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虞 《北方论丛》2007,(1):40-43
作家的艺术生命与创作的价值在于有自己的独特个性,但是在解放区文学里,存在着消泯作家个性的同化力量,使很多作家丧失了个性。而丁玲却坚持了自己一贯的个性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创作原则。本文着重阐释了她此时创作的鲜明个性,分析了形成此种创作个性的原因,并对其创作的价值和意义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在以传统儒家文化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男权文化中,李清照却能“红颜不让须眉”,她凭借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艺术气质,敏锐的审美感受和超群的艺术才华,以一位女性作家特有的创作心理、创作视角和创作笔触,在词中唱出了一位杰出女性的心灵之歌,形成了极富女性特征的“易安体”,从而奠定了她在文学史上婉约词宗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丁玲创作中的两种思想基因——以1931年创作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1年,当"革命意识"成为丁玲最自觉的显意识时,她对"个性思想"却仍然有所持守.这造成了其思想结构中"革命意识"与"个性思想"的"二元并置",并引发了其创作在思想性质上的矛盾性:一方面,她从题材的选择、主题的提取到人物的设定,都表现出了对革命功利性的诉求;另一方面,她又在"革命"叙事的架构中融入自己的个性话语,或以个人化的题材张扬自我,从而显示了其个性主义精神.1931年以后,这两种思想基因作为其精神的两极,以二元并置或此消彼长的方式,统领了其所有的创作,并演化为创作中的巨大矛盾.丁玲1931年的创作建立起了其此后创作的思想范型,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在支遁"即色游玄"的般若空观和"模山范水"的诗歌创作影响下,谢灵运形成了"融合玄释,模写山水"的山水审美观;开创了"以山水通于理道"的创作模式;形成了独特的景、情、理交融的艺术个性。通过山水之游,诗人暂时将身心从世俗中解脱,在"即色游玄"的思想引导下,进入一种自由无待的审美状态,在静观物色之美中更深刻地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相似文献   

5.
古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时至今日,可以说,十年树人。铁凝就是这样。 铁凝的第一本小说集《夜路》,所收小说写得最早的时间是1974年11月(发表时在1975年),从这时算起,她从事创作至今已经十年了。在这十年中,她从一个初学写作的“知青”成长为一个著名的青年女作家,这是多么可喜的事。 铁凝的创作,除了少数散文和报告文学,大多是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当然,在起初,她的作品未免稚嫩,但已见出她独有的天真和灵气;稍后,就有大进展,如孙犁同志所说,“思路很好,有方向而能作曲折”;此后,思路更加开拓,写作日益熟练,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更加显现出来。当然,她的作品不可能都是成功的,但可贵的是,她每有昕作都见个性,都有新意,都能别出心裁而又显得是自然流露,因而令人喜读。 《夜路》这本小书表明了铁凝创作开初几年的成绩,其代表作是《夜路》和《丧事》这两个短篇小说。前者表现出一种可喜的单纯、清爽和闪光的青春气息;后者有所不同,作者尽管年纪很轻,但已经在敏锐地分析生活,认真地思考问题,并开始予以艺术的表现。这两篇小说虽还不圆熟,却已具特色,预示了年轻的习作者必将有一个较快较好的发展。她的创作正是这样进步的。少女的天真和青春气息,对于世事的观察和思考,在她此后的创作中愈来愈表现得  相似文献   

6.
在群星灿烂的当代文坛上 ,张洁并不是一颗最耀眼的星星 ,但她是独特的 ,因独特而存在 ,因独特而引人瞩目。这种独特一方面表现在她的创作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另一方面 ,更主要表现在她的小说创作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中 ,尤其是她的作品的审美风格一变再变 ,因此赢得了“最会变脸的作家”的称号。本文试图通过对她不同时期的作品分析 ,结合她的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情感经历 ,对其小说审美风格的“独特”及“变化”进行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萧红和迟子建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东北女作家,她们的写作以浑然天成的童心和诗心、结合她们特有的女性视阈和立场,构建起不乏诗意而且充满思想和审美意蕴的艺术世界。她们的创作具备穿越时间和空间的艺术魅力,能够在拂去历史和现实重重迷雾的遮蔽后绽放异彩。童心与诗心的女性书写,是她们共同具有的独特的心性和创作品格。  相似文献   

8.
<正> 象大自然的鲜花各有其色彩和芳香一样,每一个成熟的作家,也有其不同的创作个性。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中说:“各师成心,其异如面.”意思是说每个作家按照自己的个性来创作,作品的风格就会象各人的面貌一样彼此互异。秦牧是一位执着地追求独特的创作个性的作家.无论是观察生活的角度、揭示生活的深度,还是艺术表现的手法,都有一种与别的作家不同的素质与才能,他的作品,都在“思想和形式的密切融汇中按下自己个性和精神独特性的印记”(《别林斯基论文集》),在风格上独树一帜,有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优雅》2022,(3):57-65
伍尔夫说:"伟大的灵魂都是雌雄同体."与蔡雅玲对话,往往就能感受到这一点.当谈到艺术的意义与女性主义思想,她智慧而理性,又有一张轮廓分明的脸和低沉的声线;关于生活,她早已清晰洞悉自己的特质,散发着女性的感性与灵动,以及世事洗练而拥有的灵魂的丰盈;谈及创作,她不甘于温吞,为自己的艺术特意寻求更峥嵘的筋骨与血脉.正如她所说...  相似文献   

10.
创作个性是作家个性在作品中的特殊表现,优秀的作家作品都具有鲜明的个性。茹志鹃的创作,把个性描写渗透在每个环节之中,她以清俊、委婉、细腻的笔致,展现出战争时期军民关系的圣洁与温馨;她用冷峻的鞭挞、深沉的呐喊来呼唤动乱后失落了的党群关系。茹志鹃的创作个性还凸显在其表现手法的独特性,即抒情结构的严谨、艺术构思的精巧和心理描写的精湛。  相似文献   

11.
抗战胜利后,张爱玲的个人感情生活出现坎坷,一度陷入"失语"状态.她努力改变自己的文学创作轨迹,寻求个人与社会相适应的契合点.新中国成立后,她在上海创作了<十八春>、<小艾>.这是两部非张爱玲式的作品,表明了作者力图与新中国合拍的努力.她一方面在努力保持自己对生活、对人性的基本理解,另一方面又在寻找自己的艺术个性与通俗小说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2.
山水画在中国历史上自成体系,并有它独特的艺术形式。本文论述到的作品,指的多是文人画系统的山水画。古代文人,即所谓士大夫,他们以儒家思想为正统,却又融合着道、释家的思想。历史上的山水画家尤其是这样。古今中外,不论任何一个画家,都有他的阶级与时代的属性。古代士大夫标榜自己清高,想尽一切办法超脱世界,都是一种空想。但是这种空想,没有不含有一定的宗教因素。当然在这些空想中,也反映了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某种向往与爱好。马克思说:“宗教本身是没有内容的,它的根源不是在天上,而是在人间”。所以历史上的山水画家,尽管他们的脑子里具有道释的思想,但是当他们进行绘画创作时,他们的着眼点不可能不在客观存在的真山真水上。为了阐明历史上山水画家与道家释家及其思想的关系,兹分五节讨论之。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从艺术形式还是从艺术风格来看,八九十年代的中国作家都从集体性的创作走向了个体性的创作。六七十年代的由创作整体倾向构成的文坛共名状态开始瓦解,主体的个性意识悄然生长,作家们步入了真正的现实生活,从世俗的生活形态为外在表象,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话语空间,以演绎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在这样一股文学潮流中,池莉以一系列被命名为“新写实主义”的小说而享誉文坛,在最大程度上把小说还给了平民。她笔下的芸芸众生都在力图寻求一种适合自己的、合理化的生存途径。池莉对此给予了肯定和理解,并于其间展示出人性中的黑暗与光…  相似文献   

14.
尽管白居易只把自已的诗作分成讽谕、感伤、闲适、杂律四类,但他在诗歌叙事方面,同样展现出了自己的个性和才华。当然相对于思想内容,其叙事诗作的艺术特色更值得我们去探讨,本文即以白居易的某些叙事性讽谕诗和两首长篇叙事性感伤诗《长恨歌》和《琵琶行》为主要研究对象,并结合创作追求、诗人个性及时代风尚,对其叙事诗的艺术特色及形成原因做了较为系统的概括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建国初期 ,丁玲以自己的创作显示了新体制的“规范” :其性质不再是源于生命的情感冲动 ,而成为一种在既定范围内的“意义”搜寻 ;在内容上 ,不再有私语化的话语空间 ,它所表达的是体制化的公共话语 ;在形式上 ,以直露的艺术手法使文本“旧瓶”化 ,使之显得异常地浅近直露。在她的创作中 ,文学与政治一体化的政治视镜 ,是贯穿始终的中心和基本线索 ;显示新体制的规范 ,是她从事创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萧红的创作以反映东北乡土的作品最为突出 ,她的作品灌注了东北作家群特有的“东北精神”。萧红充满乡土风情、蕴含浓重文化意识的作品 ,填补了北大荒地域文化的空白。  相似文献   

17.
柳青和陈忠实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作家,在创作上都取得了突出成就,形成了各自的艺术风格.然而,尽管他们之间有着一定的承传关系,但是,由于时代和个人的原因,柳青和陈忠实的创作所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却有着明显的区别.柳青在创作中往往通过感情色彩极为强烈的抒情和议论,把自己的主观好恶鲜明地表达出来;而陈忠实在创作中则常常是把自己的主观思想和感情色彩包含在朴素而客观的叙述之中,使倾向"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标准来衡量,他的这种艺术风格更加符合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规范和创作原则,从而充分体现了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力量.  相似文献   

18.
姚石 《江淮论坛》2013,(5):163-167,172
菲利普·罗斯在作品中大量指涉亨利·詹姆斯的作品,表现出对詹姆斯影响的焦虑,罗斯是通过继承并超越詹姆斯而成就自己的艺术。罗斯在创作中秉承了詹姆斯的文化守成主义,强调历史与当下的统一性.但是这种文化守成主义经他的改造后呈现出一种全新的形态。罗斯打破了历史与当下的绝对统一,常在作品中改写历史、颠覆宏大的历史叙事、发掘历史的多面性、赋予当下生活以多元性。罗斯走出了詹姆斯的困境,而自己又陷入文化多元主义的悖论之中。  相似文献   

19.
一个成熟的文艺家的重要标志是他的艺术个性,而艺术个性的形成又往往在于他对生活、艺术,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独特理解,在于他的艺术感知力。巴·布林贝赫是一位始终踏踏实实站在生活大地上的诗人,他的诗主要是写草原,写用自己心灵抚摸过的草原。他写草原,写蒙古族人民,重在抒发符合民族心理素质和审美观念的特定感情。他是一位看重艺术个性的诗人。在他所建构的艺术世界中,整个地显示着沙原般的质朴、悠悠驼铃般的自然,而在自然之中,让人体味出美的内涵和艺术的灵气。  相似文献   

20.
尽管国内的“张爱玲热”方兴未艾,但迄今为止研究者的目光几乎全被其短篇小说集《传奇》吸引过去了。《传奇》的高度成就使许多研究者产生了这样的错觉:《传奇》之后,这位女作家的创作“生命力都不强”,“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技巧上,都不能称为成功之作了。”我们认为,这种相当普遍的笼统否定,至少是难以加之于其长篇小说《十八春》的。本文意在从历史的发展中考察《十八春》阴差阳错的寂寞命运,探讨它在张爱玲创作中特有的思想意义和艺术成就,冀可修正前述那种普遍的错觉于万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