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海德格尔早期存在论思想对以此在为基础的生存论有一定的依赖性。因此 ,对此在存在情态的生存论追问成为存在论的中心任务。在此在的存在情态中 ,死亡及其涌逼而来的“畏”和异乎寻常的“纯粹的无” ,揭示了此在生存的秘密和存在的真谛。它奠定了海德格尔存在论最源始的生存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张志伟 《浙江社会科学》2023,(5):98-104+159-160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关于死亡的生存论分析是哲学家中关于死亡的最深刻并且最富于启发性的思考。在通常观念中生死殊途,死是发生在人生之外的事情,因而死亡是无法“思考”和“言说”的。然而海德格尔却以生存可能性“打通”了生死,一方面把“去存在”理解为始终朝向可能性而在,另一方面把死亡解释为独具一格的特殊的可能性,于是“向死而在”就意味着“向可能性而在”,亦即向着此在最本己的存在而在。因而此在的生存活动并非实现着某种先在的“本质”或“潜能”,而是将可能性“收回”自身之中,成就着自己也成就着存在。  相似文献   

3.
当代哲学在人类的生存关注中重新测度价值。从生存论的视角看 ,价值植根于人生存的二重化结构中 ,它根本上具有属人的本性。人是价值性的存在 ,人的生存规定着价值 ,而价值则表征着人在生存结构的内在矛盾冲突中对自身本质的确证与创生。从生存论的视域去体悟价值 ,就是要走出狭隘的价值主客体论 ,在生存和价值的内在关联中确立价值的形而上学根据。  相似文献   

4.
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重新提出空间问题,以此为笛卡尔的"世界"分析作"补救"。海德格尔的生存论空间观开启了人类理解空间的新向度。相比形而上学空间观,海德格尔的空间观使得人与世界的关系更加紧密。海德格尔在这本书中将此在的空间性归结为时间性,这对海德格尔始终面对的存在问题来说,并没有体现出此在空间性应有的地位。本文旨在阐释: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的空间性对于此在的意义和时间性同等重要,它们同时规定着此在。而且,只有此在的空间性具备和时间性这般同等的地位,此在的本真存在才有可能。  相似文献   

5.
海德格尔的死亡观是独特的,他超越了传统形而上学以认识论为根基来探讨死亡的路向,从比认识更为本源的人的生存出发来思考死亡问题。海德格尔生存论的死亡分析,不但使死亡从“不在场”的遮蔽状态中释放出来,是其所是的敞开自身(在场) ,而且使此在通过领悟自己的有死(限)性而获得了生存的自由。  相似文献   

6.
海德格尔“空间性”问题初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性"是通达海德格尔"存在"意义的又一枢要.早期空间性问题奠基于时间性,但空间性并未作为外在于存在的问题而凸显出来.空间本质上在世界中显示本身,它在缘构性的境域中属于"自身"开启着的展开状态,唯回溯到"在世界中存在"这一源基性结构才能通达对空间性的理解.晚期海德格尔运用"时间-空间"进而将空间(性)诠释为在自身性上与时间(性)相互规定的关联现象.本文通过厘清存在论生存论上的此在、世界和栖居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海德格尔对空间性这一生存维度的独特洞见,为人们开启了一条超越的思路:在境域化的周遭世界里,真正学会栖居.  相似文献   

7.
海德格尔对存在的追问引发了一种现象学存在论方式。这种方式是以此在的生存论分析为基础的"此在的现象学"和"此在的解释学"。此在的分析本质上是对人的存在(作为文化此在)的整体文化结构的分析,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完全可以解读为以人的实践生存活动为基础的"文化现象学"和"文化解释学"。它是一种新的文化哲学形态。这种文化哲学提供了不同于科学主义和实证主义的文化观——一种以人的生存筹划活动为基础的具有历史"实践意义"的文化。这种文化超越了新康德主义对文化的纯粹理性观点和实证主义的认识论模式,将文化存在的意义与人的生存实践联系起来,关注了文化的时间性、历史性和现实生活根源。不足之处在于,海德格尔缺乏对现代科技文化的现实性的科学分析,对于现代科技文化,海德格尔"批判"多于"建构"。  相似文献   

8.
死亡与此在的澄明——早期海德格尔对死亡的诠释意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德格尔论死亡,不仅从存在论上揭示出死亡的独特内涵,即它对于此在的存在结构所具有的组建意义,而且也阐明了死亡在日常此在沉沦下的遮蔽状态,更进一步,则通过"良知"与"决心"诸环节来唤醒非本真此在的本己能在,从而使此在向死而在。揭示死亡本质的过程,也就是澄明此在的过程;澄明此在,其最终的目的是澄明存在本身。这就是早期海德格尔对死亡所做专题性阐释的意旨所在。  相似文献   

9.
海德格尔的思想历程经过了从存在论向人本身回归的过程。早期海德格尔关注的哲学问题是“存在”。而后期,海德格尔转向对人类生存现实的关注。主要表现为对技术世界的追问。在“泰然任之”中,海德格尔把“存在论”作为理论基础,追思了人类在技术世界中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0.
德国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对倾听与缄默这两个长久以来被忽视的生存论议题给予特殊关注,并在生存论的高度强调它们对此在追求存在的本真状态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而2020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露易丝·格吕克正是通过倾听音乐和歌声来领悟在世存在的意义、体会此在向死而在的境界,在缄默中聆听良知的召唤、追求澄明无蔽、源始自在的生活状态。以往对格吕克的作品分析鲜有从此角度入手进行研究,在这个“世界成为图像”的现代社会,倾听本真的声音和道说对寻求此在的生存意义和存在价值的必要性也愈加凸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