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裴李岗文化是分布在河南境内的早期新石器文化。它有一定的分布范围,也有一定的内含和一批特征鲜明的石器、陶器群,因此在它被发现之后,就被我国考古界以一种独立的考古学文化命名。由于它首先发现在河南新郑县裴李岗遗址,故命名为裴李岗文  相似文献   

2.
炎、黄文化与裴李岗文化,是两个不同概念的文化。前者属传说历史时期,在炎帝和黄帝时代所创造发明的文化。后者则属考古所发现的一种新石器早期考古学文化。传说的历史文化,似乎有“虚“之虞,而考古学文化,则是从埋藏在地下而发掘出来的实实在在的物  相似文献   

3.
略论裴李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李岗遗址,于一九七七年春作了试掘,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初步揭示了这个遗址的文化面貌。一九七八年春又作了第二次发掘,这次发掘,收获更大共挖出灰坑5个,墓葬24座和一座陶窑遗址,获得了近百件的历史文化遗物,使我们对裴李岗遗址的文化内涵,有了  相似文献   

4.
中原新石器早期文化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考古工作者先后在河北省武安县磁山和河南省新郑裴李岗两地,发现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址。这是我国新石器考古工作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收获。这两处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址,包含的文化内容是相当丰富的。目前已发现的遗址、遗物  相似文献   

5.
近二十多年的考古发现表明,华东沿海地区也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这是因为在这片广阔地带,先后发现了早于仰韶、大汶口文化,与老官台文化、磁山一裴李岗文化时代相近的青莲岗、河姆渡、罗家角和北辛文化一类的较早遗存及其一大批后续文化。在这些遗存中,最先发现的是位于苏北淮安的青莲岗文化。虽然在发现青莲岗遗址之  相似文献   

6.
一九六二年史学界曾对仰韶时期的社会性质,有过不同意见的争论。不久以前,许顺湛先生在其所著《中原远古文化》一书中附录了《再论仰韶时期的社会性质》一文,对母系说提出质疑,重申了父系说。但我以为,仰韶时期社会的母系说仍难以否定,而父亲说犹可商榷,下面想就几个方面提出一些粗浅的意见,以就正于许先生和学术界。许顺湛先生认为,母系氏族社会大概只存在于锄耕农业初期,仰韶时期已是锄耕农业的中期,这时中原地区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说仰韶时期的锄耕农业已经发展到了中期,无疑是正确的。因为在仰韶文化之前的裴李岗文化和磁山文化就已经以农业为主,遗址中就有大量的农业生产工具和粮食加工工具发现。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距今七、八千年,仰韶文化距今五、六千年。原始锄耕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阅读与作文》2009,(5):65-65
红陶 红陶在中国出现最早,红陶烧成温度在900度左右,根据考古发掘资料,黄河流域距今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时期,都以泥质红陶和夹砂红褚陶为主。  相似文献   

8.
人类文明发展至今,形成了两种不同而互补的文化形态,其一是人文文化,它是传统文化的主题,对于弘扬人类精神发挥过重要作用;其二是科学文化,它表明科学的所有领域共同的功用和发展。化学文化作为人类科学文化的一种有独特内涵的亚文化,乃是化学物质、化学活动方式及化学精神的复合体。  相似文献   

9.
内元(内含子)剪接与基因表达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7年发现不连续基因(断裂基因)以来,有关内元(内含子)的功用以及转录后的加工机制是真核生物分子遗传研究的一个热门。本文就有关内元的类型、剪接机制及在基因表达中的调控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存是丰富的。目前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以及华南等地都有发现。具体来说,黄河流域的新石器早期文化,已知的有河南新郑县发现的裴李岗文化和河北武安县发现的磁山文化。陕西的渭水流域,也发现有较早的老官台文化。此外,甘肃秦安大地湾以及山东滕县北辛庄也发现有早期文化遗存。长江流域的早期文化,有江南发现的江西  相似文献   

11.
石刻唱和诗不仅是文学作品的刊行与流传,也是诗文唱和活动的凝定,它融人、事、景、情于山岩石壁,是“诗可以观”“诗可以群”的典型。石刻唱和诗文多以诗摹景、以景解诗,形成诗景互观的模式;石刻唱和诗文常借景联结唱和,以诗和群,唱和相勉;同时,将唱和刻之于石,使得“唱”与“和”相长相发,促进文学乃至文化的交流传承与生发。品评摩崖石刻中的唱和诗文,既能深刻体会诗中所咏所叹的景、人与文,也能感知文与景背后的石刻意趣与氛围。  相似文献   

12.
海峡西岸青山秀水,气候温暖,养育了聪慧平和的闽南人,孕育了南派雕刻舒缓柔情、细腻收敛、雅致通透的风骨。惠安土地资源缺乏,各种石材相对丰富,以打石为生的惠安艺人创造了绚丽多姿的石文化,惠安石雕融合了中原传统文化、闽越本土文化、海洋文化、西洋文化等多重文化因子,有着鲜明的移民文化特征。在艺术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题材、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有着玲珑剔透、纤巧灵动的艺术风格,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是南派石雕艺术的最重要的代表。  相似文献   

13.
在蒙古国考古文化遗存中,有一种墓葬习俗与红山文化的积石冢的外部形制非常相似,那就是墓上积石的“石堆墓”和“石板墓”文化。虽然红山文化积石冢与蒙古国的“石堆墓”“石板墓”之间的文化内涵差异巨大,很难做大范围的跨时空比较研究,但将蒙古国“石堆墓”“石板墓”与红山文化积石冢的外部形制、墓葬构筑特征进行一个粗线条的梳理,以期对红山文化及后来的北方游牧民族积石为墓的葬俗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即蒙古国“石堆墓”“石板墓”与红山文化积石冢之间,在埋葬习俗方面具有相似性,它反映出远古时期的先民们“天圆地方”观念的形成,对万物有灵世界及灵魂观念的虔诚笃信。  相似文献   

14.
六朝文化是镇江历史文化的颠峰,六朝陵墓石刻是名城镇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丹阳南朝陵墓及其石刻艺术对探索南朝齐梁时期的陵寝制度具有极高的史料、文化、艺术价值。保护和利用这些具有高度文化艺术水平的陵墓石刻,对增强民族凝聚力、传承文明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相似文献   

15.
在清代这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期 ,士人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以及生存方式均发生了巨大变化 ,从《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这一形象 ,我们能够深刻地透视出本时期士人文化心态和价值观念的裂变。  相似文献   

16.
明清江南私家园林叠石文化达到了中国古典园林叠石文化的最高境界,是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精髓。思想派“士人”在叠石意境层面,通过著作、绘画创作来注重文人画意、文人画理和文人画境;技术派“匠人”在叠石实践层面取法山水画,不断提高自身叠石技巧。思想派“士人”与技术派“匠人”有机结合,创造了独树一帜的江南私家园林叠石文化。“士匠结合”不断发展,形成专业化、系统化的队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类似现代设计团队的职能。  相似文献   

17.
苏州历史上石桥众多,造型各异,体现出典型的江南文化特色。古桥石作艺术保护和合理开发,对于提升城市品位,传承中华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苏州古桥石作艺术与景观资源开发要在保护古桥原有意韵的前提下,统筹考虑古桥石作艺术与周边的人居环境及景观资源的关系。为此,古石桥景观设计要注重把握好满足使用功能、有利节约成本、符合观赏习惯和自然和谐共生四个原则,在此基础上,通过完善古桥周边的建筑功能、优化古桥现有的植物景观和挖掘古桥传承的历史文化等路径,促进古桥石作艺术与景观资源的融合与开发。  相似文献   

18.
陕北绥德炕头石狮文化探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陕北绥德炕头石狮文化进行溯源,就我国狮子、石狮、绥德石狮、绥德炕头石狮出现的时代、文化背景、传承进行了考证和论述,对绥德炕头石狮的艺术风格、雕刻手法进行了阐述,从而说明:绥务炕头石狮这一特殊的民俗工艺品,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中的瑰宝。  相似文献   

19.
存数不多的岭南石刻作品却开启了认识元代士人形象的另一扇窗。元代岭南地区士人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努力兴学,弘扬儒家传统文化;他们通过树立学习榜样、接续诗文传统、扎实行政等方式传承并实践着古代士人之职责。  相似文献   

20.
石刻作为一种文献形式, 具有写本、 刻本、 拓本、 辑本等四种形态。 石刻的四种版本形态, 构 成了石刻文献从生产、 阅读、 流通到利用的生命循环的完整过程。 不同版本形态, 代表不同的生产阶段, 需 要有不同的生产者参与, “四本” 突出了石刻文献的物质性与复杂性。 从这四个角度来分析和解读这一过 程, 可以更深刻地认识 “四本” 彼此的异同和关系, 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深入思考 “四本” 对于重建整个 中国古典文献学体系尤其是目录学、 版本学、 校勘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