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住房制度健全国家的实践表明,建立低收入家庭租用廉租住房的福利住房制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此,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力推廉租住房制度的建立。如199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国发[1998]23号),明确提出在全国推行廉租住房制度;1999年,建设部在总结各地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发布了《城镇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1999]第70号);2006年5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针对房地产调控提出了著名的“国六条”,将城镇廉租住房…  相似文献   

2.
浅议我国廉租住房准入与退出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迎 《城市》2008,(7):52-54
自1998年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并提出廉租住房政策以来,廉租住房建设成为我国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使有限的廉租住房资源能够合理配置、持续利用,建立科学、完善的准入与退出机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要闻资讯     
《老年人》2009,(7)
三年基本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难6月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的《2009年~2011年廉租住房保障规划》出台,总体目标是用三年时间基本解决747万户现在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规划》要求,廉租住房保障标准控制在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3平方米左右,套型建筑面积50平方米以内,保证基本的居住功能。《规划》明确,2009年廉租住房建设中央补助标准为:西部地区400元/平方米,中部地区300元/平方米。为此,中  相似文献   

4.
11月26日,建设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了新的《廉租住房保障办法》(下称《办法》),对廉租住房制度建设中群众和地方政府普遍关心的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据新华社报道,《办法》将于12月1日开始实施。值得关注的是,《办法》明确规定,廉租住房的保障对象为"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相似文献   

5.
未来3年中国将筹集9000亿元人民币资金用于住房保障,将主要用于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建设以及棚户区改造,基本解决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中共十七大报告的第八部分,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同时还提出:“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这是党代会报告中第一次专门提及住房保障制度,更是第一次谈到保障方式和保障对象。  相似文献   

7.
正迄今为止,中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走过了公房出售、提租补贴、住房商品化、住房市场化加住房保障等阶段。每个发展阶段的进展、主要政策以及产生的社会效果各不相同,既改善了城市人民的平均居住水平,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后果,房地产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迅速抛弃了不能给他们带来利润的低收入群体住房,使城市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凸显出来。在2007年国务院9部委联合发布《廉租住房保障办法》、国家空前重视社会和谐、重视  相似文献   

8.
何莉 《安家》2006,(6):185-186
>>国六条 2006年5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根据当前房地产存在的问题,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调整住房供应结构;进一步发挥税收、信贷、土地政策的调节作用;合理控制城市房屋拆迁规模和进度,减缓被动性住房需求过快增长;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快城镇廉租住房制度建设,规范发展经济适用住房,积极发展住房二级市场和租赁市场,有步骤地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完善房地产统计和信息披露制度,增强房地产市场信息透明度,全面、及时、准确地发布市场供求信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上内容被称为"国六条".  相似文献   

9.
杜小平 《城市》2003,(5):38-40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和各级政府对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一直都非常关注,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相关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维护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利益.天津市在经历了多年的住房制度改革后,已初步建立起新的住房供应体制,即高收入者购买商品房,中低收入者购买经济适用房或是合作建房,最低收入者则可申请廉租房.城镇居民的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从1978年的7.2平方米增加到2001年的15.9平方米;住房成套率也从1995年的74.3%上升到2001年的91.4%.但从"居者有其屋"的意义而言,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在市场经济制度初步建立之后,如何建立面向中低收入家庭主流市场的住房供应体制,还面临诸多理论认识和实际操作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梁涛 《城市观察》2010,(3):114-122
受到政府资金供给不足影响,广州廉租房建设出现了政策覆盖面窄、廉租社区配套不足等问题。由住宅过滤理论对城市住房保障问题的启示,笔者认为广州不应再采用规模兴建新住宅的方式,而应该引导、促进市场的住房过滤,将市场过滤出的低质量住宅作为向低收入家庭提供廉租住宅的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11.
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城市居民住房问题,始终把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作为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多年来,上高县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把解决县城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工作和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切实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全县城市居民住房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2.
杨玲 《城市》2013,(9):30-34
公租房正逐渐成为各地重点推进的保障性住房。由于主要面对城市中低收入群体,公共租赁住房与以往的出租型保障性住房(廉租住房)显著的区别就在于其覆盖的群体数量更大。当前,公共租赁住房社区正在成为城市新兴社区,该类社区主要集中了城市中低收入人群,其社区管理对于保障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大意义。但是,与一般城市社区相比,公共租赁住房社区具有其独有的特性,并不能完全套用现有城市社区管理方  相似文献   

13.
李静  徐彬 《城市》2012,(4):7-11
在我国,房地产价格持续的增长速度和涨幅已经大大超过了民众的承受能力,引起了民众的不满,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更成为政府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和政治问题.为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难题,发达国家都有一些成熟的做法,其中,美国、日本和新加坡的住房保障制度对我国缓解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4.
作为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住房公积金的特点是直接以金融手段支持广大城镇职工购买住房,推出住房公积金的初衷也是弥补我国缺乏对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有效途径的不足。但是,随着公积金制度的发展,在实践当中也遇到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刘云  刘海讯 《城市》2014,(2):73-76
201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涉及房地产业时指出:“要努力解决好住房问题,加大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做好棚户区改造”。  相似文献   

16.
我国廉租房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新广 《城市》2007,(11):58-60
2007年8月13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快城市廉租房建设.着力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并要求在2010年.全国实现廉租房从覆盖“最低收入住房困难户”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户”。8月24日.全国住宅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曾培炎副总理在讲话中明确提出.将于2007年年底前出台城市廉租房建设的相关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付学禹 《城市》2008,(10):74-75
天津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从1992年以后逐步建立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实际上是一种住房保障制度,建立住房公积金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城镇所有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及其在职职工每月缴存一定数量的住房公积金,建立起解决职工住房问题的住房建设基金,使每一个职工都能住上自己比较满意的住房。建立职工住房公积金制度,为职工较好、较快地解决住房问题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2007年8月,国务院出台《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强调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2010年6月,住建部等七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弥补了长期以来"夹心层"住房政策的缺位。2010年我国建设保障性住房580万套,2011年建设1000万套。"十二五"期间,我国计划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9.
正一、引言保障性住房是我国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一般由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政策性租赁住房构成。在经历了2001年~2005年的建设萎缩期后,保障性住房重新成为政策重点。由于保障性住房的对象是城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随着保障性住房的大力建设,将会解决相当一部分家庭的住房问题,从而缓和社会  相似文献   

20.
日本的医疗保险制度具有覆盖面广、针对性强、公共医疗保险机构多、医疗保险支付率较高等特点,由此也带来了不少问题。而为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难,日本政府采取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主要特点是依靠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