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非言语交际是指不用词语进行的交际。西方学者认为 ,在面对面的交谈中 ,言语交际所传递的信息约占 35% ,而非言语交际所传递的信息可达 6 5%。本文着重探讨非言语交际的特征功能、文化对比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非言语沟通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言语沟通在人们信息传递过程中并非处于辅助性或支持性的地位,而是与语言沟通一起成为人际沟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最近几十年间,对非言语沟通的研究大致上是从行为角度、语用学角度、神经生物学角度等三个方向上进行的。非语言沟通的信息传递渠道通常被认为是无声与有声的非语言符号所构成。对他人的非语言行为的精确性加工是与更多有意义的支持性的人际互动相关的。神经科学上的发现,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条从生理角度研究非言语沟通缺陷的途径。非言语沟通的已有研究结论,将对人们社会生活的良性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并且也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开拓了多种空间。  相似文献   

3.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交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跨文化交际有两种途径: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非言语交际系统与言语交际,都是一定社会文化的产物。二者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他们都属交际,即一个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信息通过某种途径传递给另一人的过程;所不同的是信息从发出者到接收者之间传递的途径。在跨文化交际中,弄清非言语交际与文化的关系很重要。  相似文献   

4.
试论汉民族言语交际准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语交际是人们运用有声语言及其相伴随的辅助性语言符号进行信息传递和沟通的活动。由于不同民族的人文、自然环境的影响,作为人类社会的普遍行为的言语交际活动,既有着某些共同性原则,又有着各个民族在交际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固定下来的,为交际者共同遵守的一整套准则,而且这些准则贯穿于各民族的言语教育、言语活动和言语评价之  相似文献   

5.
标记理论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其核心是言语符号的对立、不对称现象。标记理论具有普遍性,同样也适用于非言语符号。非言语符号是信息传递的重要手段之一,有一定的标记价值,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符号具有明显的性别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6.
礼貌原则理论是继合作原则理论之后提出来的,是“会话含义”学说的发展。由布朗、列文森、利奇等学者提出的与合作原则相益补的礼貌原则,丰富和发展了格赖斯的“会话含义”学说。礼貌原则具有级别性、冲突性、合适性特征。礼貌原则的三个特征是指导正确应用礼貌原则的重要依据。礼貌原则的运用过程实际上是灰色信息的传递过程。言语交际是复杂的社会活动。有时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人们需要适当降低明确度,提高信息灰度,以增加模糊性、含蓄性和可能性空间,从而激活更多的相关外部信息。了解这些规律对于准确运用礼貌原则,恰当地表达语用含义,从而使言语交际得以顺利进行,会有一定程度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功能语言学的人际功能理论认为语言的言语功能主要由语气系统来体现.陈述语气是英语散文语篇的主要语气类型.通过陈述语气,英语散文作者向读者提供赏心悦目的内容,并且与读者坦诚交流,进行情感互动.陈述语气能够提供信息和传递思想的言语功能赋予了英语散文语篇极大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一思想教育的方式很多,非言语教育也是教育方式的一种。人类有一种不要言语就能沟通的。语言”,它所“说”的跟舌头几乎一样多。像声音(非言语的声音)、语调、双手及身体的姿势,眼球的转动、面部表情,以及面部颜色的变化等等,都能传递人们的情感和信息。手之一触,身之一转,眼波一横,眉峰一皱,都是道隐衷,诉幽情的绝妙“语言”。  相似文献   

9.
语言与其意义之间的联系不是固定的、僵死的。语言的意义随着言语交际的环境以及说话人的意图、态度等多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语言(或言语)的意义就是语言表达式所传递的信息。信息的获得必然要受到人的观念、态度、知识背景、解释的角度等因素的影响。情境对语言表达式中做承载的信息加以限制和补充,使得确定的、具体的信息得以传递。  相似文献   

10.
"插说"和"追补"是现代汉语语法中的两个术语,用以描写句子的部分动态变化。从言语交际的实际出发,结合信息传递理论、言语交际过程及交际中主体的认知加工和选择原则等,对"插说"和"追补"重新进行解释。句子的动态变化是表层现象,"插说"和"追补"的真正本质是信息补偿和交际反馈。  相似文献   

11.
手机短信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也是科技发达的标志。它以其经济实惠、迅速快捷、隐秘快感、幽默风趣、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等特点倍受手机一族的青睐。人们通过手机短信把美好的祝愿、生活的压力、失败的苦恼和尴尬的处境转化成幽默的“空中语言”,通过它来释放自己的情绪,放飞自己的心灵。短信语言,言简意赅,或谐音,或引喻,或幽默,或诙谐,令人忍俊不禁,为之开怀。对这种新生的语言形式进行探讨有其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着重从押韵和叠音两个方面分析了手机短信语言呈现出来的音乐美,以便人们更好地运用它,使之成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一道桥梁,一个媒介。  相似文献   

12.
微信具有信息资源丰富且分门别类、独特的的信息推送方式和功能多样性等特点,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途径。然而,高校在应用微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观念滞后、人才短缺、管理不善等问题,对此,需要从更新观念、切入载体、提高素质以及完善管理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加以改善,充分发挥微信的积极作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英国语言学家杰弗里·利奇提出词语除了本身所具有的最基本的概念意义之外,还具有丰富的联想意义。联想意义是交际双方在特定文化,特定语境中对一个词语产生的特定感受。根据这一理论,笔者认为在做外宣资料英译时应该时刻将词语的联想意义考虑在内,做到正确遣词措意,打动读者。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英语教育多局限于单纯的词句教学,而忽视了人的内在学习潜力的挖掘。在提倡”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背景下,在大学阶段,应结合大学生心理特点把教学管理融入教学技能当中,从心理学、组织学的角度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进行团队学习、提高系统思考的能力,建立高效、自主、开放的学习型英语学习组织。  相似文献   

15.
新闻的宗旨在于传递信息,翻译新闻可视为信息的再次传递。新闻标题的翻译重在信息功能的体现,兼顾其美感功能;导语的翻译应以译文信息的有效传递为目的,重新整合信息,重建语义结构;正文的翻译应考虑源语和目标语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的不同而进行“编译”,以满足目标语读者的需求为目的。  相似文献   

16.
In the course of reading we can guess or infer the meaning of some new words, difficult words or keywords through the information, logic, background knowledge and language structure, etc. and it is a very useful reading skill. When obtaining this kind of skill, the readers can quickly infer the meaning of new words from the clue offered by the context or th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 of new words, therefore, to improve the reading speed and reading ability.  相似文献   

17.
词汇是学习语言的基本要素 ,是语言应用的前提。当我们学习单词时 ,不但要注意发音、拼写和单词的一般意义 ,还应注意单词语义间的联系。本文讨论的就是关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内在特征 ,也介绍了如何通过词汇语义的内在联系来组织教学 ,有效地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和英语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志丹县短信案”中新媒体舆论监督的分析,论述了公共权力由于对新媒体特性的陌生,产生了应对中的恐慌,指出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传统媒体失语、草根阶层的边缘化、舆论监督的制度性缺失等问题。认为政务公开是一种积极的疏导,让言论自由在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况下积极健康的发展;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一起,可以构建多元化的监督格局;而对新媒体也要加强监控机制,对于恶意的信息传播,要依法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制止。  相似文献   

19.
英语词汇逻辑记忆法是以词代替以字母为单位作为突破口,通过研究词本身的内部关系,词与词之间的外在联系,找出记忆的规律和途径,从而启发人们逻辑思维能力的记忆方法。英语词汇教学中运用逻辑记忆这一方法,向学习者提供了一种有效利用原有知识经验,对生词进行加工的方式,帮助学生运用已有的词汇、知识和经验,去熟记和增加英语词汇,强化记忆,防止遗忘,将已形成的关于这一方法的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形成相应的智力技能,从而减轻学生对于英语单词结构记忆的负担,提高单词结构记忆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英语是一门多词性的语言 ,形同义不同的词汇甚多。这里 ,笔者仅就英语中形似分词 (V -ing和V -ed)却是连词的用法加以系统地归纳、总结和详细的介绍 ,旨在帮助读者正确理解这部分词汇的真正含义 ,以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