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晓峰 《社会福利》2007,(12):26-28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对什么是发展、靠谁发展和为谁发展、怎样发展等发展观的基本问题,做出了科学的回答,深化了对人类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做出了重大理论创新。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精辟概括,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3.
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上的报告,内容非常丰富,是指导我们党,我们国家未来发展的一个纲领性文件。一、关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  相似文献   

4.
尹乃军  郑彩莲 《社科纵横》2010,25(6):17-18,58
全国在掀起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热潮时,本人结合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实际,探索高校党建新模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拓创新,突出发展主题;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统筹兼顾的方法,为不断完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党建实效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赖洁玲 《社科纵横》2010,25(11):142-144
高职院校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对于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高职院校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必须抓住发展这一主题,科学定位、明确学校发展的路径选择,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实师生的主体地位,统筹兼顾学校发展的各个层面,彰显办学特色,实现学校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从人口基数过大、就业人口增长过快、人口与资源环境不相协调这三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分析人口增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以促使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相似文献   

7.
田飒 《社科纵横》2009,24(8):151-152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推动我们的工作科学协调、可持续的进行。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本文结合高校后勤工作的实际,从四个方面探讨了统筹兼顾的方法对促进后勤工作协调发展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欧阳国文 《社科纵横》2010,25(10):22-23,32
加快和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和统筹兼顾,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将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经济发展与资源协调,生态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比较发达的生态城市圈。  相似文献   

9.
论科学发展观下的生态伦理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下的生态伦理观是可持续发展伦理的全部意蕴,它体现着社会主义市场运作主体的科学素养、行为规范和道德水平。坚持实践的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应把社会实践作为人与自然协调的基石,以人为本作为人与社会发展的根本取向,以统筹兼顾作为生态文明与社会持续发展的理路,修正市场主体的生态价值意识,以提高人类生态伦理道德素质的崭新内容。  相似文献   

10.
汪汉斌 《学术交流》2005,15(1):43-47
修改《民事诉讼法》是为了谋求我国民事司法制度的健康发展,因而同样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与理念,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宏观思路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客观上要求修法时以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注重程序与制度设计的人性化;同时要注意《民事诉讼法》原则、制度与程序的统筹兼顾,协调部门法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尤其是要正确处理修法的"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既要保持《民事诉讼法》制度发展的承续性,又要考虑当前的现实需要,还要为其未来留足制度发展的空间,以实现民事司法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苏戎安 《探求》2008,(5):4-7
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深化的新高度体现在: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发展是社会主义的第一要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深化的新高度体现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好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深化的新高度首先体现在三大思想解放与思维创新,其次突出体现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提出关于当代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规律的新理论。  相似文献   

12.
刘朱红 《探求》2005,(Z1):47-4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将"以人为本"写入全会文件,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出的一个重要执政理念,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长远的指导方针,也是实际工作中必须落实的重要原则.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价值导向,其目的在于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田松柏  胡艺华 《创新》2008,2(2):31-34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因素。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关键是要建立起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注重实绩、以考促建等原则,建立起科学、有效、规范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刘菊  刘伟 《社科纵横》2005,20(3):12-13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包含了深刻的伦理意蕴,其中贯穿了伦理公正理念和原则;确立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价值观;蕴涵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高道德理念。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弄清"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民本思想的本质区别和本质要求,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刘国建  张红 《探求》2005,42(2):13-15,12
"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当今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上的路标和里程碑.科学发展观不仅有本质、运行、特征、价值取向等层次,还有着清晰的结构."五统筹"以及各发展要素间的"协调"是形成科学发展观结构的非线性作用机制,这体现在以"以人为本"为原点,以协调发展为横轴,以可持续发展为纵轴构成网络坐标系上.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践行以人为本,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功能定位的内在要求,因此,必须阐述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内涵及要求,把以学生为本,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终极目标;从教育理念、教育主体、教育环境等方面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践行以人为本制约因素,把树立科学理念,协调若干关系,拓展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践行以人为本的对策,才能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践行以人为本真正落到实处,不断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新的重要战略思想,也是指导企业发展的重要思想。依据科学发展观,企业要树立人本理念、全面协调发展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其中,全面协调发展理念包含了守法理念、诚信理念、伦理理念和共赢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包含了创新理念、长寿理念和环保理念。  相似文献   

19.
社会管理创新的法律制度研究与科学发展观是紧密联系、内在统一的.社会管理创新的法律制度研究既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做好这项研究又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这是因为,关于社会管理创新的法律制度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密切相关,我们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完善和健全这些制度来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而这一目的的实现又与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是第一要务"和"以人为本"的核心内涵分不开.进行社会管理创新的法律制度研究就是要创造一种使"发展是第一要务"这一目标得以实现的最基本的社会条件.就是说,没有社会的和谐、稳定,就没有社会的发展.因此,在具体的社会管理创新的法律制度中,我们绝不能离开以人为本的精神和理念,即这些法律制度必须是以人为本得到具体落实的重要体现."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全面发展,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中心,人的全面发展是目的和归宿.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强调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内涵非常丰富,具体应包括十个方面:人的价值高于一切;人是目的,不是手段;人是发展的中心主体;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崇尚和彰显人性;坚持人的独立自主;尊重人的首创精神;权利优位于义务;权利优位于权力;尊重和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20.
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根本指针,贯彻"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宗旨,恪守"公平、公正、公开"发行原则,坚持"安全运行、健康发展"的理念,以管理创新和营销创新为动力,以建设符合四川省情及适应四川彩票市场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为保障,大力加强福彩文化建设、不断增强福利彩票核心竞争力,以市场化经营手段实施扩大彩民群体和强化网点建设的"双轮驱动战略",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作风建设,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创优服务,统筹兼顾、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全面提升四川福彩在全国的地位,永葆"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发展水平,努力实现四川福彩又好又快地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