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ЖЕ在具体的言语实践中,既是语气词,含有加强意义,又可以作为连接词使用,其意义和用法多种多样。该词在口语和书面语中均比较觉,尤其在口语中使用频率较高了解ЖЕ的具体实际意义及句法功  相似文献   

2.
陕北方言口语中“家”的使用频率很高,其中有的用法和普通话相同,而有的则延续了古汉语中的意义和用法。拟就陕北方言口语中“家”的意义和用法进行分析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自然口语中的话语标记“回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头”的词汇意义是表示一种具体的身体姿态动作,但在口语中已经发展出了话语标记的用法:不影响句子的例题意义,只表示一种步骤意义,表现了说话人组织话语的痕迹。这种话语标记的用法是在词汇意义的基础上、在连动式的语境中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4.
得”本为动词 ,其本义为“得到、获得”。在禅籍中 ,它由其本义发展繁衍出不少新的意义和用法。这些意义和用法既不见于隋以前的文献中 ,又不存在于现代汉语中 ,诸辞书也皆未载。由于禅籍都是用唐宋口语写成的 ,因而禅籍中“得”的这些特殊的意义和用法 ,也就突出地反映了唐宋口语中“得”的意义和用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维特根斯坦后期提出的语言用法论,突破了长期占有主导地位的意义"指称论",认为语词的意义就是它在语言中的使用,主张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把握语词的意义,强调语言使用的规则,揭示了语言和人类其他行为间存在的多维的、动态的、交互的关系,将语言的具体使用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为言语行为理论的形成和语用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其用法论本身存在缺陷,否认了语言所具有的指称外在事物的功能,而过于片面和绝对,走向了语言意义理论的相对主义之路;用法论也不能解释元语言的话语使用。  相似文献   

6.
连词AND用法小议刘绍东“And”是英语中最为常见的连词,其使用频率极高,用法甚多。无论在口语和笔语的表述中,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这个词。由于频繁使用,给人们以假象,似乎认为这个词的用法十分简单。相反,笔者认为:由于大量的使用,语言实践却证明此词无论在语...  相似文献   

7.
否定词的用法对学习英语的学生来说一直是个难题。因为在英语中否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灵活多变的。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英语否定词在语言表达中的具体应用。旨在帮助学生更有效 ,灵活地理解和使用。  相似文献   

8.
俄语口语中常见的语气词及其汉语表达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地探讨了俄语口语中常见的几个语气词的用法和意义,以及翻译时处理含有这些语气词的句子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9.
含有运动义的动词“上”、“下”所带的处所宾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较频繁的一个动宾短语。但是在空间的客观因素,心理的主观因素,语言习惯等方面决定了具体使用中的复杂性,尤其是受社会文化、地理位置,心理因素的影响,古代的用法和意义较之现代的用法和意义有着明显的差异性。由此可见古今历史文化质变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0.
"摩托"与"马达"作为同一个英文单词的不同音译形式,在长期的使用中经过了由混同到分化的过程,它们具体的使用情况比较复杂.现有的工具书对二者的释义极不准确,主要的问题是以偏概全,因而不能反映二词的真实意义和用法.与二词意思相近的还有另一个音译词"引擎",三者之间也是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11.
0.1 “都”是现代汉语书面语和口语中使用率较高的一个副词。其语法意义,以前的研究者曾作过不少有益的归纳和分类。但多囿于句法格局内的静态描写,缺少一种形式化的方法和语义上的参照系统,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主观性和片面性;加之又过分强调其所谓“总括”前指的用法(其实对这种现象也没有作很好的说明)与其它用法的区别,因而更难看出各种语义值之间的联系。本文想在对“量”的总括用法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研究,并借助于语义和语用因素的综合分析,力求在动态中多侧面地发现其语法语用义,沟通其意义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海峡两岸通用词语的隐性差异是两岸词语对比研究中不易被察觉、尚未引起人们足够关注的部分,主要包括概念意义、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三方面,尤以后两者为多。"起跑"在相关工具书中常作为通用词处理,一般不标记差别,但在具体使用中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大陆多用本义,台湾多用比喻义,台湾"国语"中的一些用法大陆普通话基本不用。隐性差异是在长期使用中积淀下来的相对稳定的用法,有别于使用频率较低的临时语境义和临时修辞用法。将两岸词语对比研究从显性差异深入到隐性差异,意味着研究策略、研究方式以及研究诉求的转变,此项研究对双方民众的交际、交流以及相关工具书的编纂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虚词well多用在口语中 ,使用灵活 ,译法多样。舞台语言就是典型的口语语言。本文就美国独幕剧《美国之梦》为例 ,剖析well的种种用法及在不同场合下well的不同的中译法。well究竟该怎样翻译 ,这要依当时的语境及说话人的文化、社会地位等背景而定  相似文献   

14.
俄语动词单数第二人称命令式用于转义用法 ,谓语在人称、数、形式上与主语不一致 ,表现了丰富的情态意义 ,在口语及文艺作品中用的最多  相似文献   

15.
跟踪国内某大学英语专业学生四年时间,收集不同阶段口语语料,基于语料库的方法,从多方面探讨学习者口语语块的发展性特征.研究表明:学习者口语中使用语块的数量、种类与语块自身的长度成反比;学习者口语表达时过分依赖名词+动词语块、名词语块和动词语块,而较少使用介词语块,与本族语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别;随着学习者英语水平的提高,其使用语块的数量呈现正态增长趋势.研究结果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语块习得与教学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题试图从“NP+在+处所词+VP”结构的语法分析、“在”的历史演变和“在”的方言用法三个方面论证副词“在”是从介词“在”衍生而来的.演变的轨迹似乎是:从唐代开始,人们用“在这(那)里+ VP”表达在这(那)里某种动作正在进行,由于其在口语当中被大量经常地使用,出于表达简洁的需要,在长期使用当中“这(那)里”逐渐脱落,至近现代形成“在+ VP”的表达正在进行的副词用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具体的语言材料入手,分析归纳了<雷雨>中"哦"在此特定语境中的多种实际用法.通过大量用例的分析使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一个字、一个词、一个词组只有在使用中才能体现出它的具体含义.  相似文献   

18.
量词是壮语重要的词类之一,它在口语中出现的频率很高,类别特殊,用法复杂。壮语量词还有方言和地区的差别。社会上对壮语量词的作用认识很不一致,有的分歧比较大。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观点和处理办法。 1.名量词伴随名词出现时,名量词除了表示“一”的数量意义外,还分别表示名物的类  相似文献   

19.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素质,在个体的毕生发展与幸福感中起着葶足轻重的作用.依据口语交际的特点和大学生心理发展特征,提出口语交际能力自我培养的前提条件、主要内容和具体途径等.由此以期提高青年学子的口语交际水平、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乃至他们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汉语史上“最为”的最开始使用的时期以及发展成熟的时期均早于“最是”,这是与“为”作系词的用法早于“是”作系词的用法出现紧密相连的。“最是”由在中古逐渐发展而至近代普遍化使用,功能增强,并最终在整体上取代了“最为”的使用优势地位;而在佛教文献中“最为”仍然保持着它的优势地位。这与以下情况相一致:“是”在口语中是作为“为”的历时替代词,而“为”由于具有较浓的书面语色彩在不同的场合也具有其存在价值。到了现代,“最是”作副词的用法已不见使用,而“最为”作为一个副词保存下来,这是由语言的经济原则和词语的使用功能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