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孟浩然以山水诗而扬名于盛唐诗坛,他注重以"兴象"这种独特的体验方式来写山水诗,其诗清空淡泊、浑然自成,鲜明地体现出了与地域文化特质相关联的阴柔清新特色,但同时又杂以刚健之气.种种原因,使得孟浩然以一介布衣在盛唐诗坛崛起.  相似文献   

2.
"盛唐气象"是唐诗研究者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唐诗研究的重点.本文即在"盛唐气象"所涉及的"盛唐"年限、"盛唐气象"的内涵和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叶文 《南方论刊》2000,(1):28-29
"群众公认、注重实绩"是新时期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衡量干部的德和才,应该主要看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实绩.但由于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人对实绩的内涵理解、把握不够准确,在选拔、任用干部的具体工作中凭资历、碰机会、靠关系的现象仍有发生.为了全面理解和更好地坚持"注重实绩"的原则,本文对如何准确把握"实绩"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作为封建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婚姻制度,至唐代已日臻健全。唐代实行的是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阶级内部"内婚制",政治需求的考量、注重姻亲旧眷、门第等级观念、科举观念等都对盛唐贵族的择婿标准有着重要的影响。盛唐时期贵族的婚姻一方面具有开放自由的特点,另一方面又表现出严谨刻板的一面,研究盛唐时期贵族群体的择婿风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盛唐时期的社会风俗和民众心理。  相似文献   

5.
清澹开宗派,五古居名家--张九龄诗歌影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九龄是盛唐前期承上启下、开一代新风的重要诗人.在初盛唐之际的诗歌革新中,他继陈子昂和张说之后,能以文坛宗主的身份和地位,继续倡导并弘扬汉魏风骨,力排齐梁颓风,恢复了"言志"、"缘情"和"比兴寄托"的优良传统,并以五古体式和<感遇>、<杂诗>等形式,昭示了"复古"的实绩,打开了盛唐局面.他还首创了盛唐清澹诗派,其作品的流播历代皆入名家序列.  相似文献   

6.
禅宗在盛唐已经发展成为心灵和精神的哲学,这也标志着一场宗教革命的彻底成功.禅宗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内涵,助长了盛唐人对人的价值和意义的自我肯定,顺应了盛唐积极事功的时代本质,适应了盛唐思想解放、人性奋扬的时代精神.禅宗对语言和思维的解构,使习常的语言失范,习常的思维失效,契应了盛唐诗歌的美学特质,也契合了染禅诗人的创作机缘.盛唐盛行以清幽虚空为特征的山水诗,是诗人性格中与雄杰豪迈所互补的另一种人性的流露,是盛唐气象中与阳刚壮放所共存的另一种意蕴的展示.盛唐山水诗,其中所表现出来的清幽平淡的自然美学气象,虽然看不到时代激动与喧嚣,却与盛唐精神在深层内涵上是一致的,是与盛唐的四海晏然、天下升平的社会环境形成互相映衬而又互相生发的另一个层面.  相似文献   

7.
文章围绕"注重品质,追求品牌"这个中心议题,回顾了浙江房地产品牌建设的历程,阐述了浙江抓五个方面工作实施品牌战略;分析浙江房地产品牌建设成功的三个主要原因;指出继续实施房地产品牌战略应采取的三条措施:首先要抓当前机遇,练好内功,全面提升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次要学先进,找差距,把房地产品牌做大做强;第三要注重品质,品质是企业产品的根基和命脉,也是下一步实施品牌战略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按照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发展逻辑来看,盛唐时代不应该是田园山水诗兴盛发达的时代,但事实是田园山水诗在这个历史时期达到了顶峰,这就注定了盛唐田园山水诗具有其他时代所不具备的文化内涵与特色.表面看来,以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的盛唐田园山水诗都是一些隐逸于山水、体现着"出世"思想的模山范水之作,与老庄的哲学主张非常地契合,但其实他们的"隐"与老庄的"隐"不完全是一回事:老庄的"隐"是彻底地"隐",是以不"仕"为前提的;盛唐诗人的"隐"是一种以"仕"为目的的"隐".这种等待被朝廷征聘的心理在盛唐田园山水诗中是有所反映的——诗人是通过"渔樵"、"垂钓"等意象来加以隐喻的,体现的是姜太公直钩钓鱼式的隐逸传统.  相似文献   

9.
论中唐诗人审美心态与诗歌意境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政治和文化特质的变化,中唐诗人的审美心态和诗歌意境都显示出与盛唐不同的特点:盛唐诗歌的情感基调昂扬明快,意境阔大外展,注重自然浑成,体现了盛唐诗人对天籁之美的追求。中唐诗歌的情感基调郁闷低沉,意境狭窄内敛,注重雕琢修饰,体现了中唐诗人对人工之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
唐代上流社会与长安是盛唐音乐的繁荣地,盛唐文士与歌辞创作关系空前密切,盛唐歌辞"风骨"、"声律"兼求。从王维的音乐才华、社会活动及诗篇特点等来看,他与盛唐音乐文化极其契合,这使得其诗深受时人欢迎,并广为传唱。可见,音乐文化是盛唐王维接受的基石。  相似文献   

11.
吴淑玲  张岚 《河北学刊》2012,32(5):91-95
唐代书肆是唐诗传播的重要的渠道之一.书肆的诗文集主要有四种来源:收买诗人的诗卷、雇佣书手抄写诗卷、自由抄诗手炫卖的诗卷、拓印金石铭刻诗文.诗文集的去向主要是士人.书肆为唐诗的即时传播和接受搭建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畅销诗卷对诗人的创作有着积极的鼓励作用,获得诗卷的士人在唐诗的熏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诗艺影响,这些对唐诗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传播与唐传奇的繁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传奇是唐代一种重要的文学样式。唐传奇满足了唐人的史传传播意识 ,具备了众多有利于传播的因素 ,切近了崛起的市民阶层对大众文化的渴求 ,从而取得了最终的繁荣。  相似文献   

13.
唐代的检校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实履其任和假借官资两部分入手讨论唐代检校官的任用范围、任用性质和意义,可以看出实履其任的检校官盛行于至德以前,内外诸司五品以上的特殊任用形式一般称为检校,性质相当于试用和权摄,待遇略低于同品正官。假借官资的检校官盛行于至德以后的使府中,虽不职事,但可据以累计官资,获得章服、班序和薨卒辍朝等特权。  相似文献   

14.
张连举 《河北学刊》2005,25(3):174-178
盛唐诗歌以其健康向上的风采、雄浑宽远的境界、恢宏豪放的气质,被后世推崇为“盛唐气象”。雄浑豪放的盛唐气象, 鸣奏着盛唐诗歌的主旋律,应该说它是历史上空前强大的唐帝国文治武功极盛与古典诗歌高度繁荣成熟所结出的硕果。盛唐气象是不可逾越的,因为它毕竟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和反映。盛唐气象,是盛唐时代的精神外现和性格形象,是盛唐诗歌普遍的基调。  相似文献   

15.
论唐代的离婚立法--以"七出"之制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唐代法律根据社会现实的客观需要,对礼制上的"七出"进行了确认与规范,将其纳入法律体系.从法理学上看,这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它使"七出"由汉代的习惯法转化为成文汉,更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利益;它规定了较为严格的执行程序;它在立法技术上也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从法律实践上看,它在社会现实生活中基本上得到了较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以往学界认为 ,唐诗繁荣的局面是当时经济昌盛、政治稳定、思想环境宽松等特定条件所促成 ,也是诗歌自身传统发展的结果。本文则认为 ,唐帝王的个人作用同样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 ,唐代君主亲自作诗引领时风 ;其次 ,敕编典籍滋养诗人 ;最后 ,以诗取士发现诗才。惟其如此 ,唐诗创作才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17.
说唐代牡丹     
牡丹是我国特有的名贵花卉,长期以来被人们当作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牡丹是唐初从河东道汾州先后传入长安、洛阳和江南等地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在唐代,由于当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与牡丹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人们对牡丹的喜爱达到鼎盛时期。  相似文献   

18.
陈霞 《西域研究》2002,(2):86-93
本文依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阐述了唐代屏风的类型、屏风画的艺术价值,分析指出了吐鲁番出土唐代屏风画蕴含的史料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唐律与唐朝的刑事司法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律是唐朝刑事司法制度的体现者、规范者和捍卫者.唐律的内容体现了刑事司法的主体、参与人、程序、证据、强制措施、法律的适用、刑罚的执行等方面,是唐朝刑事司法制度忠实的体现者.唐律对唐朝刑事制度的规范比较全面、具体和易操作,为这一制度的适用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唐律通过刑罚手段来惩治违反刑事司法制度的行为,力度比较大.唐律能与唐朝的刑事司法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主要是因为唐律包含有唐朝刑事司法制度的调整范围.詹初的主流刑事司法思想起了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疏议"起了完善唐朝刑事司法制度内容的作用等.在唐律与唐朝的刑事司法制度方面,还有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首先,唐朝前、后期刑事司法制度的执行情况大不相同.其次,后世律典对唐律中的刑事司法制度都有沿革.最后,唐律中的刑事司法制度与古代东方其他法中的刑事司法制度相比.差别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20.
论唐代边塞诗人的汉代情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文京 《河北学刊》2003,23(2):116-120
唐代边塞诗人在诗中多次提到汉代及汉代军事英雄,语言学意义上的解释不能说明其本质,这是唐代边塞诗人浓郁的汉代情结,是他们对泱泱大汉精神的深情呼唤。作为一种时代文化心理,它反映了深刻的文化背景和厚重的历史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