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德育工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群体可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是群体组织的一种特定形式,广泛的存在于正式组织之中.大学生的高校生活作为群体组织的一种,非正式群体的产生具有必然性.作为相对于正式组织的另一种组织形式,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它对正式组织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消极双重影响,我们要加强研究,正确管理非正式群体及其成员.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和引导初探黄文秀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梅奥在进行了著名的霍桑实验后,认为在企业的正式组织群体中存在着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提出要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除发挥正式组织群体的作用外,还要重视发挥非正式群体的作用,引导非正式群体...  相似文献   

3.
论高校教师非正式群体及其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是知识分子高度集中之地,教师居主导地位.高校教师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群体.群体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正式群体是指有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力、义务和责任及分工,如系、室等;非正式群体不是经过官方规定而是自然形成的一种无形组织.非正式群体在高校教师群体中确实存在,但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研究高校教师非正式群体,对搞好高校管理工作,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协调人际关系,增进正式群体的凝聚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高校教师非正式群体形成因素1、年龄因素.从年龄阶段上看;高校教师有老…  相似文献   

4.
高校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构成及其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校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客观的,其名称多样,成员复杂;正式群体组织与非正式群体行为相互交叉。这些非正式群体的影响具有“二重性”,应科学分析,认真研究,正确引导,采取相应的措施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5.
小社会群体的分类标准有好几种:按照群体的群体关系结构可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按照群体与个人的接近程度可分为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按照群体的成员资格司分为成员群体与参考群体。正式群体群体组织可分为正式的和非正式的两种。正式组织是为了完成由较高层次的系  相似文献   

6.
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傣族村寨的组织管理模式是:以行政机构和宗教机构两个正式群体,将全村的非正式群体结合起来;以广播传达信息,以奘房为固定活动中心,全体村民共同为实现村寨的目标而行动。在这一组织模式下,傣族表现出以村寨取向为核心,以避异求同为突出特征的社会取向。  相似文献   

7.
高校教师群体亚文化具有特殊的渗透性、传染性,能以较快的速度在校园内部传递。它所包含的行为准则、价值观等非正式的精神因素可能与高校"三风"建设目标相吻合,可能弥漫于整个学校各个层次的非正式团体,可能渗入到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之中。高校教师群体亚文化与高校核价值观切合的程度越大,高校对个体的吸引力、凝聚力、激励力就愈大,教师心理对学校组织的认同程度就越高、心理依赖性就越强,进而在学校组织内部产生的凝聚力量和激励力量就会比较强,非正式群体内部的个体成员就会对高校这个正式组织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自豪感和依附感。  相似文献   

8.
非正式组织客观地存在于各类组织之中,其不同于正式组织的特性对行政领导产生多方面的特殊影响.行政领导者要创造良好的组织气候、提升自己权威的被接受度,就必须提高自身的洞察能力、充分发挥非正式沟通与非职位影响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凡是有正式群体的地方必然同时存在非正式群体。而重视对班级非正式群体的研究,恰恰是高校班主任和教育管理者进一步强化管理工作,实行有效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布迪厄场域理论和奥尔森利益集团理论两种理论下,创建积极的非正式群体,组建相容集团,选择有效的激励方法,组织特色文化活动都是有效管理这一群体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我国目前现行的管理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等学科的教科书,以及一些有关行为科学的论著中,关于群体的概念,组织与群体、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等概念间的关系尚有不明确之处,本文对此加以进一步探讨.一、关于群体概念的探讨我国现行的大多数管理心理学教科书对群体这一概念只是进行了一般性介绍,而没有进行明确的定义,只有在《管理心理学词典》中将群体的概念定义为:“群体是介于组织与个人之间的人群结合体.……也就是说,群体是指在组织机构中由若干个人组成的为实现组织的奋斗目标而彼此之间熟悉、行为上互有影响和交互作用的人群结合体.例如,机关里的科室、工厂里的车间、班组,部队里的班排等等.群体是企业或事业单位的基本构成部分.”①这一定义明确指出,群体是在组织之中,为实现组织的奋斗目标而形成的人群结合体.照此  相似文献   

11.
管理学家把组织分为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在正式组织中 存在着一种因工作关系而形成的有一定的看法、习惯和准则的非 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在企业中是客观存在的,但人们往往重视 正式组织而忽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非正式组织具有正反两方面 的作用,正面作用主要体现在:非正式组织混合在正式组织中容 易促进工作完成;正式组织的管理者可以利用非正式组织来弥补 成员间能力与成就的差异;可以通过非正式组织的关系与气氛来 获得组织的稳定;可以运用非正式组织的沟通等。非正式组织的 反面作用主要表现在当正式…  相似文献   

12.
非正式组织是群体行为的一种组织形式。长期以来,在理论上对非正式组织少有研究;在实际生活中,由于非正式组织经常被人们混同于小集团、小圈子等受批评、否定的对象之中,也一直处于被否定的地位。实际上,非正式组织是普遍存在的,它是人际关系中一种不可避免的形式。在理论上对非正式组织进行考察研究,发挥其有积极作用的一面,是一切正式组织——企事业单位值得重视的问题。现仅就高校学生中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进行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浅谈学生非正式团体的形成与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学生非正式团体的形成与诱导朱其春在学生群体中,根据特定的教育目的和要求而设置的具有明确规定的学生组织机构叫正式团体.而由于兴趣、爱好、思想观念相同、脾气相投、性格相近或共同的切身利益等原因自发地经常在一起活动的无形的组织被称作非正式团体,也叫小团...  相似文献   

14.
作为生存之道的非正式社会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非正式社会控制是社会结构与文化交互作用产生的结合体.非正式社会控制之所以重要,乃因它是地方性的、群体的生存之道,关乎如何安排生活和秩序,它表现着社会结构和群体的文化,构建了生活的样式.地方性的秩序就是人们在多元的社会控制中不断行动之后形成的结果.社会转型意味着旧有的非正式社会控制将可能失去它存在的基础,旧有的生存之道不能适应多变的世道,旧秩序正在被瓦解.而此时,如果国家法律等正式制度不能有效介入社会并弥补社会转型带来的非正式社会控制不足的困境,社会转型将面临巨大危险.  相似文献   

15.
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E·梅约在进行了著名的霍桑实验后,提出了在生产组织内除了由正式结构组成的群体之外,还存在一种非正式结构组成的“非正式群体”。自此之后,国际上的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行为科学家们,对生产部门、  相似文献   

16.
目前对非正式组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际层次的关注,而对具有利益冲突性质的非正式组织缺乏足够的重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利益性非正式组织不仅在组织内部广泛存在,而且扩展到了社会层面。近年来,由劳资矛盾、集体争议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增速明显,正是利益性非正式组织在社会层面的反映。利益性非正式组织的有社会层面和组织层面二个方面的形成原因。加强对利益性非正式组织的管理和监控,应该创造组织共同的价值观;构建科学合理的组织制度;注重对利益性非正式组织领导人的引导;加强政府宏观管理的协调。  相似文献   

17.
就业歧视与中国城市的非正式经济部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城市正式经济部门和非正式经济部门在组织、就业和市场类型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两部门之间存在着有限的职业流动性。对外来劳动力实施就业歧视的制度安排是城市非正式经济部门产生的重要原因。非正式经济部门是外来劳动力在城市正式就业制度壁垒的限制条件下创造的一个替代性劳动就业结构,它不仅履行着对外来劳动力的显在的就业替代功能,且发挥着向社会挫折群体提供经济流动机会的潜在的“社会安全阀”功能。然而,不断增长的非正式经济部门是以高昂的公平和效率的损失为代价的。解决的出路只能是从改变限制个人选择范围的外部条件入手,通过加快农村农业和非农业产业发展和改革城市就业制度和双重就业结构,实现对非正式经济部门的有效控制和转化。  相似文献   

18.
每一正式组织的内部都有非正式组织相伴随。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小宗派、小团体、小圈子等都是非正式组织发展到极端的表现形式,它们的存在影响正式组织的内部平衡和行政效力。那么,如何创造条件使非正式组织有助于实现正式组织的目标呢?——这便是本文所要关注的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19.
非正式群体这个概念,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梅约在主持著名的霍桑工厂科学管理实验中提出的,即:由兴趣、爱好、思想观念相同等原因而自发地结合在一起的无形组织叫做非正式群体。儿童非正式群体的形成,是儿童个体社会化和心理发展的客观要求。由于学校在儿童社会化中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因此本文仅就学校中非正式群体在促进儿童社会化发展方面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健康良好的学生正式群体或非正式群体,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发展特长和兴趣爱好的天地;另一面学生群体,特别是学生非正式群体自身也存在不足和缺点。面对这种情况既要给予学生群体支持和帮助,又要加强引导,及时克服因学生群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