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调查发现,流动人口对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的了解状况并不乐观,甚至比较糟糕。这可能正是目前影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计生管理方式和服务内容方面,流动人口表现出一些需求偏好。人口计生部门应从流动人口的这些需求偏好出发,调整或改善目前的管理和服务。  相似文献   

2.
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和谐社会建设、事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实际效果、事关群众切身利益。近年来,  相似文献   

3.
流动人口计生服务均等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必然要求,是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的客观需要。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统筹协调、部门联动、综合治理"的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工作新机制,整合人口计生和卫生、综治、公安、民政、教育、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资源,形成部门协同推进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合力,是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王颖  谢晏  朱浩  杨冠琼 《西北人口》2012,33(4):37-41,46
人口计生是基本公共服务重点之一,其内容包括基础服务和拓展服务两大类。本研究在3E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出"人口计生公共服务评价监测模型",利用2005年至2009年的数据对全国各地区人口计生公共服务的资源投入、执行效率以及服务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人口计生公共服务发展水平低,全国整体发展较为落后,领先地区存在发展短板;人口计生公共服务发展不均衡,区域差异较大、发展水平呈现两极化;资源投入是影响人口计生公共服务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人口计生公共服务的整体水平、地区均衡具有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河北省新乐市始终坚持把流动人口管理融入社会管理大局,着力构建保障人性化、管理制度化、数据精细化、平台网络化、服务多元化"五化"工作新机制,推进"新市民"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强化工作保障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人性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强化"组织、经费、职责"三重保障机制。一是强化组织领导。  相似文献   

6.
流动人口规模大、隐蔽性强、人员身份错综复杂,成为人口计生工作服务管理难题。健全和完善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户籍地管理为辅的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新体制,已是人口计生工作的当务之急。管理体制未到位是当前流动人口难管理的症结所在当前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主要存在流出人口数量大、信息难掌握、违反政策生育处罚难、人员经费不足、手段弱、措施软等问题。由于以现居住地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人口计生局以贯彻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为契机,以建立“统筹管理、服务均等、信息共享、区域协作、双向考核”工作机制为核心,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推进流动人口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全区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8.
为推进流动人口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通过完善三大机制,为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工作提供保障。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区委、区政府从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全局出发,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纳入公共服务管理范畴统一决策,制定下发了《玉泉区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成立了由副区长担任组长,公安、卫生、综冶、教育等14个  相似文献   

9.
2003年,四川省成都市委、市政府做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决策,拉开了全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序幕;2007年,国务院确定成都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几年来,市人口计生工作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发展这个中心,强化公共服务,推进公共管理,落实公共保障,重点在强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完善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和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等方面创新突破,统筹推进人口计生工作。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乌海市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多方参与、综合施策"的理念,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采取多项措施,加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服务力度,基本实现流动人口计生基本公共服务与户籍人口无差别。宣传教育服务均等化。认真贯彻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在村(社区)流动人口聚集地设置宣传品免费  相似文献   

11.
人口转变完成后的中国人口老龄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宝 《西北人口》2009,30(4):19-22
在人口转变完成之后。由于人口惯性的存在,人口老龄化将比人口转变过程中的人口老龄化速度更快。中国已经基本完成人口转变,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时期,老年人口比重和规模以及老年人口乘数均快速上升。因此,必须在思想上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真正重视,实现人口政策和人口工作的重心从控制人口数量向数量与结构并重转变,并尽快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2.
朱涛 《西北人口》2009,30(3):1-3,13
在人口转变过程中存在着对经济发展极为有利的“人口红利”时期。本文从分析我国“人口红利”消逝的预警入手,分析了我国人口结构面临迅速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并追溯了计划生育这一影响我国人口结构的政策原因,认为对传统以严格控制人口数量为目的的人口政策的调整应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13.
何雄  易成栋 《南方人口》2004,19(4):45-51
本文在回顾我国人口普查传统方法技术基础上 ,分析了新形势下国内外人口普查技术新进展 ,并指出人口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我国人口普查新工作平台。本文探讨了人口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和系统结构 ,并从五个方面详细分析人口地理信息系统如何辅助人口普查工作 :普查登记阶段 ,GIS技术可以辅助划分普查区域 ,绘制出普查地图和调查小区地图 ,提高速度和准确性 ,确保地域上的不重不漏 ;利用人口GIS ,可以充分发挥基本单位名录库在普查中的重要作用 ;利用人口GIS ,可以拓宽抽样调查和专项调查应用领域 ;利用调查小区空间不变性 ,可以统一普查资料空间基准 ,极大的拓宽普查资料应用范围 ;利用人口GIS ,可以加深人口普查数据的开发利用。未来十年内 ,将会有更多的区域建设各等级人口专题地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4.
李建新 《人口研究》2004,28(1):16-21
"9.11"恐怖事件发生以后,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文明冲突"的观点再次引起了国际社会和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亨廷顿关于文明、文化冲突的分析范式是值得我们认真关注的一个视角.在此视角下,本文讨论了文明冲突的本质以及中国文明的特质和作用;讨论了人口要素与文明兴衰之间的关系;本文最后指出,中国需要重新审视中国人口发展的长远战略.  相似文献   

15.
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条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进程中,人口的均衡发展是一个关键。自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的计划生育政策,加速了我国人口生育率下降,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促进了经济增长与人口增长的协调发展。但是,从1990年代我国进入低生育率开始已有20来年,长期的低生育率的人口非均衡发展下将产生了更为复杂的人口现象,引发了人口规模与结构、劳动供给与需求、人口流动与区域发展等之间的失衡和矛盾,成为制约未来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人口难题,破解这些人口难题是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的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16.
中国市场化进程中人口管理模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化是当代中国最深刻的社会变革,而人口变动也是近几十年以来最显著的现象之一。一方面,人口变动推动了中国的市场化进程;另一方面,市场化变革要求中国的人口管理模式从计划经济下的他律型人口管理模式向市场经济下的自律型人口管理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7.
面对青海日益严峻的人口形势,要求我们必须要用科学的态度正视青海的人口问题,抓紧研究青海人口发展战略,这不仅是实施青海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全面建设青海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和制定青海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90年代初,中国学者开始对流动人口进行理论研究。城市流动人口在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文化结构、户口结构上特征鲜明。流动原因同中有异,流动前后职业结构的变化与所在城市的经济结构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一个包含人力资本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从索洛增长理论入手,分析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理论模型的推理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均产生不利影响。再根据理论模型的结果构造了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增长影响经济增长的实证模型,收集和使用中国1990~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理论模型的推理结果进行实证检验,证实了理论模型的推理结果。实证研究还表明:(1)初始的人均GDP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负,说明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了条件收敛的情形;(2)人力资本投资、储蓄率和劳动参与率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论文证实了20世纪80年代公布的河南1949-1963年的人口数据是当年的人口统计数据,有较高的可信程度。利用当年的分年龄人口数据作队列分析,证明了大饥荒确实造成了严重的人口损失,这种损失在少年儿童与老年人中特别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