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片 名 奖名内蒙人民的胜利1995年首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腾龙实故事片纪念奖 捷克斯洛伐克1952年第七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编剧奖(王震之)金银滩1995年首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腾龙奖故事片纪念奖草原上的人们 文化部1949一1955年优秀影片三等奖 1995年首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腾龙奖故事片纪念奖山间铃响马帮来1995年首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腾龙奖故事片纪念奖哈森与加米拉 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三等奖 个人奖(阿部来、法丽达) 1995年首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腾龙奖故事片纪…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族》2008,(4):31-33
在收集1978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资料时,它唤醒了我尘封已久的关于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记忆。当时文化上的拔乱返正刚刚开始,一大批优秀的传统经典影片得到解禁,新电影作品不断涌现。其中许多优秀的少数民族题材影片还成为当时中国影坛引为骄傲的主流电影。杨丽坤、黄婉秋、王苏娅更因主演《阿诗玛》、《刘三姐》、《五朵金花》而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著名影星。其中的一些佳作、精品不仅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艳丽奇葩,在世界影坛也享有盛誉。现将1978年涌现出的部分优秀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收集整理并呈现给大家。尽管这一时期的电影作品还带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政治性较强,表现手法还很简单。但它真实地反映了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的社会现实。以此作为温故1978年中国记忆的一部分而进行记忆的备份是非常必要的。让我们更真实地走进1978年。  相似文献   

4.
牛颂 《中国民族》2013,(5):50-51
2013年4月16~23日,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隆重举行。作为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一个重要单元,北京民族电影展同步举行,讲述中国各个少数民族故事的电影成为影迷们一道风味独具的甜点。而在北京民族电影展中设立新文化电影专题展,这已是第二届了。随着当代中国电影的繁荣发展,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题材优秀影片显示出一种新的主席ChuckBoller亲切交谈摄影/胡科北京市民族文化交流中心主任王薇向华沙国际电影节主席劳丁先生介绍会展签约咨询  相似文献   

5.
6.
五彩祥云──散论中国少数民族电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半个多世纪的光阴,几代中国电影人的心血,使中国少数民族电影,成为祖国天空中的五彩祥云,伴随我们安定祥和的生活,成为我们记忆中的最美……  相似文献   

7.
赵菁  许媛萍 《民族学刊》2022,13(3):101-111, 149
以“共同意识”作为切入点,采用较为深度的泛文本语境方法,对“十七年”时期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作品进行叙事层面的剖析,尝试对其间的话语策略进行归纳,并着重探讨其如何通过影像化、故事化叙述共同历史、共同故事,诠释民族关系和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探讨影像与时代话语间的互动关系,分析个体身份与中华民族认同的建构路径。这一时期有着独特的叙事话语方式,总是倾向于以国家话语统合族群、家庭观念,以家国情感取代个体情感,以阶级认同重构他者阵营、以阶级矛盾替代故事冲突从而实现国家意识形态融入民族题材的书写;其间旖旎多姿的少数民族地域风光再现、与汉杂糅的少数民族民俗风情再造、敢于斗争的少数民族女性形象塑造,又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民族话语对国家话语兼容之下的“黄金年代”,并成为时代符号而深深嵌入一代观众的集体记忆当中;还多采用黑暗与光明的象征、身体与疾病的隐喻、身份与认同的建构等方式进行共同文化的叙事。经由国家话语的规训、民族话语的兼容以及“国族、家国同构”的话语体系,如何建构关于新中国的文化想象与共同体想象,塑造出一个通过异域空间、民族风情、人物形象等景观展示出来的“共和国”,将各民族同胞通过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凝聚在一起,通过“讲述过去”“讲述当下”,进而“塑造未来”,从而印证“意识形态工具是‘十七年’时期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话语本质”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8.
李二仕 《中国民族》2012,(Z1):18-23
十七年电影关于女性的主题实际上是阶级的、革命的主题,而不是性别的主题。任何女性的爱情经历或者转变成英雄的主题,其最终的指向是政治命题。☉女性性别与身份新中国成立之后,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在政治生活领域由  相似文献   

9.
针对特·赛音巴雅尔主编的三部“大史”之一的《中国少数民族当代文学史》,著名文学评论家张炯在代序中对其所具有的越超性作了如下评价:首先,这是一部由多民族学者共同通力合作编写的少数民族文学史,共有十个少数民族的十七位学者参加撰写。这与过去主要由汉族学者写的著作就有不同……其次,这也是论述作家作品最多的一部中国少数民族当代文学史……再次,本书对所论作家的生平和创作历程都有较详细的介绍,对作家的创作成就及其代表作品都有言简意赅比较恰当的评价。翻开淡紫色清雅的封面,我们首先能够了解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五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政策50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年来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政策的制定、执行过程进行回顾、 评估,同时对21世纪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政策的基本走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运用电影这一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文艺形式,反映和歌颂少数民族人民的英勇斗争、革命团结和崇高品德,对于促进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共同建设和保卫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是很有意义的。文化大革命以前,广大电影工作者,遵循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拍摄了《五朵金花》、《阿诗玛》、  相似文献   

12.
希望始终在改革──1994年民族地区经济报告廖家生今年是我国全面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进行改革的关键一年,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投资、金融、财政、税收、价格、外贸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的出台,有利于理顺各种经济关系,更好地配置生产要素,促...  相似文献   

13.
方兴之期 发展正待──1994年民族地区教育报告文张华志摄影郭光明1994年,民族教育经历了众多机会和几多抉择,总体上进入了持续、稳健发展时期,出现了调整中有重点,发展中呈稳定,稳定中见效益的局面。首先,1994年的民族教育有一个良好的宏观背景,面临...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作为中国电视剧重要的一支,早在二十年前就开始在屏幕上绽放它独特的魅力。从1981年至1991年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向广大电视观众展现了少数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有反映少数民族同胞建设家园,与落后思想作斗争的;有反映少数民族同胞为争取解放而英勇抗战的;有轻松诙谐的生活剧;以及由少数民族民问传说、神话故事等改编的电视剧等,电视剧还向观众呈现了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等。它为广大电视观众了解和认识少数民族的生活开启了一扇流动着异样风景的窗。  相似文献   

15.
一次可能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起重要作用的会议——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学术研讨会,在第五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上召开了。这是建国以来首次举办的以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为研讨主题的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16.
新生育观在形成──1994年民族地区人口报告文天粒摄影汪诚生育观念在民族地区的突破性转变目前已引起人们重视,"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在生活中已不再根深蒂固。来自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报告表明:自1984年自治县成立以来,十年间全县少生25000人,从而使农...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以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少数民族题材雕塑的作品为例,分析少数民族题材雕塑一直以来的创作中的坚持与时代性的突破,并以新起点,再出发为主题探讨少数民族题材雕塑发展的历史性与时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以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少数民族题材雕塑的作品为例,分析少数民族题材雕塑一直以来的创作中的坚持与时代性的突破,并以新起点,再出发为主题探讨少数民族题材雕塑发展的历史性与时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邹赞 《中国民族》2012,(Z1):46-49
十七年时期的少数民族题材反特片以波谲诡异的间谍故事、准惊险片的类型特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独特空间、地方性与民族性交融的表征方式,成为传播那个特定年代意识形态的文化载体。它们固然拘囿于文艺工具论的藩篱,但却依旧秉着经典之名,穿越流金岁月,成为当下人们怀想和反思那段过往历史的理想媒介。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电影事业不断发展与创新的进程中,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是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诞生的。新中国成立之后的 17年(1949-1966)中,新中国电影的百花园中曾绽放过一朵朵绚烂夺目的少数民族题材的奇葩:如《内蒙古人民的胜利》(蒙古族)、《勐垅沙》(傣族)、《山间铃响马帮来》(彝族)、《边寨烽火》(景颇族)、《芦笙恋歌》(拉祜族)、《五朵金花》(白族)、《冰山上的来客》(塔吉克族)、《刘三姐》(壮族)、《天山上的红花》(哈萨克族)、《阿诗玛》(彝族)、《农奴》(藏族)、《阿娜尔罕》(维吾尔族)、《达吉和她的父亲》(彝族)等银幕佳作,无不充满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