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是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开发潜在的农业人力资源和利用现实的农业人力资源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成都地区新型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和特征,而发展特色农业又是区域经济优势选择的结果.成都地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将新型特色农业与产业化经营有机结合,扩大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内涵和外延,创造了独特的"成都模式",促进了本地区"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是密不可分的三位一体的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要想妥善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加强新农业、新农村和新农民(简称新三农)建设,建设新农业和实现农业现代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前提,建设新农村和实现农村现代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培养新型农民和实现农民现代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保证,只有协同推进新三农建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其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在这5个要求中,生产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重要任务.所谓生产发展就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而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关键又在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必须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中心任务,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选择合适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5.
三农问题的本质是农民太多,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抓住"转移农民,减少农民"这一主线."转移农民,减少农民"有两个途径,一是直接诱导边缘农民向城镇居民转变,二是诱导新型农民发展农业产业化组织,并吸纳农民与其一起向农业产业化企业工人转变.当前解决三农问题重点在于打破我国现有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和僵化的农村土地政策等.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具备推行"一村一品"工程的条件,因为山西有独具优势的特色农产品、丰富的旅游资源与鲜明地方特色的民歌以及山西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同时,山西省也在椎行"一村一品"工程采取了具体措施,使"一村一品"工程在山西有了一定发展.进一步发展"一村一品"工程对于山西省新农村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和新农村建设的的必然选择.本文结合吉林省洮南市具体情况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洮南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发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号文件,拉开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序幕。建设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是关键,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个很好的路子。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产业化经营处于初级阶段,尚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解决。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途径是增强产业化水平、扶持龙头企业以及完善公司与农户的内部协调机制等等,从而使我国农业产业化步入新台阶,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第三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农问题再次被提到国家重要规划的日程上来。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国家发展的大计,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而在三农问题之一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科技进步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建设新农村的主攻方向,也是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条件和基础。  相似文献   

10.
农业产业化是构建中国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必由之路。作为全国统筹城乡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成都市郫县战旗村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探索农业产业化经营,先后创造了三种村级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即:"公司+农户"型、"村—企"型和"村—企—社"型,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互动发展,具有典型的渐进性特征,集中了土地使用权,创造出规模经济效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对战旗村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变迁路径的梳理,认为以下因素对于村级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作用:农村精英是该体系的引领者,土地使用权制度是该体系的基础,经济组织是该体系的核心,龙头企业是该体系的关键,农民参与是该体系的主体。  相似文献   

11.
和谐与发展是贯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过程的基本要求和保证。如何利用资源分配的区域性特征,确定合理的农业布局,建立各具特色的农业发展模式和与此相关的新农村模式,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这里科学的发展观就是因地制宜。总之,农业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只有把区域特色、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促进农业发展结合起来,才能构筑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模式。例举海峡西岸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以闽台农业合作为助力的农业产业带建设,来说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具有区域特色的发展模式才是新农村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2.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我国的现代化自然要求农业也要实现现代化,8亿农民的增收问题也是关系到我国实现小康社会的最大障碍.全部免除农业税后,虽然表面上会直接减轻农民的负担,但由于这涉及到了我国的一项基本农业制度,废除之后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而这又有可能间接损害农民的利益,使三农问题更为严重,所以要从根本上建立解决三农问题的机制,以便对今后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也许充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治本之路.  相似文献   

13.
提升农业竞争力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农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是提升农业竞争力的重要前提.要实现农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必须以城市化为助力,减少农民,聚集土地.城市化可以有效提升农业竞争力.实行新型城市化战略,应从转移农民的去向、农民进城的意愿、城市的接纳力、进城的速度、户籍制度以及与其有关的各种制度和土地流转等方面解决农民进城问题,最终达到提升农业竞争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培养新型农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的必然要求。为此,必须积极研究农村职业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途径和对策,以确保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后新农村建设出现了许多新的模式,在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之间,出现了多个"公共领域",其中,"村--企"结构对尊重草根文化、增加乡村在社区进程中的作用具有传统生态意义.在浙江乡村调查中,发现浙江民间的"村企"草根体系,使得浙江在市场经济中获得乡企结构的重新转型升级,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基础建设,显示了浙江乡企共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湘西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的一种新型经营机制,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湘西民族地区因其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应因地制宜,采用农户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市场主导型、主导产业带动型等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以推动湘西民族地区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解决"三农"问题, 推动农村三化, 实现城乡和谐发展, 应该通过发展县镇工业改变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民收入; 通过推进农村城镇化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通过农业产业化改变传统农业增长模式, 培育和巩固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农村和农民可持续的自我发展能力, 以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而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是符合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特点、创新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的新型农业经营体制。针对新农村建设的本质要求,农业产业化在实现市场化、提高农业比较效益、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村城镇化、加快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两个反哺”和缩小城乡差别等方面,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支撑。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一条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推动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农村科技服务问题已成为战略性重要课题。本文对当前强化农村科技服务、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20.
关于诗歌的"兴"的界说,不同历史阶段有所不同.从大处看,以六朝为界,分野显然.<诗经>兴体诗的"兴"其本质是"起";六朝后的诗歌,"兴"的本质则是"感".<诗经>兴体诗是借物起兴,较单一;六朝以后诗歌则是感物兴情,较复杂.<诗经>兴体诗中情与景大都只是局部交融,六朝以后诗歌的"兴",其情与景渐趋"融彻".但是从总体上说,作为美学范畴的"兴',其本质都是物对心的感发和心与物的相互契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