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词,始于南梁代,形成于唐代,五代十国后开始兴盛,至宋代达到顶峰,成为一种完全独立并与诗体相抗衡的文学形式。宋词从类别上又被分为两大派别,分别是"豪放派"和"婉约派",前者开创自苏轼,后者则始于"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据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李清照存词43首,在数量上虽然比同时期许多大家学者相去甚远,但是在熠熠生辉的两宋词坛却也是不容忽视的存在。李清照作为"婉约之宗",其词耐人寻味,而在这数量不多的词中,我们稍加思考不难发现,李清照的词,尤其是其后期创作的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满纸皆愁"。可见,"愁"与李清照本人以及她的词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阳文湘 《职业》2012,(12):179-180
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于是,她便被当作了"愁"的代言人。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她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笔者摘选李清照前期和后期所经历的不同生活境况,以及一连串的变故后所作的词,来分析她的词作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3.
翻译美学理论始于20世纪70年代,一经提出,就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李清照是宋代婉约派的词宗,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显著地位,她的词主题广泛,《声声慢·寻寻觅觅》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曾多次被翻译成英文,几个译本各具特色。本文主要依据刘宓庆先生的翻译美学理论,对《声声慢》的原作及三个英文译本进行分析。笔者依据这首词的美学特色,从翻译美学所涉及的形式系统美学成分和非形式系统的美学成分两方面探讨了《声声慢》原作中的美学意蕴,并分别对比原文本与三个译本,指出三个译本在再现原文美学特色方面的得失。希望能为提高李清照词英译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清照的词婉约、清爽、忧伤、深邃,讲求韵律优美,诉说真情实意,擅长白描手法,融会家常之语。前期写作的重点是描述少女、少妇的日常生活,写的多是闺中之情,有对爱情的憧憬和对离别后的思念苦楚。后期则多是感叹身世,也有想念故土之意,充分展现了她的爱国情怀。李清照的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有"婉约之宗"的美名,对后世影响颇深,在词坛中别具一格,被称为"易安体"。  相似文献   

5.
李智伟 《职业》2012,(24):156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卓有成就的女词人。她生活在北宋和南宋相交的由和平转向战乱的时代。李清照前期词的基调是缠绵清丽的,靖康之难后,词在感情上转向凄苦悲冷。  相似文献   

6.
李清照早年就有了词名。在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之痛后,这位坚强的女词人一反"思妇"之风,以柔美的意象、纯熟的技巧、沉着的气蕴抒写着国破家亡夫死之痛,从而成就了她的"易安体"。  相似文献   

7.
李清照的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艺术地位,李清照的词风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期的词风格清新而自然,后期的词风格凄婉而深沉。导致李清照词风变化的原因主要是李清照所处的时代特征以及个人的生活经历,因此本文将详细分析李清照诗词风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作为古代音乐文学题材和中国古体诗写作体裁之一,盛行于宋朝的词标志着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为了对李清照和辛弃疾词体的文学对比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例证明法这两种主要的研究方式,以李清照和辛弃疾的词体为研究对象,详细地分析了李清照和辛弃疾在词体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深入地探讨了造成李清照和辛弃疾两人词体差异的主要原因,以期为宋代词体的研究者们提供李辛二人词体异同方面的理论支撑和实际参考。  相似文献   

9.
点绛唇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口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此词写少女初次萌动的爱情,真实而生动,应为清照早年作品。词的上片写荡完秋千的精神状态,妙在静中见动。词人没有写她荡秋千时的矫健身影和欢乐心情,而是剪取了"蹴罢秋千"后一刹那间的镜头。此刻全部动作虽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她在荡秋千时的情景,罗衣轻飏,象燕子一样地在空中飞来飞去。"起来慵整纤  相似文献   

10.
方文山是中国华语乐坛"音乐文学"的创作才子,他以独树一帜的文字,促发了歌词创作的革命,在他的笔下,歌词不再只是单纯地用于娱乐大众,这更是一种文学现象。他将李清照《词论》中的核心观点,融入到当代歌词的写作中,体现了对古典诗词的继承,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贡献颇大。本文将从内容的主情致、尚故实,风格的尚文雅、巧铺叙、尚浑成两个方面,来阐述方文山创作过程中对李清照《词论》中核心理论的秉承。  相似文献   

11.
李煜、李清照同属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两人的命运也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本文主要探究李煜、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2.
如果一个女人,尤其是一个年轻女人,她像关注化妆品一样关注新闻的话,那她就有些不寻常了。我无法确定这是一种怎样的不寻常,但是你也许可以想象得到,对女人来说,这是一个鲜明的特点。我就拥有这样一位朋友,我们都亲切地称她为"焦点访谈",进而又简称为"焦点"。她了解这个世界上每个地方所发生的大事小情。"焦点"认为,爱美就是爱生活,爱看新闻也是爱生活。新闻似乎是一个很男性化的东西,大部分的新闻由男人制造、被男人接收。而一个女人热衷于新闻的收听收看,就像一个女扮男装的美女一样,会散发出一种特殊的气质。对,就是这样,开头我所说的"不寻常"其实可以用"有气质"这个词来代替,我之所以一开始没有使用这个词,是因为它被人们用滥了。但是请你不要产生这样的误会:爱看新闻的女人一定缺少女人味。恰恰相反,"焦点"像所有时髦的女人一样热爱化妆品,同时她又像一个成熟的男人那样喜欢看新闻。我想说明的是,她的魅力正源于她对流行文化和新闻的同时热爱,如果她只爱新闻而不爱  相似文献   

13.
孙亮 《金色年华》2008,(Z2):35-36
文章从李清照词的风格及其在词坛上的成就说起,结合其再嫁、讼夫进监狱、敢爱敢恨,决不姑息迁就坏人的豪迈壮举,烘托出李清照人格的光辉。  相似文献   

14.
从李清照词译介述评出发,运用格式塔质对其文本英语译介的美学特质进行梳理和研究,提出:翻译美学与格式塔意象"建构"方式,并从整体性与客观美、闭合性与简约美、简约性与形式美、连续性与意象美四个方面"再现"源本文美学特质,以期为外译选材和译者风格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周邦彦,北宋著名词人,是婉约词派重量级代表人物之一,其词典雅、精致的风格被后世广为传颂。周邦彦擅长慢词创作,并因其精通韵律,开创了不少新词牌,其抒情手法较为别致,即在抒情咏物中融入叙事情节,并且典故渗入不易察觉,其格律严谨,被后世格律词人所崇拜,誉为"词家之冠"。  相似文献   

16.
利用爱情?     
《女性大世界》2006,(1):144-148
长久以来,利用和被利用一直带着贬义色彩。尤其是爱情,一旦沾上了这两个词,就显得不那么纯粹了。一无所图的爱情似乎更高尚,这个时代的爱情真的无欲无求吗?也许,你没有贪图对方的物质金钱,但却被他(她)的外貌所吸引,这个外貌就是你所“贪图”的;也许你不在乎对方的金钱和外貌,  相似文献   

17.
黄茨娅 《老人世界》2013,(11):47-47
秋叶飘落,秋风转凉,秋水伊人,秋是思念的季节。读一读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鹧鸪天》和《声声慢》,便感受到了一股浓浓的秋思和秋意。李清照是宋代著名女词人,号称易安居士。出生于书香门第的她,从小就有着良好的文学天赋,作为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诗词一出口,往往是独具一格,意境深远。她那美丽而又多情的词句宛如涓涓细流,在宋代诗词的小河里静静流淌。总体来说,她的作品多赞生活之悠闲,突出爱情之细腻、自然之景物,格调高雅清新。  相似文献   

18.
体验黄昏     
南帆 《职业》2007,(14)
李清照词曰:"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一日之内,黄昏是很重要的时光。落日的余晖之中,暮霭徐徐合围,触目所见的一切风景逐渐柔和起来,恬然退入一片金色的影子。这时人们会察觉到,"黄昏"一词仅用两个字即已指明这一段时光的主导色调与光线变化。古人造词之妙的确令人钦佩。  相似文献   

19.
木子 《伴侣(A版)》2014,(2):12-14
正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非缘勿扰》中,秦岚扮演了一个"二上加二"的"井姐",她不矫情、不做作,以犀利的态度对待男人和生活,被网友称为"女汉子"。而新戏《填四川》中,秦岚再度把"女汉子"升级,这次她饰演一个扎入男人堆里的霸气女强人,带领众多兄弟填川。虽然不会骑马,她却坚持拒用替身,并冒险练就一身骑技,连导演也被她的勇气所震撼。在生活中,她与导演陆川更有许多令人忍俊不禁的"悍"事……这个美女"很爷们儿"  相似文献   

20.
正一昨天和一个朋友聊天,她说起她崇拜的人,她的偶像认为既然世界末日要来了,不如放下工作,周游世界,写书……我一听到"周游世界"一词,差一点没有喷出自己喜爱的绿豆粥,惊诧:"怎么又有人周游世界了!"我丝毫没有贬低朋友偶像的意思,但最近听说了太多的"周游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