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莫子刚 《贵州社会科学》2008,218(2):120-125
抗战时期,出于贯彻政令、发动民众起来完成抗建使命等方面的考虑,国民政府进行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民众教育运动.贵州省国民政府在这方面的举措是颇能体现其实施过程和进行情况的.整个抗战期间,它依据国民党中央的旨意和贵州省情,采取了广设民众教育馆、普立民众学校、重用巡回施教车以及认真编选教材等政策措施来发展民众教育.这些政策措施是十分全面和周密的.尽管有立场出发点等方面的明显弊病和不足,但无疑对贵州民众及其社会发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国民政府针对中日华北"共同防共"问题的政策措施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敦文 《江汉论坛》2001,12(1):14-19
1935年9月至1936年底,日本外务省和关东军向国民政府要求两国在华北实施"共同防共".本文探讨了日本要求与中国实施华北"共同防共"的真实意图,重点分析了国民政府针对日本要求的"共同防共"所采取的各项政策措施.认为日本之所以要与中国实施华北"共同防共",是想以"共同防共"为借口,推动华北"自治"的实现和阻止国民政府中央军北上;同时还想以此诱导中日结盟,隔断中苏联系,阻止红军向华北发展.针对日本的这些意图,国民政府一方面拒绝实施"共同防共",另一方面加强了与苏联的沟通和联系,并相机控制绥远.此外,在对共产党和红军实行武力围剿的同时,也将以政治手段解决共产党问题提上议事日程.这些政策措施说明西安事变前国民政府因华北"共同防共"问题的提出,对苏政策、对共产党政策和对日政策都出现了值得重视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为配合国民政府的县政建设运动,贵州省建立了县政人员训练所、县政研究会、县行政人员训练委员会等县政建设的相关机构,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不仅教育、卫生、农林、交通、财政、金融和工商矿业等通常县政建设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同时包括兵役、工役、粮食、捐募等临时县政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仅促进了贵州的发展,也为抗战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这一时期贵州的县政建设仍然存在着明显昀缺憾.  相似文献   

4.
何家伟 《人文杂志》2008,3(3):157-164
国民政府公务员考绩制度对薪俸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决定公务员次年的加薪、晋级或者减俸、降级及免职.国民政府时期有限的人员之考绩使考绩制度的宗旨可望而不可企及;同时在这有限的考绩中,加薪、晋级人员太多,减俸、降级及免职人员太少,以及"官本位"、"关系效应"和"趋中效应"的充斥使考绩流于形式.考绩制度的虚化,直接加重了国民政府的财政负担,加剧了国民政府吏治的污浊,也加速了其灭亡.  相似文献   

5.
军盐管理是国民政府主黔时期贵州盐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国民政府主黔时期的贵州军盐管理,有利于深化对贵州盐政的认识,进而丰富和完善贵州乃至中国政治史、经济史、社会生活史等研究,促进发掘贵州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并为当前的西部大开发提供一定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由于战争、灾害等原因,在全国普遍存在难民、灾民以及鳏寡孤独等。针对以上群体的存在,国民政府以及中国共产党的边区政府都采取了积极的社会救助政策。本文探析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施行的社会救助政策;中共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救助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社会救助经验对当今的社会救助工作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针对老弱残民设立多种救济机构,采取了相应的救济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于稳定后方社会秩序,争取抗战胜利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国民政府的腐败,在制度的实施过程中暴露出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1937年对日全面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主张抗战与建设并重.在金融方面,时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在战前经济金融政策的基础上,国民政府制定实施了战时金融统制政策,在此过程中邮政储金汇业局的经营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四联总处下属的"四行二局"之一,邮政储金汇业局在战时的金融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利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的邮政储金汇业局、四联总处等机构的资料,重点分析邮政储金汇业局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经营活动.这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经济金融政策实施的过程及成效,也可以清楚地认识到邮政储蓄在抗战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范连生 《兰州学刊》2008,35(2):128-131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俯顺舆情,制定和颁行了惩治腐败的法规条例和具体措施,严惩贪墨,这并非全是表面文章,对保证抗战的胜利有一定的积极意叉。但由于其阶级属性和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国民政府的反腐败斗争“雷声大,雨点小”。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大后方文艺思潮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大后方文艺思潮剖析郝明工一从战略与政略相一致的观点看,大后方也就是以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陪都重庆为中心的中国西部地区,即以桂林、昆明、贵阳、成都、西安、兰州、迪化(乌鲁本齐)、西宁、银川等城市为地方首府的广大区域.由于大后方的社会秩序与生活相对稳...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由于日军残酷迫害产生了数量众多的难童,国民政府救济机构和民间救济团体在大后方建立教养保育院收容难童.在后方的难童救济中,具有政府救济机构为主导、民间救济团体广泛参与,教与养并重,知识与技能并重,注重思想道德教育等特点,适应了抗战特殊时代的需要,难童教养事业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意识"之觉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辉 《中州学刊》2005,2(5):152-155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意识"的全面觉醒,其核心在于文化"民族性"意识的觉醒.这一觉醒的契机源于抗战时期文化人的极度活跃和"文化抗战"论的兴起、"新启蒙运动"的影响以及大量党内外文化人奔赴延安,这一觉醒有力地推动和加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是构成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体系乃至整个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3.
田洪远 《理论界》2013,(6):112-114
陈立夫是国民党在大陆统治时期重要的历史人物,曾一度控制国民政府的党政和特务大权,尤其是在党务方面更是技高一筹。但很少有人关注他曾在抗战时期出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并为中国教育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在拟定战时教育方针政策、组织高校内迁和改进高等教育,以及推进中等教育和调整社会教育等方面做了许多贡献。本文论述了陈立夫在抗战时期对中国教育的贡献作,希望能够为公平客观地评价陈立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苏新有 《贵州社会科学》2007,211(7):159-163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随着战事的扩大,中国军民的伤亡也越来越大,导致许多儿童失去了父母,失去了家庭的关爱,难童救济成为抗战时期难民救济的一项重要内容.赈济委员会儿童教养院(所)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主办的官方救济难童的重要机构之一,这里仅以中央赈济委员会儿童教养院为例,对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难童救济活动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工业政策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工业政策和措施,促进了西部地区工业的发展。西部地区工业的发展不仅有力地支持了抗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原有不合理的工业生产布局和工业内部结构。国民政府的工业政策也促进了国营工业的发展,并对民营工业发展产生了双重的影响。国民政府的工业统制政策作为抗战时期的非常措施,在战争前期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随之产生的弊端也加剧了抗战后期工业生产的危机。  相似文献   

16.
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发生,书写了中国内地灾后救助动员形式的新篇章.建国后我国两次重大地震--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的灾后救助动员形式,说明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前后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转变,灾后救助动员模式也已经发生了转变.基于当前中国"大政府、小社会"的事实,"政治动员为主导,辅以社会动员"的灾后救助动员模式仍是符合现实国情的,且是当今中国社会效率最高的灾后救助动员模式.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先后通过中国文化学会、中国文化建设协会、中央文化事业计划委员会等组织推动一系列文化运动,目的是确立三民主义思想在党内至高无上的理论指导地位.但经过重新诠释的三民主义已经严重变质,国民政府所着力推动的文化运动,除了新生活运动在抗战时期还发挥一些实效外,中国本位文化建设运动、读书运动不久即偃旗息鼓.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将合作社纳入战时经济体制,积极制定诸多扶助性政策,从法律、金融、人力、组织等层面为合作社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尽管国民政府的战时合作社政策存有一定不足,但总体看来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稳定以及支援抗战,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简称"战时"),四联总处作为国民政府最高金融管理机构,对银行内汇业务实施一系列立法活动,对战时状态下的内汇审核办法、汇率市场变动及改善内汇条件等各方面进行设计与监管,对我国战时金融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契税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财政收入之一。透过清水江文书,可以看到抗战前五年天柱等县级政府实际征收的土地买契税率高于国民政府规定,后三年地方政府执行国民政府百分之十五的契税率这一实态。县级政府的契税虽未能从根本上扭转民国政府的财政困境,但客观上支持了抗战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