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香港有三年零七个月的时间为日本占领。由于战争的影响,人口大幅度减少,占领前的1941年人口曾达到164万,占领刚结束的1945年,则锐减至60万。从1946年以来,香港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与此相适应的人口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从人口数量与出生率两个方面来分析战后的香港人口。由于死亡率的分  相似文献   

2.
1994年,澳门社会各界对本地区的人口发展规模问题开展热烈讨论,各抒己见。为发展和繁荣澳门经济,提高该地区居民生活水准,此举确实意义重大。因为澳门今后的人口发展规模,是涉及该地区的重大发展战略问题,需要集思广益。笔者拟就这一问题发表浅见。一、历史上澳门人口增长分析1878年12月23日,葡国对澳门进行首次详尽的人口调查,查明当地共59959人,其中葡人4431名,中国人55450名,其他外国人共78名。经112年后到1990年,澳门人口增至332.827人,比1878年人口数增加4.55倍。香港自1876~1988年间,人口从13.9万增至573.6万人,1…  相似文献   

3.
人口动态     
20 0 1年中香港人口达 6 73 2l万根据港府统计处发表的数字显示 ,2 0 0 1年年中的香港人口临时数字为 6 73.2 1万人。与 2 0 0 0年年中人口比较 ,增加 6 71万人 ,增长率为 1%。2 0 0 0年年中至 2 0 0 1年年中期间 ,香港的出生人数为 5 33万人 ,而死亡人数则为 3 2 3万人。因此 ,人口自然增长 2 1万人 ,占人口增长的 31%。在同期内 ,香港居民人口净迁移人数 6 1万 ,占人口增长的 6 9%。香港人口在 2 0 0 1年年中有 6 73 2 1万人 ,当中常住居民占 6 5 4 0 4万人 ,而流动居民占 19 17万人。就地区分布而言 ,香港岛的人口为 133 78万 ,占人…  相似文献   

4.
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来自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作为消费者的人口的增长,即总人口的增长;第二,作为生产者的人口的增长,即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第三,作为现实生产者的人口的增长,即就业人口的增长。 一、作为消费者的人口的增长——总人口的增长 战后日本人口增长有过两个高潮。第一个高潮为1945~1955年。在这个时期,由于大量海外人员遣返和战后的“婴儿热”,再加上人口死亡率迅速下降,使人口大幅度增加。据统计,1946~1955年,人口出生率一直在20‰以上,而死亡率却从1946年的19‰下降到8‰。因此,在这十年中,自然增加人口数达1,259万人,再加上社会性增加人口502万人,共计1,761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76万人。  相似文献   

5.
魏子 《南方人口》2001,16(4):64-64
根据港府统计处发表的数字显示,2001年年中的香港人口临时数字为673.21万人。与2000年年中人口比较,增加6.71万人,增长率为1%。2000年年中至2001年年中期间,香港的出生人数为5.33万人,而死亡人数则为3.23万人。因此,人口自然增长2.1万人,占人口增长的31%。在同期内,香港居民人口净迁移人数61万,占人口增长的69%。  相似文献   

6.
<正> 人口问题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一切社会活动都是以人为主体。因此,对于一个城市人口各方面现状的了解颇为重要。本文将简要叙述高雄市的人口情况。一、人口成长1945年台湾光复时,高雄市有人口19.8万人,及至1949年,因国民党集团裹胁大批军民从大陆败退到台湾,高雄市人口陡增到24.7万人。自1953年台湾开始实施第一期经建计划以来,由于许多重大建  相似文献   

7.
一、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三低”特点更突出 1991年3月15日是香港人口普查日,当日香港居民总数为567.4万人,比1981年的515.4万人增加52万人,增幅为10.1%,其中1981年至1986年每年平均增长率为1.5%,1986年至1991年每年平均增长率为0.6%。可见,过去10年内的后5年香港人口增长率显著放缓,其主要原因是净迁出人数增加和出生率下降。在迁入人数方面,1980年10月24日起,港府取消了“抵垒政策”,实施“即捕即解”  相似文献   

8.
1981年以来香港迁入与迁出人口比较分析李若建研究中国的人口迁移问题,不可以忽视香港。香港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内从一个小渔村变成一个国际都市,这一过程的背后是大量的人口迁移。香港的人口迁移有其特别的地方,而最了队注目的是,香港在有大批人口迁人的同时,又...  相似文献   

9.
香港每十年进行一次户口统计,户口统计也具有人口普查的性质,涉及的范围很广。根据历次香港户口统计及人口调查资料分析,香港人口具有如下的特点: 一、五十年代以来人口增长迅速 香港人口的发展与经济息息相关。香港原名“裙带路”,旧归广东东莞县辖,后增设新安县,遂改隶新安而归九龙辖。英国人未侵占香港之前,《东莞县志》已经称这座小岛为“裙带路”。见有文字记载,如香港早年第一张《宪报》更注明裙带路(或写成群大路)是一个渔村,有居民50人云。到1841年香港人口据记载只有约2,000人,几乎全由筲箕湾、香港仔及赤柱的渔民所构成。1850年时约为5,000人。二十世纪初香港人口增加到19万人。此后,香港人口增长速度开始加快,  相似文献   

10.
人口的高度集中是大城市的显著特征之一,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大城市人口在迅速增长.十九世纪初,居民人数在10万人以上的城市全世界只有45个.然而,到都市化时期,拥有10万居民以上的城市却变得平平常常了.二十世纪初,全世界已有830个这样的城市.今天,一个拥有10万居民的城市已经失去了大城市的一切特征.目前,世界上评定大城市的人口标准起码在50万人以上,到二十世纪末大城市的人口标准可能达到100万人.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城市人口发展很快,仅从1950—1970年的20年间.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有486座城市  相似文献   

11.
香港是现今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1980年为4852人/平方公里,超过新加坡的3921人/平方公里,1986年竟高达5208人/平方公里。香港总面积只有深圳市的一半,但人口总数却是深圳市(包括宝安县)的15.9倍。香港的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差异很大。根据1981年的普查统计显示:港岛,九龙、新九龙及荃湾各地市区范围内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8479人,新界则为每平方公里792人,前者是后者的36倍。1986年中期人口统计显示:在552万人口当中,有65%居民集中于仅占全香港面积10.8%的港九地区。本文拟对香港六十年代以来人口再分布进行研究,分析其原因,并对未来的人口分布趋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香港人口进入内地工作 ,并且数量迅速上升 ,这批人口以中年男性为主 ,在职业上以经理及行政管理和专业及辅助人员为主体 ,在内地工作时间特点是短期、来往频度高。香港与内地的人口交往频繁 ,产生的一个效应就是两性间的交往大幅度上升 ,在一定程度上引发香港居民在内地的登记婚姻以外的子女问题。要及早关注在内地工作和居住的香港人口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3.
香港的人口迁移有其特别的地方,而最引人注目的是,香港在有大批人口迁入的同时,又有大批的人迁出。有人形容,香港像一个滤水器,移民从中国大陆流入,在香港沉淀一下,又从香港流到世界各地。这个比喻颇为形象,因为一百多年来,香港一直有大量的人口外迁,这种迁移有合法的,也有非法的。例如,1988年美国特赦非法移民时,申请得到特赦的香港移民人数有1800人之多。  相似文献   

14.
非洲是世界第二大洲,面积约3,023万平方公里。1982年,全洲人口为4.99亿人,约占世界总人口45.86亿人的10.9%。历史上的非洲人口由于受到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条件的作用,经历了极其曲折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一、台湾人口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年前后。1905年人口总数是312万人,1946年为609万人。1947—1949年由大陆迁台人员达124万人,使人口总数陡增到730万人。这时期的人口增长以迁移增长为主。第二阶段,1950—1971年人口自然增长最迅速时期。1964年人口总数达到1224万人,1971年达到1507万人。自然增长累计达709.8万人。第三阶段是1972年至七十年代末,人口增长速度放缓,净迁出增多,自然增长速度下  相似文献   

16.
<正>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玩火自焚,国民经济陷入崩溃。当时,45%的国民财富化为灰烬,将近1/2的城市建筑和工业设备毁于战火;农业生产奄奄一息,谷物产量减小40%。在侵略战争中,伤亡人数近650万。战争结束时,大批工人失业,625万战俘及其他人口蜂拥回国,失业与粮荒相交织,人口问题,极为严重。然而,经过从1945到1955年的十年恢复与整顿,钢产量  相似文献   

17.
在香港经济辉煌、社会有序发展的背后,有一个被人忽略的因素,就是香港人口群体的自身的规律性变化,及其人口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它的人口转型的成功,成为香港社会发展的里程碑;它的每个阶段,或每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的现实,都成为香港政府调解经济,制定政策的依据,它的现代化人口管理手段,及与此相适应的公用部门管理模式,为香港1997年平稳回到祖国的怀抱,创造了先决条件。当然,目前的香港人口模式并不是最佳模式,况且任何最优人口模式也都是相对本国本地区而言,尤其香港人口的社会结构、机械变动结构也不尽然。但是,我们完全可以从它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洞察其变,引以为鉴,把我们自己的工作做好。  相似文献   

18.
人口的基本状况直接影响和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利用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对上海人口市情的十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其主要矛盾,探讨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人口分布与第三产业布局 自80年代初以来,上海的人口分布发生了转折性变化。市中心地段的人口密度显著下降,人口最稠密地区从1982年的每平方公里16.9万人降低到1990年的每平方公里13.6万人。而市区周围地带的人口密度则在上升之中,每平方公里4万人的等值线区域及每平方公里2万人的等值线区域明显扩大。由于政府在市区边缘地带建造的大批住宅先后投入使用,不少居民为了改善居住条件纷纷从市中心迁往市区四周的新住宅,从而导致市区人口分布有一种逐步趋于合理化的倾向。当然,“中部高、四周低”的上海人口分布格局依然明显存在。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在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和相对过剩人口规律的原理指导下,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定量探讨日本1868年以来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比例关系即相互影响程度问题。 一、日本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概况 1868年日本人口约为3,503.0万人。多于英国(3,066万人),少于美国((3,821.3万人),法国(3,833万人),德国(4,022万人)的人口。 1980年,日本人口为11,678万人,为英国人口5,595万人的2.1倍,法国人口5,371万人的2.2倍,西德人口6,156万人的1.9倍。是美国人口22,766万人的1/2左右。这一期间日本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0.8‰,高于美日英法德(1945年后为西德)五国平均速度(9.3‰),低于美国(16.1‰),高于英(5.4‰),法(3.0‰),德(3.5‰)三国年平均增长速度。应该指出日本国土面积仅为美国国土面积的1/25,所以1980年日本人口的密度(310人)为五国之冠,高于西德(240人),英国229人),法国(98人),远高于美国(24人)。  相似文献   

20.
城市,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 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产生以来,已经历了数千年的漫长变化。由于受当时生产力水平的束缚,早期的城市发展十分缓慢,尽管有个别城市在兴盛时期曾达到过百万人口的规模,但在世界总人口中仅占微小的比例,且数量极少。十八世纪中叶欧洲产业革命的兴起 蒸汽机、纺织机械和钢铁冶炼技术等的发明与运用,使社会进入了机器大工业的发展时期。工业在城市中的积聚,从农村吸引了大批的人口,城市人口开始逐步增加。到1800年,世界城市人口约为2,930万人,占总人口的3.1%。一百年之后,城市人口增加到22,440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也上升到13.6%。进入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增长,城市数量逐步增多,规模日趋扩大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不断提高,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股迅猛异常的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