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积分制管理以积分而不是以户口为标准,从而将教育、就业、社保、医疗等公共服务与户口脱钩。这一制度创新不仅能够缩小流动人口和户籍人口在教育、就业、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差别,创造一种新的户籍改革和流动人口市民化的思路;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改变了城市对流动人口的选择方式:即从集体排斥向个体选择转变。  相似文献   

2.
招聘广告上的"限本地生源"、"要求本市户口"对大学毕业生来说是相对熟悉的字眼。这种见怪不怪的招聘条件体现了最具中国特色的就业政策——就业户籍限制。户籍是记载居民和住户基本信息  相似文献   

3.
地市创新率     
上海户籍新政为户改破题2月23日,上海公布《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人员申办本市常住户口试行办法》,持有《上海市居住证》7年以上的"来沪创业、就业人员",可以申请获得上海市户籍,成为"真正的上海人"。  相似文献   

4.
《领导文萃》2010,(18):9-9
2009年创纪录的2.11亿农民工,普遍无法在他们辛苦劳作的远方城市享受教育、医疗和住房等公共福利。作为管控社会的一种方式,中国的户口体系有其效用。当然,改变户籍登记制度的政治和经济压力逐渐增大。但看来政府目前更倾向于小城镇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就业歧视的现象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户籍歧视、学历歧视等方面。其中户籍歧视是我国特有历史背景下的产物,一般表现在农民工就业方面;而学历歧视的出现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在专科以下及本科以上学历的差异。就业歧视体现了社会的不公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正视和解决就业中的歧视问题尤显重要。本文对户籍和学历歧视进行了系统的探讨,提出了加速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紧制定我国《反就业歧视法》以及完善国家职业标准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决策探索》2009,(7):70-71
把教育、就业、社会福利、住房、物价、工资等各个领域的各种具体利益,都继续捆到户口这一个领域来,这不是改革,也不可能达成改革的目标,只会延续甚至扩展以前的失误。  相似文献   

7.
《领导决策信息》2010,(45):19-19
近日,成都正式出台《关于全域成都城乡统一户籍实现居民自由迁徙的意见》,将在2012年实现城乡统一户籍。居民凭合法固定住所证明进行户口登记,户口随居住地变动而变动.市外人员人户享受与本地居民同等的待遇。与目前很多地方“以土地换社保”以及重庆市此前出台的户籍改革3年过渡期相比,成都市此番改革更加彻底,农民将“带着土地”进城。用北青报评论所说的,他们将成为“全国第一批拥有自己土地的市民”。  相似文献   

8.
周孟珂 《决策探索》2014,(16):35-36
在各地如火如荼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之际,一股疑似“逆城市化”的暗潮悄然出现:随着大学毕业生近年来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多的农村籍毕业生将户口迁回农村,即实现“非转农”。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现象 对于中国人而言,户口、户籍或许是烙在每个人社会身份上的最深印痕。在城乡二元结构下,社会资源不是由市场来决定,而是由政府根据城乡分割管理的原则进行配置。由于城乡户籍制度的明确规定,城乡两部分居民客观上存在不同的社会身份。拥有城镇户籍的居民获得较好的资源,享有教育、补贴、劳保福利、社会保障,以及医疗、教育和失业保障等各方面的优厚权利和待遇,农村户籍的农民则较难均等化获得这些资源。半个多世纪以来,依附在户籍政策上的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的制度差别,可以说是引起社会不公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汪凡 《管理科学文摘》2011,(26):170-171
本文以上海“户籍新政”出台的背景及当前户籍政策所带来的问题切入点,指明了上海“户籍新政”出台的必要性。用混合扫描模型对上海“户籍新政”进行了阐述分析,揭示了其公共政策的有效性,以及今后户籍改革的着力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把教育、就业、社会福利、住房、物价、工资等各个领域的各种具体利益,都继续捆到户口这一个领域来,这不是改革,也不可能达成改革的目标,只会延续甚至扩展以前的失误。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跨区域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外来流动人口作为城市人口的一部分,与城市的经济、社会关系越来越紧密。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外来流动人口与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本文拟以昆明为例对此加以探讨。文中“外来流动人口”是指非昆明户籍且来昆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  相似文献   

12.
问题     
《领导文萃》2016,(5):134-135
正我国流动老人群体超过千万,相关公共政策成为政策盲区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估算,我国户籍不在原地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60岁及以上的流动老年人口数量为1060.8万人,占全部流动人口的比例为4.8%。老年人口的流动时间在5年内呈递增趋势。老年人流动的初衷不同于劳动力流动,他们往往是随迁家属,是容易被忽视的群体。然而,相关的公共政策接续却十分滞后,比如,养老保险的异地接续问题,医疗保险的跨地区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镇化得快速发展,规模城镇化已难以延续,目前应该大力推动规模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转型。本文以研究城镇化中的人口问题为主要方向,对农民工在城镇中的就业、社会保障以及户籍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几点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户籍制度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不断建立和完善起来的以户口登记和管理为基础的一项综合性社会管理制度、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户籍制度为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城市化发展等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户籍管理制度之弊端也日益显现。大多数人认为现行的户籍制度是要改革的,但改革遇到的困境比较多,进程比较缓慢,改革效果不明显。本文这种从户籍改革与社会保障、就业、教育等制度的关系分析我国户籍制度在改革中遇到的困境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5.
6月3日,浙江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备受关注的《浙江省流动人口居住登记条例(草案)》。其中五大变化彰显人性化:一是增加政府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内容:二是增加有关方便流动人口居住登记的条款:三是强调公安机关办理居住登记时应主动发证:四是修改增加条款强调“全免费”,不得“搭车收费”;五是居住证持有者有机会转办常住户口。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上海市外劳及本地居民就业调查的有关数据,计量分析了外劳和本地居民构成的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结构,以阐明大城市二元劳动力市场的主要特征。本文的构成如下:首先,概要说明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的基本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理论假说和计量分析的框架;其次,简要说明本文使用的调查数据,定量描述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特征;再次,援用Mincer的工资函数理论,计量分析人力资本、户口制度等因素与工资的关系,旨在说明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二元性质,即外劳与本地居民的市场分割性和各阶层内部的竞争性;最后,总结实证分析的要点,指出近年出现的民工荒现象主要起因于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尤其是对农民工的就业和工资歧视。  相似文献   

17.
叶燕 《决策探索》2001,(11):40-41
户口,是与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特殊证件.在中国社会中,每个人的出生、上学、就业、参军、结婚、迁徙……无不受到户口的制约.尤其是在农村与城市之间、小城市与大城市之间,户籍就如一道无形的屏障,让人很难逾越.几十年来,这道屏障像一道钢铁的城墙,横亘在人们的面前.今年3月,国务院批转了公安部<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并在浙江先行试点.至此,户籍这道城门才慢慢地向百姓敞开.  相似文献   

18.
马坚 《办公室业务》2013,(23):176-177
高校学生户籍档案,是学生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迁移程序复杂,从学生入学到毕业,按流程做好户籍档案的接收、审核、落户、保管、迁出等各项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学生户籍档案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手段,改进高校户籍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都是高校在户籍档案管理中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领导文萃》2008,(21):F0004-F0004
2003年青阳镇撤镇分设青阳、梅岭、西园三个街道。宵阳街道位于晋江中心市区,辖12个社区居委会,面积11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87万人,流动人口近3万人。宵阳街道荣获2003—2005年度省级文明单位。阳光、霞行、宵新、青华、曾井等社区分获省、泉州市、晋江市文明单位。  相似文献   

20.
正日前,河南省正式出台了《关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河南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秉承"四个坚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自愿、分类;坚持存量优先、有序引导增量;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协调。"优先解决"进城时间长、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人员的落户,同时以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产业集聚区等为重点,着力提高县域城市(镇)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