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方向。中国传统修身文化以人性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严以律己作为主要模式,以道德境界作为理想目标,形成了一个完善的文化体系。在新时代弘扬优秀中国传统修身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在实践创造中推动优秀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相似文献   

2.
全球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碰撞产生的冲击波,被传播迅速的互联网放大,对各民族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的影响不可低估。在多元价值共存的背景下,要形成全社会的价值共识难度加大。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中的和与礼、德与责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文化资源。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跳出西方话语体系,又要展现人类现代文明思想成果,就需要充分唤醒中华传统伦理文化的自觉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的过程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适宜的气候、土壤生根发芽,成长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引领。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的弘扬和现代转换,可以事半功倍,有效整合社会意识,增强民众的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3.
注重和谐、民本思想、爱国主义、修身为本、厚德载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这些对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中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既相互冲突又相互融合的关系 ,阐明了实现传统文化向现代化转型的唯一方法 ,并论述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对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述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弊端及其与现代化的冲突 ,在与西方现代化作比较的基础上 ,提出培养现代公民意识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改造 ,较深层次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更新。文章通过论述我国走向现代化进程中重新研究传统文化的意义、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以及传统文化如何走向现代化 ,从而说明在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中 ,应坚持科学精神 ,才能完成社会文化形态的全面更新  相似文献   

7.
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根基的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是理论与实践的辨证统一,是一般与具体的辨证统一,继承与创新的辨证统一。借鉴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开放性科学体系的必然选择。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8.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融入高校德育工作是中国教育界一直提倡的做法,但新的历史条件下所采用的方式、方法需作深入的探讨,以便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市场经济有不协调、不对称的一面 ,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有积极的纠偏矫正作用。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不断创造的、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承传性是文化发展的特点之一。本文着重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特点和作用,谈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影响,并明确提出在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框架时,一定要批判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历来是整个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少数民族历史的精神体现,也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精神体现。在今天,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构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树立,必然根植于包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内的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事实上,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是构筑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的思想基础之一;少数民族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道德建设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传统经济思想和传统政治思想之间具有批判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表现在哲学思想上: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石有三,一是具有系统性和开放性特点的实事求是的根本观点;二是以“特色论”、“两点论”和“重点论”三位一体的矛盾论学说;三是以群众路线为核心的唯物史观。表现在经济思想方面:邓小平理论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崭新观念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上浓重的伦理中心主义的变革;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他的“富民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重农抑商、重本抑末、崇尚小而全的自然经济思维定势的变革,也是对平均主义思想的否定。表现在政治思想方面:邓小平的系统改革论,是对中国传统的改革变通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提出的“一国两制”思想是对中国传统的国家统一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和发展;他的民主与法治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为政在人”的人治观念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们面临的时代是一个不同民族的文化大融合的时代,这种客观现实要求每一民族和国家都应富有个性和特色。这种个性和特色的基础就是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唯有使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理念活在新一代人的生活中,才能更生动地显示出它的价值,要做到这一点一定要通过教育。世界各国都有代表本民族文化最高发展水平的“国家级”的高等学府,这些大学经过世事沧桑,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始终保持了本民族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既是对优秀文化的继承,更是对优秀文化的发扬和升华。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理解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而坚决贯彻执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则有利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代代相传,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步伐。  相似文献   

15.
以文化与伦理相互制约立论,从文化视角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伦理道德的相互关系进行考察,揭示传统伦理道德及其学说的发生、形成及其在传统文化中扩张和稳定性的根源;依据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结构,从不同侧面阐述传统伦理道德在整个文化结构中的地位;根据中国传统文化多元整合的特点,揭示伦理道德及其学说在传统文化中扩张的道路和机制。  相似文献   

16.
儒学伦理传统与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天人合一"的和谐观,"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道德实践和道德修养,"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道德境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道德使命四个方面简单阐述了儒学伦理传统的核心价值,并认为儒学伦理传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源泉和根基。惟其如此,我们才可能建构对内足以形成一种凝聚力,对外足以形成一种吸引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7.
在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既包含着丰富的与现代生态伦理思想相一致的思想成分,又存在着与现代生态伦理思想不完全一致的地方,具有二重性。  相似文献   

18.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世界上各个民族的文化一样 ,都在事实上处于不断丰富更新和发展过程中。全球化和中国本土的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和重构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曾经对世界文化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中国传统文化 ,必将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成为当代世界文化大花园中光芒四射的一支奇葩 ,为中华民族和世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再生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文化再生的必要性在于它与现代社会的不适应性。再生的可能性有其内在根据和外在根据。内在根据是传统文化的开放性和自我批判、自我更新能力;外在根据是中国和世界的现在和未来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需要。中西文化的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讨论中的一个焦点问题,从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人学的具体分析对比中,可以发现,中西文化具有异质性和互补性,融和吸收西方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再生的必要条件。在中国传统文化再生的方法和途径上,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辩证分析方法;从宏观着眼,推进中国文化的整体现代化,着重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文化研究中的国粹主义、中体西用、文化保守主义、民族文化虚无主义、简单认同主义都是不正确的方法和态度。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文化积淀的国家。因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社会中存在的同质性的不变因素,所以中国现代化每前进一步都要经过激烈的冲击和震荡,都要付出重大的代价。中国文化与现代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现代化的选择,现代化也面临着传统文化的选择。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如何推进现代化,我们应从二者的关系来思考。中国传统文化怎样调整才能适应现代化的生活,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