对人才的培养,对硕士研究生一外俄语教学我们必须采取新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教育硕士的培养应该注重学术性还是实践性的问题是一个关系到教育硕士培养方向与培养质量的基本问题.目前,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由于缺乏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本质与特殊性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存在比较严重的学术性倾向.从教育硕士的学位性质、培养目标、入学对象、学习方式、学位论文撰写要求等多方面考察,教育硕士的培养应该注重"实践性"的特征和要求,并以这种认识指导教育硕士培养工作的实践.  相似文献   

18.
应用型人才胜任力是会计专业硕士培养的重要指标。基于现有文献和会计岗位社会需求,构建会计专业硕士应用型人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含5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基于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以507位已就业会计专业硕士为研究对象,分析得出会计专业硕士在跨学科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及学术能力等方面略有不足。基于实证结果,从加强跨学科建设、加强合作方面的培训、提升实践能力及完善会计专业硕士评估体系等环节入手,提出会计专业硕士应用型人才胜任力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9.
提高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锲而不舍的追求目标。由于目前我国提高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大多基于定性分析,因此本文在系统论指导下,结合定量分析法,综合分析各种硕士研究生类型的统计调查,总结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呈现的特点和经验,从硕士研究生、导师、学校管理、社会四个方面提出相应建议,以便更好地开展相对应的实践教学,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促进硕士研究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20.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型学位,为适应社会需要,其招生培养领域在逐年增加。从分析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培养人才的定位着手,研究了新增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领域的内涵与外延,论述了新增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领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增设这一领域,对丰富专业学位内涵,填补领域设置空白,完善领域设置格局,充分发挥高等农业教育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作用、强化高等农业院校服务“三农”、服务社会的功能,提高中国农业科技的推广能力和高等农业院校科研成果的转化率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