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明代的度量衡行政管理机构,在中央为户部,在地方则为诸司府州县官府.而清代度量衡的行政管理部门也主要是户部,到清末时改为度支部,并新增度量权衡局,地方管理部门亦为诸司府州县官府.  相似文献   

2.
一、国有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  国有经济在人类历史上渊远流长,存在于古今中外不同的时代和国家。早在战国时,管子就主张盐铁由国家经营或专卖,由国家掌握部分农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赊售给农民使用,以抑制豪强兼并。①西汉桑弘羊掌管中央财政事务时,对山泽资源实行国有,对盐铁实行专卖,酒也由政府控制酿造,禁止个人私酿。古代国家之所以对部分资源和重要经济活动进行垄断和官营,其主要目的,一是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增加官府收入;二是阻止豪商及高利贷者投机、兼并和操纵,防止极度的贫富两极分化,以利社会稳定。国有经济…  相似文献   

3.
宋代军资库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资库是宋代州一级官府主要的存储日常经费的仓库,是宋代地方财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宋代军资库的储藏、支出及管理进行了探讨,有助于对宋代中央与地方财政权限等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宋代专卖制度变革与地方政府管理职能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是专卖制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专卖制度实现了由直接专卖制向间接专卖制的转变.这一变革反映和影响了国家与社会、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化.地方政府在直接专卖制下承担专卖品运销,分夺专卖利益;而在间接专卖制下则主要承担缉私、监管商人营销等,难以直接分夺专卖利益.中央从地方政府手中集中利权的重要手段就是吸纳商人在更多的经营环节中取代地方政府.地方政府职能演变的基本趋势是退出专卖商品的直接经营,转而维护专卖制度的运行,专卖利益不断集中于中央.与唐代建立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专卖系统相比,宋代中央与地方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央集权显著加强.  相似文献   

5.
清代时期,丰城县堤防设施主要分为石堤和土堤两种形式。在这两种堤防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国家和地方社会各种力量都参与其中,他们充当着不同的角色,其中代表国家的地方官府在石堤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土堤建设则以地方力量为主。这种状况反映了清代官府对基层水利设施的成本化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6.
清代因其特有的历史背景,民间信仰体系中的神灵已是人格化了的神,而不再是尚未实现人鬼结合的神。城隍神代表清代的朝廷意志,官府往往充当朝廷在地方实行社会控制的代言者和执行者。土地神则代表地方势力,既包括基层城乡民众,又包括对中央有离心倾向的地方乡绅。国家政权与地方精英在祭祀事务上时而合作,时而斗争。总的来说,在豫北祭祀的争夺中,官方占据优势。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鹅湖书院是正统意识形态的象征,与官府关系极为密切,其经营方式经历了由官府主导向社会主导的自治化转型。但是,其自治化进程曲折,受到国家政策、地方财政、官员投入等因素的共同制约。这表明,官府对地方事务的态度会因其与国家关系的紧密与否而迥异,体现了明清基层社会自治化趋势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太平天国时期,中央与地方出现了权力再分配的格局。在太平天国的沉重打击下,清政府不得不实行放权督抚的政策,允许地方进行自救。清政府这种政策调整的结果,造成国家权力由中央到地方的逐渐下移,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体制逐渐为以督抚为核心的地方分权体制所代替,晚清内轻外重的局面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9.
太平天国时期,中央与地方出现了权力再分配的格局。在太平天国的沉重打击下,清政府不得不实行放权督抚的政策,允许地方进行自救。清政府这种政策调整的结果,造成国家权力由中央到地方的逐渐下移,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体制逐渐为以督抚为核心的地方分权体制所代替,晚清内轻外重局面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0.
宋元明清架阁库纵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档案机构架阁库始设于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年)。宋代从中央机关到地方官府普遍设立。元、明二代沿袭架阁库制度。《大清会典》和部分地方志书证明,清代大部分行省也沿袭了架阁库制度。架阁库制度沿袭千年的原因在于:统治者需要档案;档案数量繁多,需要集中保管;架阁库有一套成功的管理方法可以继承。架阁库制度的连续性反映出中国古代档案工作的高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封建官府通过完备的官营手工业组织对手工业实行全面而直接的管理和控制 ,英法则由于城市与封建庄园竞争、王室权力衰微等原因 ,未能使官府手工业处于主导地位。英法王室主要通过颁布法规和专利权来行使对手工业的管理权。中国和英法不同规模和地位的官府手工业 ,直接影响着社会转型时期本国手工业向近代手工工场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元代徽州路境内的手工业主要有矿冶、丝织、酒醋酿造、文房四宝制造、刻书等,其中尤以文房四宝制造、刻书等行业较为发达。官府经营和民间经营是元代徽州手工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官府手工业生产规模相对较大,管理控制严格,官僚化倾向严重。民间资本与人力的投入和参与,使刻书业等民营手工业获得发展。元朝政府对徽州路手工业课税较重,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它们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有宋一代,各级地方官员的任命权始终被中央牢牢掌握.地方官员的升迁荣辱,甚至生杀大权都在中央的管理掌控之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宋代大为加强."足上供"、顺从中央.成为处理地方官府与中央关系最主要的宗旨.上好下甚,在这一关系的作用下,中央一些错误政令,在地方达到了变本加厉的程度.由于利益的左右,宋代地方对中央也有奉行不虔甚至欺瞒,这造成了中央政令在地方的不畅通.此外,少数有节气的地方官,为了正义和公理,也会违抗中央的错误指令,但往往会为此付出代价.地方与中央复杂多变的关系,成为地方政府行政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14.
八省客长是清代重庆最具影响力的移民团体兼商人团体。他们曾经参与了大量的商业纠纷调处活动。本文利用清代《巴县档案》对于此类案例进行的研究显示:清代重庆移民团体之间的合作关系,为商业纠纷调处提供了比较有效的协调与缓冲机制,清代重庆的商品经济发展也使商业纠纷调处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出遵从规则、理清事非、明确责权的独特模式。但是从八省客长调处商业纠纷的具体做法来看,这一团体并没有成为独立于地方官府进行纠纷调处的公共权威,为迎合地方官府的利益诉求而牺牲公平、正义的情况时有出现。另外,本文所研究的案例也反映出:清代重庆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套多元的规则体系,将国家制定法、商业惯例、契约、官府行政命令、道德观念等多种因素有机地整合于其中,但是当这一规则体系遭遇官府操控的潜规则时,却往往会被后者所干扰和侵蚀。  相似文献   

15.
一、条块管理是社会主义工业管理体系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考察一下我国、苏联,以及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等国,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工业管理体系的演变历史,可以看出一个共同的现象,即所有这些国家都曾经历过以条条管理为主,或以块块管理为主的发展过程。在进入七十年代以后,又都分别在探索条块结合的最佳形式。苏联在新经济政策时期,实行了中央管理与地方管理相结合,以地方  相似文献   

16.
试论宋代档案保管技术与方法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宋代加强了档案的保管.在保管技术上有发展和创新,集中表现在皇帝档案馆的出现,全国各级地方官府集中收贮保存簿籍案牍的架阁库的普遍设立,档案保管制度的完备及法制化的规定,档案防蠹技术的创新,统治阶级在制度上对官府文书的书写材料作了更为明确的规定等,并从中央到地方制定了严密的档案保管制度.宋代的档案保管技术是我国封建社会档案保护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对明清档案保管技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边疆治理是历代中央王朝的一项重要任务和难题。借助"成本—效益"逻辑可以有效解释封建王朝时期国家在治理边疆问题时左右摇摆的政治态度。当治理边疆的效益大于成本的时候,统治者会进行积极治理,反之,则选择消极治理。国家治理成本包括官吏雇佣、地方治理、军事管理、封赏等,效益则包括稳定、贡赋、珍稀资源攫取、"天朝心态"的满足等。  相似文献   

18.
我国煤矿教育的行政管理模式比较复杂。它的形成和变化受制于多种因素,其中煤炭行业管理模式的变化对它影响最大。因此,在分析研究煤矿教育行政管理模式时,有必要简单回顾我国煤炭行业管理模式的演变情况。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煤炭行业管理模式经历了数次大的变化.50年代初,中央设置燃料工业部,下设煤矿管理总局,各大行政区设煤炭管理局,负责管理所辖区的国营煤矿。地方国营煤矿和公私合营煤矿一般由所在省、自治区及其以下的人民政府的工业部门管理。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由于煤炭企业经济性质已形成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为了适应行政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1955年8月中央设置了煤炭工业部,同时建立各省区的煤炭工业管理局.将煤矿按生产规模划分为重点煤矿和地方国营煤矿,重点煤矿由煤炭部通过部属的地区煤管局实行国家统一计划管理,地方煤矿由省、直辖市、自治区政府的有关部门管理。“大跃进”时期,国家又决定将大部分煤炭企事业单位下放给地方管理。60年代调整时期,又改为以煤炭部为主的双重领导。1970年1月,煤炭部撤销,原煤炭部和石油工业部、化学工业部合并为燃料化学工业部。原煤炭部所属企业、事业单位全部下放,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建立隶属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燃料化学工局  相似文献   

19.
特别行政区是国家根据《宪法》第31条和第62条第(十三)项的规定设立的一种新型地方行政区域,特别行政区制度则是国家根据《宪法》确立的对特别行政区实施管理的重要制度。在这一制度下,中央除保留体现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所必要的权力外,授予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作为我国国家管理的制度创新,特别行政区制度是我国宪法框架内地方制度的基本内容,是国家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部分尤其是国家结构形式和国家政治体制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特别行政区制度充分体现出国家管理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对省级行政体制进行了变革,其内容主要包括由“军政合一”转向“军民分治”、领导体制由独任制向合议制转变、行政机构设置的专业化趋向和行政管理上实行双重管理等四个方面。北京政府集权于中央的需要和政局动荡、地方政务日益繁重的需求,是这一时期省级行政体制变革的主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