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韩少功是一个深受湖湘民俗文化影响的作家。对民俗文化的书写,乡村风景、民俗风情的书写既是他倡导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同时,它又成为一种符号,始终寓含着时代气息和作家对生活、生命状态、文化、历史的思考。他的创作以其鲜明的地域色彩与深刻的哲理沉思成就他独具个性的文学叙事。  相似文献   

2.
中国当代留日作家陈希我、林祁长期浸淫于日本社会独特的性别文化当中,从不同的性别视角与文学书写的“异趣”表达,呈现了中国作家对中日两个国度复杂的社会与文化、历史与现实的多向度思考。“享虐”与“性越境”是他们从日本体验以及文学书写中萃取而成的独具个性的性别话语。  相似文献   

3.
女性主体在中国文学书写中一直被不同因素所压抑,在寻根文学中,寻根作家表现出追寻自我确证与建构文化中国的需求,女性书写于是被整合进民族文化共同体的书写中。寻根作家复活了民族文化中的边缘声音:地方、乡土、民俗等因素,却忽视了被压抑的性别他者——女性主体的声音。女性作为结构因素、驱逐因素、文化因素被写进寻根文学的父系叙事文本之中,完成寻根作家渴求追寻文化记忆、追求民族文化世界认可的内在需求。在重构文化中国主体时,寻根文学鲜明地体现着父系叙事特征,而其中的女性主体则处于西方、民族、性别的三重压迫之下,被迫失语。  相似文献   

4.
文学从作家的内心走向读者,成为不朽作品,是一项伟大的创造活动,如何归纳这种成就,离不开这两个概念:民族性与时代性。将文学置于一个内向的纬度来看待其民族性与时代性,意味着必须面对民族题材及其与文学主题的关系;将文学置于一个外向的纬度来看待其民族性与时代性,则意味着文学必须面对它的商业、社会、文化价值。本文从这两个角度来谈叶梅与池莉作品的民族性和时代性以及两人的创作中的共同元素即对人性的书写。  相似文献   

5.
从民族志与文学融合的视野看,转型期汉族作家跨族文学是以汉族作家的跨地域行走、跨族群交往、跨文化体验为前提,以少数族群的历史、现实及地方性知识为描述对象的文化书写。它记录了不同地域少数族群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保存了某些即将陨落和消失的部族文化传统,部分真实地描摹和还原了转型期民族地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历史变迁,从而成为一种考量民族文化保存和变异的活态文本,具有当代民族志的性质和意义。汉族作家跨族文学体现了中国多民族文学和文化内部的丰富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为推动"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建构和民族文化新格局的创建提供了可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当代宁夏回族作家的写作建构了一个深具清洁精神的审美意象世界。具体而言,回族作家对意象的营构集中在自然意象、宗教建筑意象和动物意象三个层面上。这些独具地域特色的意象选取,折射出回族作家在伊斯兰宗教文化浸润下对生命、信仰和人格的礼赞。回族文学对清洁意象的衷情书写,不仅揭示出回族文学与伊斯兰宗教文化的谐顺关系,同时也拓宽了回族文学的言说价值和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7.
当代满族的族别文学,业已形成书写题材多样、创作体裁均衡、作家布局合理、艺术诉求纷繁的整体态势。在诗歌、散文与报告文学的创作方面,"族性"书写与普世价值叙说均有充分表达。满族文学的成熟,是该民族众多作家共同托起的现实。  相似文献   

8.
都市民俗是在都市环境中蕴育形成的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及语言民俗等。在20世纪华洋杂处的上海,都市民俗形成了其特有的兼容并蓄的特点。对上海都市民俗的文学书写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新感觉派的“异质民俗”书写、40年代新市民作家的“日常民俗”书写,以及80、90年代当代作家的“民俗寻根”书写等阶段,从而建构起了一条跨越时空的都市民俗文学书写的独特的风景线。都市民俗的文学创作承传也积淀着作家个人的文化情结与国家民族的文化记忆,具有文学史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新疆的文学书写中,一个典型现象是民族作家的单边叙事取向,固守本民族的书写成为文学对话与交流的一大难题.在这种大环境下,哈萨克族作家叶尔克西的“双语写作”尤其是她的汉语叙事就成为管窥多元文化的有效通道.叶尔克西本身以汉语为中介在多文化、多语境中的穿叉走动,为当代文化走向开启了另一扇窗.  相似文献   

10.
在海外华文文学的所有地域性分支里面,美华文学是绽放异域的一朵奇葩.而於梨华与严歌苓,是两位具有文学发展标示性意义的美华女性作家,在美国主流文化面前,她们始终发出自己的声音并执着于文学追求."敌国"、"家园记忆"在她们新的自我身份的建构当中,既挥之不去,与她们的去国经验和文学书写发生着密切关联;也不断嬗变,体现着作家在文化心理、美学视角和文学书写等层面的诸多变化.在这层层嬗变的背后,既可以见出作家文化心理和创作心态嬗变的因素,亦可以考察海外华人现实生存处境的演化以及多元文化互相碰撞交流乃至融合的历史与现实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1.
谈王小波《黄金时代》中的挑战书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王小波为代表的知青作家进行的文革书写与作为知青文学非主流倾向的代表性文本《黄金时代》,为研究知青文学文革书写的另类写作提供了典型性范本。通过对此书写中挑战权力机制、挑战公众话语、挑战文革思维、挑战文化秩序四个层面的分析,将挑战文革荒诞性的书写紧密地统一在同一逻辑层面上,这对研究王小波的文本价值和知青文学的书写方向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美国华裔文学作为多元文化的独特产物,与中国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近年来美国华裔作家赵健秀和汤亭亭一直在进行一场论战,就是人们所说的“赵汤之战”,这场论战已经成为探讨当代美国华裔文学书写无法回避的话题。赵、汤之战的实质是华裔究竟应该如何看待中国文化,如何书写中国文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文学创作中,敦煌题材一直倍受青睐,有关敦煌的文学书写成为永不消退的文学热点。敦煌是博大的,也是精深的,其间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质素,要对敦煌进行文学的把握是有难度的。敦煌的文学书写要求作家既是文学家,也是敦煌学者,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具有敦煌学者的修养才能真正书写出富有文学价值的敦煌文学作品。以当代敦煌文学的代表性作家冯玉雷的文学创作为研究对象,从叙事的难度、理解的难度以及小说的高度三个方面来分析其敦煌系列小说给读者造成阅读方面困难的原因,以打开一扇走近敦煌文学的窗户,对解读敦煌文学提供一种思路和视角,从而揭示出敦煌文学真正的文本意蕴和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雾原本是重庆的一个地域自然现象,成为战时作家们最受青睐的意象.对于雾,作家们有欣赏它保障生命安全的一面,也有促进中国现代文学尤其是戏剧和长篇小说创作繁荣的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作家们也厌恶雾对人的压抑,并上升到雾和国民党腐败统治的象征关联.对于雾这一意象的全方位分析,有助于理解抗战时期文学与重庆政治中心地位及地域文化复杂性关系的把握.  相似文献   

15.
世纪之交的重庆本土小说未能得到评论界应有的重视。将近年来有关重庆的文学想象进行全景式的扫描,探讨重庆的文化语境对作家创作风貌的制约作用,同时指出重庆本土小说的局限,并扼要探析重庆当下小说家创作成就不太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地名书写是新疆当代汉语文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其中蕴含了历史文化、自然地理、宗教图腾、民族语属等地方性知识。从历时性角度看,地名作为书写意象是由新疆诗歌散文的传统表现内容、艺术风格所决定,是作家主体经验的地方性知识。从共时性角度,即从艺术审美接受方面看,读者的需求、市场的选择、文化定位等因素给地名书写提供了合适的环境,地名书写深化为浓厚地域色彩的精神空间书写。因此,作家的地名书写跟随地域文化的发展一同经历撕裂、重合、再构的社会化过程,也将对中国当代文学精神空间的建构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文学中的少数族群书写与1980年代的“文化寻根”构成了一种有趣的对话,1980年代那种文化想象的方式在新世纪已面临困境。少数族群书写回到地缘与文化上的边缘地带,却发现“根”已流失;他们反抗现代性普遍经验对少数族群的规约,但抵抗式写作却可能伤害叙事的复杂性;而主流汉族作家和少数民族作家在少数族群书写中也都存在洞见与盲视。  相似文献   

18.
莫怀戚和虹影笔下的重庆人奔放直率、重情义、能驾驭生活,这些性格可称之为重庆性格。这一系列性格特征应当源于对巴文化的认同,但是又不能将之等同于真实的重庆,它只是作家对于一个城市的想象。  相似文献   

19.
新疆文学显示出民族、地域、文化等彼此纠缠的文化症候,而边地文学互动与文化认同在全球化的语境中表现尤其突出。创作群体的多元化、民族作家的加盟、从典型到多元书写进一步促进了新疆文学的发展。富有特点的是,新疆文学的题材越来越多地深入到历史的深部。  相似文献   

20.
"伪民俗"是一种民俗的虚构与发明,在民俗世界中并不罕见.在文本中,作家摹拟民俗也是民俗与文学常见的互动关系之一,其产品是"伪民俗"书写,尤其在民族文学文本中常常出现."伪民俗"形成了文本的"景观化",参与建构了文本的文学效果."伪民俗"书写出现在文本的各个层面,构成了文本的"场面""段落",形成了"情节"和"母题",形成了广阔的阐释空间.它还标识了作家的文化身份和民族的文化语境,并产生了突破文本之外的动力,甚至成了生活世界的"涵化"力量.民族文学文本中的"伪民俗"书写是一种"系统的文化干预",其展示过程接近"社会戏剧"和"表演",具有"误传"和"神秘化"的文化策略,同时通过文学"前台"拉开了与"后台"的距离,提供了某种意义上民俗的"文学真实",也对民俗本身起到了唤醒和激活的作用,我们应该更为立体多元地看待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