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汉语低语法化的文字学考察——兼同印欧语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的语法不像西方语言的语法那样发达,或汉语语法同西方语言语法有巨大的差异,其根本原因在于汉语的基本单位是"字".汉字本身的性质就决定了汉语是一种非形态化的语言.汉字起源于象形文字,至今仍有顽强的表意性.汉字和语言的关系不密切,这也决定了汉语只能是一种低语法化的语言."字"是汉语语法的"纲",研究汉语语法必须以"字"为核心.  相似文献   

2.
“时制”和“时”是内涵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时制”是一个语义范畴概念,它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表达,我们把其中语法化程度较高的语法手段所表达的时制意义称之为“时”。在印欧等形态发达的语言中时制问题备受关注,对其认识也是逐步加深;而在现代汉语研究中,中国学者很少涉足时制问题。本文认为汉语这种没有“时”范畴的语言如何全面表达“时制”这一语义范畴还缺乏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研究某一种语言的特点,往往都是把一种语言跟它没有亲属关系的、语系不同的语言进行比较才能显示出来。具体说来,把汉语和蒙语进行一番比较,就能发现汉语和蒙语各自特点。“声音美是汉语的一大特点”,有些人这样认为。按照这种说法,其他语言的声音就不优美。也有人说,汉语语法构造表现逻辑性,词汇表现现实性。这也似乎成了很突出的特点。难道其他语言的语法就不表现逻辑性,词汇就不表现现实性吗?如此把语言的共性当成某一种语言的特性,显然  相似文献   

4.
汉语无形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对汉语“形态”的研究形成了三种观点:(1)汉语没有形态;(2)汉语缺乏形态;(3)汉语具有广义的形态。语言事实说明:汉语没有形态,汉语语法意义的表达是通过其语法形式来表达的,这是由语言的民族性所决定的。印欧语和汉语在语法意义的表达上有本质上的差异,印欧语的语法意义是通过形态变化表现出来的,而汉语的语法意义是通过其语法形式如语序、虚词、助词、语音、实词、组合与变换、重叠、语境等来表达的。坚持汉语没有形态的观点,有利于从汉语本身的语言事实来研究汉语,从而真正搞清楚汉语的语法系统。  相似文献   

5.
汉语语态是一种隐性、开放的语法范畴,由于缺少英语中以动词的屈折形式变化来决定语态的标志,汉语往往要借用一些词汇手段或意义的表达来说明施事于受事的关系,这就造成了汉语中大量无标识被动句的存在,如果不引起理性上的高度警惕或相应的语言敏感度,英译时会受到语言负迁移现象的干扰,从而影响译文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汉语究竟是什么样类型的语言?汉语语法体系的真实面貌究竟是什么?已成为当代语言学,尤其是汉藏语言学在发展中面临的一个越来越深刻,越来越急迫的问题。汉语语法学在印欧系语言理论的指导下已走了八十多年的路程。可是目前从西方移植来的一整套语法范畴(包括词类和句子成分)几乎没有一个是汉语语法上明确的类。这不能不使我们对袭用西方体制的整个汉语语法体系的科学性产生深刻的怀疑和思索。近几年,我们在张世禄师的指导下,对《左传》的句型系统作了全面分析和考察,试图以此为基础,对汉语语法研究  相似文献   

7.
处所范畴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范畴之一,长期以来,汉语学界一直使用 "处所"这一术语,但对这一术语的概念和内涵却从来没有进行过明确的论证.构式语法理论主张用构式义来解释语言现象,依据构式语法理论的观点,汉语处所范畴的构式义可概括为两类:一类是对存在主体的描述,另一类的注意窗则在存在处所上,我们对于两种句式的不同感悟可以归结为是由构式造成的,是通过构式解读出了言者的不同心智方式,而图形-背景理论是支持两种不同句式选择的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8.
语义功能语法是重视语义、表达的语法研究理论。20世纪末《结构、语义、表达研究琐议———从相对义、绝对义谈起》的发表标志着这种理论的建立。汉语语法范畴与印欧语系语言相比有其独特性,所以其建构也就与印欧语系语法范畴的建立不同。时量范畴是汉语中非常重要的语义语法范畴,对其进行系统研究意义重大。《现代汉语时量范畴研究》对其进行的深入研究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一种社会现象,什么样的语音表示什么样的语义,什么样的语法规则表示什么样的思想意义,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和统一的模式,它决定于一定社会集体的意志,决定于“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所形成不同语言的历史传统。汉语和藏语虽均属汉藏语系,但无论是语言、词汇,还是语法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例如化学分子式H_2O,汉语叫水,藏语“”。表示“成本的著作”这个意义,汉语叫“书”,藏语叫“”等。  相似文献   

10.
从Chomsky的“格理论”看汉语的“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传统语法研究中,由于汉语是分析性语言,名词没有“格”这似乎已成定论。本文试就美国语言学家Chomsky的普遍语法——“管约论”(简称GB)中的“格理论”(Case theory),对汉语名词的格进行分析,证实汉语名词有自己的格位形式标识——介词和句法位置(词序),有自己的格位类型,也证明了“格理论”同样适用于缺少形态变化的汉语,它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11.
在认知科学领域,将分类的心理过程称为“范畴化”,范畴化的结果是认知范畴。对于现实世界同样的现象,不同民族选择不同的认知视角、采用不同的认知方式进行概念化,这就产生了不同的语义结构,语义结构很大程度上决定语法,语法是概念内容的结构化,那么语法范畴就可以成为衡量语言发展和人类认知方式的标准。从语法范畴入手,分析语法范畴的多样性、语法范畴内部结构精确性以及语法范畴间边界模糊性这三个要素的综合作用,阐述在这三要素的综合作用下人类认知与语言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2.
被动句是一种语言中最常见最基本的句子结构,英语与汉语在被动句的使用方面,有异有同。本文从语法范畴、功能和结构成分三个方面就汉语和英语的被动句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着重讨论了英语中没有而汉语中存在的被动句式的语义问题。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体、数"范畴在汉语中的表现及其标志是语言学界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从论证"体、数"范畴的变词语素出发,证实了汉语中存在这两个语法范畴,只是汉语由变词语素构成的语句和典型屈折语的语句在语法结构上有所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14.
从语法看苗语和汉语的密切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上任何语言都有自己的特点,以别于它种语言。苗语语法和现代汉语语法相比差别较大。但和古代汉语相比,却有很多相同相似之点。这是什么原因呢?值得引起重视。不久前,已有人从词汇、语音方面论证苗语和古代汉语的关系,本文专从语法来谈苗语和汉语的关系。下面我们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县凯棠公社的苗语(以下简称苗语)为依据,重点将苗汉语法的相同相似之点作一次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5.
汉语时体范畴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法学界对于语法范畴各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解释。我们根据普通语言学的基本原理,认为语法范畴是语法意义的概括或归类。语法意义是从一系列具体的词或具体的语言成分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意义。不是词汇意义,不是语言成分中的具体意义;而是同一词类或同一语言结构所共有的意义,是通过一定的语法形式表现出来的。语法形式是语法意义的物质外壳,这种语法形式一旦离开语法意义是不存在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是统一的。根据上述基本原理,我们认为汉语是有时态范畴和体貌范畴的。体貌范畴的语法意义是指动作变化在一定时间的过程中的方式或状态,这里所说的方式是指动作的开始、进行、完成、持续、  相似文献   

16.
康德“图式”论的符号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式”(Schema)理论是康德哲学中最有争议的部分之一。本文拟从符号学的角度对它进行分析,以此沟通起康德与现代西方哲学的科学主义精神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进行这一工作之前,我们须从康德范畴的语形学思想入手。康德哲学的“哥白尼式革命”的实质,是要建立起“概念使对象可能”的新思维方式。这就是,我们是依靠范畴所提供的先天法则来建构起对象,赋予经验判断以普通必然性的。范畴对经验知识在形式上的这种建构性,在康德看来就好比语法在语言现象中的规则作用。我们可以把经验看作是一种语言,它是根据范畴这种“先验语法”对自然现象加以拼写的结果。“假如我  相似文献   

17.
一个动词同时带两个宾语的双宾语结构,是古今汉语共有的一种语法现象,而具体情况却不完全相同。古代汉语中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双宾语结构,我们把它叫做“普通双宾语结构”,但就表达的内容来看,古代汉语的普通双宾语结构远较现代汉语复杂。古代汉语中含有使动和为动两种语法关系的双宾语结构,则是现代汉语所没有的,我们把它叫做“特殊双宾语结构”。掌握古今汉语双宾语结构的异同,有利于掌握汉语语法的历史发展变化规律,又对阅读古书有一定助益。这就是撰写这篇短文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18.
汉语学术期刊要走向世界,要么通过英语这个世界通用语,要么依靠汉语本身。任何一种语言都有表示其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印欧语系的语言基本都采用显性语法标志,即通过屈折形变,在单词上黏附语素表示各种语法范畴和语法意义。但汉语是一种表意文字,难以采用屈折形变方式去表示语法意义。汉语更多的是依赖听话人通过积极的思维和上下文语境去理解、推测词与词、句与句之间的语法关系。汉语显性语法形式的缺失或不完善往往会消耗听话者解读时更多的认知努力。中国人因其文化和汉语语境可以弥补汉语显性标记的不足,但对母语为非汉语的读者却是很大的挑战。在提倡汉语学术和文化走出去且国际读者群日益壮大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开始研究汉语书面语篇的显性标志,完善汉语的书面语法,让汉语期刊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9.
从现代汉语的词序看所谓“倒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重视词序是现代汉语语法很突出的一个特点各种语言都有其特有的语法规则,以此和其他语言互相区别。比如「词类」的多少,各种语言不尽相同:汉语有句末语气词而俄语没有;俄语的「量词」属於名词,汉语的「量词」则已从名词分化出来,即具有和名词互相区别的语法特徵而成为独立的一类。不同的语言的同一词类,其规则也往往不同:俄语动词有身、数,性、时、式、态诸语法范畴,汉语没有;俄语动词的「体」和汉语动词的「体」也根本不同。所以说,各种语言的词应该根据各种语言所特有的一定的规则结合为句子。根据斯大林同志的指示,我们知道,语言的语法构造变化得很慢,但它是不断地在发展变化着的。因此,说到语法构造的变化时不应忘记它的「稳固性」,但说到语法构造的稳固性时也不应忘记它的「逐渐发生变化」。公元前两千年间的殷代的卜辞所表现出来的词汇和语法规则可以作为斯  相似文献   

20.
汉语领属关系研究,目前主要基于彼此之间一方领有或具有而另一方隶属或从属的狭义理解,或基于对N1的N2这样简单格式的界定和分类。在汉语传统的领属研究基础上,我们把领属关系作为一种语法范畴,关注它的基本语义及其延伸,关注它的基本格式、变体及其相互关系,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去发现领属范畴对汉语语法系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