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3 毫秒
1.
一八六○年五月,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天京“大解围”,接着李秀成乘胜东征,席卷苏常,“收拾金瓯一片”,开辟了苏福省根据地。对江南大营犁庭扫穴,使它不再有死灰复燃的可能;解决了驰聘江南数十万太平军和天京的粮饷供应。一八六一年九月上旬安庆失守后,至一八六二年春开辟浙江根据地前,苏福省是太平天国仅存的一片根据地。所以苏福省  相似文献   

2.
扬州曾是清王朝东南地区的盐业中心和漕运枢纽。它与“苏常熟,天下足”的江南地区一样,对于维持清王朝的封建经济有着重要的关系。太平天国在天京建立了中央政权以后不久,三下扬州,其战略目的不言自明。因此,扬州就必然成了太平军与清军激战的地区。清王朝在扬州集聚了大量的部队,建立“江北大营”,包围天京,妄图扑灭太平天国革命的烈火。太平军在正面与清军“江南大营”对抗的同时,又在扬州这个  相似文献   

3.
1853年3月19日,太平天国攻占南京,在此建都,并改称天京。紧接着,清政府的钦差大臣向荣率部于3月31日赶到南京城外,扎营城的东面及东南隅,是为江南大营,对天京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关于向荣“江南大营”的驻地,有关太平天国的著述及论文,几乎众口一词,认定驻屯孝陵卫。最新出版的《辞海》在“江南大营”条目下亦注曰;“1853年(咸丰三年)3月,钦差大臣向荣尾追太平军到南京城外,驻扎孝陵卫,建立江南大营。”对于这个传统的提法,我认为值得商榷。现据《向荣奏稿》等有关资料,提出自己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以就教于史学界诸前辈及同志们。第一,向荣初抵南京城外时,他的大营位置是不断移动,逐步由东向西,向城边推进的。 (1) 向荣于咸丰三年二月十八日(1853年3月25日)进入南京城南郊,“驰抵江宁县之板桥,查看近城扎营处所,……。因查  相似文献   

4.
孙祚民同志在《试论太平天国政权的性质》(以下简称试论)一文中,判定太平天国在天京建立的政权已经是“新的封建政权”.其理由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政权的构成形式“基本上是沿袭封建专制主义政权的”;二、从中央政权到地方政权“都是封建地主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占着统治地位的”;三、建都天京以后“始终是保护地主土地所有制,支持地主收租的.”因此,1853年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就“走完了向封建转化的道路”,“农民英雄们在南京建立的天国,已经是新的封建王朝了”.这些论断很值得商榷.笔者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一八五六年爆发的关系到太平天国革命盛衰的天京事件是什么性质?韦昌辉在这一事件中应该承担什么责任?是太平天国史研究中长期争论尚末解决的问题。文化大革命之前,许多史学家都曾把这一事件看作是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内部分裂”。但是,文化大革命以来,尤其在“四人帮”影射史学流毒泛滥成灾的年代里,天京事件的“内讧”性质被否定了,变成韦昌辉为篡夺革命领导权而蓄意发动的一场“反革命暴乱”。韦昌辉成了“混入革命领导集团的阶级异已分子”、“篡权复辟的野心家”、“反革命两面派”、“屠杀革命战士的刽子手”等等,成为破坏太平天国革命的十恶不赦的历史罪人。把天京事件说成是韦昌辉所发动,并把这次事件看成是韦昌辉“反革命暴乱”的人,主要有两个论点:其一,天京事件是困韦昌辉妄图变太平天国农民政权为地主阶级专政的反革命复辟活动而引起;其二,韦昌辉挥舞屠刀,滥杀无辜,使二万太平军战士惨遭杀害,是韦昌辉的疯狂阶级报复。笔者认为,天京事件的性质不是韦昌辉发动的“反革命暴乱”,而是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  相似文献   

6.
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最重要的军事将领之一。一八五六年天京事变以后,太平天国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他在革命的危急关头,同陈玉成等人共同挽救危局。他六解京围,英勇机智地奇袭杭州而破江南大营,打退了湘军和江南、江北大营的进攻,使曾国藩“心已用烂,胆已惊碎”,从而一度稳定了太平天国后期的战局。他乘胜东进,所向披靡,建设苏福省,开辟江浙根据地,有力地支持了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他两次进军上海,多次把外国侵略军打得落花流水,望风而逃,以致不敢“见仗”,“战则即败”。这些就是李秀成被俘以前的主要实践。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在一些太平天国史著中,有这样一种说法。即太平天国革命事业由盛而衰,关键在于天京内讧;而天京内讧则是由杨秀清“逼封万岁”所引起的,所以“逼封万岁”是导致太平天国败亡的重大历史事件,而杨秀清则是太平天国的罪人。  相似文献   

8.
太平天国时期的镇江保卫战,长达四年零九个月,约占太平天国定都天京直至陷落的十一年多时间的一半,它对拱卫天京,屏障东南以及在第一次打破江北、江南大营中均起了重要作用,是前期天京下游的重大战役.它所造成的影响,并不亚于后期位于天京上游的安庆保卫战.但史学界历来对安庆保卫战著述甚丰,对镇江保卫战则谈论不多,故作此文,略述其经过,并对所起的作用,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太平天国一八五六年,次第攻破清朝的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在军事上取得了解除天京之围的重大胜利。当此外部压力减轻之际,遂使酝酿已久的内部矛盾爆发了,这就是著名的杨、韦内讧。经过阶级异已分子韦昌辉地疯狂滥杀,使太平天国损失严重,元气大丧。正在湖北前线洪山督师的石达开仓促回京,义正词严地谴责韦昌辉滥杀无辜的罪行。可是肆杀成  相似文献   

10.
1856年的“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有关“天京事变”的史料,众说纷纭。有的固可互为参证,有的则大相径庭。由于引用的史料及对其分析不同,结论也迥然各异。过去的论文和著作,很多把布列治门的《太平天国东北两王内讧纪实》和麦高文的《太平天国东王北王内讧详记》作为重要史料来引用,因为这两篇报道,均自称系根据目击“天京事变”的肯能等人“口述”写成。1976年发表的英国太平天国史专家柯文南教授所著《太平天国造反者》一书中,引用了也自称根据“肯能口述”写的雷兹诺《镇江与南京》的史料,更引起一些人的兴趣。这些史料对研究“天京事变”影响极大,很有必要对它们的可靠性加以考证。  相似文献   

11.
一八五六年九月爆发的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在这场内讧中,数万名太平军战士惨遭杀害;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燕王秦日纲相继殒命;翼王石达开亦负气拥众出走。从此,太平天国革命由高潮走向低潮,由兴盛走向衰败,直到天京陷落,元气始终没有恢复过来。对这场浩劫,谁应当承担主要责任呢?过去,人们普遍认为,韦昌辉是天京事变的罪魁祸首,秦日纲在内讧中也犯了不可赦免的罪行。基于这一认识,史学界在否定韦昌辉的同时,几乎也毫无例外地对秦日纲予以否定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1853年3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英国公使文翰(Bonham,S.G.)、法国公使布尔布隆(de Bourboulon,M.)、美国公使麦莲(Mclane,R.M.)等各国代表先后前往天京,开始了太平天国的最初外交。在此后的外交活动中,太平天国坚持“万国皆通商,天下之内兄弟也”的外交政策。对于不平等条约,太平天国坚决不予承  相似文献   

13.
韦昌辉是太平天国名将,是太平天国前期杰出的领导人之一,但很多年来,他一直被作为反面人物写进太平天国的历史。近年来,有一些研究者对此提出争议。目前,史学界众多论者就其金田起义的首义之功,意见比较一致,多于肯定。但对其它问题,特别是作为太平天国兴亡的分水岭的天京事变中韦昌辉的责任问题,则存在很大的分歧。大多数论者均认定韦昌辉是天京事变的“主要责任者”、“罪魁祸首”,有的甚至说他“在天京事变中的罪  相似文献   

14.
在探讨太平天国败亡的内部原因问题上,迄今的一些论著,大多以1856年天京内乱为源。应该肯定,天京内乱大伤了太平天国的元气,但如果说自此以后,再无“中兴”的可能,是不确切的。事实上,在天京内乱后,天京政权又屹立了8年之久,比“內乱”前的4年,要多一倍。而且也就是在这8年间,洪仁玕按照“古所无者兴之,恶者禁之,是者损益之”的原则,提出了把中国建设成为“东洋之冠冕”的第一个近代化方案。并随着其政治、经济主张和军事战略的部分实施,到1860年,太平天国在各方面都有显著的好转,到处呈现出一派昂扬奋发的气象。如果以这样的势头发展下去,太平天国取得全国政权,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是完全可能的。曾在太平军任职的英人呤唎,当时也认为“太平军的最  相似文献   

15.
1856年爆发的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产生的原因,论者多从阶级根源、思想根源等方面去探讨。笔者以为,天京事变之发生,固然有其阶级的、思想的根源,而且这种阶级思想根源是导致天京事变产生的最主要原因,但太平天国早期核心领导层内部权力分布均势的破坏,也是诱发天京事变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天京事变是在外部军事压力相对减轻的情况下,农民小生产者的阶级的、  相似文献   

16.
论拜上帝教的二元化领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8 4 8年杨秀清取得代天父传言权 ,拜上帝教因此形成杨秀清、洪秀全两个教主。宗教的二元化领导酿致的最终天京事变发生。天京事变不仅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而且加速了太平天国农民政权向封建专制政权的转化。洪秀全因此失去军心和和民心 ,而遭失败。太平天国的失败是由自身的腐败和专制而导致。  相似文献   

17.
一八五一年爆发的太平天国革命,是我国历史上规模空前、影响深远的一次伟大的农民革命.它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派,猛烈地扫荡了反动腐朽的孔孟之道,撼动了清朝反动统治的根基,为推动我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我国农民革命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然而,不幸的是,这场伟大的革命运动终于失败了.太平天国革命之所以失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隐藏在革命队伍内部的阶级敌人的疯狂而阴险的破坏.一八五六年九月在太平天国首都南京发生的"天京事变"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反革命事件.今天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历史上农民运动的高峰,太平天国规模之宏大、思想纲领之完备、政权建制之系统性方面,以往的农民起义难以相比。而其内部权力之争演化的结果——“天京事件”所反映的历史必然性,在农民运动史上亦具典型意义。 把“天京事件”视为太平军首义诸王的个人权力之争,固然没错;但这一事件自有其孕育发生的条件,它的内容远远超出了个人行为的范围,成为一场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政治事件。但是,根据“材料”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一八五三年,太平天国定鼎金陵,旋将金陵“改命天京”,“京日天京,一一悉准乎天命”。与此同时,天王洪秀全诏命“贬北燕地为妖穴”,“贬直隶省为罪隶省”,“俟灭妖后方复其名为北燕”,“更罪隶之名为迁善省”。清代十八省,除直隶省外,太平天国又改山东为珊东、贵州为桂州、黑龙江为乌隆江、江苏为江南,对其余各省则一般沿用旧称。其中最为特殊的是江苏,太平天国一般不名江苏或南京而通称曰  相似文献   

20.
一八五六年九月初,太平天国的天京发生了东王杨秀清被杀的严重事件。对事件的真相,近年来研究者主要有两种看法,一派以郭毅生同志为代表,坚执杨秀清之死,非洪秀全“有以死之”,洪、杨是始终“君臣契合”的。另一派则沿袭旧说,可推周自生同志的《对“天京事变”几个有关问题的探讨》来概其余,认为韦昌辉杀杨秀清,系奉洪秀全之召,并非主动行为。两说相悖,一如水火。对此,笔者作了些探索,谈点看法,以就正于大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