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弗罗姆的《对自由的恐惧》(又名《逃避自由》)是以人道主义伦理学的人性为基础来论述人类追求自由的历史的,以此来展开现代人为何逃避自由的论述,并提出了达致人类自由乐园的处方:自发性的爱和创造性的工作。这对我们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本文就以上三个方面来评述弗罗姆的自由思想。  相似文献   

2.
"自由"是斯宾诺莎哲学最重要的概念,学界从自由主义政治哲学、自由伦理学、自由神学三个维度对其自由哲学展开了多重考察。然而,斯宾诺莎的自由哲学在这三个层次上都表现出了一种严重的分裂和不连贯性,无论是政治哲学的、伦理学的还是神学的考察都陷入了"神秘主义"与"激进主义"的二难困境。"摇摆"(vacillate)于这种二难困境中似乎是斯宾诺莎情感学说的一个吊诡,但仍然可以从其整个哲学体系的强烈"二元论"倾向中得到解释。自由哲学的分裂在根本上是一个本体论问题,斯宾诺莎的最终解答是为"理性人的联合体"提供一种超越于分散大众(masses)的本体论地位。"理性人"概念反思的是中世纪拥有灵魂独立性的个体,是对早期现代主体性的一种描述和预示,合理看待这一概念的哲学史意义可以给我们诸多启发。  相似文献   

3.
<正> 贺麟(1920—)是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也是著名哲学翻译家.从1926年留学美国迄今,他翻译了多种斯宾诺莎、黑格尔及新黑格尔主义的著作.包括鲁一士《黑格尔学述》(1936,商务)、开尔德《黑格尔》(1936,商务)、斯宾诺莎《致知篇》(1943,商务,后改名为《知性改进论》1960年由商务出版).斯宾诺莎《伦理学》(1958,商务)、黑格尔《小逻辑》(1954,三联)、黑格尔《精神现象学》(1962,三联,与王玖兴合译)、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1952年后陆续出版四册,与王玖兴等合译,商务)、《黑格尔早期神学著作》(1988,商务).贺麟的译书,特别是《小逻辑》和《伦理学》,选词精到,独特的翻译思想贯穿了他一生的哲学实践,在中国哲学翻译界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张云翼 《理论界》2012,(11):114-115
在西方哲学史上,斯宾诺莎是西方理想主义发展脉络中的重要一员,他的一元论哲学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笛卡尔的二元论。在其哲学代表著作《伦理学》中,唯一的实体——亦即上帝——处于其哲学体系的顶端位置。而在《神学政治论》中,斯宾诺莎又提及了神学应当与哲学分离,乃至神学与政治的分离。本文将以梳理《神学政治论》中关于圣经批判方面的章节为主,以图从斯宾诺莎所使用的批判方法中挖据这其中神学与哲学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斯宾诺莎的伦理学以实体、神的概念为基础,以"对神的理智的爱"为终极目的,这种学说无疑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对于这种宗教性,长期以来存在着各种争议。那么,斯宾诺莎自己是怎样看待其伦理学中的宗教性呢?而且,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又应如何把握这种宗教性乃至其伦理学的本质呢?对于斯宾诺莎的伦理学,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其伦理学的本质就是新教伦理,只能说这种宗教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教精神,甚至说这种宗教性与新教的理念最为契合,是既符合理论,又切合斯宾诺莎的时代背景和人生经历的。  相似文献   

6.
西方伦理学界对自由概念的探讨久久不衰.马克思主义哲学洞悉了西方现代自由观的困境,即康德式的个人自由无法融入政治伦理社会的构建.虽然黑格尔继承了亚里士多德将德性伦理学、政治哲学和经济学构建成社会伦理学的传统,将个人自由赋予社会伦理学背景,但他将个人自由建立在维护私有制基础上的做法使人类的创造变成了对财富的追求.马克思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入手通过对私有制的剖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不平等,从而为社会主义自由思想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7.
许多研究斯宾诺莎的著名专家们认为,由斯宾诺莎《伦理学》第二部分命题七产生了一个致命的难题,即观念与观念对象的关系。因为这个难题威胁到斯宾诺莎整个哲学体系的完整性和严密性,他们都试图对此加以解决,但他们的解决都是不成功的。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在于首先澄清“观念”一词在斯宾诺莎哲学中的涵义。在他关于“观念”一词的各种应用中,我们可以区分出四种涵义,经过证明,所有四种涵义的观念既是与其对象一致的,又可以有真假的可能,那么,就不需要修改斯宾诺莎的形而上学,也不需要修改他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8.
在《两种自由概念》一文中,伯林区分了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价值多元主义。文章沿着伯林的思想轨迹对他的自由思想展开了述评。  相似文献   

9.
天人合一:斯宾诺莎与儒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斯宾诺莎在西方近代哲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以其深邃的思想支配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而斯宾诺莎哲学的博大精深处却是东方的,与儒学非常一致。斯宾诺莎和儒学都把一个绝对的本体推为哲学的出发点,都把伦理学视为哲学的核心,都把“天人合一”奉为哲学的最高境界和理想的人格模型,都把认识自然和道德修养当作达到“天人合一”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自由理论是当代英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焦点.但是,以柏林、卡门卡、布伦克特、佩弗等为代表的英美学者所重建的马克思的自由理论从性质上讲却是非马克思主义的,它们只不过是以西方自由主义传统的母株嫁接马克思自由思想的结果.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需要把握必然、对象化活动、生产实践、共同体这四个核心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1.
整个人类自由发展的历史脉络体现了西方文化中人的主体性和宗教性两种精神,斯宾诺莎在融合这两种精神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认知能力,传承了理性主义传统,却又不抛弃虔诚和爱的精神。以自由与必然的关系为中心线索的伦理学是其哲学世界观与认识论的基础,整个思想的核心就是通过对人类自由的不断追求,最终达到人生圆满境界的实现,从而进一步揭示了自由向人本性回归的必然历程。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胡适受约翰·密尔《论自由》的影响相当大,《论自由》是胡适自由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胡适的自由主义思想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五四时期的胡适提倡"健全的个人主义",借个人主义、个性主义来冲击中国传统的家族主义;中晚年的胡适则极力强调容忍与自由的关系,认为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不可否认,胡适不同时期的思想中都存在《论自由》的影子,都受到《论自由》的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斯宾诺莎在《伦理学》中所采用的几何学式的论证推理,在哲学史上可谓独树一帜。此方法不仅体现了近代西方理性主义把数学方法运用到哲学中的理想,而且为现代西方众多哲学流派发展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思路。立足现当代西方哲学的发展,结合近年来西方学者的相关论述,从斯宾诺莎几何学方法的创造性与所受到的争议、真观念与神的观念在定义理论中的作用、因果关系与充分观念在几何学证明次序中所扮演的角色等方面,重新挖掘斯宾诺莎几何学方法中“定义”理论和“依几何学次序”论证方式的理论内涵,可以为研究近代早期西方哲学与现当代西方哲学提供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并且重提斯宾诺莎几何学方法的价值与意义也对重新认识斯宾诺莎哲学,乃至更好地理解现代西方哲学方法论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熊十力对于自由的理解和阐述包含了中西文化的两种元素。一方面,他看到了自由思想对于西方近代以来发展壮大所起到的基础性作用,认为自由是人的解放所必须,也是中国发展所必须,因此中国一定要发展自由。另一方面,他又坚持认为自由是儒家经典中固有之义,并从儒家的人性论出发来阐述生发自由思想,认为自由是人性的自有之义,是人性的自然发展;反过来,自由的发展又能够充实人性。更为重要的是,熊十力还以儒家生生健动的人生观,赋予了其自由思想以内在的动力,从而在根源上杜绝了消极自由,保证了自由的积极意义。因此,熊十力的自由思想实际上包含了精神的层面和行为的层面,是二者的结合。可以说,熊十力对于自由的理解和阐述始终具有浓厚的儒家色彩。  相似文献   

15.
在人类历史上,在现实生活中,大概再没有象“自由”一词那样激起亿万人的热情,成为人们争论的一个热门话题。研究自由问题的论文和论著时有所见,然而,就问题的深、广而言,似总有些缺憾。张华金同志主编的《自由论》的出版,既弥补了这种不足,又对自由问题作出了富有新意的理论开掘。细览全书,我感到该书有如下值得充分肯定的价值和特点。一、作者通过扎实缜密的历史考察,澄清人们在研究中国传统自由思想以及对待西方自由理论上的模糊认识。如何评分西方与中国的传统自由思想?尤其是  相似文献   

16.
自由的悖论--重读弗洛姆的《逃避自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洛姆的《逃避自由》,虽然以研究法西斯主义产生的心理根源为宗旨,但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人的精神困境及如何走出这种困境的分析,对我们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本文以自由为主线,从自由对人的双重影响、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及如何克服消极意义上的自由这三个方面述评了弗洛姆的自由思想。  相似文献   

17.
刘小枫 《江汉论坛》2022,(10):71-82
法国启蒙运动的伟大旗手狄德罗是一个“自由思想者”,而这个名称在18世纪与“自由放荡作家”是同义词。狄德罗的启蒙哲学的确与自由放荡文学粘在一起,《泄密的珠宝》《怀疑论者的漫步或条条小径》《达朗贝尔的梦》以及《拉摩的侄儿》等作品与《哲学随想录》《对自然的解释》等哲学作品相互发明。直到今天,要搞清这类新哲人或“自由思想者”的起源,仍然是西方思想史乃至世界政治史上的一道难题。要澄清这一问题,人们就得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的马基雅维利,他的写作具有精致的“引诱”风格,这看起来承继的是古典风格,实际却开启了一种新的“反讽”模式,显示了一种“新的哲学观念”。如果说马基雅维利“更新了哲学”,那么,狄德罗则证明这种“更新”的代名词是哲人品质的沦落。  相似文献   

18.
严复和梁启超自由思想的几点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政 《社会科学研究》2004,5(4):105-109
本文从自由的概念、自由的重要性等七个方面比较了严复和梁启超的自由思想 ,认为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 ,有些见解则可以互相补充。相比而言 ,严复的自由思想的学术气息很浓 ,文字表达比较严谨 ;梁启超的自由思想的实用色彩更强 ,文字表达则有粗疏之处  相似文献   

19.
我们对马克思自由思想的经典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从马克思的文本可以看到,他继承了康德提出的人自我立法的思想,在微观上把自由阐述为自我实现和自由个性,又进一步讨论超越自由意志所导致的社会存在之自发、盲目、无序状态,达到社会存在的自觉、有序和可持续状态,实现社会解放和人类解放,即实现"自由人联合体"。这是马克思自由思想不同于其他思想家的地方,也是他的自由观的变革之处。马克思的自由思想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价值和鲜明的社会建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理论界》2019,(6)
西方自由思想在近代中华民族危亡之际,被知识分子视为救亡图存的工具介绍到中国。在传入之初,人们对其理解较为直观,将关注重点置于个人自由,迫切追求与西方国家实现同等程度的自由。五四运动的发生使人们对自由思想的解读在态度上、内容上、心理上都作出了调整,但有限的调整无法改变其资本主义社会思想的属性。从资本主义社会中孕育而来的自由思想始终无法满足中国社会的需求,最终走向落寞。通过梳理清末民初相关代表性报刊,还原五四时期自由思想的嬗变过程,厘清近代知识分子对自由思想的认知,对当下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过程中如何诠释自由机理、追求什么样的自由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