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 1.1 众所周知,中国是个人多地少,资源紧缺的低收入大农业国,“人口增长一耕地减少”的剪刀差趋势日趋严峻。目前的中国人均耕地占有量仅有1.3亩,比世界平均数4.52亩低得多,而在可预见的将来(2000年),人均耕地将降至1亩左右。中国以占全球7%的耕地勉强养活了占全球22%的人口,中国农业长期的低度发展决定了耕地不可替代的经济价值。然而,每年新增的1600—1700万人口和国民经济在改革、开放背景下的持续发展对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需求量却是日趋增多,质量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一基本国情及其发展趋势决定了中国农业的发  相似文献   

2.
就业和再就业,中国的头号社会问题范林娟(兰州大学西北人口研究所兰州730000)作为世界头号人口大国,吃饭问题曾经是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首要任务,也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从艾奇逊的“中国人解决不了吃饭问题”到莱斯特布朗的“谁来养活中国”,无一不是这一热...  相似文献   

3.
汕头市是粤东沿海的港口城市,位于韩江、榕江、练江三江出海处。全市辖龙湖、金园、升平和达濠四区及澄海、潮阳、南澳三县(市),土地总面积2064.4km~2,总人口401万,其中农业人口占73%。至1992年,全市耕地总面积5.35km~2,粮食总产量达73.63万吨,人均口粮192.78公斤,是一个十分典型的高产缺粮区。解决401多万人口的吃饭问题,是该市国计民生的头件大事,是充分发挥经济特区和港口城市优势,建设成为现代化城市的基本保证,也是实现社会安定的基础。本文根据汕头市人口、耕地与粮食问题的现状及其演变趋势,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战略对策,供有关部门参考。 一、汕头市人口、耕地与粮食问题的现状分析  相似文献   

4.
“老有所养”是摆在广大农村计划生育户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怎么养老?如何养老?陕西省淳化县近年来推行的“绿色养老工程”值得关注和研究。 200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正式进入老年人口国家行列。据联合国对中国人口预测的中方案看,60岁以上人口的比重2000年占10.1%,2020年占16.7%,2040年上升到27.3%,2050年时更高达29.9%。可见,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广大瑶胞欢迎计划生育,他们联系当地的土地、资源和人口发展的现状,深有感触地说:“为了更快地使少数民族繁荣兴旺,瑶族同样实行计划生育,再也不能无限制地盲目生育了。” 这个县共有12个公社、一个镇、12万多人口。其中9个半公社属瑶区,瑶族人口5.3万多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52%,占全县总人口的47%,是我国瑶族人口比较集中的一个县。  相似文献   

6.
过多的人口,是中国发展的一大压力。中国人口的多有两个特点,一是基数的绝对庞大,二是地域的绝对广大。所以,中国自己解决粮食供给,始终把发展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要位置是符合实际的。解决粮食自给,主要是提高单位产量和改变食品结构,这是没有疑问的。另一方面,从事粮食生产的劳动人数必须大大减少。就目前中国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0%的人口的实绩并没有什么可夸耀的。相反,它不过是生产力水平不高,产业结构不优,经济效益不好的一种迫不得已。至于人口分布的调整,和解决粮食自给是互为因果或相辅相成的。这当然不是一…  相似文献   

7.
我们经常说,我国有80%的农民。这一判断的根据是: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非农业人口占20%,农业人口占80%。事实上,这一判断大大低估了我国非农化的水平。我们知道:统计意义上的非农业人口是以是否吃商品粮为主要判断标志的。改革以来,我国有大量的吃农业粮而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这里,我提出以下几种测量非农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正> 一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是党所领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我们开展这项工作,是从70年代始才逐步走上正轨的,但是早在五六十年代,人口问题之重要已经提出来了。因而随着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的到来,计划生育工作也应进入“不惑之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回顾过去,可以说计划生育工作,走的是一条坎坷、曲折的道路。当然,同时也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在“而立之年”以前,我们对于应该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曾有过迷惑不解的时候;也有过比较清醒的时刻。但是总的说还是盲目状态为多,人口意识并未形成。这主要体现在:解放初期,我们曾把人口这一任何社会制度都会存在的问题,与政治斗争联系在一起,针对美国艾奇逊所说的,中国哪个政权也解决不了众多人口的吃饭问题,我们提出了“人多是好事”,“人多热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民以食为天”。食物主要来源于农业。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11亿多人口,9亿多在农村。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的比重。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纵观全球,人类社会自己造成的人口、环境问题,向人类自身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地球上的资源颇有不堪重负之势。因此,资源、环境、人口问题成为当今世界和国际社会普遍关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农业剩余劳动力非均衡协调转移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是一个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1995年其总人口为8701万人,非农业人口2170万人,占总人口的24.9%,农业人口占75.1%。乡村劳动力为3497.4万人,其中农业劳动力为2515.7万人,占乡村劳动力的72.6%。与众多的劳动力相比,耕地资源相对较少,农业人均负担耕地面积由1949年的8.8亩下降到目前的2.8亩,农业劳动力剩余问题非常突出。山东省地域差异非常明显,跟全国一样可以分为东中西三大地带。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而西部地区则普遍较为落后,可以说山东经济是中国经济的一个缩影。因此,研究山东的农业剩余…  相似文献   

11.
我国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及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数量增长迅速,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老年人口问题已受到全国上下的关注。198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承担国家的“七五”计划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中国老年人口调查和老年社会保障改革研究”,我们参与了这个课题,按统一的课题设计在全省城乡范围老年人口中进行1‰比例的随机抽样,对4440个样本作了调查。 1986年末湖北省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有443.9万,占全省总人口的8.9%,其中农村占老年人口的84.3%。在1987年的抽样调查中,农村老年人口的有效样本为3750个。我们以此调查资料为依据,结合全国有关资料,试图对农村老年人口的供养问题作个粗浅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有不少国家都为吃饭问题苦恼着。非洲大陆数亿人民正挣扎在饥饿线上,全世界每年有一千五百万儿童死于饥寒交迫之中。而占世界总人口五分之一还多的社会主义中国,却奇迹般地解决了十亿人民的吃饭问题,1984年人均粮食超过了世界粮食人均水平。几千年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温饱”二字,在新中国三十多年的历史过程中就成功地实现了,这确实是一件震惊世界的喜讯。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我国传统的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既是改革的成果,同时又对深化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我国农业劳动力比重过大,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缓慢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新中国成立时,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9.4%,农业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总数的91.4%。从建国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三十多年来由于我国的城乡经济基本处于分割状态,农村经济单一经营,农村劳动力很少向外转移。尽管这期间工农业总产值的构成由1949年的“三七” (工业产值占30%,农业产值占70%)变为1979年的“倒三七” (工业产值占70.3%,农业产值占29.7%),但农业劳动力的比重却变化很小。农业劳动力占工农业劳动力的比例基本保持在85%以上,农业劳动力占全部社会劳动者的比重也始终不低于70%。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大趋势,我们步入了“1999国际老年人年”。“建立一个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是国际老年人年的主旨。我国目前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12亿,占总人口的97%;到200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13亿,占总人口的10%,我国将进入老年型...  相似文献   

15.
我省是一个拥有6502万人口的农业大省,其中农村人口占85%。去年以来,我们以“婚育新风”为主旋律,着力唱好“进万家”的重头戏,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实践中,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深化认识,精心谱写重头戏1998年延安会议后,国家计生委要求在全国城乡广...  相似文献   

16.
<正> 研究毛泽东同志的人口思想,是研究“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的一个重要内容。毛泽东同志生活在占世界人口1/4的中国,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领导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解决了为帝国主义所断言的根本不能解决的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取得了震惊世界的革命胜利。毛泽东同志的人口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宝库中,居于特殊的地位。本文仅从如下三个方面试述毛泽东同志的人口思想。  相似文献   

17.
<正> “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这就是我们的方针。”我国十亿人口,八亿农民,三亿多农村劳动力,农村劳动就业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农村劳动就业不能离开农业生产的发展,必须遵循“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的原则。一、农村劳动就业必须充分利用耕地资源,努力搞好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18.
清中叶以来,中国社会中存在着大量的“过剩人口”,这是中外研究者早已充分关注的一个基本事实。在此基础上,我们尝试通过对近代以来中国农业生产领域中,人口对生产力压迫现象的考察,从一个侧面揭示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未来人口发展的粮食安全与耕地保障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0  
封志明 《人口研究》2007,31(2):15-29
中国人口发展的粮食安全与耕地保证程度研究表明,随着人口增长和消费扩张,中国未来的耕地规模和人均耕地面积会进一步下降,人均粮食消费水平和粮食需求总量将进一步提高;2020年在人均粮食420~435kg的消费水平上,基于18亿亩耕地保证的粮食生产能力可以基本满足14.36亿人口的粮食需求;在人均450kg的消费水平上,中国未来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足以支持人口高锋时间的14.73亿人,但受耕地资源有限约束,人均粮食占有水平很难有进一步提高。从耕地、粮食与人口关系看,中国未来人口的粮食安全必须向食物安全转变,从耕地资源约束的粮食生产与人口增长驱动的食物消费两端着眼:一方面要重视耕地与粮食安全——藏粮于土,全面提高土地资源综合生产能力;一方面要关注食物与消费安全——倡导适度消费,建立动植物并重型食物结构;从生产与消费两方面来认识和解决中国中长期人口发展的食物安全与耕地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20.
威海市是山东省郊区人口比重最大、城市人口比重最小的一个县级小城市。1981年底,全市总人口20.6万人,其中郊区人口16.1万人,占人口的78%;城市人口4.5万人,占总人口的22%。近年来,威海市郊区人口的劳动构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半以上的农业人口逐渐转化成了非农业人口。威海市农业人口的转化为什么这么迅速?这里是通过哪些具体途径进行转化的?将来的发展趋势怎样?最近,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一次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