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房广顺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38-41,49
20世纪80年代以来,邓小平在研究探索不发达国家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中,对非洲社会主义给予高度关注,提出了“你们根据自己的条件,可否考虑现在不要急于搞社会主义“的思想.这是邓小平立足于社会主义本质,坚持从实际出发,坚信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所作出的理论总结,要求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房广顺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Z1)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邓小平在研究探索不发达国家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中 ,对非洲社会主义给予高度关注 ,提出了“你们根据自己的条件 ,可否考虑现在不要急于搞社会主义”的思想。这是邓小平立足于社会主义本质 ,坚持从实际出发 ,坚信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所作出的理论总结 ,要求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聂火云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0,(1)
对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理解 ,必须抓住社会主义的本质 ,从根本上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首要的理论问题 ,这样才能有利于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4.
谢祥清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0,(3)
思想解放运动为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的确立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则为其奠定了现实基础。理论与现实的结合使得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成为一个逻辑严密的整体 ,具有科学的内涵 ,并且澄清了长期以来在社会主义认识问题上的许多模糊观念 ,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爱莲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1-6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贡献首先在于对社会主义本质第一次作了全新概括。邓小平提出的什么是社会主义 ,是指社会主义本质问题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是指社会主义一般原理在中国的实现形式。邓小平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不是从社会功能角度 ,而是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入手 ,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 ,体现了社会主义普遍性和特殊性、过程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李儒忠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2(5):9-11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是社会主义的最高范畴,是五百年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一次壮丽日出。党的十五大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评价是历史性的。 相似文献
7.
文章结合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实际,对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再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揭示出邓小平界定社会主义本质的五个特点:以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健康发展为准则来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超越教条、突破传统模式,立足现实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中来界定社会主义本质;把现实性与理想性有机地统一起来界定社会主义本质;以发展的、辨证的眼光动态地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五个特点,显示出邓小平界定社会主义本质的实事求是精神、科学精神和“管用”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周泽之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4)
邓小平为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既从否定意义上指明社会主义不是什么,排除了对社会主义的种种误解;又从肯定意义上规定社会主义是什么,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根本原则,从而在理论和实践上对科学社会主义作出了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9.
10.
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观就是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的总和。其内容包括社会主义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基本观点的总和。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观是对传统社会主义观的重大突破,克服了把生产力排斥于社会主义观之外,只从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来认识社会主义的错误,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胡彩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3):243-244
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发展观是一个内容极其丰富的体系,就其内涵从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本位的经济发展观为起点,到以社会的全面持续发展为终点,层层递进地作了阐述与探讨,揭示了共同富裕是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对于进一步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潘福元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7(5):1-3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为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提供了新思路;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新内容;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新依据.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理论与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邓小平理论坚持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正确解决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邓小平理论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成功探索了“如何巩固社会主义” ,坚定了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信念。 相似文献
14.
秦大宇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2):10-12
邓小平认识社会主义的角度主要有一、从对传统的歪曲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认识的批判来认识社会主义;二、从对资本主义的重新认识来认识社会主义;三、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来认识社会主义;四、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和实现其目的途径来认识社会主义;五、从对市场经济的分析认识社会主义.他认识社会主义的角度对于今天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加深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渐进式改革是邓小平推动我国改革的基本战略和方法。邓小平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过程中 ,首先是确定一个基本的方向或大致的思路 ,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 ,以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将改革内容分成相对独立的若干项 ,分期分批加以实施 ,适时调整改革的目标 ,循序渐进 ,使改革逐步得以推进 ,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渐进改革的成功道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从科学思维品格、求真务实品格、不屈不挠品格、突破陈规品格、胸襟宽阔品格、非凡胆略品格和人民公仆品格等七个方面论述邓小平的人格风范对大学生成才教育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付兵儿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3):104-107
邓小平"不搞争论"思想包含丰富、深刻的内容,需要全面、准确地把握它的内涵。本文对"不搞争论"的含义、方法、范围、目的、必要性以及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和现实指导意义作了深入探析。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的民主理论是在拔乱反正的特殊历史时期形成的 ,有许多观点对现今仍具有启示意义 :社会主义民主本质上体现的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 ,但这并不意味着让没有文化的人掌握权力 ;社会主义民主是要调动全体劳动者的社会参与热情 ,但并不意味着搞“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 ;社会主义民主是要“人民监督政府”、要“多党合作” ,但不能搞西方的“三权分立”、“多党制” ;社会主义民主既不能从真空中构建 ,也不能一蹴而就 ,民主制度的建设有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陈东琼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3):10-12
邓小平“三农”思想博大精深,科学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为什么以及应当怎样解决“三农”问题。政策和科技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定性因素;体制创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遵循农业发展规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科学发展是邓小平“三农”思想给予我们的时代启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