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企业"走出去"与海尔国际化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海尔集团简介创立于1984年、崛起于改革大潮之中的海尔集团,是在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名牌战略”思想的引领下,海尔经过18年的艰苦奋斗和卓越创新,从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壮大成为在国  相似文献   

2.
冬青 《领导广角》2001,(6):23-23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上海举行的中国企业家聚会上,针对“面对经济全球化,每个企业该怎么办?”这个提问时.他的回答是:只有成为“狼”,中国企业和企业家才能在全球化进程中与“狼”共舞。如果做“羊”,其结果只有被吃掉。关于如何成为“狼”?其回答是.一是要尽快熟悉和掌握国际竞争的游戏规则二是要敢于、勇于、善于参与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3.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已经司空见惯。然而,一些名牌企业却能在其经营领域年深日久,长盛不衰。这奥妙何在?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向世人阐释,是“标新立异”的竞争战略,是不断深化的创新理念──不断地比竞争对手捕捉到更好的市场切入点,从而不断地占领新的市场。有谁听说过洗衣机能洗土豆地瓜?可是海尔就开发出这样的洗衣机。两年前张瑞敏出差四川,听说洗衣机在四川销售受阻,原因是农民经常用洗衣机洗土豆地瓜,排水口一堵,农民就不愿用了。于是,张瑞敏就要求开发一种出水管子粗大既可洗衣服又能洗土豆…  相似文献   

4.
兰度 《经理人》2006,(2):58-61
最新公布的“全球最受尊敬商业领袖” 50强排名揭晓,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位居第26,是惟一上榜的中国企业家,成功的海外市场拓展是海尔和张瑞敏赢得全球美誉的原因所在,张瑞敏恰在2005年圣诞节发表了海尔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的宣言,让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  相似文献   

5.
《经理人》2002,(5)
海尔在电脑市场上的失利已经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海尔在物流上的效用也产生诸多不利言论,营销实战大师、全球顶尖营销顾问公司—科特勒营销集团总裁米尔顿·科特勒,也曾直言不讳地批评了被普遍认为在国际化和多元化方面相当成功的海尔集团。张瑞敏与海尔就如一个谜,实情如何呢?中国经理人网(www.sino-manager.com)的经理人社区上的两个论坛“管理俱乐部”、“精华烟云”,也有关于海尔的讨论,以下是摘编的部分贴子。  相似文献   

6.
WTO离中国越来越近。加入WTO以后,我国的经济将会进一步与国际市场接轨,许多跨国大公司将大举进入我国市场,对我国许多企业将会形成巨大的竞争威胁。一些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它们采取积极的国际化战略,抢在外国竞争者大举进入之前先“打出去”。海尔集团无疑是它们当中成功者的一个代表。海尔成功的国际化战略对我们其它企业国际化自然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 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家特大型企业。海尔集团在总裁张瑞敏提出的“名牌战略”思想指…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离开创新,企业必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国海尔总裁张瑞敏总结海尔的经验说:“海尔之所以能够保持高速稳定增长,最主要两个字:创新”。日本松下电器的创办人松下幸之助指出,在竞争激烈及低成长期间,唯一的生存之道就是创新。经营企业本身就是一种环境适应业,能适应环境变化者才有生存与发展的机会,不能适应者自当淘汰。而今天适应变化的唯一方法就是创新。企业的创新包括观念创新、科技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8.
1984年,张瑞敏由青岛市原家电公司副经理出任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他确立了“名牌战略”思想,带领员工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创造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奇迹。海尔集团从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2002年全球营业额711亿元的中国第一品牌。2004 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1016亿元,成为中国首个规模过千亿的自主品牌。2005年4月,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世界品牌500强》研究报告, 海尔排名第89位,比去年上升六位, 是中国唯一进入世界品牌百强的中国  相似文献   

9.
1998年春,海尔总裁张瑞敏应邀参加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的案例正式写进哈佛大学教材。海尔经验从此有了世界影响。 2000年10月,世界著名的学府瑞士洛桑国际学院第一次打破惯例,邀请非校友的企业高级管理者到学院演讲,青岛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成为亚洲第一个受邀请的嘉宾。当张瑞敏登上这世界一流的国际讲坛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从此,《海尔建立市场链》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做成案例,进入欧洲管理案例库。  相似文献   

10.
峻岭 《领导广角》2002,(2):31-32
海尔业已跻身世界六大家电制造商之列.“面对经济全球一体化,最重要的是自己必须成为‘狼’才能‘与狼共舞’,否则,把自己摆在羊的位置上,结果只有被狼吃掉.”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如是说。  相似文献   

11.
拥有了“空杯心态“,松手就不会太难。勇于松手,拥有的只会更多。在这方面,海尔总裁张瑞敏的做法,给大家提供了很好的榜样。1988年12月,创业刚刚四年的海尔在全国电冰箱评比中,以最高分获得中国电冰箱史上的第一块金牌!当全厂上下等着张瑞敏开庆功会时,张瑞敏却召集中层干部开  相似文献   

12.
2000年,张瑞敏发表文章《新经济之我见》,向所有海尔高管表示“不触网就死”;2005年,他又发起了海尔1000天流程再造;2012年12月,海尔正式宣布实施网络化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13.
周维新 《经理人》2008,(2):78-80
再过一年,1949年出生的张瑞敏就要满60岁了。 多年来,谁将接张瑞敏的班,成为各界议论的焦点。从已经67岁的杨绵绵,到梁海山、王召兴、周云杰、崔少华、武克松、柴永森等三四十岁的副总裁级人物,多年来被人们一遍一遍地念叨。然而,号称“赛马不相马”的海尔,这场马一赛就五年甚至更久,即使美国总统都换两届了,奈何海尔还赛不出接班人来?  相似文献   

14.
《领导文萃》2006,(7):79-79
有一次,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和副总裁杨绵绵率高层人员前往西安分公司视察工作。当飞机慢慢降落西安咸阳机场时,海尔集团营销中心长驻西安的经理已经在机场大厅出口迎接张瑞敏、杨绵绵一行。在驶往分公司的车上,杨绵绵提议:请西安营销经理做一回海尔产品在西安市场的“导游”,介绍一下营销情况。于是,经理开始用数据说明销售情况,但当问到他另一敏感问题时,他却为自己找了很多借口想搪塞过去。张瑞敏立刻打断他的汇报说:我想给大家讲个故事——美国的西点军校是世界有名的军校,该校有个久远的规定,即在长官问话时,学生或者下级军官只能选择四…  相似文献   

15.
海尔,作为中国白色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在进行国际化战略决策时,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设计、生产、营销在当地市场上实行高度一体化。这一战略甚至延伸到了像美国这样的家电消费高端市场,在劳动力成本居于比较劣势的美国建立生产基地,“美国造”的海尔产品是由价格10倍于中国的美国当地劳动力完成的。海尔的这一决策引起了业内众多争论,在国外跨国公司为了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大举向中国市场转移制造业和加工工业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海尔反其道而行之,投资美国制造业,在劳动力价格高昂的市场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海…  相似文献   

16.
觅"冷"创新     
赤日炎炎的七、八月份,人们动辄淌汗,是衣物洗得最勤的“旺季”,却又是洗衣机被用得最少,在市场上销售不畅的淡季。年年如此,为什么?国内众多的洗衣机厂家很少去寻根究底,思谋一番,可“海尔”人瞄上了这个“冷点”。原来,并非人们夏天不想用洗衣机,而是常见的洗衣机都不适合夏天使用:每次就洗那么几件衬衣、短裤、袜子之类的东西,用深桶大肚的洗衣机,既费水又费电,谁干?针对消费者的这个心理,海尔集团开发出一种专供夏天使用的1.5公斤容量的特小型洗衣机,还设有三个调节水位,最低的一档,洗两双袜子也行。新品面世后,…  相似文献   

17.
<正>几乎是白手起家的海尔,虽然只有20年历史,却能在与美、日、欧众多家电巨头的搏杀中脱颖而出,跻身世界一流厂商之列,其品牌也在世界范围内声誉渐隆。2004年上半年,海尔集团实现营业收入500亿元,较同期大增30%,其中海外市场贡献了近100亿元,是上年的一倍。预计到年底,海尔极有可能以1000亿元的营业收入进入世界500强俱乐部。与此同时,海尔最近分别在《财富》3个排行榜——中国最有价值的品牌、中国最受赞赏的公司、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名列前茅。种种迹象表明,这个全球第四大白色家电厂商进入了有史以来最好的时期。张瑞敏不久前接受了《财富》杂志的采访,谈了海尔的品牌策略、管理和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企业家作为企业经营者中出类拔萃的人物,他们与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运营需求相联系,以其创新的意识、卓越的才能,引导需求,创造市场,这些企业家的形象也就在这特定条件下成了企业的形象。在市场竞争中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人所共知,在每一个知名企业的后面,都有一个出色的企业家。如DELL的戴尔、微软的比尔·盖茨、海尔的张瑞敏等,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企业形象,传播着企业信息。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家必须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以适应新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为此,要做好企业家形象塑造的四大工程。…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加入WTO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使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我们必须参加竞争——与世界强手的竞争。因此在“狼来了”的时候,我们自己必须是“狼”是“虎”是强者,至少在竞争中有信心把自己打造成“狼”与“虎”,如果你甘以羊羔自居,企求谁来给你一份同情或怜悯,那就有点可悲了。  相似文献   

20.
“你是不是把标题搞错了?”乍看此文的标题.你可能会如此这般地立即产生怀疑:“应该写作‘失败是成功之母’才对!” 果真如此吗?请让我们一起来看这么一个事实── 在1968年,哪个国家在手表制造业方面占统治地位? 当然是瑞土这个100多年来以精良的手表制造业而闻名于世的国家。这年瑞士占据了全世界手表65%的份额,竟然“吞吃”了世界手表市场80%以上的利润! 然而,10年以后,他们的市场份额却衰退到了10%.并裁减了50,000名制表工人。今天,哪个国家在世界手表业占统治地位?再也不是昔日风风光光的瑞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